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快收藏!14篇高考作文素材 2022年高考作文满分必备

2020-11-15 02:45:01
相关推荐

对于高三党而言,每周一小考,每月一大考,最怕的不是题目太难不会,而是明明自己会做,却无从下笔。就像高考作文,明明看着题目已经列好框架了,但是就是缺些好的素材。所以今天文辉老师就帮大家整理了一些高考作文里可以用上的素材,大家快来收藏吧~

作文素材题目列表:

1、如何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2、尊从孩子的梦想,最坏的结果莫过于大器晚成

3、怀大国匠心,做大国匠人

4、致敬功勋!续写更加绚烂的光荣与梦想

5、避免“文思钱涌”,作文竞赛要回归纯粹

6、从技能竞赛大国到职教强国有多远?

7、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8、守初心,站稳人民立场

9、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10、深夜,那让人感动的五分钟

11、大学生暑期做外卖骑手,你怎么看?

12、“初中生不会系鞋带”学会辩证看问题

13、“知识付费”激情退去 获取知识没有捷径

14、“劳动光荣”入教材彰显新时代精神

2020届高考作文素材

01

如何才能让优秀传统文化既“活”又“火”?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文脉延续,国之强大,离不开赓续历史传统、守护文化瑰宝。领导人日前在甘肃考察时强调,要加强对国粹传承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支持和扶持。可以说,支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扶持优秀传统文化就是守护共同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包括国粹艺术、非遗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渐成热潮。“故宫跑”、京剧“潮”、敦煌美、诗词热……诸多与优秀传统文化相关的艺术形态活跃在各大平台,不仅越来越有时代风尚,而且吸引了更多人参与其中。伴随着传播热度的是,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关注。换言之,文化热,不能热在一时,而要在持续支持与扶持中焕发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

应该看到,优秀传统文化“热起来”的背后,藏着对其支持与扶持的紧迫性。仔细观察一些火热的传统文化形态,多数是因为某个“IP人物”的带动而进入人们视野。这是好现象,却也值得反思。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如何更有持续性?如何能百花齐放?如何能激发内生动力、散发外在魅力?思考并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的支持和扶持大有裨益。

这就需要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在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给予支持和扶持。弘扬传统文化,既是传播的过程,又是研究的过程,归根结底都要立足于对其深入研究之上。这几年,围绕敦煌的文化话题之所以火热,与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不无相关。人们不仅知道敦煌文化,而且了解以“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为代表的研究文化,更是借助诸如《敦煌飞天》的芭蕾舞感受到其中的文化魅力。只有通过深入研究,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及现代意义,才能真正既“活”又“火”。

这就需要具有博大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以敦煌文化为例,其文化风格之丰富、文化样态之精彩,很大程度上在于历史上的中西文明交流,这是互相学习借鉴的成果。如今,共建“一带一路”,再次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发展、交流互鉴提供了契机,加强同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增进民心相通,就能学习借鉴到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应该说,中华文化之伟大在于包容互鉴,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更需要秉持包容精神。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新时代,我们追随时代的新进步,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就都能够活起来,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也必定具有更强大的精神动力。

02

尊从孩子的梦想,最坏的结果莫过于大器晚成

26岁硕士辞职重新高考

近日有一则新闻引起了不少网友的围观和热议,26岁的浙江大学化学硕士张韫喆为学医今年重新高考。亲友们不解,放弃现有的成绩,重新开始,这不是“疯子”是什么?

26岁硕士辞职重新高考:尊从孩子的梦想,最坏的结果莫过于大器晚成。

八年前第一次参加高考,张韫喆只考了585分。因分差太大,只好放弃山大临床医学专业,最后填报了南京工业大学的化学专业。大四被保送了浙江大学药物化学专业研究生。但他并不喜欢化学专业,他一直想学医,因此,在实验室里,他常情绪低落,没有学习动力。

张韫喆查询发现,学医唯一的途径是重新高考。从此,他有了自己的计划和打算。

2018年春天,张韫喆从浙江大学毕业后,正式提出了重新高考的想法。在父母看来,张韫喆的想法简直是“离经叛道”,是“人生的倒退”。他们自然是坚决反对的。

张韫喆非常清楚,父母已经不会再给自己任何的经济支援,想要圆梦,首先是经济独立。

张韫喆在上海的一家上市医药公司谋得了一份月薪过万的工作,就在父母以为他已经放弃高考,生活开始走向稳定时,2018年底,张韫喆再次做出了让所有人意想不到的举动——辞职,离开上海,回到老家淄博备战高考。

后来终于拿到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医养生专业本科的录取通知书。26岁硕士辞职重新高考:尊从孩子的梦想,最坏的结果莫过于大器晚成。他流泪感慨万千:终于等到这一天!

把一切美好打碎,重新开始,这是不是傻呢?

