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10)丨东山的变迁让这位火箭军将军心生感叹 老乡却说“么

2020-11-15 04:00:01
相关推荐

东山的变迁

西安东边有个白鹿塬,塬的东边是灞河,灞河东边是灞桥镇,灞桥镇再往东有个洪庆沟。

传说秦始皇焚书坑儒就是在这里干的。

顺着洪庆沟向东走就是东山了。

东山并不高,和东边的骊山比也就是个平缓的山坡。坡上有地老天荒时雨水冲击形成的沟壑,沟壑两侧有唐宗宋祖时开挖的窑洞。

窑洞里住着沿袭清末民初风情的乡党们,乡党们操着地道的秦韵秦腔,都是西安市户口。

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东山下灞河边陆陆续续搬来许多大单位,有804厂,有炮校,有坦克学校,有空军学校,还有向阳公司。

东山下的洪庆街上一时间车水马龙尘土飞扬,操着五湖四海口音的外地人充塞了骊山、灞水间这一隅古老的坡地。

然而东山依然宁静。

上世纪50年代末,我家搬来炮校住,我在那里度过了童年、少年。

小时候没有雾霾天,站在家门口看东山明朗清澈。

1959年春天,我们去东山上踏青,沿着弯弯曲曲的山路走,满眼都是生机盎然、宁陌寂静的自然景色。

头一次看见老黄牛拉着汉文帝推广新农具时改造的铁犁,慢慢腾腾在坡上犁地的模样。

头一次走进建在土崖峭壁下的窑洞人家,感觉鸡鹅犬猪、杏柿桃李、姑嫂婆媳、老少爷们,一窑祥和的样子。

山野间不时窜过欢蹦乱跳的野鸡野兔,搞不清是我们吓着了它,还是它想吓我们一跳。

夏天的早上,太阳出来前东山岭会浮出淡淡的鱼肚白,晚霞腾起时东山坡会被火烧云烤得一片彤明。

再远处的骊山便是熠熠生辉了,那就是著名的关中八景之一——“骊山晚照”。

天黑下来的时候,东山已经被星空笼罩,银河正从骊山顶泻向八百里秦川。

急忙跑回家扯一张凉席铺在院里,趴在席子上拖着鼻涕听隔壁爷爷开讲牛郎织女的故事,情节委婉曲折动听。

收罢麦子种玉米,东山梯田里玉米棒子结籽时,几场凉雨一下就到了秋天。

当集市上摆满东山的火晶柿子、大石榴,明晃晃的月亮爬上了东山坡时,不曾精致包装的月饼就上了饭桌。

那时的月饼模样像窑洞里的庄稼后生般敦厚实诚,软糯香甜如唱响三秦的眉户戏《梁秋燕》,韵味能绕梁三日再让你回甘一生。

三场雪下过,春节就降临了。东山下的大单位张灯结彩,东山上的社火也闹到了山下。

山上窑里的乡党们涂红抹绿,踩着流传千年的鼓点儿,舞狮子、跑旱船、踩高跷不亦悦乎。

东山上土制的摔炮最能吸引小男孩,1分钱可以买3个,揣着父母给的5角压岁钱,噼噼啪啪一直能摔到正月十五。没有炒作春节晚会的春节依然氛围浓烈、生动暖人。

小学4年级时,老师带着我们去纺织城看白鹿塬下5千年前的半坡村遗址,看后多少年总会把半坡村和东山沟混淆在头脑里。

那些先人们从浐河畔走上东山坡,30里路走了5千年,步履灿烂河汉般辉煌的农耕文明就在那里,谁敢妄自菲薄。

后来随父母工作调动,家搬到了南方。

再后来,1978年恢复高考的时候,我有幸考进了炮校,又回到了东山下。

心中揣满席慕容诗中描述的“重回时的惊喜”。报到后的第2天我忙不迭跑去东山上看看,20年间山下旌旗在望,斗了右派,炼了钢铁,放了“卫星”,搞了文革,跑了林彪,抓了“四人帮”。

东山上却黄土依旧,除了修条上山的简易公路,路终端迁来了回民公墓,其他就什么都没有改变了。

上世纪80年代初,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东山上的村寨完成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又遇连年丰产丰收,村民们盆满钵满喜气洋洋。

记得一次组织活动,我们到上鲁屿村搞社会调查。问一村民,对进一步深化改革怎么看,村民不解地问:“我们现在过着舒心日子,全村都吃上了白馍馍。过去的皇帝也不过如此,你们还要改革什么?”

