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女性科幻作家不曾缺席于任何年代

2020-11-16 20:25:01
相关推荐

在中国新生代科幻作家中,“80后”的程婧波被称为“后浪”。但在中国科幻圈中,她算得上是“前辈”——16岁在《科幻世界》发表首篇作品,出道二十年,获得过华语科幻星云奖短篇金奖、中篇金奖,科幻冷湖奖首奖等奖项,是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的代表。

今年6月,程婧波出版了首部幻想小说精选集《倒悬的天空》。天马行空的想象和空灵华美的文字,让这本书被称为“最浪漫的科幻小说”。刘慈欣评说,此书“在科幻和奇幻的边界上给我们带来全新的体验”。

“科幻是作家的思想实验。”对程婧波来说,科幻的美在于想象力和逻辑自洽。而承载这些的主角和元素,很可能是因人(或性别)而异。因此,她很认真地呵护着自己“女性科幻作家”的身份,希望从女性的角度去看待世界,分享女性对世界的感受,并探索女性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科幻是童年唯一的动荡

上周采访程婧波时,她刚从清迈回来,感叹国内快递和外卖的便捷,也在适应被电话和来访不断打搅的写作。在清迈待了三年,那里没有冬天,时间被划分为凉季、雨季和旱季。晚上通常很凉快,尤其适合写作。她养了一只猫,每当晚上写作时,猫咪会溜进来,睡在她的脚上,或者蜷在她身后的地毯上。

在清迈的生活,舒缓而平稳,没有那么“现代”,是她特别熟悉的节奏。1983年,程婧波出生在四川的一个小镇。“出生在上世纪80年代,可能是件很幸运的事。”对她来说,小时候的节奏缓慢而安定,如同她喜欢的韩剧《请回答1988》,那个年代首尔双门洞巷子里的生活,和她童年记忆里的日子一样悠远绵长。

科幻是她平缓童年里唯一的动荡。“现在看科幻书稀松平常,但在我成长的年代,却是我生活里最刺激的事。”最初在姐姐的书房,翻到什么书就看什么,科幻书最有魅力。记忆最深的是《魔鬼三角与UFO》,这是中国翻译出版的第一部西方短篇科幻小说集。从布利什的《盒子》,阿瑟·克拉克的《太阳帆船》,到阿西莫夫的《镜像》,这部大师级的作品集,是那个时代许多人最初的科幻启蒙。年纪尚小的她并没有意识到这就是科幻,只是感叹“世界上原来还有这样的故事”。后来才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迷恋这类故事,“这些作品的想象天马行空,而逻辑又能自圆其说。”直到现在,她仍然认为这就是科幻的魅力所在。

上初中后,家门口的报亭开始卖《科幻世界》。这本1979年科幻世界杂志社编辑出版的杂志,前身是《科学文艺》和《奇谈》,从发行至今一直推动着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的发展。那是一个暑假,程婧波第一次读完王晋康的《豹人》(上),便迫不及待想读下半部分,于是每天都到报亭追问下一期杂志什么时候来。

“苹果落地”于1999年

1999年,对于程婧波和中国科幻都是非常重要的一年。那年高考语文作文题目是《假如记忆可以移植》,而《科幻世界》刚发表过关于记忆移植的小说。“那天以后,全国都在谈科幻”,《科幻世界》也达到每月近40万册的发行量巅峰。同年,刘慈欣开始崭露头角,首次在《科幻世界》发表了《鲸歌》和《微观尽头》,同年凭借《带上她的眼睛》获得1999年中国科幻银河奖一等奖。

这年,程婧波刚满16岁,写下了处女作《像苹果一样地思考》。“这是一篇很奇怪的小说,没有什么情节”,以“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可苹果发现了什么?”开篇。她很快写完,把手稿装进信封,投到邮筒寄给了《科幻世界》编辑部。几个月后的一个周六夜晚,独自在家的程婧波,翻开最新一期《科幻世界》的杂志。她没有看标题,读了其中一篇小说里的一句话,感觉眼熟。翻回去看,果然是自己投稿的作品。“那一瞬间,我觉得房间里特别安静,在安静之中又有一种咚咚咚的震动,过了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那是我的心跳声。”

