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 奏响花园之城“奋进曲”

2020-11-17 16:20:01
相关推荐

原标题:做好全域旅游“大文章” 奏响花园之城“奋进曲”——乌当区高质量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题记

“美丽乌当·花园之城”,一个宜游宜居的地方。

春风化雨,跨越腾飞。近年来,乌当区深化全域旅游发展实践,持续提升旅游业现代化、集约化、品质化水平,打造新的增长极,让丰富的旅游资源和生态优势焕发出新活力,产业规模日趋壮大,产业要素日趋完善,成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其时已至,其势已成。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建设“美丽乌当·花园之城”的重要引领,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是实现乡村振兴的最佳载体,是实现百姓致富的有效途径。

今天的乌当,“都市周末花园·生活在乌当”“温泉景城融合、游憩医养共享”“诗画田园、乡愁乌当”的全域旅游愿景正加速呈现;从“五全”促“五多”思路,到“12134”的全域总体布局,具有乌当特色的全域健康旅游体系正在形成。

今天的乌当,正锚定全域共建、全域共融、全域共享目标,聚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奋力建设贵阳东部产业新区核心功能集聚区注入澎湃动力,以“美丽乌当·花园之城”新姿态融入贵阳贵安高质量发展大格局。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乌当区抢抓贵州打造“山地公园省·多彩贵州风”文化旅游品牌、贵阳入选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等“天时”,坐拥现代城市、特色小镇、富美乡村等“地利”,聚集“大健康+温泉”等特色产业营造的“人和”,瞄准“山、水、林、泉、城”五大地标元素,科学统筹、精准施策,以“全空间规划促多规齐动,全视角打造促多景灵动,全产业链接促多轮驱动,全要素供给促多元互动,全社会参与促多方联动”的思路,奋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乌当发生着日新月异的改变,乌当彰显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一个地绿景美、连山接水、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花园之城,一个交通便捷、城景交融、生态宜居的美丽之城,正呈现在世人面前。

A 应变:抢抓机遇 开创全域旅游新局面

大众旅游时代,发展全域旅游是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变革。

从国家层面而言,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全域旅游工作。2018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文化和旅游部成立后,国务院出台的第一个关于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文件,标志着全域旅游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从省层面来看,自2017年8月3日成为全国全域旅游示范省创建单位以来,贵州积极建设山地公园省,做优做强旅游长板,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提出“全景式规划、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的全域旅游发展路径,深化旅游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旅游总体布局,拓宽旅游投融资渠道,丰富旅游产品供给,推动旅游业井喷式增长,推进旅游经济跨越发展。

从市层面来看,贵阳市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列入政府重要工作目标,着力构建“产业围绕旅游转、产品围绕旅游造、结构围绕旅游调、功能围绕旅游配、民生围绕旅游兴”的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力打响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攻坚战……

所当乘者势也,不可失者时也。在旅游业迈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发展全域旅游是战略选择,亦是必然选择。

乌当区科学应变,以新思维研判旅游产业发展新趋势,理清思路、找准方向,明确“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发展方向,全面实施全域化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全景式打造、全季节体验、全社会参与、全产业发展、 全方位服务、全区域管理”,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全力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为此,乌当区先后编制完成《贵阳市乌当区全域健康旅游规划》、印发《乌当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意见》、《乌当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方案》等,明确将围绕农文商旅融合发展思路,全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推动全区文化旅游业从“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全力将乌当区打造成为面向西南、中南以及泛珠三角的区域性康体休闲度假区和养生养老目的地。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推进全域旅游发展的有力抓手和现实路径,将助力乌当区建设高质量旅游目的地的标杆和典范。

B 聚势:全域发力 旅游资源全面“激活”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乌当优势何在,底气何在?

“贵阳佳境说洪边,绿水青山别有天”。自古以来,乌当山川秀美,风物清嘉,钟灵毓秀,人杰地灵……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秀美绚丽的自然风光,共同演绎出美丽乌当的华美乐章——

这里有非凡的生态资源。“近在城郊,贵在自然”,是人们对于乌当的美誉。乌当生态良好,年平均气温14.6摄氏度,森林覆盖率57.95%,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6.4%以上,温泉、地热富集区绵延30公里,纵横7000公顷,全区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地热资源富集。乌当区被誉为“喀斯特王国最神秘的温泉群”,山水林田错落有致。

这里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乌当旅游资源丰富,拥有3个4A级旅游景区、1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1个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和全国生态文化村等旅游吸引物、旅游景区(点)20余处,还有各级文保单位、国家及地方非遗各26家。

