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考变化解读之散文阅读的变化解读

2020-11-16 14:55:01
相关推荐

【中考变化解读】

1.散文阅读文本来自课外,内容多文质兼美,人文内涵丰富,与其他省相较,更既注重名家名篇或者文学性强、文化含量高的散文作品。

2.题型以简答题为主,最后一题往往分值较大、主观性较强,一般采用分层赋分的形式。

3.主要考察散文的感知、理解、欣赏、评价四种能力,大致可细分为九个主要考点。(见【重点难点】)

4.对阅读能力的考察趋向综合,体现在试题的情景化和实践性两方面,如2019年嘉兴、舟山卷。

5.散文阅读是文学作品阅读的“半壁江山”(小说是另一半)。2019年衢州市中考在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引入了现代诗歌的考查,2020年有可能考察现代诗歌或者戏剧阅读,并与散文或小说阅读相关联。

【2019·嘉兴、舟山真题】

根据研学方案,同学们参观烟雨楼后,开展了读书活动。

雨后虹

徐志摩

①有一天我正在房里看书,列兰跑来说天快打阵①了。我一看窗外果然完全矿灰色,一阵阵的灰在街心里卷起,路上的行人都急忙走着,天上已经叠好无数的雨饼,只等信号一动就下。我赶快穿了雨衣,飞快向校门赶去。我到校门的时候,满天几乎漆黑,雷声已动,门房迎着笑道:“呀,你到得真巧,再过一分钟,你准让阵雨漫透!”我笑答道:“我正为要漫透来的!”

②我一口气跑到河边,四围估量了一下,觉得还是桥上的地位最好,我就去靠在桥栏上等。我头顶正是那株靠河最大的橘树,对面是棵柳树,从柳丝里望见先华亚学院的一角,和我们著名教堂的后背;两树的中间,正对校友居的大部,中隔着百码见方齐整匀净葱翠的草庭。康河左岸的牧场上,依旧有几匹马几条黄白花牛在那里吃草,啮齿有声,完全不理会天时的变迁,只晓得勤拂着马鬃牛尾,驱逐马蝇牛虫。草地上有三两只小雀,不时地跳跃;平常高唱好话者黑雀却都住了口,大约伏在窠里看光景了。

③(A)记得,桥上有我站着。

④来了!雷雨都到了猖獗的程度,只听见自然界一体的喧哗;雷是鼓,雨落草地是沉溜的弦声,雨落水面是急珠走盘声,雨落柳上是疏郁的琴声,雨落桥栏是击草声。

⑤西南角,正对校友居的云堆里,不时放射出电闪,穿过树林,仿佛好几条紧缠的金蛇,一直打到教堂的颜色玻璃和校友居的青藤白石上,像几条铜扁担,同时打一块磨石大的火石,金花四射,光景骇目。

⑥雨怒注不休。云色虽稍开明,但四围都是雨激起的烟雾苍茫。我仰庇橘老翁的高荫,身上并不大湿,但桥上的水,却分成几道泥沟,急冲下来。(B)而那边牧场方才不管天时变迁尽吃的朋友,此时也躲在场中间两枝榆树底下,马低着头,牛昂着头,在那里抱怨或是崇拜老天的变怒。

⑦雨已经下了十几分钟,益发大了。雷电都已经休止,天色也更清明了。但我所仰庇的橘老翁,再也不能继续荫庇我,他老人家自己的胡髭,也支不住淋漓起来,结果是我浑身增加好几斤重量。有时作恶的水一直灌进我的领子,直溜到背上,寒透肌骨;桥栏也全没了,我脚下的干土,也已经渐次灭迹,几条泥沟,已经迸成一大股浑流,踊跃进行;我的身体越来越重,连胫骨都湿了。到这个时候,初阵的新奇已经过去,满眼只是一体的雨色,满耳只是一体的雨声,满身只是一体的雨感觉,头上的方巾已成了湿巾,前后左右淋个不住,倒觉得无聊起来。

⑧但我有希望,西天的云已经开解不少,露出夕阳的预兆,我想这雨一停一定会有奇景出现—我于是立定主意和雨赌耐心。我向地上看,看无数的榆钱在急涡里乱转,还有几个不幸的虫蚁也葬身在这横流之中。但雨还是倒个不住。

⑨又过了足足十分钟,雨势方才收敛。满林的鸟雀都出了家门,使劲地欢呼高唱。此时云彩很别致东中北三路,还是满布着厚云,并且极低,似乎紧罩在教堂的H形尖阁上,但颜色已从乌黑转入青灰,西南隅的云已经开张了一只大口,从月牙形的云絮背后冲射出一海的明霞。

⑩未雨之先,万象都只是静,现在雨一过,风又敛迹,天上虽在那里变化,地上还是一体的静。阵雨前的静,是空虚空实的现象,是严肃的静,这静是大动大变的符号先声,是火山将炸裂前的静;阵雨后的静不同,空气里的浊质,已经彻底洗净,草青树绿经过了恐怖,重复清新自喜,益发笑容可掏,四围的水气雾意也完全灭迹,这静是清的静,是平静,和悦安舒的静。在这静里,流利的鸟语,益发调新韵切,宛似金匙击玉罄,清脆无比。我对此自然从大力里产出的美,从剧变里透出的和谐,从纷乱中转出的恬静,从暴怒中映出的微笑,从迅奋里结成的安闲,只觉得胸头塞满——喜悦,惊讶,爱好,崇拜,感奋的情绪,满身神经都感受强烈痛快的震撼,两眼火热地蓄泪欲流,声音肢体都随身旁的飞禽歌舞。

我正注目看西方渐次扫荡满天云锢的太阳,偶然转过身来,不禁失声惊叫。原来从校友居的正中起直到河的左岸,已经筑起一条鲜明五彩的虹桥!

(选自《徐志摩散文精读》有删改)

(注释)①徐志摩:嘉兴海宁人,曾用笔名南湖、诗哲等。1921年赴英国留学,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本文所叙看“雨后虹”即为发生于留学期间的真实故事。林徽因曾问他怎么知道准会有虹,他得意地笑着说:“完全诗意的信仰!”②打阵:方言,指下雷阵雨。

11.默读文本,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答案】 ①新奇兴奋,渐至无聊 ②雨势收敛,万象安静 ③雨停日现,筑起虹桥

【解析】 完成思维导图。 本文是叙述类文体,概括情节内容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梳理情节,按着题干中的提示,先找出所示情节,然后再根据情节要素(地点、时间)和情节之间的关联性了解景象和心理的变化,依照所示景象和心理的概括方式概括出其它景象和心理。 如①空,4—7段由新奇兴奋,渐至“倒觉得无聊起来”。 ②空,8—10写段雨势收敛,万象安静。 ③空,11段写雨停日现,筑起虹桥。

12.小舟想以本文为例写一篇研究性小论文。他列了个简要的提纲,并就“铺陈”这一特点找了三个例句。请你先帮小舟判断例句选择是否正确,再选择其中正确的一句进行赏析。

【答案】 例2和例3正确,例1不正确。 示例1:例2句运用铺陈手法,从雨的不同落点来写,生动地写出了雨落地时的情态和声响,渲染了雨声之大,雨势之“猖獗”,富有表达上的激情美和形式上的音韵美。用语典雅,含蓄地表现了作者对雷雨到来的欣喜。 示例2:例3句运用铺陈手法,从“满眼”“满耳”“满身”反复渲染,从视觉、听觉、触觉多角度描绘,强调作者满身湿透的情景,写出了暴雨之大,富有表达上的激情美和形式上的音韵美。同时也与开头“我正为要漫透来的”相呼应。

