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遇冷的启示:通俗易懂是文章的生命力

2020-11-15 00:40:01
相关推荐

高考满分作文向来是众人追捧和模仿的标杆,但是今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被阅卷组长陈建新擅自公布之后,经过极其短暂的“光环效应”后,很快引来一片质疑声:晦涩冷僻,堆砌辞藻,故作高深,这样的作文真的应该被评为满分吗?这样的作文风格真的应该被推广和模仿吗?

经过一个争论和发酵的过程,一系列语文教育专家的权威性评论,为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的“硬伤”做了定论: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总编辑温儒敏评论此文“不通顺”,前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评论此文“佶屈聱牙”,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戴建业直接坦诚自己“读了三四遍只能略猜文意”。

权威专家对这篇满分作文的评论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不通俗,不易懂”,而通俗易懂正是一篇文章的生命力所在。从古至今,流传下来、为人称颂的优秀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通俗易懂。

唐代大诗人李白因其卓越不凡的创作能力被人们誉为“诗仙”,但是李白流传下来的诗篇,像“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诗句,无一不是通俗易懂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所写诗作更是以“浅切”“老妪能解”为特点,像他的诗句“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等,无不是读后就明白的。

近现代以来,为了改变文言文晦涩难懂的弊端,中国语言经历了变革性的“白话文运动”,其内在推动力正是在于语言对于通俗易懂这一内在属性回归的要求。白话文运动开展之后,出现了朱自清的《春》,郁达夫《故都的秋》,老舍《济南的冬天》等众多通俗易懂、优美动人的文章。这些文章之所以经久不衰,引人称道,首要条件是被人们读懂。因为只有别人读懂之后,才能被唤起共鸣,才能起到文章的预期作用。

高考作文《生活在树上》晦涩冷僻,连华中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戴建业教授都表示“读不懂”,这样的文章又有多少普通人能够读懂?这样的文章写出来又有什么生命力?现在看来,幸亏有温儒敏、戴建业等专家及时对这篇作文表明了态度,否则不知多少人会被它“带偏”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什么的两三事作文 四年级作文300字 四年级写人物的作文 书信作文600字初中 写天气的作文200字 校园一事作文 窗外的蓝天作文 以我的周末为题的英语作文 民族团结一家亲作文200字 作文谁谁谁我想对你说 写滕王阁的作文 吹鸡毛比赛作文 从什么到什么作文600字 我最想发明什么作文 陶醉于作文600字 幸福的一家作文 狗的特点 作文 带有三个小标题的感动作文 时代的变迁的感悟作文 当家的滋味作文400字 粽子的作文500字 成长中的快乐500字作文 以德报怨的作文 优秀作文150字 以醒来为题的作文800字 趣在其中作文 六年级想象作文怎么写 以后悔为话题的作文 献给妈妈的礼物作文 初三开学第一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