看到自己的名字印在最喜欢杂的志上,本能的喜悦油然而生,不过,她还没有完全意识到这对自己的意义。后来,她认识了选中这篇小说的顾姓编辑,从此她很多小说里的女主角都姓顾。她也因此结识了很多生命里重要的人。更重要的是,她的人生从此和科幻紧密相连。

鬼马精灵闯入圈子

第一篇作品发表后,程婧波创作热情高涨,继续给《科幻世界》投稿。“对我来说,科幻就是我的舒适圈,待在里面觉得很亲切。”

2001年,程婧波考上四川大学。到校第一天,她就到学校的科幻协会报到,同学们带她去了《科幻世界》杂志社。杂志编辑部在10楼,绕开电梯,吭哧吭哧爬楼,“坐电梯太不真诚了”,同伴对她解释,“每一次来编辑部,我们都是来‘朝圣’的。”那个时候科幻还没有“出圈”,但对于骨灰级的科幻迷来说,《科幻世界》就是灯塔上射出的一道光亮。

上世纪90年代在《科幻世界》活跃的作者,王晋康、韩松、刘慈欣、何夕、钱莉芳、陈楸帆等等,现在都已成为中国科幻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作为80后的科幻作家,程婧波常被称作“后浪”,但在中国科幻圈里,她和刘慈欣同年发表首作,早已经是“前辈”了。

2019年是“华语科幻星云奖”十周年,程婧波是前三届和第七届颁奖典礼的总导演。这个奖项在成都诞生之时,就被称作“现代科幻诞生近两百年来,首次覆盖世界华人科幻创作的奖项”,而它诞生的真正初衷,却是给“科幻人”一个家。

那时中国科幻远没有如今受到关注,较重量级的科幻奖项也只有《科幻世界》杂志社主办的“银河奖”。2010年,科幻活动家董仁威、在国内首创科幻文学课程的教授吴岩,以及《科幻世界》的副总编姚海军聚在一起,三位中国科幻的灵魂人物决定成都创办一个科幻奖项。他们邀请“鬼马精灵”的程婧波加入主创行列。当时程婧波在出版社工作,每周五下班后,她会赶到九眼桥,在一个茶肆和大家会合,商量怎么创立一个面向全世界的中文科幻创作奖。

上世纪80年代末,姚海军创办过一份叫做《星云》的杂志,这本最初油印的小册子,曾让全国各地的科幻迷联结在一起。大家一致赞成用“星云”作为奖项的名字。靠着科幻人的团结,奖项艰难起步。“第一年导演颁奖典礼上,作为一个不混圈子的人,我几乎认识所有的人。”程婧波说,“成都科幻圈的这种氛围,让一个略有‘社恐’的人也能自然地融入。”

对当时其他华语科幻的创作者来说,“星云奖”是一个难得的聚集机会,每年颁奖典礼后,创作者和科幻迷会聚在一起喝酒吃烧烤,“那个时候,想和大刘在街边‘撸串’不是难事。”

“星云奖”创办十周年时,程婧波写下《十年踪迹十年心》,回忆过去抱团取暖的日子里,他们做过一场“以科幻的名义,为科幻加冕”的颁奖典礼。“记者在颁奖典礼上拍下了一张耐人寻味的照片:大刘低头沉思,而他的头顶上,悬垂着‘加冕’二字。如今,《流浪地球》开启了中国科幻电影的一扇窗,让华语科幻创作得到了史无前例的聚焦和关注。”

“虽然很多城市都在争做‘科幻之都’,但这个称号非成都莫属。”在程婧波眼里,成都既有培养出王晋康、韩松、刘慈欣、何夕等一批国内顶尖科幻作家的《科幻世界》杂志,也是国内科幻最有影响力的奖项“华语科幻星云奖”“银河奖”和“未来科幻大师奖”的诞生地。以四川大学为核心的科幻研究队伍,是近年来广受国内外关注的学术界新兴力量。成都还有很多优秀的科幻编辑和评论家,以及一批科幻文创机构。“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成都在中国科幻界的地位都是非常明确的。”