【解析】 首先要通过对例句内容的解读确定例1的不属于“极力铺陈和反复渲染”。 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从例2或例3中选取一句,分析其“极力铺陈和反复渲染”的效果。 如例2句运用铺陈手法,“雨落草地是沉溜的弦声,雨落水面是急珠走盘声,雨落柳上是疏郁的琴声,雨落桥栏是击草声”是写雨的不同落点,描绘雨落地时的情态和声响,渲染雨势急骤。彰显了文章表达上的激情美和形式上的音韵美。 表达对雷雨到来的欣喜之情。 答此题,要紧紧围绕表格左边的徐志摩散文风格特点,结合右边的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13.小嘉对文中几处语句从结构、选材、遣词造句等不同角度提出了有价值的质疑。请你也在A、B两个画线句中任选一句,写一个质疑式批注。

【答案】 示例1:上文已经交代“我”“靠在桥栏上等”,A句删去也不影响文意的表达,但作者特意让这句话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示例2:A句中的“记得”一词很突兀,是对谁而言?为何要特意强调“有我站着”呢?

示例3:B句中写马和生吃草前面说“躲”,后面又说“崇拜”,是否自相矛盾?

示例4:作者已经写了鸟雀在雷雨前后的表现,B句再写马牛是否多余?

示例5:我认为B句逻辑不通,“老天的变怒”怎么会让人产生“崇拜”之情?

示例6:B句中的“抱怨”和“崇拜”应该是作者移情所至,他为什么不写成马和牛都是抱怨或者都是崇拜呢?

【解析】 写一个质疑式批注。 首先要读懂A、B两个画线句的大意,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再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其一提出问题。 如选A句写质疑式批注,可从句子的作用、句子独立成段的作用、特意强调“有我站着”的作用等角度提出问题。 如选B句写质疑式批注,可从写马牛是否多余、“老天的变怒”是否与文章的美冲突等角度提出问题。

14.同样是被暴雨漫透,为什么徐志摩说“我正为要漫透来的”,而祥子却“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请你联系文本和《骆驼祥子》进行比较探究。

【答案】 示例:徐志摩和祥子的追求不同,导致他们对雨的体验各异。 徐志摩深受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且追求自由,热爱自然,他以审美的诗意的眼光观照自然界的雷雨,怀着对自然最热诚的信仰,感受到动物们在恐怖自然力量面前的臣服,而这份极致的力量带给他哲理的思考和强烈痛快的情绪体验,使他喜悦、崇拜、感奋、震撼,所以他是主动迎接雷雨的到来。 而祥子原本只是想凭自己的力气谋生,但当时他已经历大兵劫车、孙侦探诈骗、虎妞骗诱等,与命运的抗争多次失败,他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单薄无助,对理想的信念已不再坚定,无力和社会抗争。

【解析】 比较探究。 首先要读懂写雨的动机。 徐志摩追求自由,热爱自然,写自然界的雷雨,充满着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风格,是怀着对自然最热诚的信仰。 所以“我正为要漫透来的”说的是一种对美的品味与享受。 在分析祥子时,要联系到祥子的身世与奔命的生活状态。 就是说祥子经历大兵劫车、孙侦探诈骗、虎妞骗诱等后,与命运的抗争多次失败,“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写出了祥子当时的状态,又暗示了祥子的命运像风雨中的树叶一样,无法自控。 “风雨中的树叶”随时会随风飘落,祥子的生命更是如此,随时都会被夺走。祥子悲惨的遭遇代表了社会底层劳动者生存的艰难,命运的痛苦,发人深思。

【重点难点】

考点一 文章标题的含义及作用

【常见问法】

1. 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

2. 结合文意,说出文章标题“……”的含义。

3. 选文标题“……”的含义是什么?

4. 联系全文,说说题目中“……”的含义。

5. 请说说文章标题“……”妙在何处。

【知识放送】

散文标题的作用

1. 交代文章内容。

2. 点明或突出文章主旨。

3. 交代行文线索。

4. 具有象征意义。

5.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等。

【解题技巧】

理解散文标题含义的方法:

1. 看本义。即文题中词语的含义、概括的内容、点明的对象。

2. 分析修辞义。将运用修辞的文题还原后理解其含义。

3. 理解双关义。文题含义一般要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方面来分析。如《白杨礼赞》其表层含义是赞扬白杨树,深层含义是赞扬像白杨树一样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

4. 把握象征义。理解象征手法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象征体之间的联系。如《白杨礼赞》以“白杨树”象征勇敢坚强、具有顽强生命力的抗日民众的形象。

5. 把握作者感情的出发点。有的文章标题是对作者内在情感的一种概括,或者是作者寄托情感的事物,如《白杨礼赞》。

6.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7. 寻找文章线索。如《背影》一文就以文题“背影”做线索,抓住外貌特写镜头表现父子情深。

【答题模板】

标题的含义是……,它概括(暗示)了……(文章的主题、内容、线索等),引起读者对……的深思(阅读兴趣),表达了作者……(思想感情)。

考点二 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常见问法】

1. 文章第×段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

2. 第×段描写……的景象,有什么作用?

3. 选文第×段画横线的句子,采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表达作用?

4. “……”一句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各有什么作用?

【知识放送】

1. 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 记叙的人称及其作用

3. 记叙的顺序及其作用

4. 常见表达方式的作用

【解题技巧】

1. 要明确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及其相关知识与作用(详见上文“知识放送”)。

2. 记叙文中表达方式的考查,最常考的就是记叙与描写。在分析其作用时,不能只回答“知识放送”中单纯的作用,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内容与主旨来进行理解与分析。

【答题模板】

1. 人物描写:展示人物……的特征。

2. 景物描写:描写……的自然风光,营造……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感。

3. 抒情:抒发作者……的情感,揭示文章……的主题;表达……的观点,引发读者共鸣;渲染气氛,增强感染力。

考点三 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常见问法】

1. 第×段中“……”具体指什么?请简要概括。

2. 第×段写道“……”,文中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3. 文中叙述了哪几件事?

4. 请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 阅读下面的材料,谈谈你对选文主旨的理解。

【解题技巧】

1. 审清题干要求,明确答题方向。答题前应仔细阅读题干,从题干的只言片语中寻找答题提示,如答案可能出自哪一段、可能有几点、应该紧扣什么内容寻找答案等。

2. 寻找答题区域,做好筛选准备。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快速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表达的主题:

(1)抓中心句。中心句既是文章内容的基石,也是阐释文章大意的一个分支。

(2)抓关键词。便于概括文章内容,弄清文段所要揭示的主旨。

(3)抓抒情、议论段。它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也是文章的点睛之笔。

3. 确定答题区域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总结:

(1)合并段意。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把每段的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注意各段落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的词句以便通顺连贯,另外还要区分重点段落与非重点段落,做到详略得当。

(2)串联要素。写人记事的文章,弄清楚六要素,将其串联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3)划分结构。即按照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的结构构成,关注表示时间、地点等的词语,分别归纳各环节的主要内容。这种方法常用于概括梳理故事情节类的题目。

(4)扩展文题。有的文章题目就高度概括了文章内容,对其稍加扩展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或情节。

4. 根据题干分值验证答案要点是否全面。如果分值是奇数,如1分、3分等,答案可能是一点或三点;如果分值是2分或4分,答案可能是一点、两点或四点。

【答题模板】

1. 本文记叙了谁+何时+何地+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2. 本文记叙(描写)了……(事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

考点四 重点句段的作用

【常见问法】

1. 文中“……”句子有何用意(作用)?

