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求 六百到八百字作文 题目 感受美 创造美 我们应怎么做?

2020-11-12 08:25:01
相关推荐

父母是孩子心灵最初的塑造者。家庭教育中父母要把孩子教育成真正懂得美、具有美好心灵的人就必须对孩子进行审美能力培养把培养儿童审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培养孩子审美能力是一件“百年树人”的大事关系到孩子的一生。笔者认为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途径十分广泛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应当从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家庭条件出发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最主要的是从以下三方面入手首先是从听觉、视觉入手提高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其次介发挥想象作用提高儿童审美想象的能力第三是加强指导渗透培养儿童高尚的审美趣味。 关键词 家庭教育 儿童 审美能力 儿童的心灵靠生活来塑造。家庭是孩子首先接触和活动的环境因此父母就成为儿童心灵最初的塑造者。父母要把塑造美好心灵的善良愿望变成现实就必须对孩子进行审美能力培养。审美能力这个词语对于有些家长来说可能还是比较陌生的。实际上在千家万户的家庭生活中培养孩子审美能力现象已经普遍存在。如妈妈哼着轻柔悦耳的歌使摇篮里的婴儿破啼为笑爸爸给4、5岁的孩子讲战斗英雄的生动故事把美的种子播入孩子的心田在假日里家长同孩子一起去游览公园让他们尽情观赏美丽的湖光山色、绿树红花等等。这种利用美的对象对儿童进行熏陶和教育就是所谓的审美能力培养。它同孩子的思想品德素质提高、智力培养、体能训练等一样重要就像一张桌子的四条腿缺一不可。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时代错过的东西到了少年时代就无法弥补到了成年时代就更加无望了。这一规律涉及孩子精神生活的各个领域特别是美育。”这就告诉我们在家庭能否很好地对儿童进行审美能力培养是一件“百年树人”的大事关系到孩子的一生。为此在今天家庭教育中我们所有的家长都应当把如何培养孩子审美能力这个课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把培养儿童审美能力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那么家庭教育中如何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笔者认为总的来说就是通过提高儿童审美感知、审美想象的能力培养儿童高尚审美趣味从而帮助儿童更好地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并且使之具有高尚的情操与热爱生活的品质。 一、从听觉、视觉入手提高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 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应从提高审美感知能力开始。这是因为对于美的事物的欣赏必须以对美的对象的感知作为起点和基础。人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但人对美的感知主要凭借视觉和听觉。因为与其他各种感觉相比视觉与听觉感受的范围更加广泛能够更为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婴儿一生下来就有眼睛、有耳朵具有初级的感觉能力这就为他们感知各种事物和声音奠定了生理基础。但是孩子的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却与后天的训练和教育有很大关系。因此培养儿童感知美、感受美的能力自然要从训练儿童的审美听觉和审美视觉做起。如锻炼幼儿的听知觉我们可以让他从小欣赏一些优美音乐。有人做过实验经过音乐训练的婴儿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感受力仿佛音乐对他有一种魔力只要听到优美的乐曲他就会停止啼哭似懂非懂地听得津津有味。音乐声一停止他又会哭闹起来。又如锻炼幼儿的视知觉我们可以让他们玩色彩鲜艳的气球、吹气动物、长毛绒动物玩具以及各种电子玩具从而促进审美感知能力的发展增强审美注意力。也就是说一定美的对象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视觉和听觉的感受能力才能欣赏和领略它的美。儿童的视知觉与听知觉要通过经常的审美活动才能得到培养。由此要提高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就要求父母要为孩子提供与他们年龄相适应的审美对象。 在培养孩子的审美感知能力过程中作为家长我们需要把握好两个基本的环节一是要注意训练孩子感知审美对象的整体。儿童对审美对象往往只局限于个别属性的感觉上。例如看到一朵花会用手去抓花瓣而不能把整朵花作为整体来感知、欣赏有时还会在雪白的墙上涂上墨水而不知这样就破坏了墙壁整体的美看连环画或电视时不懂得把一个个画面和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听音乐时只能感觉到其中个别的音响而不能感受到整首乐曲的总体结构到公园去浏览时不能把山水花树、亭台楼阁作为完整的景象来感知。