导演饺子就是一个自己选择命运的人。

这个暑假火了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面有句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打动了所有人。

饺子真名叫杨宇。当初考虑到医生工作的稳定性,他忍痛割爱放弃了自己的爱好——漫画。走上了学医之路。大三那年,药学院一位同学,突然转行去做软件开发了,他说:“我的梦想是软件开发,如果我不去做这件事情,将来老了一定会后悔。”这件事点燃了杨宇关于漫画家梦想的火焰,于是他果断地决定开启漫画事业。

对于杨宇的选择,很多人都反对,唯一支持杨宇的,只有他的父母。不只口头上的支持,父母还给买了一台配置很不错的电脑让他先学学试试。

毕业后,杨宇在一家动画广告公司找到了工作,但他只干了一年就辞职了,他认为在广告公司会受制于客户的需求,不利于他专心搞动画创作。有一次亲朋好友对他劝说和反对,只有父母支持他:“想辞就辞吧”。

为了证明自己,杨宇一个人在家鼓捣了三年半。这段间,他没有其他收入,只能“啃老本”和用父母的积蓄。很多人在背后议论杨宇傻逼,很多人在等着看他笑话。只有杨宇的父母,一如既往地相信他。就连杨宇的父亲病故,每月只有1000多元退休工资的母亲依然坚定地支持他。正是得益于父母的全力相助,杨宇在2009年制作出了16分钟的短片——《打,打个大西瓜》就是这部短片,让他在江湖上成为传奇,获得了包括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奖项,被众多网友称为“国产动画最优秀的作品”“华人最牛原创动画短片”。

在爱里长大的杨宇,踏踏实实地追求梦想,最终拿出了一个有爱、有普世价值的故事——《哪吒之魔童降世》。

勇敢的支持孩子圆梦吧,人生最坏的结果莫过于大器晚成。

03

怀大国匠心,做大国匠人

工匠精神应内化为一种普遍的职场信仰,成为个人事业刷新与中国国力提升的“利刃”。

老子曰,“治大国若烹小鲜”,放眼古今中外,成事者所用方法无非有二:一曰“道”,二约“术”。“道”为理念,“术”为方法。道术未裂,是为成功的不二法门。如果说“道”是路径的指南,那“术”就是实践的过程。我们所言的工匠精神,则为“术”的极致。所谓“匠”,本意为筐里背着刀斧工具的木工,而木工要设计与施工,干的是细活,所以工匠精神就成了一种追求顶好与完美的象征。“能工巧匠”、“匠心独运”者,都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赞誉。

中国从来不缺工匠,亦不缺工匠精神。从上古燧人氏“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巢”,到春秋战国鲁班墨子,他们代表了中国最早的工匠精神,毋宁说是工匠精神的滥觞。自此之后,工匠精神在勤劳勇敢的华夏民族未有断流,尤其是在商业精神蒸腾与爱国情怀澎湃的当代中国,“于今为盛”。

在新京报2019年匠心守望特刊中,我们再次从鲜明具体的匠人那里感受什么是工匠精神:不论是与“雪龙2”号相伴十年的科考船设计专家吴刚,还是“一切都是为了治病救人”的医学真菌病学专家廖万清,抑或是15岁初见景泰蓝便“择一事终一生”的钟连盛,他们都以心无旁骛的专注,持之以恒的坚持,永远尽心尽力的责任感,诠释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了解工匠精神,不必前溯远古,亦不必跨海取经,在今时今日的这片土地上,近观这些大国匠人,我们就可以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大国工匠”。工匠在,工匠精神就在。譬如历经了抗日战争的颠沛流离、母亲早逝、早期家庭经济困难的医学家韩济生,在接到国家任务时,没有退缩,毅然投入到针刺麻醉领域的研究,一干就是半个世纪。其中所历困难,不足为外人道。但正如他所说的,“我也很想带着夫人去看看名山大川,也期盼天天有时间练字,但人生有限,我必须惜时如金,尽可能扩大战果,实现儿时‘济生’的愿望!”其心拳拳,其意殷殷。专注、坚持、责任感,共同构成了韩济生“倾其心血亦不悔”的大国工匠底色。

其他大国工匠何尝不是如此!以他们的功名与地位,可以不必那么努力,可以不必再对事业抱有浓烈的热情,但是,工匠精神里没有“不必”,因为他们的性情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他们的理想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他们对工匠精神的信仰更不允许他们这么做。他们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一项长期的事业中,只因有一颗“默默耕耘,不问收获”的初心。成功的花固然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却浸透了坚硬如铁的意志与无尽的奋斗汗水。于他们而言,所谓“工匠精神”已经从“技”的层面一变而为“道”的境界,如庄子所说,“技进乎道”,历千万困难而不变。

毫无疑问,廖万清、韩济生们的工匠精神,是眼下各行各业从业者所需要的。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切在向好。不过,也要看到,市场经济大潮之下,一些从业者变得急切而功利,尤其在制造业、服务业与科学研究领域,模仿、复制的不少,而自主创新却羚羊挂角,这某种程度上也源于工匠精神的缺失。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以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物联网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前,工匠精神应内化为一种普遍的职场信仰,成为个人事业刷新与中国国力提升的“利刃”。常怀大国匠心,方成大国匠人。把“中国制造”精准稳步升级为“中国智造”,每一人都应对工匠精神三致意焉。

04

致敬功勋!续写更加绚灿的光荣与梦想

历史的天空风云变幻,岁月的江河激流匆匆。唯一不变的是,总有殷殷志士甘为国家鞠躬尽瘁,总有拳拳赤子愿为民族负重前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党中央决定,首次开展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集中评选颁授,隆重表彰一批为新中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