2. 简要分析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

3. 说说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知识放送】

1. 段落的作用

2. 句子的作用

(1)起始句:领起下文,引出主旨。

(2)收尾句:点题。

(3)过渡句:承上启下。

(4)议论句:点明和加深所写内容,统领全篇,画龙点睛。

(5)描写句:形象生动;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情感。

(6)抒情句:令人回味,烘托主题。

(7)引用句: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照应前文,照应标题;令人深思,给人警醒等。

考点五 写作手法及其作用

【常见问法】

1. 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如伏笔、悬念等),暗示……?请简要回答。

2. 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简要分析其作用。)

3. 选文多处运用了……手法,请找出一例,并简要分析。

4. 文章在结构上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一例,结合内容作简要分析。

5. 本文不止一处运用了……的手法,请你从文中找出一例,并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知识放送】

1. 表达方式及作用(详见“考点二”)

2. 修辞手法及作用(详见“考点八”中的“修辞句的赏析”)

3. 结构手法及作用

4. 表现手法及作用

【解题技巧】

1. 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需从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结构手法以及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

2. 解题时要注意:

(1)牢记写作手法本身的特点。

(2)联系文章主题。一篇文章的主题常常决定谋篇布局时采用什么写作手法。

(3)联系写作对象。写景状物类文章通常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象征等手法;写人叙事类文章通常用对比、衬托、以小见大等手法;揭露类文章常用对比、夸张、讽刺等手法。

(4)联系上下文。不同的语言环境通常所用的写作手法也不同。如富有静态美的景物通常借助动态描写彰显其静;感情、情怀的抒发常立足于景物描写之上。

考点六 把握线索,理清思路

【常见问法】

1.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2. 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文本线索。

3. 整体感知全文,请简要说说作者的行文思路。

【知识放送】

【解题技巧】

1. 从以下两方面把握线索:

(1)了解线索的特征:①贯穿全文;②有明显的文字标志;③反复出现。

(2)找线索的方法:①注意标题,不少文章的标题就是线索;②注意反复出现的词语或事物;③注意抒情议论句,抒情议论句往往是文章的另一条感情线索;④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根据文章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就可以判断出文章的线索。

2. 理清思路:注意表示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变化的词句。记叙性文章常按照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来组织结构。

考点七 词语的理解与赏析

【常见问法】

1. 结合语境理解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2. “……”这句话中加点的词好在哪里?

3. 联系上下文,说说第×段中加点词“××”的含义。

4. 联系上下文,说出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5. 分别写出第×段加点词“××”(这一刻/这/那)指代的内容。(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解题技巧】

1. 词语的含义

(1)理解词语的本义,把握引申义。

(2)结合语境,揣摩语境义。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分析词语本义之外的深层含义。

(3)联系文章内容及作者情感推断具体含义。

(4)有时可根据修辞义,体会双关义。

2. 代词的指代义

(1)先看代词(这、那、这些等)的指代位置。

(2)要结合指示词临近的上下文理解其含义。

3. 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用)

从词语的修辞手法、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及其他细节(如词语的轻重、范围、节奏、口语还是书面语等)入手,落脚到人物的情感、文章的主旨上。

【答题模板】

1. 词语的含义:“××”一词原指……(本义),这里指……(语境义),起到了……作用。

2. 代词的指代义:“××”一词指代……,表示……。

考点八 句子的理解与赏析

【常见问法】

1. 说说(对)选文第×段画线句子的含义(理解)。

2. 请对第×段画线句子作简要赏析。

3. 请从修辞的角度简要赏析第×段中的画线句子。

4. 下列句子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句赏析。

5. 结合文章内容,品味文中画线的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解题技巧】

1. 句子含义的理解

(1)品析关键词,理解句子的表层意义,即字面意义。

(2)结合上下文,分析修辞,探究句子的句外意义,即“言外之意”。

(3)联系文章的中心及作者抒发的情感。只有整体感知文本内容,把握主旨,才能准确理解一些特殊句的深层含义。

2. 句子的赏析

(1)了解赏析对象的特点。指句子含义、描写方面、修辞手法、表达方式、句式、词性等。

(2)确定最佳赏析角度。首选修辞或人物描写方面,无以上两点,则考虑其他赏析角度。

(3)结合具体语境,指出其特定作用。

【答题模板】

1. 哲理句(主旨句、抒情议论句、总结全文句)赏析:这个句子起了点题的作用,说明了……的道理(让人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2. 句式的赏析:陈述句语气平稳;疑问句能吸引读者的好奇心,制造悬念;反问句能加强语气,使感情更强烈(使观点更鲜明);感叹句能抒发强烈的感情。

3. 描写句的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描写,具体地写出了……。

4. 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所在句子的赏析:联系句子所要表达的情感或思想,从字词的感情色彩方面进行赏析。

5. 句式工整句的赏析:这个句子句式很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写出了……。

6. 叠词句的赏析:这个句子中的“××”一词是叠词,读起来有音韵美,写出了……。

7. 修辞句的赏析

考点九 个性表达

个性表达题属立足文本又跳出文本的拓展延伸性质的试题,命题思路灵活,题型多样,是最能考查考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一类题型。

题型一:感悟启示题。

要求:联系文章内容或中心,从主旨、具体语句、具体情节、具体形象等角度来谈。面不宜太宽,抓其中一点写个人感受启示即可。

格式:①先用一句话概括个人感受;②再用两三句话深入展开谈感受,如题目要求结合生活实际,一定要结合生活经历来谈;③字数符合题干要求。

题型二:理解评价题。

要求:联系文章内容或中心,从不同角度(主旨、语句、情节、形象、感情、写作特色)谈。面不宜太宽,抓其中一点写个人理解评价。

格式:①先用一句话概括看法;②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③字数符合题干要求。

题型三:联想想象题(含故事)。

要求:有创意,必须与语境、人物、主旨吻合。

思路:①心理描写:用第一人称;符合具体语境。②语言、动作、神态描写:用第三人称;符合具体语境。③环境描写:要与人物的心情相映衬。

题型四:思辨探究题。

要求:结合材料,从相同点、相似点或不同点推导正确结论。

思路:①确立探究路径;②亮明观点;③摆出理由;④强化结论。

【压轴得分突破】

【2019·金华、义乌、丽水真题】文学类文本阅读

在泸县

巴金

我知道船要在泸县过夜,等它靠好码头,便拿起大衣,戴上呢帽到岸上去,这时不过下午三点钟的光景。

我慢慢地走上土坡,在一个墩上站住,便掉转身子去看江景。白带似的江水横在我的脚下,映着午后的秋阳,发出悦目的闪光,和天空成了一样的颜色。岸边一片沙滩,几间茅屋,两只囤船,还有一列帆樯高耸的小舟。这些似乎全陷入静止的状态,但是来往的人却使它们活动了。一切于我都是十分亲切。我怀着轻快的心把它们全收入我的眼里。我望着四周景物渐渐地回复到静止的状态中,我才拔脚往坡上的城市走去。