印度诗人泰戈尔说“采着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我们要培养儿童的审美感知能力就要提高他们把握审美对象整体的能力。如我们教孩子读诗不但要让他们想象出诗中的个别形象而且要引导他们把握全诗的形象画面。读杜甫的诗“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如果只见个别孤立的形象黄鹂、翠柳、白鹭、青天就无法感受到声色和谐、山水辉映、动静结合、远近交融一幅生气勃勃的自然图景。二是要注意训练孩子感知审美对象的特征。知觉具有选择性因为人们不可能同时感知周围所有的事物而总是有选择性地感知一些事物。在美的欣赏中选择性表现得很突出。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在文艺作品中美都是呈现为个别、鲜明、生动的感性形象所以欣赏美时人们的审美知觉也必须集中于这种审美对象的特征上。儿童由于比较缺乏审美经验因而他们不善于把注意力集中运用于观察审美对象的特征难以获得审美感受。例如一些孩子到了公园只顾东张西望以至树木发芽鲜花盛开青山放绿湖波荡漾等等景色并没有在他们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同样在欣赏电影或电视时稍受干扰就分散注意力或者只是注意一般的情节、动作对于最能体现人物性格带有关键意义的细节却轻易忽略。这就告诉我们在训练孩子的审美感知能力时要把孩子的审美注意力引向审美对象的主要特征才会在脑海里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黄河大合唱》的作曲者冼星海同志出生在一个祖祖辈辈与大海搏斗的贫苦渔民的家里父亲很早去世母亲黄苏英靠着给别人做佣工艰难地抚养着孩子。在贫苦的生活中她经常给星海唱广东搬运工人的号子“硬顶上呵”这一句富于特征的歌词为童年的冼星海所摄取。它在年幼的心灵里时时回荡造就了一种坚强的性格也成为后来他的全部音乐作品的主题。 二、发挥想象作用提高儿童审美想象的能力 儿童审美能力的培养还有一个基本方面这就是提高儿童审美想象的能力。想象是审美活动中最重要的构成因素之一。无论是美的欣赏还是美的创造都需要有想象的参与。 所谓想象是指在头脑里改造记忆中的表象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或者根据口头语言或文字的描述形成相应事物的形象的认识活动。如父母给4、5岁的孩子读苏东坡咏西湖的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亦奇。”通过讲解在孩子的头脑中形成了杭州西湖两种不同美的景象。这就是想象。想象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它对于儿童生活、学习和进行审美活动对于他们将来从事科学活动与艺术创造都是极为重要的。我国当代美学家王朝闻说过“没有想象就没有创作没有想象就没有艺术欣赏。”想象与审美的关系非常密切我们要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就不能不加强儿童审美想象能力训练。 儿童审美想象力的培养需要经过比较长期的审美实践和审美教育的过程。首先就要训练他们的自由想象能力。一般说来2、3岁前的婴儿审美经验较缺乏对美的形象只限于感知。长到4、5岁由于审美经验逐渐丰富起来联想、想象以至幻想的能力随着增强是训练自由想象能力的关键年龄。此时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观赏千变万化的自然现象天上的星星云彩大海的潮涨潮落等等来引起儿童的遐想也可以引导他们欣赏富于想象、幻想的文艺作品童话、神话、运用夸张的语言描写的诗句以促进儿童的思索。例如父母给孩子讲解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鹊楼》时就要反复呤诵“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尽量让孩子在自己想象中感知落日、晚山、黄河、大海所构成的壮丽景象。然后才有可能再进一步让孩子去体味诗中“登高望远”的深刻哲理。如果孩子能够用丰富的联想、想象体味到这一点就能真正获得诗美的感受产生深刻的美感。另一方面还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在自由创造中提高自由想象的能力。例如孩子画画总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来画作为家长不必加以限制。他们画的画有时看来同实际事物相距甚远如用一个红点代表一朵红花用一个黄点代表一朵黄花但是其中却包含着儿童的自由想象。 三、加强指导渗透培养儿童高尚的审美趣味 审美能力的培养应寓于娱乐之中是不能强迫命令的。因此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兴趣让他们自由选择审美对象。有的孩子喜欢唱歌、听音乐有的孩子喜欢画画、看小人书。这些正当的审美趣味都应得到赞许和支持。我们知道所谓审美趣味是指人们对现实生活中具有审美价值的事物、现象表现出的一种独特的情感、爱好和兴趣。审美趣味是与人们的思想感情相联系的所以也可以说是审美情趣。由于所处时代、民族、家庭等种种因素的制约个人的生活经历、文化教养、兴趣爱好、个性特点等等主观因素的作用人们的审美趣味往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孩子处在童蒙初开的时期其审美趣味还有待于形成和培养。