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奇葩说》带给议论文写作的启示一——界定概念

2020-11-15 17:25:01
相关推荐

《奇葩说》是一档深受广大年轻观众喜爱的辩论类节目。在学生观看了一期《奇葩说》的节目(知识是否可以共享)后,我为学生出了这样的题目进行思考——

思考题:事实上,奇葩说每一位辩手的辩论稿,都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请结合高考作文的评分标准和一分钟闪电的阅卷方式,你从奇葩说辩手的发言中学到了哪些议论文的写作心得,请举例分析。

以下为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高考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

1.基础等级:(1)符合题意;(2)符合文体要求;(3)感情真挚,思想健康;(4)内容充实,中心明确;(5)语言通顺,结构完整;(6)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

2.发展等级:

(1)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作用。

(2)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3)有文采: 词语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4)有创新: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

看了部分同学提交的作业,主要问题是多罗列现象,概括性不够,结论不够鲜明,规律性和可操作性都不强。我在这里试图归结一二。今天,我们先来分析“界定概念”。

一、界定概念——破题要深

(一)拥有破题意识

百度词条上说:“破题泛指文章的开头。唐宋时应举诗赋和经义的起首处,须用几句话说破题目要义,叫破题。”说白了,破题其实相当于下定义。作者要时时刻刻想着题目,对题目里的每一个字都细嚼慢咽,深刻理解,准确无误地明了其所指(也包括其引申义、言外之义),甚至连标点符号都可能暗藏玄机。

辩论高手之间的对决往往就在于破题(下定义)的功力,即对辩题的解读能力。思维浅的人往往浅就浅在了这一点上,而高手往往能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看到一般人看不到的内容,立意上自然就高人一筹了。这对应的就是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的“深刻”。

拿“知识共享”这一期来说。面对“知识”这一概念,有多少同学有界定这一概念的意识呢?至少在我的班级作业中,我没有发现。但奇葩说辩手立论的基石恰恰就在这个概念的界定上。正反双方都一直在试图界定资讯、知识、能力、智识、真理之间的区别,这让讨论变得越来越深入。

詹青云说,能力是从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来,如果省略了过程,则知识无意义,共享只会带给你“知识”,却拿走了你的“智识”。她和陈铭在开杠环节也在“知识”的定义上产生了分歧——知识是验证为真的东西,还是相信为真的东西。对“知识”这一核心概念的不同解读会产生不同立场。同学们也可以思考这个问题:知识到底是已经验证为真的东西,还是相信为真的东西?

我个人倾向,知识是“相信为真”的东西。想一想历史上的知识,是不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有被证伪的?比如地心说、日心说,比如轻重物体谁下落快。地心说在当时的年代就是人们信奉的“知识”,重物体下落快在亚里士多德生活的年代就是“知识”,它们并未被“验证为真”,而是被“相信为真”。

完全可以想象,我们今天课本中的某个知识有可能在几十年、十几年甚至几年之后被改写,而今天我们把它奉为圭臬,当作“知识”,因为我们相信它就是真理,但或许只是因为目前的条件还没有对它进行“证伪”的能力。而这一点正是詹青云立论的一大基石,“知识进步的时代,是人可以否定知识的时代”,而“知识共享”意味着人人被动地接收了知识,而既然叫做“知识”,就是相信为真,那么后果就是知识永远不会进步,因为我们相信它是真的,就永远不可能出现质疑、反对的声音。所以高晓松对詹青云的奇袭我不敢苟同。

詹青云说:“如果我们在那个年代就把他们脑海中的知识同步给所有人,我们每个人都是古典油画的专家,我们这个世界永远也不会拥抱莫奈和梵高。”

高晓松奇袭说:“你把辩题改了,改成了分享真理的芯片,而我们的辩题是分享知识的芯片。当莫奈脑海中出现了自己家水塘的样子,他就立刻把它分享给了我们所有人。法兰西院士的老爷爷就是因为没有看到莫奈脑中的想法,所以才会反对莫奈。”

可惜詹青云没有说话的机会了,我在这里帮她说一句:莫奈在成为莫奈之前,如果他的脑中分享到了法兰西院士的古典绘画理念,那么他就永远都不会成为莫奈了。

(二)看奇葩说优秀辩手如何破题

从根本上说,高晓松和詹青云的分歧还是在“知识”的定义上。詹青云在“知识”这一关键词上大做文章,她的发言中多次出现“知识”“资讯”“讯息”“能力”“智识”这样的字眼,试图进行概念的厘清:

知识不同于资讯,它是我们相信为真的东西。换言之,这块芯片是由别人替你去决定什么是真理。

我们今天不是锁在一个知识锁在庙堂里的时代,我们活在一个资讯爆炸的时代。

而陈铭也在开篇就区分了三个概念:

信息、知识、智慧是三码事:这里有一瓶水,它现在7度,是外部的一个客观事实,这是信息;水在零度的时候会结冰,是对外部客观规律的归纳总结,这是知识;在未来的时间当中我在什么时候,把什么味道的水冰成什么味道的冰棒卖给谁,这是智慧,它是对知识的处理、运用。

这其实正是正反方立场冲突的一个基点——反对知识共享,是因为知识即真理,共享了真理,就再也不会有否定的声音,知识就会停滞不前;支持知识共享,是因为知识同真理、智慧、能力是两码事,共享了知识,大脑还在,智慧还在,反思力和判断力还在,人类不会停滞不前。

陈铭后面最精彩的论述就是基于此的:

知识共享并不会抹杀多样性,因为知识并不会影响到我们的选择(智慧)。举个例子:世界上最顶尖的肺科专家有抽烟的,也有不抽烟的。他们的知识相似,但选择不同。有人认为健康在我的爽之上,不抽;可有人说,我为了快乐,宁愿付出一点点生命的代价,这是价值选择。所以,一样的知识,你也能看到各异的人性,因为每个人心中的价值排序不会受到共享的影响而改变。

对比双方一辩的发言,高下立判。一辩包括部分二辩停留在“小市民”和“学生腔”的层面,双方的三辩提到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二者放到一起比的话,三辩对一辩简直就是降维打击,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破题破得好,破得深。

(三)对于议论文的启发回到我们的高考作文上,这句话也同样适用。比如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种“被需要”的心态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网上流传一篇下水作文,从题目中就可以看出作者破题的功力——你早已被需要,你缺的是“被需要感”,一字之差,意味就完全不同。给同学们留个思考题,说说“被需要”和“被需要感”的差别。

破题环节在我看来最见功力,题破好,议论就会扎实,就会深刻,发展等级的分数就不会低,你就相当于给其他作文来了一个降维打击。毕竟对于议论文而言,思想才是它的灵魂,而对话题核心概念的界定可以说是思想的基石。

二、如何更好地破题——联想比较

破题如何能破得好,文章如何能写得深刻,那就要运用一种高级的思维方式——比较。

(一)什么是比较

之所以使用“比较”这个概念,而不用“对比”,源于刘明义老师在上次调研作文讲评时的说法:“对比要否定一方,突出一方,比较是需要双方都肯定,但如何肯定,是分析的难点,也是关键。”简单说,对比往往要争个你死我活,捧一个踩一个;比较则不必,其目的只是确立一个参照物,认清彼此。比如,张三长得黑,李四长得白,这可能是“对比”;而张三喜欢唐诗,李四喜欢宋词,这或许就是“比较”。广义来说,“比较”包含“对比”,下文是从广义的角度使用“比较”这一词语的。

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比较是认识事物本质的科学方法:评论某种客观事物,有时很难作出确切的判断,有了彼物的参照,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此物,甚至认识自我都要在与他人的比较中才能完成。在比较中可以看出此事物与彼事物之间性质、特点、功用、价值等诸方面的相同或相异。这样人们就可以对事物做出判断、评价。只有参照“白”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黑”;参照了“信息”“资讯”“能力”“智识”这些临近概念,我们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什么是“知识”,“知识共享”意味着什么。

(二)奇葩说中的比较思维

关于“知识共享”,薛教授的观点让人耳目一新。除了其经济学的专业背景之外,还在于他在破题时聚焦在了“共享”这一词语上,找到了另一个可对比的参照物——“垄断”,由“垄断”谈到“专利”,进而提出只有保证知识的垄断,才能保障知识的不断进步,从而从反面论证了自身观点——知识共享只会让知识停滞不前:

知识是怎样产生的。一些知识首先是私有的知识、商业秘密、专利、没人知道的方程式,若干年后他慢慢变成公有的知识,放在公共的领域,为大家所用。总得有这个过程,因为保障了这个过程,我们才能保障知识不断地进步。

不仅破题立论环节需要比较思维的加持,具体的论述过程也同样需要它。陈铭在提出第三个分论点(“知识背景不同,我们可以看到不一样的世界。知识共享可以让我们看到一个又一个五彩斑斓的平行世界,你值得拥有。”)时用到了比较的思维:

知识背景知识框架的不同,我们看到的是不一样的世界。现场100位观众,在马老师眼里是观众,因为他是主持人;在罗振宇眼里是“用户”,大家在使用一款叫做“奇葩说”的互联网产品;在高晓松眼里,也许是“听众”,因为他是诗人,是歌者;在蛋总眼里,可能是100个笑话。知识共享后,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又一个平行的、五彩斑斓的世界,你们不想看看吗?美不美呢?

陈铭比较了现场观众在不同嘉宾眼中的称谓,“观众”“用户”“听众”“笑话”的区分比较使其观点通俗、清晰地传达给了观众。

(三)如何比较?

写到这里,一些同学可能会说:“破题要深,要用比较思维,我完全认同,可是如何做呢?”确实,这需要功底,但我们可以从上面的例子中窥知一二法门。

第一,比较临近词。这里的临近词既包括近义词,也包括相关词(有逻辑关联的词)。“资讯”“信息”是“知识”的近义词,“能力”“智慧”是相关词(知识是能力和智慧的基础)。

第二,对比反义词。比如薛教授的“共享”与“垄断”“专利”。

当我们把和话题相近或相反的一组词放在一起审视时,或许就会有不一样的发现。平时同学们不妨自己随机找一个关键词,做一做这样的小练习。比如“原谅”“该”这两个词,你会分别联想到哪些临近词?《奇葩说》第四季有一期辩题是“遇到危险,伴侣手刀逃跑,该原谅TA吗”,选择反方的蔡康永在“该”和“原谅”一词上的破题堪称经典。他首先在自己的立论中区分了“该不该”“想不想”“能不能”三个临近概念:

对方一直指控我们“不原谅”是“恨”。其实不是,我今天的“不原谅”是没有办法,而不是“不愿意”,非不为也,是不能也……在座的各位如果投下“该原谅”这三个字,你就给了有这种遭遇的人一个压力——他原谅不了,可是他被你说“我该”,所以我只好假装说“我原谅了,我放下了”,可是我做不到……我今天站在这个立场上,不是我认为“放下”是坏事,只是因为“原谅”是骗不了人的。

当马东说“谁敢说自己有一个一辈子都不会原谅的人,到最后还不是都放下了,原谅了”之后,蔡康永又精准地捕捉到了马东的漏洞,引入“算了”这一临近概念:

那不叫“原谅”,那叫“算了”,不是我不记恨,不是我不在意,不是我全然忘记,是每当心里隐隐作痛难以忍受时我只能告诉自己“算了”。

这种精彩的破题拆题,几乎在《奇葩说》的每一期都有呈现。

回到议论文写作,高中阶段我们会学到一篇很具有示范意义的杂文,那就是鲁迅的《拿来主义》,“拿来”“闭关”“送来”“送去”“抛来”“抛给”,一系列临近的、相反的概念被作者一一比较分析,让人茅塞顿开。

写在最后:

今天重点跟大家分享了我们要学习《奇葩说》的概念界定(破题),以及如何利用比较思维进行破题。希望对大家的思考问题的角度以及议论文写作有所帮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欢度六一作文结尾 我的笔筒作文500字 作文我懂得了坚持 城市生活和乡村生活的英语作文 作文和论文的区别 英语作文初二上册 英语作文做家务的好处 时间都去哪了作文400字 急于求成的作文素材 英语作文我最喜欢的运动员 残缺与完美作文 英语雅思作文模板 有关环境的英语作文 关于季节的作文200字 我选择努力作文 家风作文结尾 秋日感怀作文 我的成长故事600字初中作文 五年级作文400个字 六年级作文我的理想600字 二年级写景作文 社会人物作文 写景的作文四年级400字 什么是观察作文 小学作文人物描写 西湖日记400字作文 关于绿萝的作文400字 爸爸变了作文600字 交换生作文英语 我的眼泪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