这是我第二次踏上泸县的土地,第一次还是在十七年前。那时我不过是十八九岁的少年,怀着一颗年轻的纯白的心。现在我重睹这个可爱的土地,我的心上已经盖满了人世的创伤,我想我应该有了大的改变。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那个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碗里的孩子仿佛就是我。我留恋地在这个摊子前站了一刻钟光景,我感到一种幼稚的喜悦。那个孩子空着手走开了,他讲话用的是我极其熟习的声音。这声音引着我走了大半条街。我跟着小孩走,好像在追自己的影子,我似乎一跳就越过了二十年的长岁月。

然而就只走了大半条街,就只有这么短短的快乐的时间!我突然被拉回来了,从远去了的年代回来了。一大片炸毁房屋的废墟横在我面前,全是碎砖破瓦,只有倾斜欲坠的断墙颓壁留下来,告诉我们人家的界限。焦炙的黑印涂污了粉白墙,孤寂的梁柱带着伤痕向人诉说昔日的繁荣和今日的不幸。有一处,在一堵较大的白壁上,触目地现出“我们要替死者复仇”的标语。我隔着废墟望这些字,这时下落的太阳的余晖正停留在这面断墙上,像一片血光,它罩住了标语的一半字迹。

我站在废墟前,让一阵愤怒的火烧着我的心。我的孩子的梦醒了。我加快脚步往前走,一座高塔似的钟楼拦住了我的视线,“怎么还剩下这个东西?”我刚这样想,我的脚就停住了,好像突然受到惊恐似的。我明明看见一具骷髅!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我默默地看着,默默地听着,看那枯焦的骨架,听那无声的语言。这里有一段悲惨的故事。但是我惭愧我只有这无力的手,不能给它任何的安慰和援助。我低下头走到它旁边。我的眼光被几个浓黑的大字吸引住了,依旧是抗战的标语,它们就写在墙柱上,这是我看惯了的字句。但这时我的头昂起来了,仿佛有一道强烈光芒射进我的肺腑,照亮我的胸膛。我感到勇气的增加。我的信念在这里又受到一次锻炼。我没有说错话:只有抗战才能够维持我们的生存,和平却会带来毁灭的命运。

我终于走过了斜坡。眼前现出一片绿色,我还听见有力的年轻的声音。原来我走到公园里来了。这里还是完好的。在树荫下围着一张竹制的小茶桌,六七个穿制服的青年坐在竹椅上,慷慨激昂地辩论。我走过他们身边,我在砖砌的栏杆前面立了片刻,我听见了几句话。他们在谈论中国的将来,这的确是一个大题目。一个二十来岁的人捏紧拳头大声说:“我知道时代是永远前进的。但是我们要推动时代,不要让时代把我们拖起走。”

我站住,倾听下面的话:“物质的损失,生命的牺牲,会带来伟大的结果!你看着,我们就要在这一片废墟上建造起九层的宝塔。”

我感到极大的喜悦。我的确瞥见光明了。这是年轻的中国的呼声。这是在轰炸的威胁下长成的中国的呼声。它是何等的响亮,何等有力!我相信它,我等着看那废墟上建造起来的九层宝塔。

回到船上以前我还在各处走了一转。我走过一条很长的马路,我没有注意街名,但我知道这是本城惟一热闹的街市。这里两旁都是完好的商店,还有许多白木新屋。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一个中国的城市在废墟上活起来了,它不断地生长,发达。任何野蛮的力量都不能毁灭它。我怀着这个信念回到了船上。

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一九四零年十二月二十四日在重庆追记

(选自《巴金散文》,有删节)

6.梳理作者在泸县的行踪和见闻,仿照示例,完成下面的图表。

【答案】 ①站在摊前,听闻乡音(站在摊前,回想过去) ②站在街上,凝望废墟(站在废墟,凝望钟楼/标语) ③走过街道,看到新屋(走过街道,回到船上)。

【解析】 考查对文章的内容梳理和概括。 阅读文本,理清故事情节,根据题目要求筛选相关的词句概括作答。 答题时要仿照题目中的示例形式拟写作答。本文以“地点转换”和作者的行踪为线索,本题①处可依据文章第3段叙写内容概括为:站在摊前,听闻乡音或回想过去; ②处依据文章第4~6段叙写内容概括为:站在街上,凝望废墟(钟楼或标语); ③处依据文章第10段叙写内容概括为:走过街道,看到新屋.据此概括作答。

7.品读下面两句话,结合加点词语,体会作者的心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用简洁的语言表述。

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

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

【答案】 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望着”可爱的“糖人”,熟悉的声音和情景让他充满小孩时代的喜悦;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它用“洞穴似的眼睛”“望着”作者,“干尸”与“糖人”的强烈对比令作者触目惊心,他感到了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

【解析】 考查体会作者的情感。 语句“但是站在一个掷‘糖罗汉’的摊子跟前,听着从两个人手里先后掷下的骰子声,望着摊子上三四排长短不齐的糖人,我忽然觉得自己回到小孩的时代了”叙写作者回到阔别十七年的泸县,听着骰子声,望着糖人,那声音和情景让他回想起童年的美好时光,抒发了作者的喜悦之情。 语句“那座钟楼已经成了风化的干尸,但是它依然僵立在坡上,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仿佛在诉说它身受的酷刑”一句,作者将残留的钟楼比作“干尸”,洞穴似的眼睛望着“我”,两句话中的“干尸”与“糖人”的形成强烈对比,表达了作者深切的痛苦与极度的愤怒之情。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8.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分析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意。

(1)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

(2)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

【答案】 (1)“新的巨厦的骨架”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对应,“红纸条”与上文“标语”对应,意味着一个城市已从废墟中复活,表明中国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凸显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2)“晨光微曦”,虽然此时的阳光是微弱的,但已经给人以信心和希望,船缓缓地离开一个满是战争创伤的城市,带着人们驶向“上游”,驶向光明的未来。

【解析】 考查对重点语句的理解。 这类试题,不要浮于语句的表面意思,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一般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分析其深层意思。 (1)语句“另外在较冷静的街上我看见新的巨厦的骨架和‘上梁大吉’的红纸条”中的“新的巨厦的骨架”和“红纸条”与上文“枯焦的骨架”和“标语”相照应,预示着一个城市将要在废墟上复活,表现了中国人重建家园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2)语句“第二天晨光微曦中船载着我们离开了泸县,缓缓地往上游驶去”采用了环境描写(象征手法),用“晨光微曦”来写人们心中的希望,预示着美好的未来终将到来。据此理解分析作答。

9.黄永玉先生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累”与“美”,你读出了什么?结合本文内容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巴先生有一张积压众生苦难的面孔,沉思,从容,满是鞭痕。

巴先生一生辛劳,不光是累,也美。

【答案】 示例一:我也读出了巴金的累与美,他走了很长的路,房子都被炸了,他很愤怒。

示例二:我读出了巴金对泸县的热爱,他痛恨侵略者的暴行,有抗击侵略者、重建美丽家园的坚强决心。我觉得巴金的文章给读者以鼓舞,我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希望。

示例三:巴金回故地,听乡音,感到一种孩童般的喜悦,从中我读出了巴金对乡土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而当日寇轰炸的废墟突现眼前,他痛斥侵略者的暴行,既有无力援助受难者的惭愧,更有抗击侵略者的坚强决心;他借青年的对话说出了自己的心声,哪怕流血牺牲,也要重建美丽家园。我感到巴金是用笔在战斗,他的文章鼓舞着饱受战祸的中国人坚定信念,打败侵略者,在废墟上重建年轻的中国。这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不仅当时需要,任何一个时代都需要。我从巴金的作品中读出了力与美。

