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为新奇而新奇的写作指导 尽可以休矣

2020-11-16 12:35:01
相关推荐

看到一则关于材料作文的写作指导。

供料是一则著名的故事:一位世界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装扮成街头艺人,在一个地铁站里演奏了6首世界名曲,共演奏了45分钟。在这45分钟里,大约有2000人从这个地铁站经过,只有6个人停下来听了一会儿,有20人给了钱就匆匆离开。这位演家总共收到了32美元。而几天前,他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要坐在剧院里聆听他演奏同样的乐曲,平均需200美元。

这则材料作文写作指导内容是这样的:

从受众来说:在剧院演出的门票被抢购一空,说明人们需要高雅艺术;平均需200美元的门票抢购一空,说明人们对这位世界名小提琴家的追捧与热爱。那么,人们是慕其名而去还是慕其演奏水平而去?去聆听的观众中,有多少是能真正听懂其所演奏的曲子的?如果能真正懂其所演奏的曲子,那这个小提琴家在哪里演出是不是就不重要了?并不会因为在剧院演出就被热捧,而在地铁站演奏就无人欣赏、少人欣赏了。从听众的角度来写,叩问听众是不是真正懂小提琴家所演奏的曲子。深入一步想,剧院的听众和地铁站的听众肯定不可能是同样的人。地铁站里的人们,行色匆匆,难有闲情逸致。高速运转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人们无暇顾及近在眼前的高雅艺术。地铁站客流量大,来来往往的人多,环境嘈杂,对听演奏来说,外界干扰很大。“阳春白雪”屈就为“下里巴入”,按理说应该能更好地为普通大众服务,为什么却事与愿违呢?人们的脚步匆忙啊,行色匆匆中,错过了生命中多少次值得驻足、值得欣赏的事啊!从演奏家的角度琢磨,为什么要选在地铁站演奏,并且是装扮成街头艺人,为什么要这样?是检测断众的素质还是衡量大众的水平?同样的曲子,同一个人演奏于不同的地点,效果却有天壤之别,这种现象初看觉得奇怪,细想也在情理之中。

应该说,这个老师的指导还是很细致,看问题、分析问题的引导,还是有角度、有深度的。

但是,我却觉得,这样的指导,很可能误人子弟!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交际工具。语言文字的基础、核心功能,是语音和文字符号承载信息的共识性、通识性。如果语言文字承载的信息,没有约定性、共识性、通识性、稳定性,那么,它们就不可能担负人类最重要的交流、交际功能。没有统一的语言表达力,人们之间的交流,就可能是人与鸟相互对话,不知所云;没有统一的文字传播力,人们要读书,则会像阅读天书一样,难以破解。

所以,语言文字最独特的地方,就是它们的通识性、共识性。一篇文章、一段文字、一句话,要表达的意思、传导的信息,应该是稳定的,里面的信息不应衰减或放大!传导的信息,一旦衰减或放大,人们交流、沟通起来,就会有阻碍,有障碍,有隔阂,直至有不解、误解、曲解!

所以,我们在说话或写文章时,一定会围绕自己要表达的中心意思展开,不会故意在语言文字里杂糅繁芜、混乱的信息。

例如,上面说到的那个小提琴家的一段故事,它要表述的中心内容,就是对一种现象的不解,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也应该是集中而明确的!这样,人们才会理解、交流的用共识性、通识性,才不会出现错解、误解、曲解。

而这则材料的指导老师却分析到,可以从听众角度来分析,是不是不同的听众的欣赏力有差别,剧院和地铁站的从众,是不是聆听音乐的心境有差别,等等;从演奏家的角度琢磨,为什么要选在地铁站演奏,是不是演奏环境变化演奏水平不同,等等。

我觉得,这类的写作指导,很有牵强附会、生拉硬套、穿凿附会的嫌疑,有很重的匠气、意气、呆气甚至戾气。

其实,这个材料本身,有它自身的社会意义。这个材料,中心内容,是对比那位小提琴家的境遇;主要人物,就是那个小提琴演奏家;中心思想,则是从小提琴演奏家的境遇中,总结人生经验,挖掘社会事理。而总结、挖掘中心思想,一定要综合考虑、全面剖析,不能只顾其一不顾其二,不能断章取义,不能片面牵强。

实际上,这则材料的核心内容是,小提琴家因站的平台不同,得到的社会认可度不同,自然,艺术演出的收益、效益也差别很大。学生写作文要确定的主题应该是,人们一定要争取好的平台,一定要站在更高的平台,千万不要自暴自弃,也千万不要不懂珍惜。

那位小提琴演奏家的收益、声誉好,就在于自身水平有了后,站在了剧场的平台上。

剧场演奏效果、收益好,原因可能有这几点,一是听众必然喜欢小提琴,听众的艺术细胞多、修养高;二是听众专程到剧场来欣赏,必然带着兴致和兴趣,有欣赏小提琴的心情;三是听众肯花更高的价钱看演奏,一定经济实力允许。至于说是不是受名人效应的影响,以及是不是有从众心理,那还是在其次的问题。如果不喜欢、没钱、没闲,追星或攀比,那都是皮毛的事。

所以,让学生写作文,一定要从材料的中心思想去生发作文,而不应偏离材料的中心、主题。否则,那就不是针对一个问题,进行建设性讨论,写出来的文章一定是南辕北辙、风马牛不相及。

当然,考试作文,作为评比作文,看的主要是学生的全面写作水平,涉及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知识阅历、文化素养、道德素质等方面。考试作文,无论作文的中心内容是什么,以上要素,展示得越全面,越有区分度。所以,很多老师,指导学生作文时,往往放弃基本的审题立意原则,一味引导学生,要独辟蹊径,要标新立异,直至剑走偏锋,甚至哗众取宠,那也是可以理解和宽容!

但是,作为一段文章,不可能让你挖掘得乱七八糟,解剖得体无完肤。如果指导学生阅读理解文章,绝对不要瞎指导、乱阐发、胡引申。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题目初中 温馨作文 守护作文 作文 我的梦想 高兴作文 眼睛 作文 南京作文 作文题记 孤独作文 250字的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摘抄 风作文 语文作文题目 节日的作文 作文650字 150字的作文 面对 作文 面对作文 周末作文 烦恼 作文 日常作文 作文800字高中 瞬间作文 力量作文 450字的作文 活动作文 精彩作文 美食的作文 少年作文 作文 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