70年来,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涌现出一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和发展作出杰出贡献、建立卓越功勋的功勋模范人物。“共和国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建议人选出炉,沉甸甸又金灿灿。每个响亮名字的背后,都对应一段大写人生,挺起民族脊梁,矗立时代标杆。

至高荣誉,是致谢,更是致敬。

致敬功勋,是致敬忠诚之心。老英雄张富清深藏功名60多年初心不改,将理想信念作为指引方向的航标灯、修身立业的压舱石,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在艰苦岁月默默奉献;“两弹一星”功勋程开甲,戈壁寒暑成大器,于无声处起惊雷,一片赤诚、一生奉献。一个人的理想信念就是与自己生命的约定,生命的奋斗过程就是奔赴这个约定的过程。有共同的理想信念,有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共同追求,就会有不怕累、不怕苦、不怕死的意志力,就会有勇于担当、乐于奉献、敢于牺牲的驱动力。

致敬功勋,是致敬为民之心。“太行新愚公”李保国,为了让山区绿起来、让老乡富起来,把一生献给太行山区,用自己的汗水和知识,造就千百群众的福祉;王有德带领职工大力推进防沙治沙,营造防风固沙林60万亩,控制流沙近百万亩,用辛勤汗水谱写了一曲让沙漠披绿生金的时代壮歌,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爱民、忧民、为民、惠民之心,让人生奋斗有了更高的思想起点、不竭的精神动力。

致敬功勋,是致敬爱国之心。黄旭华为研制核潜艇,离家30年,归来时母亲已经93岁;王继才守岛卫国32年,浪的执着,礁的顽强,民的本分,兵的责任,岛再小也是国土。黄旭华30年隐姓埋名,与王继才32年孤独坚守何其相似?我们的事业很伟大,但多数岗位很平凡。不论是造核潜艇,还是守卫小岛,只有更多的人愿意坚守平凡,愿意在平凡中追求非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闯过复兴路上的风风雨雨。

共和国的锦绣河山,需要无数儿女无怨无悔守以坚韧、付以辛劳、献以智慧。没有农民的“面朝黄土背朝天”,哪来“稻菽千重浪”?没有工人的“每天每日工作忙”,哪来“世界变了样”?没有人民子弟兵的“替你负重前行”,哪来的“岁月静好”?千千万万个普通人的脊背,共同撑起了伟大的人民共和国。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各行各业中,楷模不断、英雄辈出,这是国家之幸、人民之幸。新时代仍需无数“盖以身许国,但求福利民”的中华赤子,赓续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爱国奉献的红色基因,书写俯仰无愧的报国华章。

谁把国家民族扛在肩上,人民就会把谁装进心里,共和国就会把谁记在功劳簿上。生逢伟大时代,初心不改、奋斗不息,我们向功勋致敬,共同续写更加绚烂的光荣与梦想。

05

避免“文思钱涌”,作文竞赛要回归纯粹

作文占据基础教育的重要位置。它的要义,是用文字给孩子们开启一扇启迪心灵的窗口,用意境构筑一个至善至美的世界。而作文竞赛,则是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自我的平台,拿起手中的笔,去摘取作文竞赛之中那最熠熠生辉的明珠,是很多小作者的心之向往。然而,据新华网近日报道,一些作文竞赛步步为“盈”,堪称“摇钱赛”,已经严重跑偏了初心。

新概念作文大赛、北大培文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创新大赛、语文报杯、叶圣陶杯、中华圣陶杯、求学杯、冰心杯、开拓杯、成龙杯……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作文竞赛活动空前繁荣,一时间让学生家长都有了“选择困难症”。有的家长发现孩子作文写得不错,便指望能争取作文竞赛得奖,参加自主招生,砸开名校的门。背后的功利,是热衷参加各种作文竞赛的主要诱因。但实际上,很多人却犯了信息不对称的错误——今年4月,教育部公布2019年度面向中小学生举办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作文竞赛只有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全国中学生科普科幻作文大赛和“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三项名列其中。

为自主招生想办法,为孩子履历镀金,于是催生出五花八门的作文竞赛,甚至还产生为作文竞赛有偿代笔的服务。有卖家声称能凭借某次作文竞赛奖项即可获得我国某著名高校的自主招生资格。据新华网记者查阅对方所提院校的自主招生简章,该奖项并未列在其中。骗子的手段并不高明,只要用中招或高招的招生章程作为指向,学生和家长可以借此分辨。但问题在于,一些作文竞赛已经形成了灰色产业链,以招摇过市、坑蒙拐骗的伎俩对中小学生进行围猎。就此可以管斑窥豹地说,作文竞赛的虚火乱窜,怕已是搅乱了一些校园课堂上的安宁。

作文竞赛肯定要搞,这点毋庸置疑。打造平台、交流经验、促进成长……作文竞赛的好处显而易见,并能够更多元地尝试教育的各种方法。但作文竞赛也应该是纯粹的,一旦沾染了利益或者铜臭,很容易导致中小学生价值观念的扭曲,继而用怀疑的眼光看待写作这件事。如果那样,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现在,有些知名作文竞赛有10-30万人参赛,仅靠初赛报名费就能入账千万;有些作文竞赛“今天交作品,明天就公布成绩”,和立等可取差不多;还有的把全班参赛选手都通过初赛,几乎没有筛选可言……有需求就有市场,资本逐利的本来面目,如今却在一些作文竞赛中表现得淋漓尽致。本来,作文竞赛给爱好文学、擅长写作的青少年提供了一个突破常规的机会,但现在一些活动已经无关作文本身了,这样的作文竞赛,又有什么意义呢?