【解析】 此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个性化阅读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在结合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提炼出自己的观点,并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来阐述理由。 从文章看,家园被破坏,国土被践踏,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沉重;但看到人们重建美丽家园的决心,展示中国人自强不息的顽强意志,也让人感受到了未来的希望。 所以说,既有“累”,也有“美”,还有“力”。没有固定答案,观点正确,言之成理即可。

【2019·宁波真题】

月下看猫头鹰

[美]珍·尤伦

我跟爸爸出去看猫头鹰,是在一个冬天的晚上。那时候已经三更半夜了,我们一直都没睡觉。外面没有风。那些大树直挺挺地站着,像一座座高大的雕像。月光耀眼,天色很亮。背后远远传来火车的汽笛声,笛音低沉,拉得很长,就像一首歌,听起来好忧伤,好忧伤。

爸爸早把我的毛线帽拉低,盖住我的耳朵。但是隔着帽子,我还是听得到声音。农场里的一只狗,跟着汽笛叫了起来。接着,第二只狗也叫了。火车和狗,齐声歌唱,唱了好一阵子。闹声消失以后,四周静极了,就像在梦里。爸爸,还有我,一直向着树林走去。

我们“沙沙沙沙”地踩着松脆的雪,留下小小的灰色脚印。爸爸在地上拖着长长的影子,我的影子却又短又圆。隔不多久,我就得奔跑几步,才能跟得上爸爸。我那又短又圆的影子,也跟着我跌跌撞撞。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我盼望跟着爸爸一起去看猫头鹰,已经盼望好久好久了。

我们走到了松林地带。在亮亮的天色里,一棵棵的松树,看起来黑黑的,尖尖的。爸爸举手做了个手势。我立刻收住脚步,在原地等着。爸爸向上看,好像要找天上的星星,又像在查看空中的一张地图。月光使他的脸看起来像是戴上了银色的假面具。他开始呼叫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学的是大角猫头鹰的叫声。

“呼,胡胡胡胡——呼!”

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我并不难过。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我们走进了树林。那些树影,比我见过的任何东西都要阴暗,遮掩了地上的白雪。蒙在嘴上的围巾,温温湿湿的,毛茸茸地护着我的嘴。深更半夜,会不会有什么东西躲在黑黑的大树背后呢?我问都没问。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我们来到了黑森林中的一片空地。月亮高高挂在天空,月光就像对准着空地的中央照下来。月光下的雪,看起来,比瓷碗里的牛奶还要白。

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我用心地听。爸爸又呼叫了起来:

“呼,胡胡胡胡——呼!”

“呼,胡胡胡胡——呼!”

我全神贯注地听着、看着,在这冷空气中,听得耳朵发疼,看得双眼蒙上一层雾。爸爸仰起了脸,打算再呼叫一次,但是他还没开口,就有回应的声音穿过树丛,传了过来。

“呼,胡胡胡胡——呼!”

爸爸脸上有了笑意,他回应了一声:“呼,胡胡胡胡——呼!”

然后,他跟猫头鹰,就像在那儿谈天,谈起了晚餐、树林、月亮和寒冷的天气。我松开了捂住围巾和嘴的手套,开心得想笑出来。

从草地边缘、树丛上面传来的猫头鹰叫声,越来越近了。草地上却没有一点动静。忽然间,一个猫头鹰的影子,从地上的大树影里分离开,向着我们的头顶飞过来。我们看着,嘴里发热,却不出声,许多想说的话一句也没说。飞过来的黑影又发出了叫声。

爸爸拧亮了他的大手电筒,正好照到那只刚要停落在树枝上的猫头鹰。

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后来,那只猫头鹰就扇动它的大翅膀,从树枝上飞开了,像一道无声无息的黑影。它飞回树林里去了。

“该回家了。”爸爸对我说。

我知道我可以说话了,也可以放声地笑。但是在回家的路上,我一声不响,像一道影子。

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爸爸是这么说的。那个希望,会用没有声音的翅膀,在明亮的、看猫头鹰的好月光下,向前飞行。

(林良 译)

9.(故事·概括)在去看猫头鹰的路上,“我”遇到了许多困难,“我”想起了一些话,“我”克服了困难。仿照示例,用“虽然……但是……因为……”概括情节。(两个即可)

(示例)虽然“我”跟着爸爸跌跌撞撞很辛苦,但是“我”没有喊累,因为“我”想起了爸爸说”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

【答案】 ①虽然猫头鹰一开始没有出现,但是“我”并不难过,因为“我”想起几个哥哥说的话: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 ②虽然“我”冻得发疼,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因为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③虽然“我”很担心有什么东西躲在大树背后,但是“我”问都没问,因为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解析】 本题考查文章概括能力,需要在文中找出相关情节,并且用“虽然……但是……因为……”这一句式进行概括。 可将“他叫了一阵,又叫了一阵。每叫过一次,他就会停一下。我们两个也都竖起耳朵,静静地听一会儿,但是什么也没听到。 爸爸耸耸肩膀,我也耸耸肩膀。我并不难过。 我的几个哥哥都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概括为虽然“我”没有看到猫头鹰,但是“我”并不难过,因为“我”想起了哥哥说过:猫头鹰是有时候出现,有时候不出现的;可将“我们再往前走。我感觉得出天气的寒冷,就像有人用冰冷的手掌按在我的背上。 我的鼻子、我的面颊,里热外冷,冻得发疼。 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概括为“我”虽然很冷,但是我并不抱怨,因为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要坚强。

10.(故事·赏析)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1)我赶紧用手套捂着围巾,围巾捂住我的嘴。

(2)我们跟那只猫头鹰,你看我,我看你,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

【答案】 (1)这句话运用动作描写,写出“我”捂嘴的动作之快,表现“我”紧张、急切的心情,充满了童真与可爱。

(2)这句话运用夸张的修辞,写出“我”看猫头鹰时的投入专注,表现出“我”愿望实现时的惊喜和兴奋。

【解析】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可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用词角度、描写方法等角度进行做答。 根据(1)句中的两个“捂”字,可知该句用了动作描写,写出了“我”捂嘴之快;从文中“我喘着粗气。爸爸听见了,做手势叫我别出声”可知,“我”不想因为我的喘气声干扰爸爸呼喊猫头鹰,体现出“我”想看见猫头鹰的急切之情,做答时将这两点整合即可。 根据(2)句中的“看了一分钟,三分钟,或者足足看了一百分钟也说不定。”可知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我”是如此想看猫头鹰,以至于在“我”真正看到猫头鹰之后,过于兴奋,观察得过于专注,结果把时间都忘了。做答时,将这两点整合即可。

11.(故事·想象)好故事常给人想象空间。爸爸说“该回家了”,他们回家的画面会是文首和文末的哪幅图呢?结合你对文中父亲形象的理解,说说理由。

(故事·感悟)

【答案】 【示例1】文首图。图中父亲让孩子跟着走回家,这跟文中父亲的形象相吻合。父亲在孩子遇到困难时,并没有直接予以帮助,因为父亲信任孩子。他带孩子去看猫头鹰,让孩子看到希望,教会孩子坦然面对困难,让孩子学会勇敢、坚强、独立