“接地气”与读者共情

今年六月,程婧波首部幻想小说精选集《倒悬的天空》出版。前三篇是代表其早期风格的“行星三部曲”。水晶一般剔透的天穹遮蔽海湾,神奇的豌豆不断向下生长,屋角的鹦鹉螺发出很闷的爆裂声……密集繁复的意象扑面而来,用唯美的画面和艺术化的文字,程婧波营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浪漫、奇美和空灵是程婧波早期最显著风格,故事内核总是包裹着温暖和美好,如同置身于宫崎骏的电影。“行星三部曲代表我过去的一种状态,那个状态是我的青春期,用少女的角度去看世界。”

2009年,程婧波在《人民文学》上发表了《赶在陷落之前》。这篇小说,成为她创作的分水岭。写完这个故事,她意识到过去太在意氛围美,几乎只关注意境和文字的美感,如同飘在天空里的美丽而虚幻的气球。“我意识到其实不必非要那么美,也不一定要大费笔墨去营造某种意境,更重要的是故事本身能不能引起共情。”从这以后,她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情节,“情节是将作品从天上拽回地面的东西。”这种写作方向的转变,程婧波形容为一个“接地气”的过程。此后,她创作了《宿主》《去他的时间尽头》等中篇小说。

在《宿主》里,主人公顾夕的丈夫消失了,手机定位在青海省的某个地方,她踏上寻找失踪丈夫的路途。“这是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关于寻找真相的故事,也是一个中国人生活中的情感困境的故事。”去年夏天,《宿主》获得了冷湖科幻文学奖首奖。《去他的时间尽头》,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李正泰的空巢青年被困在了时间循环中,日益颓废之中,突然发现了另一个和他一样被困的神秘女人……她是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写完这个故事,有大量直接对话,“我以前不可能写这样简单的东西,得在对话里加点别的东西。”现在她发现,这样的文字效率很高,“不用每一句都惊艳,能真实与读者共情。”

以“女性科幻作家”定位

整理出道20年的作品,给了程婧波一次回看的机会。她发现自己的每篇代表作里,几乎都有一个女性,不管处在什么年龄,她永远都在寻找一个真相。“像是宫崎骏的故事,总会出现一个十岁的小女孩。这或许就是我的写作范式,或者写作宿命。”

这种潜意识的写作宿命,或许和她女性作家的身份有关。最近,程婧波在编辑一部《中国女性科幻作家经典作品集》,这是中国第一本以作家性别为标准来收录的科幻作品集。选集共收录了33人的作品,从“30后”到“90后”,作者年龄跨度超过半个世纪。程婧波很惊喜,“中国女性科幻作家不曾缺席于任何年代。”

虽然科幻小说的鼻祖是女性,但世界科幻的主流一直是男性作家。在编辑这本选集的过程中,程婧波给女性科幻作家们抛出一个问题:如何看待自己“女性科幻作者”这个身份。大部分人认为,性别并非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而程婧波的观点恰恰相反,“我觉得我可能是极少数公开明确地提出来,女性作家或者女性科幻作家就是肩负着特别的使命的。”

“女性作家对现实与未来的关注有自己独特的切入点。”在和程婧波探讨这个话题时,姚海军说,“女性科幻作家不会去写《三体》这样的科幻小说。她们对征服宇宙兴趣不大,她们更关心我们所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本身。这没有优劣之分,却决定了科幻文学的面貌和精神。”

这也是程婧波常常问自己的一个问题:女性自身的问题和观照是什么?在万千宇宙中的某个宇宙里,你看到了关于女性的哪一类故事?她决定用“女性科幻作家”的身份创作,尽管在很多人看来,这种设定和区分没有必要,但她却认为“这是我们的责任——从女性的角度去感受世界,让其他人明白我们的感受是什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有趣的静电实验作文 有关打扫卫生的作文 热点作文800字 小学生军训的作文 真实的我作文500字 欣赏的作文题目 做一道美食的作文 460字作文 写爱的作文300字 搬桌子的作文 雪景的作文 生日的英语作文 开卷有益600字作文 什么什么二三事作文 韧战作文600字 健康作文500字 初中作文训练 怎样辅导三年级作文 红烧牛肉的作文 我喜欢向日葵作文 敢于尝试的作文 学前教育作文 无私奉献的作文开头 文明礼仪的作文200字 文竹的作文 作文的要素 教师节作文二百字 丢手绢作文 介绍莆田的作文 关于比的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