根据过往经验来看,一旦有巨大利益的攫取可能,就能聚拢起一大批“术业有专攻”的能量。以前,很多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都会受到来自非教育管理部门的各种竞赛通知,并以评奖发证为诱饵,吸引学校参加。机构、协会、企业轮番上阵,甚至是一些贩卖生煎的都积极参与冠名,此举严重扰乱学校教育秩序。去年9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决定对全国性竞赛活动实行清单管理制度。红头文件是带着问题导向的,它“指挥棒”的作用,在于对作文竞赛乱象进行厘清,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避免“文思钱涌”,作文竞赛要回归纯粹。这不仅仅是整治乱象和规范管理。个别作文竞赛“好心办了坏事”,究其原因,都涉及到教育改革的问题。优质教育资源的不足、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破题、基础教育的投入,都能在一个作文竞赛中找到自身的映射。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那些在参加作文竞赛中所发出“有枣没枣,先打三杆子再说”的焦虑,读懂之后还需快速入手。须知,让学生家长少些无效的折腾,亦是大作为、大贡献。

06

从技能竞赛大国到职教强国有多远?

当地时间8月27日晚,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喀山闭幕。中国代表团在本次大赛中共获得了16枚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和17个优胜奖,再次荣登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

如果论竞赛成绩,中国是名副其实的“技能大国”。被称为“技能界奥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选手从“零的突破”,到登上金牌榜榜首,不过几年之间。中国在技能竞赛上的优异表现,一方面得益于中国是实体经济大国,另一方面受益于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教体系。

首先要肯定中国“技能大国”的地位。世界技能大赛的竞技项目,是与实体经济特别是现代工业发展紧密相关的,它考验的正是“工匠精神”。而且“技能”并非指的是传统意义上的“干体力活”,它是体力与脑力的双重考察。产业升级带来新的岗位,与之相关的“新技能”亟待标准化,这些在世界技能大赛上都有体现。有些项目还很“高端”,像3D数字游戏艺术、网络安全、移动机器人,远非传统层面理解的“劳力”可涵盖。

技能大赛为国争光,要感谢职业教育输出的人才资源。从获奖选手来源看,大多来自职业院校,其中不少还是所谓的“中专生”。没有岗位贵贱,只有技艺高低,任何一种技能,带着工匠精神来做,都能达到欧阳修经典散文《卖油翁》中演绎的“神乎其技”的境界。技能大赛获奖,都能上升到为国争光的高度,足以戳破很多人“走职教路没出息”的偏见。

然而相应还有个问题:从技能竞赛大国到职教强国还有多远?就好比奥运会,奥运会金牌大国,不等于体育强国。中国已经是技能竞赛大国,但是否是工业强国?未必!事实上,在诸多工艺技能上,我国还显“粗糙”。德国有不少制造“隐形冠军”,就因为在工艺上有绝招,在人员技能上“有碾压优势”。中国技能世界冠军万众瞩目,还希望能转化为社会上“崇尚技能尊重工匠”的人文精神,不再有“劳力者低人一等”的偏见。

再有就是,工业强国的根基,正是职教强国的厚积薄发。我国目前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的规模与普通教育基本对等。每一次升学分流,都有将近一半的学生进入职业院校。然而,因为各种原因,职业教育还被认为是“不而已而接受的教育”,职业教育的生源近年来甚至有萎缩之势,更不要说职业教育的生源质量有多高。世界技能大赛,让国人开了眼界,首先是这些平常瞧不上的技能“居然如此炫目、富有美感”,其次是像德国北欧等发达国家“原来在技能上如此追求完美”,还希望技能大赛赋予的“英雄光环”,能让更多人根据自身兴趣特长走上职教之路,这也是实现人生价值、为国做贡献的另一条道路。

国家重视世界技能大赛,人社部领导亲自去机场接世界冠军们,冠军动辄获得上百万的奖励,这些是好事。也希望由点及面,榜样示范,最大程度发挥辐射效应,并带动职教体制革新,实现“从技能竞赛大国到职教强国”的自然过渡。

07

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在甘肃考察期间,领导人来到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听取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情况介绍。他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从字里行间中,我们深刻领悟到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历史长河奔流不止,灿烂的中华文明独树一帜;5000多年生生不息,古老的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东方。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从文化遗产的传承,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有力推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就。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让宝贵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更好滋养人们心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心有高标,方可致远。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树立科学理念至关重要。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来说,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算好文化账、社会账、长远账,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从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复、保管等多方面蓄力。对全社会而言,保护好文化遗产,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要不断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不断培厚敬惜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合理利用也是对文物的保护。保护文化遗产不应只局限于文物本体,还应致力于挖掘其文化价值,为社区营造、城市建设、文明养成提供营养。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者,应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历久弥新,焕发新的光彩。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我们当与时俱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传承不绝的宝贵遗产必将唤起中华民族的壮志豪情,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凝心聚力、昂首阔步!