【示例2】文末图。图中父亲抱着孩子回家,这跟文中父亲的形象相吻合。父亲在寒冷的雪夜帮孩子去实现期盼已久的愿望,一路上他不停地呼唤着猫头鹰,还时刻关注着孩子。看完猫头鹰,孩子也累了,抱着孩子回家,吻合文中温暖慈爱的父亲形象。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 从文中“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 “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出去看猫头鹰,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 爸爸是这么说的。” 等这些句子中可知,父亲让孩子心存希望,在看猫头鹰的过程中,教会了孩子勇敢、坚强,同时也让孩子感受到了父爱的温暖。 在做答的时候,需要理解文首图或者文末图所表达的含义,再结合父亲的形象特点做答即可。

12.成长是一个微妙的过程,有时候“不需要说话,不需要温暖舒适,也不需要别的什么,只要心中有一个希望”。结合文本,探究“我”怎样在无声中成长的。

【答案】 【示例1】“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了锻炼,在父亲的陪伴和引领下克服了各种困难,变得勇敢、坚强,“我”获得了成长。

【示例2】 看猫头鹰是“我”期盼已久的愿望,在猫头鹰这一希望的指引下,“我”学会了忍耐、克制、坚强、勇敢和坦然,获得了成长。第三层:多个角度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理解深入且形成关联。

【示例1】 “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磨练,不断回想父亲和哥哥的话来勉励自己,以父亲无声的陪伴和信任为前进的力量,满怀希望,坚定地追寻着目标,战胜了困难和恐惧,变得勇敢、坚强,获得了成长。

【示例2】 “我”在寒冷无声的环境中得到磨练,战胜了寒冷和恐惧。“我”不断回想父亲和哥哥的话来勉励自己,以父亲无声的陪伴和信任为前进的力量,战胜了种种困难,变得勇敢、坚强。“我”满怀希望,坚定地追寻着目标,从中学会了忍耐克制。无声的成长就是“我”内心不断丰富的历程。

【解析】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本题需要探究“我”是如何在无声中成长的,我们需要理解“无声”和“成长”的内涵。 “无声”在文中既指“我”在看猫头鹰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不能发出声音,即但是我没喊累,出去看猫头鹰,就得保持安静,爸爸一直就是这么说的; 也指“我”通过回想父亲和哥哥们说过的话来勉励自己,让自己变得坚强勇敢,即但是我一句抱怨的话也没说。 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安静,一定要坚强。”、 “出去看猫头鹰,一定要勇敢”。 也指在看猫头鹰的过程中,父亲对“我”的无声陪伴,父亲让“我”心存希望,但是当“我”遇到困难时,并没有主动帮助我,而是让“我”自己克服; “成长”比较容易理解,就是“我”与之前相比,更加勇敢坚强,有了迎难而上的勇气。

【2019·绍兴真题】

父亲的露珠

李汉荣

每个夜晚,广阔的乡村和农业的原野,都变成了银光闪闪的作坊,人世安歇,上苍出场,叮叮当当,叮叮当当,上苍忙着制造一种透明的产品——露珠。按照各取所需的原则,分配给所有的人家,和所有的植物。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那总是令人怜惜的苦菜花瘦小的手上,也戴着华美的戒指;那像无人认养的狗一样总是被人调侃的狗尾巴草的脖颈上,也挂着崭新的项链。

看看这露珠闪耀着的原野之美吧。你只要露天走着、站着或坐着,你只要与泥土在一起,与劳动在一起,与草木在一起,即使是夜晚,上苍也要摸黑把礼物准时送到你的手中,或挂在你家门前的丝瓜藤上。这是天赐之美,天赐之礼,天赐之福——总之,天赐之物多半都是公正的。天不会因为秦始皇腰里别着一把宝剑,而且是皇帝,就给他的私家花园多发放几滴露珠,或特供给他一条彩虹。相反,秦始皇以及过眼烟云般的衮衮王侯将相富豪贵族,他们占尽了人间风光和便宜,但他们一生丢失的露珠是太多太多了。比起我那种庄稼的父亲,他们丢失了自然界最珍贵的钻石,上苍赐予的最高洁的礼物——露珠,他们几乎全丢失了,一颗也没有得到。我卑微的父亲却将它们全部拾了起来,小心地保存在原野,收藏在心底,他那清澈忠厚的眼睛里,也珍藏了两粒露珠——做了他深情的瞳仁。

若以露珠的占有量来衡量人的富有程度,我那种庄稼的父亲,可谓当之无愧的富翁。

物换星移,被强人霸占的金银财宝,总是又被别的强人占去了。

而我的父亲把他生前保存的露珠,完好地留给了土地,土地又把它们完好地传给了我们。今天早晨我在老家门前的菜地里,看到的这满眼露珠,它们就是父亲传给我的。

美好和透明是可以传承的,美好和透明,是无常的尘世唯一可以传承的永恒之物。如果不信,就在明天早晨,请看看你家房前屋后,你能找到的,定然不是什么祖传的黄金白银宝鼎桂冠,它们早已随时光流逝世事变迁而不知去向,唯一举目可见、掬起可饮的,是草木手指上举着的、花朵掌心捧着的清洁的露珠,那是祖传的珍珠钻石。

这是农历六月的一天,早晨,天蒙蒙亮,我父亲开了门,先咳嗽几声,与守门的黑狗打个招呼,吩咐刚打过鸣的公鸡不要偷吃门前菜园的菜苗,而菜园里的青菜们,远远近近都向父亲投来天真的眼神,看见父亲早早起来第一件事就是关心它们,它们对父亲一致表示感谢和尊敬。有几棵青笋竟踮起脚向父亲报告它们昨夜又长了一头。父亲点点头夸奖了它们。

然后,父亲扛着那把月牙锄,哼一段小调,沿小溪走了十几步,一转身,就来到了那片荷田面前,荷田的旁边是大片大片的稻田,无边的稻田。父亲很欢喜,但他却眯起了眼睛,又睁大了眼睛,然后又眯了几下眼睛。好像是什么过于强烈的光亮忽然晃花了父亲的眼睛。过了一会儿,他的眼神才平静下来。父亲自言自语了一句:嘿,与往天一样,与往年一样,还是它们,守在这里,养着土地,陪着庄稼,陪着我嘛。

父亲显然是被什么猛地触动了。他看见什么了?

其实也没什么稀奇的。父亲看见的,是闪闪发光的露珠,是百万千万颗露珠,他被上苍降下的无数珍珠,被清晨的无量钻石团团围住了,他被这在人间看到的天国景象给照晕了。荷叶上滚动的露珠,稻苗上簇拥的露珠,野花野草上镶嵌的露珠,虫儿们那简陋地下室的门口,也挂着几盏露珠做的豪华灯笼。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而荷叶下静静蹲着的那只青蛙的背上,驭着五颗露珠,它一动不动,仿佛要把这一串宝石,偷运给一个秘密国度。

父亲当然顾不得看这些细节。他的身边,他的眼里,他的心里,是无穷的露珠叮当作响,是无数的露珠与他交换着眼神。我清贫的父亲也有无限富足的时刻。此时,全世界没有一个国王和富豪,清早起来,一睁开眼睛就收获这么多的露珠。

钢筋和水泥浇铸着现代人的生活,也浇铸着大地,甚至浇铸着人心。城市铺张到哪里,钢筋和水泥就浇铸到哪里。哨兵一样规整划一的行道树,礼仪小姐一样矫揉造作的公园花木,生日点心一样被量身定做的街道草坪——这些大自然的标本,草木世界的散兵游勇,只能零星地为城市勾兑极有限的几滴露水。露珠,这种透明、纯真,体现童心和本然、体现早晨和初恋的清洁事物,已难得一见了,鸟语、苔藓、生灵、原生态草木、土地墒情氤氲的雾岚地气也渐渐远去。