这里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乌当历史悠久,是大堡古人类文化遗址发源地、水东土司宋氏盛衰之地,厚重的历史孕育孝悌家风、廉正文化、诗礼传家的成山文化,孕育了绚烂多彩的民族风情,偏坡“六月六”、新堡“三月三”等民俗文化活动倍受游客青睐。

这里有优越的区位条件。乌当交通便利,辖区内有贵阳高铁东站,机场高速、高铁北站环线、高铁东站绕城以及贵瓮高速形成立体交通网络,城域区间快铁、城市观光巴士、专线公交和通景公路等实现旅游有效连接。

独特的区位优势、丰富的旅游资源、深厚的文化底蕴、淳朴的民俗风情……这些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人文景观,赋予乌当非凡的魅力。乌当发展全域旅游,水到渠成。

优势集于此,又不限于此。依托位于贵阳东站的乌当区旅游集散中心,让乌当区正在成为全省重要的旅游集散地。该集散中心严格按照一级旅游集散中心标准建设,有着完善的功能区域,让自助游的外地游客全方位了解乌当的旅游景区、线路、吃、住、行等信息,并通过集散中心的旅行超市,购买符合自身需求的旅游线路产品,体验乌当自助游的旅程。

既要“面子”美,更要“里子”实。乌当区还聚合“吃、宿、游、购”等要素,美食遍地,城区高新路美食一条街云集上百家各具特色的餐饮店,王岗村2009年被列入省政府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庖汤”宴这道传统布依美食以“三盘四碟八大碗”而远近闻名,也使得王岗享有“庖汤第一村”的美誉……

依托资源禀赋,“全域”发力,激活的不仅是乌当对存量旅游资源的改版升级,更是对增量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

C 跨越:创新升级 旅游业“井喷式”发展

回首发展历程,从“自然乌当”到“生态乌当”,再到“美丽乌当”,在“十一五”到“十三五”发展历程中的每一个阶段,旅游一直都是乌当最靓丽的名片之一,也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乌当区旅游业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于温泉,却不止步于温泉。从治山理水到显山露水,再到亲山近水,乌当的全域旅游产品逐步迭代升级,而一代又一代的乌当人既是不断蜕变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推动者。

“当时,乌当区的温泉和香纸沟景区非常有特色,是贵阳市郊较早的著名旅游产品,吸引了周边大量游客,也奠定了后来乌当区谋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乌当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陈晓琼说。

利用丰富的温泉资源,乌当区大力打造温泉旅游城,建成以温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人居、高端商务为主要功能,包含山地户外运动场、温泉度假酒店等为一体的休闲度假胜地,逐渐成为贵阳市“温泉之城”的核心区。

在做好温泉文章的同时,乌当区主动求变,利用丰富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生态旅游。尽管起步较早,但长期处于“弱、散、乱、差”的状态,难以形成合力。

2010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把当年的中国贵阳避暑季开幕式暨贵阳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安排在乌当举行。乌当区抓住机遇,统筹城乡发展,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以乡村旅游为切入点,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在这一机遇之下,乌当区结合当地丰富的温泉旅游资源,将王岗、陇脚、渡寨、阿栗、偏坡这五个村寨进行统一规划,成功打造成“泉城五韵”乡村民俗生态文化旅游精品示范点,让乌当区旅游业迎来前所未有的辉煌,乡村旅游的品牌不断深入人心。打造“春赏花、夏避暑、秋摘果、冬泡泉”的旅游产业链,形成“漫步曲·暖春赏花游、清凉曲·夏日避暑游、欢乐曲·秋季采摘游、温情曲·冬季‘庖汤泡汤双汤游’”四部曲精品旅游线路……

全域旅游新时代到来。2016年,乌当区启动《全域健康旅游规划》编制工作,谋划旅游业的转型升级。随着《全域健康旅游规划》的出炉,乌当区旅游业更高标准、更高起点发展的思路开始清晰。

根据规划,乌当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把定位升级为“打造国家旅游度假区、贵阳市民周末度假首选区”。在这一定位下,乌当区以全域健康旅游规划为抓手,做到生态先导,文化开路、健康引领、集聚打造,游线整合、城乡统筹,泛旅游产业开发,为贵阳市打造世界旅游名城做出卓越贡献。

“增长”是检验乌当旅游产业发展成色的标尺,也印证着全域旅游发展的成果——2019年,全区共接待游客2308.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38.9亿元,旅游增速在全市排第1位。