08

守初心,站稳人民立场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吹雨打,这份初心从未改变。

秉持这份初心,一代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以信仰为旗,以真理为路,以千千万万人的解放、发展和幸福为追求,把“人民”二字铭刻在心,始终为人民利益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秉持这份初心,张富清深藏功名、默默奉献,廖俊波脚踩大地、务实担当,黄大年心有大我、只争朝夕,杜富国保家卫国、生死无惧,黄文秀奔走一线、倾情为民……

回望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历史,从嘉兴南湖上的一叶小小红船,到如今承载着亿万人民梦想的巍巍巨轮,正是因为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血脉相通、生死与共,我们党才能够拥有不竭的力量源泉,一次次挽狂澜于既倒、历危难而重生、于求索中壮大,攻克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创造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一个政党如同一个人一样,最宝贵的是历尽沧桑,还怀有一颗赤子之心。应该看到,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各种弱化党的先进性、损害党的纯洁性的因素无时不有,各种违背初心和使命、动摇党的根基的危险无处不在。只有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我们党才能战胜一切风险挑战。只要始终把人民群众作为智慧和力量的源泉,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的创造热情,党的事业发展就能获得最广泛的支持,就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

“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永葆为民初心,就是要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坚守初心,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是要以真挚的人民情怀滋养初心,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解决好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教育、就业、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社会稳定等民生问题,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就是要以牢固的公仆意识践行初心,永远铭记人民是共产党人的衣食父母、共产党人是人民的勤务员,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党来自于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纵然走过千山万水,仍需不断跋山涉水。只要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中国号”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09

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我心里一直牵挂西路军历史和牺牲的将士,他们作出的重大的不可替代、不可磨灭的贡献,永载史册。”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参观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时,领导人强调,他们展现了我们党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体现了红军精神、长征精神,我们要讲好党的故事、红军的故事、西路军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承下去。

红色基因,融在血脉,扎根人心。翻开风云激荡的历史篇章,红色的基因谱系耀眼夺目。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历经98年来的砥砺奋进,淬火成钢的精神品质、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敢于胜利的革命风范,构成了我们党的红色基因。

不懂历史的民族没有根,淡忘英雄的民族没有魂。红色基因植根于先烈们用鲜血染红的泥土中,传承于英雄人物用行动谱写的事业中,与我们每一个人情感相连、命运相通,是我们最需要激活的精神密码,是我们赓续光荣、走向未来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因为有了红色基因,我们共产党人才有了冲锋陷阵的勇气、改天换地的志气和决胜未来的底气。我们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

红色基因只有在代代相传中才能焕发光芒,价值坐标只有牢牢锚定才不会迷失方向。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就要把红色火种播进一代代年轻人的心中,成为他们前行的动力。要扎实做好革命遗址遗存的保护工作,加强统筹规划,坚持简朴节约、庄重严肃,建设修缮好纪念设施,完善展陈内容,加强文物史料征集保护利用;要大力弘扬革命文化,广泛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用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光荣历史和伟大功绩感召人,用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激励人;要把红色基因植根爱国主义教育和文艺作品之中,创作并推出更多更好的红色文化精品,用一系列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红色文艺精品,使我们的红色基因活起来、传下去……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对于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红色基因蕴藏于人心、作用于精神,是一种最持久、最深沉的内在力量。让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将一脉相承的红色基因灌注到干事创业的行动之中,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把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为国家为人民创造一个更好的明天。

10

深夜,那让人感动的五分钟

日前,毕业于湖南怀化三中的大学新生尹同学来到怀化公交集团,将一面写有“热心相助,弘扬美德”的锦旗送给15路公交车司机杨骐铭,感谢他一年来的帮助。在高三这一年里,公交车司机杨师傅每晚都会在站台上多等5分钟,以便下晚自习的尹同学能够搭乘末班车深夜回家。

几年前,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个日本火车站的故事。这个小小火车站的名字叫上白滝站,位于日本北海道地区。因为人口锐减等原因,当地已经很少有人再乘坐火车,所以这个小站即将被关闭。但是,一名叫原田华奈的高中女生每天要从这里乘坐火车去上学。于是,这座车站因为这名唯一的乘客被保留下来,一直到她高中毕业为止。这个故事感动了无数网友,其中最简单却最抓住本质的评价是:有人情味。

今天,发生在怀化的这则温馨末班车的故事,几乎可以和上述日本火车站的故事相媲美。公交车司机发现有人追赶公交,踩一脚刹车,等乘客上车,这样做一次不难。难的是,杨骐铭师傅等待特殊的末班车乘客尹同学一等就是一年。尤其让人感动的是,当尹同学自己都认为下晚自习实在太晚恐怕是已经错过这趟车的时候,她仍然能够接到杨师傅询问她是否还要乘车的电话。当杨师傅休假的时候,他还不忘把等候高三学子的任务交代给徒弟或其他师傅。