但随着年龄增大他们的生活视野日趋开阔就会逐渐显露出独特的审美要求和审美趣味的倾向。根据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审美能力发展的状况父母对孩子的审美趣味的关心和教育也应有相应的着眼点。 首先儿童的审美趣味父母不要错过“发现”与培养。1至3岁的孩子模仿性、可塑性特别强一般说来还不具备特殊的审美趣味。父母的责任主要是促进他们语言和动作能力的健康发展以适应初步的审美需要。这时可以多教孩子说话多和孩子交谈多教他们唱儿歌让他们看着图画听故事。当他们的手会握笔时还可以让他们在纸上随意画画或者模仿画“太阳”“下雨”等等。3岁以后的孩子渐渐有了较为广泛的兴趣爱好他们的动作发展到能进行最初有目的的活动。心理学家认为这是“人的实践活动的萌芽”。虽然它的目的性、稳定性还很差但在审美心理的发展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例如儿童在这时表现出来的游戏兴趣对大自然各种奇观以至一草一木的好奇心还有对音乐、画图或听故事的爱好都是审美兴趣的萌芽。因此对于3岁至学前的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我们应为他们提供丰富多采的审美对象以培养他们多种多样的审美兴趣。广泛的审美兴趣是儿童热爱生活、发展审美能力、提高美的创造力的途径。而当孩子开始表现出某种特殊审美兴趣时父母更应该做到及时发现加以扶持和培养。例如当孩子对某种读物产生兴趣时家长最好采取主动参与的态度对孩子的读书活动给予关注。随时找机会让孩子讲讲书中精彩的内容或讲讲他们的感想也可以让孩子把他喜欢的读物或读物中的精彩片段推荐给家长读。这样做既强化了孩子的读书兴趣使之坚持读书热情又有利于家长了解孩子读书的质量。读书的成绩是孩子坚持读书的动力也是强化读书兴趣最有力的刺激。每当孩子读了书、增长了知识产生了感想获得了进步这时家长就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 其次是儿童的审美趣味必须加以正确的诱导。毛泽东指出人们历来不是讲真善美吗真善美的反面是假恶丑。没有假恶丑就没有真善美。”世界上真善美的东西是同假恶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然而什么是假恶丑什么是真善美不同时代、不同阶级的人们往往有不同衡量标准。我们只有帮助儿童正确认识善恶美丑才能培养儿童具有高尚的审美趣味。今天在改革开放中外来的一些低级、庸俗的趣味和文艺作品也会对我们的孩子产生影响。因此我们必须防止它们对下一代的腐蚀。例如一些淫书、淫画、黄色录像等精神污秽品会装扮出“美”的面目招摇撞骗。但由于个别家长缺少应有的警惕性通过某种渠道把它们传到家庭中来这就很容易给孩子带来精神污染以至把孩子的审美注意力引向邪路。对此作为家长应当坚决地加以抵制。同时某些专门渲染打斗、恐怖、凶杀等的小说、电影和电视片也会给儿童的生理、心理造成不良影响家长也必须保持应有的警惕性。 第三培养儿童高尚的审美趣味还必须教育儿童懂得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真美什么是假美。从美的本质和特征来看美应当是对人的生活实践具有一定意义的生动形象。美存在于有意义的生活之中正如加里宁所说“有思想的生活即充满了公共利益因而抱有高尚目的的生活便是世界上最优美的、最有趣的生活。”因此家长们要对刚刚懂事的孩子灌输劳动创造美的思想教育孩子为人民、为祖国而生活和学习树立为实现人类最美好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而劳动和工作的崇高理想。同时在家庭中还要用各种正当的娱乐和审美活动来丰富儿童的生活来培养儿童高尚的审美情趣并且教育孩子如何辨别美丑对自己周围、社会上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反面人物和丑恶现象进行批判。如现在有一些武打片、战争片孩子们很爱看家长要教育他们不要光看剧中的人怎么打还要注意其中的英雄豪杰所表现的爱国思想和“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正义精神。对某些为非作歹的人应当给予揭露和批判教育孩子学会扬善惩恶分辨美丑。这样我们就能把《笑傲江湖》《天龙八部》《铁道游击队》《小兵张嘎》等一些电视剧作为培养儿童高尚的审美情趣的一中形象化的教材。 总之家庭教育中培养儿童审美能力的途径十分广泛方法也是多种多样。作为一名合格的家长应当从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家庭条件出发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选择适当的内容通过一定的途径积极探索把具有爱美天性的儿童教育成真正懂得美、具有美好心灵的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读书真好作文 高考优秀满分作文 微笑作文450字 赞美学校的作文 点滴真情作文 写风景的作文400字 留住什么作文 小学一年级作文大全 我的朋友作文800字 静待花开作文 初二作文题目大全 状物作文400字 舌尖上的美味作文 饺子的做法作文 九年级作文800字 包容作文800字 写景作文开头和结尾 初中作文400字左右 青春的味道作文 为什么点赞作文 爬长城的作文 最温暖的陪伴作文 四年级下册作文题目 橘子洲头作文 一年级作文30字 红色革命作文 梅花的作文300字 描写油菜花的作文 我的童年作文500 珍惜当下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