变则通、变则进,在不断的“主动求变”中,不断思变的乌当人,正在为全域旅游的全面起飞蓄能。

D 谋远:绘制蓝图 下好全域旅游“一盘棋”

686平方公里——这是乌当的面积数。如何在这68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营造一步一景、步步生景的“全域旅游、全业旅游、全域景区”画面?顶层设计是保障。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节点,今年年初,乌当区委十届九次全会召开,提出全力建设城乡社会治理新样板、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乡村振兴新标杆,奋力打造“美丽乌当·花园之城”,擘画新时代乌当高质量发展新蓝图,也为全域旅游发展指明方向。

纲举目张,满盘皆活。

在新的发展蓝图下,乌当区委、区政府进一步分析把握乌当全域旅游发展的内在逻辑和外部特征,明确发展的目标、路径和抓手,形成以“五全”促“五多”思路,方向更加明确,路径更加清晰,举措更加精准。

全域旅游是一篇大文章。对乌当而言,其要义既是要整合山、水、城等特色资源,增强优质旅游供给,创建全域旅游品牌,同时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促进资源全面整合、产业全面融合、服务全面提升,创造全域化、集约化、品质化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全区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

基于此,乌当区提出打造“一心、三区”全域旅游新格局——

“一心”即以都市温泉牵动,实现温泉景城融合、游憩医养共享,全面打造都市温泉康养大中心,整合现有的5个温泉景区,形成都市温泉集群,不断壮大多彩贵州·乌当温泉养生知名品牌;“三区”即打造醉美乡村民俗生活区、醉美乡村健康生活区、醉闲乡村体验生活区。

同时,乌当区以品质提升为目标,提出打造“6个第一”, 有效释放全域旅游新活力——

打造温泉康养第一区,全面提升“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成果,森林覆盖率达58%;打造新堡养生健康第一乡、新场高山养生第一地,以及水田康养小镇等郊游憩息胜地;打造偏坡最美民俗第一村、百宜乡村休闲第一园,培育“五韵”为主的乡村旅游品牌,实现农村田园、农业景园、农民家园共建共享;围绕相思河里第一景,打造香纸沟、盘龙山等省级风景名胜区,将20余处景区景点、26处非遗和文保单位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旅游精品线路。

从“大”处着眼,强调全空间大拓展、全产业大融合、全领域大布局;从“小”处着手,将举措具体落实到一个景区、一个小镇、一个小村,实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既要谋全局,也要谋一域的务实行动,为旅游高质量发展和“美丽乌当”建设提供了绵绵不绝的动力。

全域旅游,正在乌当蓬勃兴起。

E 突破:融合发展 为全域旅游注入新活力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的综合带动效应。发展全域旅游,须做好融合发展大文章。

如何解决“融”的问题?乌当区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推动农文商旅业态融合转型升级,“旅游+”新业态全域开花。

农旅融合蓬勃发展——乌当区依托丰富的旅游资源,以自然山水、特色村寨、果园、农田、农舍及布依族、苗族为主的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为载体,打造城郊游憩、乡村度假、特色餐饮等旅游产品,不断推动农旅产业融合,乡村旅游产品已具规模。羊昌花卉、下坝樱桃、新场优质蔬菜、百宜果蔬茶、新堡休闲观光、偏坡生态休闲观光、水田大健康养生农业、新堡台湾产业园区……乌当区的各乡镇凭借“优特精”农业优势,通过“农旅”融合,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文旅融合彰显魅力——乌当区积极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打造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品牌,通过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带动辖区乡村旅游全面升级。从有着独特原生态簸箕画、竹编画的“农民画之乡”美韵渡寨,到省政府2009年公布的首批历史文化名村福韵王岗,再到延续近千年的土法造纸工艺的古韵陇脚……如今,乌当的乡村旅游业态更加丰富,更具文化内涵。其中,偏坡“六月六”布依民俗文化节和新堡布依“三月三”文化节已成为乌当向外宣传推介文化旅游资源、提高知名度和扩大影响力的一张靓丽名片。

商旅融合迸发活力——乌当区加速构建度假产品体系,因地制宜,建设以主题游乐园、非物质文化传承、特色民宿等为重点的、多样化的山地文旅休闲度假产品体系;增加互动式、体验型的休闲度假产品,建设以房车、自驾车营地、亲子露营、骑行、步行系统为主体的高品位休疗康体运动产品体系;探索和引进分时度假机制,开发主题酒店、民宿,形成高中档次合适比例、功用互补的度假住宿产品体系。