就在明天,我要回一趟故乡,那里的夜晚和早晨,那里的山水草木间,那里的人心里,那里的乡风民俗里,也许,还保存着古时候的露珠和童年的露珠,还保存着父亲传下来的露珠。

(选自《光明日报》,2018年8月7月13日15版,有删减)

6. 请围绕“露珠”,用简洁的语言将内容补充完整。

上苍分配露珠——(1)______——(2)______——(3)______——追寻远去的露珠

【答案】 (1)捡拾(保存、收藏、珍藏)露珠 (2)传承露珠 (3)与露珠相守(相伴)或收获露珠

【解析】 情节概括题。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抓住人物的活动,注意时间地点的变化,梳理情节,以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来概括,不要遗漏主要情节,不必叙述细节,语言要简洁通顺。 组织语言时,按照题干要求,一定要围绕“露珠”组织语言。 分别概述出捡拾露珠(二部分)、传承露珠(三部分)和与露珠相守(四部分)这三件事。

7. 本文情意丰沛、文字精纯。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任选一句作答。

(1)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都领到了属于自己恰到好处的那一份。(品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1)“高大”和“细弱”形成对比,突出树与草的不同特点; “谦卑”和“羞怯”将苔藓和嫩芽拟人化,体现其不同情态。 这一组词充分表现了上苍分配露珠范围之广。而“恰到好处”则表现上苍予万物时的公平公正,流露出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解析】 (1)赏析文句。此题比较容易,因为题干已经给出了分析方向,即从品味词语的角度分析作答。“高大的树冠,细弱的草叶”中的“高大”和“细弱”运用了对比手法;而“谦卑的苔藓,羞怯的嫩芽”中的“谦卑”和“羞怯”使用了拟人手法。分别突出树与草的不同特点与所描写景物的不同情态。“恰到好处”本义: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语境义:上苍予万物时的公平公正,作答时还要答出词语对表达作者情感的意义。

(2)父亲若是看仔细一些,他会发现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这个句子想象奇特,又合乎情理,请作品析。)

【答案】 (2)此句是作者对露珠凝结过程的新奇想象。 作者把大自然想象成上苍制作露珠的巨大工坊,车前草正在静静等待产品完工。 “捧”字生动描摹出车前草对露珠的珍爱,对上苍的虔敬,是作者对车前草得到露珠时心境的想象; “还差三秒钟完工”,是作者对露珠形成过程的动态想象,使人内心充满了等待的喜悦。 这种想象是建立在清晨车前草叶片上缀满露珠、露珠形成过程相对缓慢的现实基础之上的。

【解析】 (2)要求品析句子想象奇特,又合乎情理的特点。“那棵车前草手里,正捧着六颗半露珠,那第七颗正在制作中,还差三秒钟完工”这是一种想象,把大自然想象成上苍制作露珠的巨大工坊。“捧”写出了出车前草对露珠的珍爱和对上苍的虔敬的情态。说“合乎情理”,是因为这种想象是建立在清晨车前草叶片上缀满露珠、露珠形成过程相对缓慢的现实基础之上的。好的想象既要新颖,又要合乎情理。而想象要合理,就要以现实生活为起点,这样才能写出细节真实、丰富多彩、生动具体的文句。

8. 作者选取“露珠”这一事物来阐发情思,有何作用?

【答案】 通过露珠这一具体事物,将大自然的万千生灵与父亲的日常联系起来,全文浑然一体;露珠的透明纯真,清洁永恒与父亲的勤劳朴实、忠厚深情是高度一致的,都体现了大自然本然的一面; 露珠时作者情感的载体,既承载着对自然的赞美与感恩,对父亲的怀想与追念,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渐渐消逝的惋惜和失落。

【解析】 考查文章的写作动机。 答此题首先要读懂上下文的情节内容,进而把握文章的中心,这样才能确保答案的准确无误。 可从以下三个角度考虑答案:其一,将“露珠”与父亲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自然与人类浑然一体,表达人与自然的和谐;其二,“露珠”与父亲的勤劳朴实、忠厚深情的品质联系起来,表达了对父亲的赞美;其三,通过“露珠”表达对自然与父亲的感恩,对父亲的怀念。这三点都要答出来,不能遗漏一个。

9. 李汉荣在给朋友的信中说:“我的文字只是追忆逝去的时光,只是怀念一种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本文中“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是指什么?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第一层级:思维较肤浅,理解角度单一。

示例一:文中的露珠是自然馈赠的礼物,清洁透明,我们不该丢失的是露珠般的关爱澄澈、纯洁无瑕。

示例二:文中的父亲一生与泥土、劳动、草木相伴、清贫而富足,我们不该丢失的是父亲的勤劳质朴、简单知足。

第二层级:思维较全面,能多角度理解问题,但没有形成有意义的关联。

示例一:文中的露珠是自然馈赠的礼物,充满纯真,富有诗意;文中的父亲一生与泥土、劳动、草木相伴,清贫而富足。我们不该丢失的是露珠般的美好透明、纯洁无瑕和父辈的勤劳质朴、简单知足。

示例二:文中的乡村万物滋长,生机勃勃;文中的父亲一生与泥土、劳动、草木相伴,清贫而富足。我们不该丢失的是自然的纯净美好及父辈的勤劳质朴、简单知足。

第三层级:思维全面深入,能形成有意义的关联,进而将理解上升到自然和社会意义的层面。

示例一:文中的露珠是自然馈赠的礼物,美好透明、清洁无瑕、充满纯真,富有诗意;文中的父亲勤劳质朴,一生与泥土、劳动、草木相伴,清贫而富足。 父亲和露珠有着太多相似和关联之处,他们都与自然相伴,渺小平凡、简单纯净,他们相伴相守,是世间最美、最和谐的画面。 面对大自然公平的赐予,我们不该丢失的是心灵的柔软、纯净与感恩,以及田园牧歌般的生活方式。

示例二:文中的露珠时自然馈赠的礼物,美好透明、纯洁无瑕、充满纯真,富有诗意;文中的父亲勤劳质朴,一生与泥土、劳动、草木相伴,清贫而富足。 父亲和露珠有着太多相似和关联之处,他们都与自然相伴,渺小平凡、简单纯净,都是值得我们感恩的存在。 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和时代的发展,父亲已然不在,露珠在城市化进程中也渐行渐远,自然的美好,人心的简单与纯朴,田园牧歌式的生活,都令人怀念。这一切,在作者看来,都是我们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

【解析】 根据文意,理解露珠与父亲的形象,进而形成有意义的关联,由此推导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考查对文章重要内容的理解。 具体考查的是本文中“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所指的内容。 通篇阅读,分出层次,梳理情节,全盘把握,根据题干要求找出事件的中心内容,找到关键语句分析,理解露珠与父亲的形象,进而形成有意义的关联,由此推导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形成自己的观点,用自己的语言简洁概括。最好能将理解上升到自然和社会意义的层面。 如露珠的美好透明、纯洁无瑕、充满纯真、富有诗意的特点正好与文中的父亲勤劳质朴、渺小平凡、清贫而富足的特点相谐。父亲和露珠值得我们感恩。 然而,如今父亲不在,“露珠”不复,这是简单与纯朴的缺失,是我们不该丢失的价值和诗意。这样作答就有了一定的深度。

