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十堰名师解读2022年全国语文卷作文:作文在“道”不在“术”

2020-11-17 10:50:01
相关推荐

全国Ⅰ卷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继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一、题目解读

这是一个常规材料作文题目。它有三个部分组成:一是材料。材料可以分为三层:管仲为了辅佐公子纠继位,射杀公子小白。对管仲自己来讲,是各事其主;对齐桓公来讲是仇人。这是第一层。公子小白在鲍叔的劝说下,重用管仲为相。对齐桓公来讲是不计前仇,心胸宽广大度;对鲍叔来讲是识人伯乐,善于上谏。这是第二层。后人对三个人的评价。正因为齐桓公听取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为相,而成春秋五霸之首;人们称赞管仲的贤能,及史学家司马迁对鲍叔识人举人的充分肯定。这是第三层。二是文体。根据你对这三个人物的感知思考,写一篇发言稿,也就是文体规定。三是要求。从立意角度、文体规定、自拟题目等方面提出要求。

二、立意角度

这则材料,有三个陈述对象,也就有三个立意角度。

从齐桓公角度可立意为:用人要用其才能用其贤德,而不要计较其因为职位而表现出来的行为;作为君主(领导者)只有目标远大,胸怀宽广,善用重用人才,才能成就大业。

从管仲角度可立意为:事其主,当竭忠尽智。

从鲍叔角度可立意为:要知人善谏;在有才能人的面前,要甘拜下风,要有雅量。

当然,要想深入地理解材料,确立自己文章的观点,知道一些有关齐桓公、管仲、鲍叔牙的故事,会有很大的帮助。

比如管鲍之交:鲍叔牙做生意,让管仲管理,管仲有时挪用公款,鲍叔牙理解他,因为他家里穷,还要赡养老母亲;管仲向鲍叔牙报告做生意亏损了,鲍叔牙说,做生意有输有赢,哪能只赚不亏。最后管仲很感慨地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也。”可谓知己之交。

又比如,管仲治理国家,坚持“富民为先”,农商并举,坚持顺民、向民、以民为本。尤其是齐桓公问管仲竖刁、易牙、开方三个人能不能重用,管仲一针见血地指出这三个人不能重用。一个人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人之常情,竖刁自愿阉割,对君主还有什么做不出来?一个人爱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易牙竟然把自己的小儿子杀了烹饪给齐桓公吃治病,对君主还有什么做不出来?一个人爱自己的父亲尽孝是人之常情,开方的父亲去世,他竟然不回去奔丧,对君主还有什么做不出来?齐桓公开始流放了这三个人,之后又找回来,结果是齐桓公被这三个人给活活饿死。

再比如,齐桓公不杀宁戚。齐桓公要杀宁戚,宁戚仰天长叹:“桀杀龙逢,纣杀比干,今天我宁戚就是第三个。”齐桓公令人给宁戚松绑。宁戚从怀里拿出管仲的引荐信,齐桓公说,你有管仲的引荐信,为什么不早拿出来?宁戚说:贤君择人为佐,贤臣亦择主而辅。于是,在灯烛之下,齐桓公拜宁戚为大夫,让他和管仲一起料理国政。

这些都来自于学生平时的阅读积累,而不是老师以为的所谓备考就是讲技巧。

三、构思属文

构思属文,重点在文章的理路。第一步:拟个题目,呈现你的观点,再加个副标题,呈现你写的是哪一个人。第二步:因为是写发言稿,所以要有称呼对象。注意结束全篇时,要有结束语。第三步:一是开头要先概述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二是解释观点的含义,也就是你独到的见解,具体体现在哪几个方面。这是文章的重点。三是做到这几个方面有什么价值或者效果;如果不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四是注意文章的时代感,要呼应时代,才有现实意义。一句话:有什么、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要怎样。

至于表达方式,可以综合应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的表达方式,使发言稿文采飞扬,激情澎湃,感染人,鼓舞人。这样就是一篇好的考场作文,还可以写成人物评论。

(王家康,十堰市一中,湖北省特级教师,十堰市高中语文学科带头人。)

把握时代脉搏,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

2020年高考语文作文命题从题型来看,仍是任务驱动型作文,创设了班级读书分享会的写作情景,规定了以学生的身份进行写作,将历史人物齐桓公、管仲、鲍叔作为写作的对象,将谈自己的感受作为主要的写作内容,以发言稿为写作的形式,整体的任务和写作要求都比较细致。