“旅游+N”全域旅游新动能持续增长——依托大健康产业发展新高地建设,推进“旅游+大健康”,探索“温泉+医疗+养老”于一体的医养健康小镇发展模式,泉韵健康养生示范基地初具规模;依托乡村振兴新标杆建设,推进“旅游+大扶贫”,建立“三零一有”旅游富民机制;依托城乡社会治理新样板建设,推进“旅游+大数据”,创新全域智慧旅游系统,其中“美丽乌当”小程序包含景区、酒店、美食、交通、线路等旅途所需信心,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全方位、一站式服务。

在乌当,“融”不仅于此。宜居宜业宜游是现代城乡发展方向,也是建设美丽乌当的重要载体,乌当区把景城融合理念贯穿于关于旅游发展的全过程。

在“三新建设”的方向引领之下,乌当区推动产城人融合、城乡一体化发展,构建起现代城市、特色小镇、富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新格局,城市品位、发展能级、承载能力不断提升,优势产业在集聚、商业人气旺起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现代化品质之城雏形已现,更加宜居、更加幸福、更有韵味。

城是一处景,景是一座城。“内”“外”兼修,一个山水相映、崇尚文明、宜居宜业宜游的花园之城正款款而来。

F 蝶变:旅游富民 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

“绿色”又“生态”,“富民”又“强区”,这既是乌当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的根本目的,也是发展全域旅游呈现出的美好结果。

乌当区委十届九次全会明确,以全域思维实现更高水平小康,充分发挥乌当生态优势和区位优势,加快推动城乡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高端乡村旅游产业,增强乡村旅游魅力,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建设“诗画田园、乡愁乌当”。

全域旅游,让产业更兴旺。乌当区以“农文商旅”融合拓展产业,以醉美偏坡·原味小镇、泉城五韵、新堡全域旅游小镇打造为重点,以自然生态美景为基础、以本土文化品牌为特色、以体验产品为卖点、以产业融合发展为目标,打造“乡村振兴+全域旅游”的乌当模式,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发展。

全域旅游,让乡村更宜居。乌当区以乡村环境整治为切入点,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信息流通等方面的短板,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力建设乡风文明,深化乡村精神文明建设,大力推动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全域旅游,让生活更富裕。乌当区通过发展全域旅游,大力推进旅游扶贫和旅游富民,探索“旅游+产业+扶贫”“旅游+就业+扶贫”等多种联动发展模式,不断推进乡村地区创业就业,推动脱贫产业从“遍地开花”到“遍地结果”,让旅游为代表的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强大动能。

全域旅游的发展,不仅直接拉动了区域资源的有效升值,还拓宽了当地百姓的增收渠道,让“绿水青山转换成金山银山”。

全域旅游,全民共享。作为全国首批“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乌当区在“两山”理论实践创新中,在全域旅游的发展中,越来越多的乌当人真切地尝到了“生态赚钱”的甜头,感受到“最爽乌当风、最美乌当景、最好乌当人”的美丽画卷,乌当区正呈现出“发展与生态、富裕与美丽”的双赢局面。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水田、新堡、下坝、偏坡谋划打造主题鲜明、功能完善、产业兴旺的特色产业小镇;推进富美乡村建设,羊昌、百宜、新场,将农村田园、农业景园、农民家园,串点成线、连线成片,打造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富美乡村……如今,全域旅游正成为乌当最具活力的富民产业。

全域旅游,催生一方经济活力,带富一方百姓。“绿水青山”正在这片土地上充分释放着生态红利,一个个美丽蝶变的村寨,遍地开花的乡村旅游产业,为乌当区打造乡村振兴新标杆“提质加码”。

本版稿件由贵阳日报融媒体记者 樊荣 采写

编辑:杨秀攀

审校:魏成华

签发:况顺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不再胆小作文 防侵性作文 春节英语作文80词 以遇见为题的作文 心里话作文400字 元宵节作文初中 感恩作文800字高中 三年级作文下雪了 关于孝道的作文 学校打屁股作文 我与社会作文 感恩作文600字初中 我喜欢画画作文 我的好朋友400字作文 优秀中考作文600字 学习的意义作文 学滑雪作文 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在阳光下成长作文 我战胜了困难作文 四年级作文我的自画像 记事的作文400字 圆作文600字 我的梦想日语作文 日语作文我的一天 周记作文500字 我最爱的食物作文 我的阅读故事作文 新年活动作文 你是我的榜样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