温馨末班车的故事何以感人至深呢?也是那简单的几个字:有人情味。有人情味,这几个字甚至听上去有点土里土气,但它直逼人心。一座火车站为何要为一名高中生保留,一趟末班车为什么要365天如一日等候一名高三学子,不必用高大上的理论来分析事件的发生机理。只因为,这样做对于善良的普通人来说,才是最为恰当的选择。想想看,一个住在郊区的高中女生,下晚自习时已经是夜班时分,错过了末班车对她来说意味着麻烦,更意味着危险。

制度是冰冷的,但人的内心却是有温度的。按照制度规定,杨师傅只需要按照时间表停车开车就可以了,至于一个乘客到底能不能赶上末班车,这真的不属于公交车司机的职责。但作为一个热心良善的人,杨师傅可能自然而然地将别人的处境设想到自己身上,然后做出截然不同的判断。自己如果能够每次等候5分钟,对于一个高中女生来说,她的回家路就有了安全的保障,她的学习生活也有了安心的理由。

每天5分钟的等待,对杨师傅来说是举手之劳,对被帮助的尹同学来说是热心与美德,对我们整个社会而言则充满了启发。生活中绝大多数的善举,都不是事关生死轰轰烈烈的事情,而是这种看上去很平常的富有人情味的举手之劳。所谓人情味,就是设身处地感同身受,然后尽自己的努力使人免于困厄。愿温馨末班车的故事能够久久流传,愿你我都拥有送人玫瑰之手。

11

大学生暑期做外卖骑手,你怎么看?

饿了么外卖平台近日发布的《2019大学生外卖骑手群体洞察报告》显示,今年暑假全国共计有9896名大学生成为该平台的兼职骑手,其中近五成是大二升大三的学生,另有超过300位兼职骑手将在开学后开启研究生生涯。“体验生活”“赚生活费”“攒钱购物”以及“更早获得经济独立”成为大学生选择做外卖骑手的主要动因。(8月29日澎湃新闻)

实事求是地说,大学生暑期做外卖骑手,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钱,尽管报告中选择“体验生活”的大学生比例达38%,但是,这种羞答答的主观答案其实有水分的。暑假体验生活,可以有很多种方式供选择,比如旅行,进行专业调研,开展岗位实习等等,而选择风吹日晒的送外卖工作,无疑还是因为其门槛低而经济回报高。报告里显示,83%大学生骑手表示对“做骑手给我带来的收入”表示满意,不少大学生骑手月收入近万元。这种经济上的获得感,确实是其他社会实践难以相比的。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大学生暑假里送外卖,用汗水赚辛苦费,值得点赞。相比较那些整个暑假家里“葛优躺”,吹空调追剧养肉的学生党来说,这些学生能够主动自己去到社会里求生存,自食其力,是一种莫大的进步。劳动是一种光荣,大学生送外卖,只要遵纪守法,做好安全防护,无可厚非。而且,用自己赚来的钱,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也理直气壮,独立的成就感满满,又何乐而不为呢。

不过,做外卖骑手,终究只是一种技术含量低的单纯谋生手段。如果说,大学生将骑手生活视为“社会实践”,希望借此改变性格、接触更多的人和发现城市不为人知的角落,其实只要几天时间就足矣,完全没有必要整个暑假把时间都耗在走街串巷送外卖上面。作为一个有专业学习背景的在校生,大学生对于送外卖是否真的有助于自己的专业学习,应该是心知肚明的。实际上,能够结合大学生自己专业的暑期社会实践机会,是有很多,只不过有的是要求很高,有的是经济回报很低甚至于没有回报,就看以什么心态对待了。

所以,如果不是真的因为家庭经济非常困难,需要用自己的力量来谋生独立的话,大学生还是尽量少把精力放在“送外卖”这一类单纯谋利为目的社会实践上,看似得到很多,其实真正的收获寥寥。每个年龄段,人都有其最应该做的事情。在不用为生计奔波的年龄选择为生计奔波,这和无所事事一样,对于人的成长其实都是一种隐形伤害。

周作人先生说过,人生的季节是不能颠倒的,青年时代应该是做梦的季节。从某种意义上说,年轻的时候就应该追求一些看似虚幻的东西,不能过早地陷入现实的泥潭。成长是要付出代价的,只是这个代价应该出现在该出现的时候。过早地学会应付纷繁复杂的社会,过早地世故于生活每一个环节,人生就会失去太多美好的东西。所以,如果不能在风吹日晒中的奔波中感受到这个世界应有的美好,只能陶醉于经济上的获得,送外卖的大学生们,最好还是在专属自己的时期里安心地读书,学好专业知识,享受属于自己的成长乐趣。

12

“初中生不会系携带”,学会辩证看问题

近日,在杭州采荷中学新生军训现场,初一新生们比赛系鞋带。原本以为,对于10多岁的孩子来说,这是一件很简单事。哪知道,竟然有三成学生不会。在叠衣服项目中,学生的表现也是差强人意。对此,杭城有小学校长指出,我们的孩子基本上都过上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日子,变成了生活的“低能儿”。(8月28日《钱江晚报》)

不可否认,在很多成年人眼中,系鞋带是生活中“再简单不过”的生活技能,初中生不会系鞋带着实令人大跌眼镜。然而,反过来看,初中生就一定要学会系鞋带吗?不会系鞋带、不懂叠衣服就属于“低能儿”吗?未必吧!