【点睛】 情节概括题。 答此类题要做到两点:1、纵览全文,宏观把握。学生在做这种类型题目时容易犯顾此失彼、概括不全的毛病。 要完整正确地回答该题,需要我们站在全文的高度来审视作答,要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度,要知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审题的过程中,一定要看清题目的题眼,如“哪几件事”中的“事”,“表达了哪些情感”中的“情感”等,这样才能保证答语和题干之间有着紧密的逻辑关系,不至于答非所问。

【2019·湖州真题】

送你一朵玫瑰花

〔法〕阿纳托尔·法朗士①

①我们住在一个堆满稀奇古怪的东西的大套间里。墙上挂着缴获来的装饰着颅骨和头发的原始武器;装备着桨的独木舟悬吊在天花板上,同用稻草填塞的钝吻鳄的躯壳并排放着;陈列收藏品的玻璃橱里安放着鸟、鸟巢、珊瑚枝和许许多多似乎充满怨恨和恶意的骨架。我不知道我父亲和这些奇形怪状的东西之间订了什么条约。现在我知道了:这是收藏家的条约。他是那样明智、无私,梦想把整个自然界装进一个大橱里。他说,这是为了科学。他这样说,也这样相信。其实,这是出于收藏家的癖好。

②整整一套房间摆满了大自然中的稀奇古怪的东西。只有一个小客厅没有被动物学、矿物学、人种志和畸胎学侵占。这里没有蛇鳞,没有龟壳,没有骨头,没有燧石磨制的箭,没有印第安人的战斧,只有玫瑰花。小客厅的糊墙纸上缀满玫瑰,这是含苞未放、端庄淡雅、完全相仿、朵朵美丽的玫瑰。

③我母亲非常讨厌比较动物学和颅骨测量,她在小客厅里打发日子。我在地毯上,在她脚下同一头绵羊玩。这头羊过去有四只脚,现在只剩下三只。因此它不配同我父亲收集的畸胎两头兔并列在一起。我也有个摆动臂膀的、有油漆味儿的鸡胸驼背木偶。那时候,我准会有很多很多的幻想,因为这个鸡胸驼背木偶和这头绵羊使我想起千百出奇怪的戏中的各种各样的人物。当绵羊和木偶发生了什么很有趣的事的时候,我就去告诉母亲,但总是白费力气。应该说,大人永远也听不懂小孩子在解释什么。母亲心不在焉,我说话她不大注意听,这是她的一大缺点。但是,她习惯于睁大眼睛看着我,叫我“小傻瓜”,这就缓和了我们之间的关系。

④一天,她在小客厅里撂下她的刺绣,用双臂把我举起,指着一朵纸花给我看,对我说:

⑤“我给你朵玫瑰花。”

⑥为了能够认出这朵花,她用刺绣针在上面点了一个十字。

⑦从来没有一件礼物比这朵花更使我高兴过。

(选自《世界最美的散文》,冯汉津等译)

(注释)①阿纳托尔·法朗士:192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10.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

【答案】 (1)玫瑰花 (2)稀奇古怪(充满科学气息,接近自然) (3)突出了父亲大套间的稀奇古怪,与母亲小客厅的淡雅温馨形成对比,引出下文“我”和母亲之间温馨的小故事,表达了“我”对母亲小客厅的喜爱。

【解析】 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文本,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1)处结合“这里没有蛇鳞,没有龟壳,没有骨头,没有燧石磨制的箭,没有印第安人的战斧,只有玫瑰花。 小客厅的糊墙纸上缀满玫瑰,这是含苞未放、端庄淡雅、完全相仿、朵朵美丽的玫瑰。” 得出:玫瑰花; (2)结合“整整一套房间摆满了大自然中的稀奇古怪的东西。 只有一个小客厅没有被动物学、矿物学、人种志和畸胎学侵占。”得出:稀奇古怪; (3)要求学生从对比的角度分析。运用对比手法突出被表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 第①段罗列了父亲大套间里的大量物品,突出了父亲大套间的稀奇古怪,与母亲小客厅只有玫瑰花的淡雅温馨形成对比,引出下文“我”和母亲之间温馨的小故事,表达了“我”对母亲小客厅的喜爱。

11.结合语境,品味文中画线句,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只有一个小客厅没有被动物学、矿物学、人种志和畸胎学侵占。(赏析“侵占”一词的表达效果。)

【答案】 (1)“侵占”原意是非法占有别人的财产,这里大词小用,强调了“我”对父亲大套间里稀奇古怪的东西的不喜欢、不理解。

【解析】 (1)要求学生首先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在具体语境中从表达效果方面分析其含义。“侵占”原意是非法占有别人的财产,这里大词小用,从拟人化的角度写出动物学、矿物学、人种志和畸胎学占领的我家的地方,强调了“我”对父亲大套间里稀奇古怪的东西的不喜欢、不理解。

(2)但是,她习惯于睁大眼睛看着我,叫我“小傻瓜”,这就缓和了我们之间的关系。(为什么母亲叫“我”“小傻瓜”就缓和了“我”和母亲之间的关系?)

【答案】 (2)“小傻瓜”是母亲对“我”的昵称,充满着母爱和温情,这份爱缓和了“我”和母亲的关系。

【解析】 (2)要求学生结合上文“当绵羊和木偶发生了什么很有趣的事的时候,我就去告诉母亲,但总是白费力气。 应该说,大人永远也听不懂小孩子在解释什么。 母亲心不在焉,我说话她不大注意听,这是她的一大缺点。”分析, “小傻瓜”是母亲对“我”的昵称,充满着母爱和温情,这份爱缓和了“我”和母亲的关系。

12.文章最后一段意蕴丰富,请联系全文写出你的理解。

【答案】 示例:这是母亲送给“我”的纸玫瑰,它来自母亲的小客厅。 小客厅里有“我”对母亲温馨的回忆,那里回荡着母亲的亲切呼唤,它跟父亲大套间的稀奇古怪形成鲜明对比。“从来没有”突出了玫瑰花对“我”的重要意义,玫瑰花是母爱的象征,更是一种人情味、纯真人性的象征,它代表着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美好境界,表达了“我”对人类美好情感的召唤。

【解析】 要求学生通读文本,从整体上把握文本的情感。 第①段写出了父亲大套间的稀奇古怪,与母亲小客厅只有玫瑰花的淡雅温馨形成对比。 “送我玫瑰花”是“我”和母亲之间温馨的小故事,表达了“我”对母亲小客厅的喜爱。 玫瑰花是温馨的玫瑰花是母爱的象征,更是一种人情味、纯真人性的象征。 母亲送我玫瑰花,从来没有一件礼物比这朵花更使我高兴过。 与父亲稀奇古怪的房间对比分析,它代表着人与人之间心灵相通的美好境界,表达了“我”对人类美好情感的召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我想拥有什么的作文 我最喜欢的电影英语作文 老师的作用作文 关于劳动的作文200 暑假作文题目大全29个 写人物作文300字左右 300优秀作文 二年级的暑假生活作文 描写飞机的作文 仿写作文评语 少年责任作文 改变自己作文 许嵩高考作文破记录 有关朋友的英语作文 放假第一天作文 感恩母校500字作文 我想有个星期八作文 足球比赛作文500字 公益活动作文 初二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假如我是一朵花作文 有趣的蚂蚁作文200字 打屁股作文1000000字 伟大的母爱作文400字 每一棵草都会开花作文 和睦相处作文 紫叶酢浆草作文 先抑后扬写人作文600字 写景作文大全300字 当有人敲门的时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