题目难度与近几年全国Ⅰ卷基本一致,降低了审题难度,让学生有话可说,不容易偏题、跑题。

今年的作文命题既“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命题选材跳出了近几年围绕热点命题的模式,避开了今年“抗疫情”“精准扶贫”等热点话题,选取春秋时期一个著名历史事件,涉及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个历史人物。但命题把握了时代脉搏,继续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重了文化素养、美德素养的考查,要考生用历史和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历史人物,发掘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崇高的思想境界、为人治世的智慧,就其历史价值、时代意义表达自己的看法。引导考生提高知识能力、增强生活智慧、厚植家国情怀、拓宽国际视野、培养奋斗精神。

题目要求考生选好角度,就是要求考生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或者有话可说,有素材积累的话题,确定自己的立意。立意的关键在于准确汲取齐桓公、管仲、鲍叔牙三人的优秀品质,从题目材料对三人的介绍,及孔子、司马迁的评述,我们可以分析出齐桓公志向高远、心胸宽广、任人唯才,管仲才能出众、目光长远,鲍叔大公无私、以国为重、顾全大局、不计个人得失的优秀品格。由此提炼出志向坚定、心胸宽广、大公无私、以国为重等主题。

具体写作时要注意题目要求中“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的限定。只能以其中一个人物为主,不能三人平均,也不能 “捧一踩二”。

从本次作文命题来看,语文考试越来越注重能力的考查,考查面更加广泛,增加了更多的文化素养、文学素养的考查。这也是现今高中语文改革的趋势和方向,学生不能单纯地以解题技巧和解题思路为学习目标,要加强阅读的宽度、深度、思想高度,注重积累文学文化知识,提升综合运用语文的能力。

(傅晓东 东风高中高级教师)

相关链接>>>

盘点近23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每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总能勾起无数人的回忆。从1977年至2020年,共出现44类风格不同的高考作文。如今,你还记得当年高考时的作文题目吗?记者整理了23年来的湖北高考作文题。这些题目经历了不同形式的变化和探索,既有招致非议的话题,也有成为经典的题目。但不管怎样,它们都已成为高考历史上难以磨灭的一部分。(注:2004年—2015年湖北省语文卷自主命题)

1998年:一是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二是《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或《战胜脆弱》,也可以自拟题目,中心围绕“心理承受力”作文;

1999年: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内容作文;

2000年: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作文;

2001年:以“诚信”为话题作文;

2002年: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作文;

2003年: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作文;

2004年:就“买镜”这个话题作文;

2005年:根据王国维《人间词话》中表现宇宙人生的态度和方法,谈谈对人生事物的看法,自拟标题作文;

2006年:根据汉语中带“三”成语的联想与感悟作文;

2007年:以“母语”为话题作文;

2008年:以《举手投足之间》为题,自选角度作文;

2009年:《站在____门口》;

2010年:以“幻想与现实”为内容作文;

2011年:以《旧书》为题作文;

2012年:科技的利与弊;

2013年:以“上善若水任方圆”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2014年:以“山顶的风景”话题,自拟题目作文;

2015年:以“喷泉与泉水”的材料,自拟题目作文;

2016年:看被打巴掌漫画,自拟题目作文;

2017年:选择“中国关键词”来呈现中国,题目自拟;

2018年:“世纪宝宝中国梦”,题目自拟;

2019年:给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题目自拟;

2020年: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的材料,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题目自拟。

(记者 张贞林 整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六年级上册习作三作文 我生病的作文 敞开心扉作文600字 写石林的作文 作文我的手工 以乡情为题写一篇作文 五年级探险故事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一百字 游五里桥作文 暑假趣事作文150字 手工折纸作文 感恩自己的作文 舍与得作文800字议论文 自信心作文 精美作文500字 我的家乡敦煌作文 作文题目小学四年级 春节的作文100字 家长开放日作文 关于秋天的作文六百字 黑板作文 小花猫二年级作文 作文叙事 把握机会的作文 最想去的国家英语作文 快餐英语作文 作文文言文 托物言志的作文加赏析 作文有一种美丽叫坚强 运动会100字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