时代正在发展,一些看似基础的生活技能正在被淘汰掉。过去,点柴生火也属于“基础的生活技能”,可随着生活条件水平的提升,大部分家庭已不需要点柴生火。若是按“不会系鞋带等同于低能”的思维,80后90后成年人不会点柴生火是否也属于“低能儿”?不必拿过去的生活习惯,衡量现在的生活需求。

事实上,记者调查后发现,部分孩子之所以不会系鞋带,不是学不会,而是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选择没有鞋带的鞋子。没穿过系鞋带的鞋子自然不需要学会系鞋带。再者,鞋类市场那么大,孩子的未来就非得穿“有鞋带的鞋”不可吗?说到底,学会系鞋带属于生活技能,但不属于必不可少的生活技能,不会系鞋带并非“失能”。

不会系鞋带,学会便是,且学会系鞋带并不难。进一步看,即便学不会系鞋带,也不算“低能”。试问“会生火做饭但不会系鞋带”属低能吗?“会打扫卫生不会系鞋带”属低能吗?判断儿童群体是否失去了自主生活能力,应该结合时代发展的背景,用辩证的眼光全面综合地看待。仅从“不会系鞋带不会叠衣服”便引申为“孩子们的生活技能低下”,是带着偏见怀揣有色的眼光看待这一代的青少年。

近几年,总有观点认为,“中国式教育”剥夺了孩子的劳动生活技能,认为这一代青少年“不会生活”,必须得靠父母照顾。放大了“家长包办”对孩子们的影响。的确,呼吁家长们放开对孩子们的管制,让孩子们吃一点苦,学一点生活技能是有必要的。但不能以“大多数孩子是生活的‘低能儿’”作为督促和鼓励的借口。

即便是幼时被父母包办一切生活细节,孩子们也是有成长空间的,关键在于能否客观地评价孩子们,相信孩子们能管理好自己的生活。部分孩子之所以不会洗衣服、不会叠衣服、不会系鞋带,不在于他们不想学不会学,而在于部分家长不相信孩子们能学会。此类“有色的眼光”于青少年的成长才是不利的。社会对待这代青少年,需要的是信任和放手。

总而言之,仅从“初中生不会系鞋带不会叠衣服”便认为他们生活水平低下,未免偏颇。无论是媒体、家长还是教育工作者都需要与孩子们沟通,了解他们是否愿意主动学习生活劳动技能,是否有毅力和信心学会生活劳动技能。单靠一时的现实表现,给初中生挂上“生活技能水平差”,想必孩子们不会服气。

13

“知识付费”激情退去 获取知识没有捷径

近日,据界面新闻报道,在朋友圈卖课的人越来越少了,而那些课程的用户也早已激情退去。有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8年,知识付费用户规模增长率保持在100%上下,60%以上的人由此满足了专业需求。然而,就在人们以为这个行业可以一路“高歌猛进”之时,《2018-2019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却显示,用户对知识付费产品选择更加理性,未来情感类热度将逐渐削弱,专业化、实用性强的内容将成为市场主流。

当年,“罗辑思维”等知识付费产品风头正劲的时候,忙于工作,却充满“知识焦虑”的年轻人,似乎等来了一种为自己量身定制的“完美产品”。在他们看来,只要花一笔小钱,就能让别人帮助自己在难以充分利用的零碎时间里补充知识,实在太过“超值”。然而,尽管这类产品在之后几年一路推陈出新,愈发五花八门,但用户却渐渐发现,自己在冲动之下投入到知识付费业务里的金钱,未必能够让自己真的获得知识的增长,反而不时给人一种交“智商税”的感觉。也正因如此,这个行业才停下疯狂扩张的脚步,进入一个特殊的“冷静期”。

公道地讲,对于一部分核心用户而言,知识付费确实有其独一无二的存在价值。有些人在阅读上存在一定障碍,也有些人实在太过忙碌,以至于根本挤不出整块学习与阅读——对这样的用户而言,知识付费业务提供的服务尽管只是一种“二手知识”,却也能满足部分用户的需求。但是,对于更多普通的年轻人而言,这样的“二手知识”并非“奢侈品”,也谈不上是什么“必需品”。只要有心,他们完全可以通过书本和正规的课程,自己去汲取“一手知识”。在一定意义上,知识付费业务的存在,与其说扩展了他们的视野,倒不如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条看似省力的“捷径”。遗憾的是,正如许多寓言所揭示的那样:贪图“捷径”者,往往为“捷径”所困,最终反而得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许多曾经购买过知识付费产品的人,都不难发现一个现象——刚刚买下这些产品时,大家都充满了热情,每天抽时间看一看、听一听。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热情会迅速衰退,听课的频率也会越来越低。很多人只有在续费交钱的时候,才会产生一种“我学习了”的成就感,如果真的要他去听他们自己购买的课程,他们反而会生发出“我都花钱买课了,怎么还能奢求让我花时间去听课”的质问。