一句话问住了一群浮躁的文化人,不能不佩服中华民族5千年精炼的定力。

直到今天什么应该改变,什么不应该改变,什么根本就不会改变,依然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命题,要不然怎么总是要摸着石头过河呢。

在东山下读了4年大学,随后又留在学校工作了8年,12年间东山是常去常往的地方。

考试背书上东山,体能锻炼上东山,高兴了想撒欢上东山,烦恼了想清静上东山。

组织安排到东山上割过麦、种过树、灭过鼠、上过军事地形课。个人闲散到东山上寻过春、看过雪、挖过野菜、买过核桃柿子枣。

东山上许许多多平凡琐碎的事情留在了记忆中。

1990年,调往南方前的5月天,我还专程上了一回东山。

站在山上回民公墓的弯道处向西看,左手白鹿塬右手八百里秦川,灞河出秦岭辋川逶迤北去,陇海铁路纵贯三秦一路向西。

正中间苏联援建的灞桥电厂突兀在广袤良田之上。再往远看,20公里外西安城影影绰绰,朝阳门隐约可见。

离开炮校的下午,车行灞桥借夕阳回望,东山就宛如一片织锦。

山头上一层新绿那是人工林的涂抹,山腰间几条浅黄那是梯田新麦的光灿,山脚下绿黛浓荫那是各“大单位”绿化的贡献。

最精彩的是东山下上世纪60年代初建成的炮校训练大楼,30多米高,一水红砖到顶。远看去出绿黛独高耸,宛如织锦上缀的一块红珊瑚,那是炮校人的骄傲。

许多年里,旁人问起那是什么地方,炮校的大人小孩都会自豪地说那是我们炮校。再问那楼做什么用的,都会说那是秘密。

离开西安时,从海边刮来的商业文明之风渐入潼关,秦川上传统社会的变迁正在酝酿。心里有些许期待,些许惆怅。

一晃离开炮校20多年,再去仔细打量东山的时候,时针已经转到另一个世纪,且又移过了13年。

东山,山已不是那座山,梁也不是那道梁了。村头没了碾、屋里没了缸。

站在东山上西望,雾霾笼罩着的灞河两岸植满了水泥“深林”。炮校改成了工程大学,新建校舍亭亭玉立,训练楼已像缩卷在靓男俊女群中的老妇人。开着私家车进城的炮校人不再回望她,更不会为她骄傲了。

东山下的耕地已经被各大单位瓜分殆尽,地产商圈地的白灰线已经画上了东山坡,据说要在那里打造西安城东最大的自然文化生态园区。

听到这个说法时挺纳闷,人类本是自然界生态进化的产物,怎么能本末倒置去打造自然生态呢?打造不就是破坏嘛。

沿拓宽的公路上山,富裕起来的村民自建房已挤满了道路两侧,有的门前还停着小汽车,五颜六色的废弃塑料袋随风舞动在房前屋后。

继续往山上走,遇到一位老汉牵只白羊在路上悠闲,羊在路畔啃草。老汉拿个半导体听着秦腔,鼻梁上架了副折条腿的老式水晶眼镜,胸前还挂着个手机,一副不急不躁心满意足的样子。

和他用当地方言聊起东山的往事还挺有共同语言,他爷爷的爷爷那辈人就住在洪庆沟里了,孩提时我们上山转悠的时候说不定还路过他家窑洞。

听我絮叨东山上下这些年的变化和对环境的担忧,他倒是挺有汉唐大国上民风范,对眼下这一切看得淡然,说是“改革开放不就是个变嘛,只要让老百姓过上安稳日子咋变都么麻达(没问题)”。

辞别老汉下山,揣摩着他的“变论”,再看东山上下的建设工地,心里倒豁然了许多。

宽容吸纳,变通自新不就是中华民族中庸至善多元兼容的文化精髓嘛。

古往今来,华夏大地能把儒、道、佛、回、景等各路宗教吸纳在一座殿堂里共尊共荣,能把匈奴、鲜卑、蒙古、女真等“异族”团结在一个大庭院里繁衍生息,能在四大文明古国中独树一帜唯一香火传承,靠的就是这种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晚上住在工程大学宽敞的招待所里,梦回童年。

50年一瞬间恍若昨夜星辰,星星还是那个星星,月亮还是那个月亮,东山还是那个东山。

东山上那些故事闪烁在梦里,伸手想抓住却飘忽不定,愕然惊醒。

稍许心定后安慰自己说,变总是要变的,都不变了哪还会有新的故事发生……

来源:火大青春

主管 | 火箭军政治工作部

主办 | 宣传文化中心

刊期 | 第 400 期

监制:毛勋正主编:吴 浩

责编:寇立夫

远程编辑:翟浩然

邮箱:zghjjtg@163.com

“我和我的祖国”主题征文(10)丨东山的变迁让这位火箭军将军心生感叹 老乡却说“么麻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和爸爸比童年作文 爱的作文素材 写出一个人的特点作文 回忆性作文800字 实践活动作文200字 红海滩作文 童年的滋味作文 难忘的一幕作文600字 介绍一种物品作文400字说明文 关于小狗的作文二年级 第一次哭的作文 初一作文遇见 用梅花托物言志的作文 垃圾分类作文800字 十八岁成人礼作文 家乡的苹果作文 我最喜欢的课外书作文 美丽的校园作文怎么写 仙人掌作文结尾 李清照的作文素材 描写臭豆腐的作文 我真佩服他作文 你的和我的作文600字 小学生作文动物 你学会了什么作文 好书伴我成长作文400字 篁岭晒秋作文 逛作文 中学作文500字左右 作文大全3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