从这个角度上看,与其说知识付费业务提供了一条通往智慧的“捷径”,毋宁说知识付费业务提供的是一条自我安慰的“捷径”。许多人购买的其实连“二手知识”都算不上,而干脆就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幻觉”。

常言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任何人想要获取知识,都离不开勤奋与努力,离不开在书本上下的苦功。或许不是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时间去读书、学习,但如果一个人真的想要学到东西,总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量去做这些事。如果这个世界上,真的存在一种只要付钱就能收获知识的神奇产品,那么就算这个产品卖得再贵,也一定会有许多渴望知识的人愿意付钱。但遗憾的是,现实世界中的知识付费产品并不能提供这样的功能。这些产品能够提供的至多不过是一种辅助学习的功能,有时甚至只能提供幻觉,在这种情况下,有志于学习与自我提升的年轻人,还需回归学习这件事的本真,沉下心来去读书。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只要花钱就能省去学习的时间,看起来很美,实际上却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年轻人终究会认识到:在学习知识这件事上,从来没有那么多“捷径”可走,这应当是知识付费产业的沉浮起落教给我们的重要一课。

14

“劳动光荣”入教材彰显新时代精神

8月27日上午,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普通高中三科统编教材有关工作情况。普通高中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介绍,此次编审的语文统编教材,在必修上册以“劳动光荣”为主题专设一个单元,选取讴歌劳动人民、劳动模范、劳动精神的课文,引导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民族热爱劳动的优良传统。

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设“劳动光荣”单元,无疑具有很大的教育意义。众所周知,劳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力量,也是通向伟大梦想的阶梯。世界上的财富和幸福,都要靠劳动创造,人世间一切美好的梦想,也都要靠劳动才能最终实现。中华文明能够延续数千年且一直没有中断,靠的正是中华民族不懈地努力与奋斗。

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国家繁荣富强,社会持续进步,人民生活不断改善,都离不开劳动者的倾心奉献。发展是时代的命题,强国富民是目标,而这些必须依靠劳动才能实现。因此,大力弘扬劳动精神,使其成为新时代精神,就需要把“劳动光荣”理念贯穿于教育中。

遗憾的是,还是有人对劳动缺乏敬畏感。平时不难发现,生活中有些青少年对劳动缺乏正确认识,态度不端正,对劳动有抵触情绪甚至厌恶劳动。别说动手参加劳动,就是生活都缺乏自理能力。有些孩子上了高中,连叠被、洗衣服甚至洗袜子,都要由父母代劳。

而新版高中语文教材设“劳动光荣”单元,不禁令人眼前一亮,这是正确之举,对重塑青少年的劳动价值观,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在新时代,“劳动光荣”已成为一种精神价值,如何让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就需要采取多种措施,而让“劳动光荣”入教材,就十分令人期待,如此才能让“劳动光荣”逐渐深入人心。

可见,“劳动光荣”入教材,就是在彰显新时代精神。若想让“劳动光荣”成为一种人人崇尚的价值观,学校教育必不可少。作为高中语文教材,里面专门设“劳动光荣”单元,显得尤为必要,如此才能把“劳动光荣”这一新时代精神发扬光大,为实现中国梦助力。

写作对于很多同学来说都是一个重要领域,毕竟作文写好了,对于提高语文成绩是很明显的。所以平时多整理一下好文佳句,收集一下写作素材也是不错的。

高考必备

1.告别死记硬背!超全高中政治知识树,看完大题全都会做了...

2.高考数学怎么提分?光靠运气当然是不行的!

3.22图全面梳理中国历史!清晰简明,实用好记...

4.完形填空大杀器!高中英语完形填空60组高频动词汇总...高中5. 5.地理重点知识大汇总,备考看这个就够了!

6.文言文中出错率达90%的实词,高考语文提分关键!

7.超全!高考物理选择题必考类型+答题模板汇总

8.满分必背!高考生物速记口诀,背完选择题都会做了...

声明本文素材来源于高考直通车团队综合自语文周刊(ID:zhoukanyuwen),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关注内蒙考试通,所有考试都畅通

关注“内蒙考试通”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12-07 12:39心、以被傷»[山东省网友]IP:1728235688
    @幻空 Dreams感谢分享,希望这些素材能帮助更多人在作文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顶4踩0
  2. 2020-10-07 07:35幻空 Dreams[云南省网友]IP:1743434889
    太棒了!这些素材真的帮了我很大忙,谢谢分享!
    顶0踩0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笑了作文200字 写陌生人的作文600字 写秋天景作文 最美的我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三百字 小学二年级 作文 西安高考语文作文题 森林防火作文600 燕子搭窝作文 青年作文素材 关于珍惜水的作文 作文关于动物 垃圾分类作文400 理想600字作文 最好的作文600字 六一儿童文艺汇演作文 骄兵必败作文 一件艺术品作文 热爱和平的作文 回报父母的爱作文 宝石花的作文 雾霾作文600字 科学小发明作文 书包作文300字 童话作文 关于桂林的英语作文 兴趣爱好作文300字 变幻莫测的天气作文 妈妈的疼爱作文 作文怎么写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