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不管明天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 这么写一定差不了!

2020-11-17 21:05:01
相关推荐

明天,高考开始,

作文题会是什么?

其实,不论什么题,

写真话,抒真情,展现真自我,

就一定差不了

今天下午3点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市第二中学考点外,工作人员正在悬挂考点横幅。

北京日报(Beijing_Daily)记者梳理改革开放40年来的高考作文题发现,曾被称为“戴着镣铐跳舞”的高考作文,“镣铐”渐少,押题渐难,题目回归生活,鼓励学生思辨、想象,用文字展现自己。

背范文、“高考体”等应试技巧难得高分

从议论时事到记叙身边

1977年12月,高考恢复。首场考试的作文题分省命制,都带着鲜明的时代烙印。

北京卷为《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河南卷题目为《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雷锋”“为人民服务”“实现共产主义”等也在其他省份的作文题中出现。

改革开放之初,社会急需思辨类人才,为国选才的高考制度也注重“思辨”能力的考查。那时的作文题多是要求考生表达对社会现象的看法,文体中,议论文“一花独放”。

例如

1978年作文题为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缩写成一篇500至600字的短文;

1981年全国卷作文要求考生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读后感;

1982年高考作文题目为《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3年高考作文题目则要求就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写“毅力与恒心”为主题的议论文;

1985年高考作文题为《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等问题,倡导追求绿色发展的理念,虽是应用文,但其实也是对考生议论能力的考查;

1987年作文题中,“小学办起游泳训练班”被当做新现象成为作文题。

“议论文”热一直延续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当时高考作文题的议论主题包括“带刺的玫瑰花”“近墨者黑”“动口与动手”等。

此后,高考作文题逐渐向关注日常、普遍情感和个人经历转变,文体上也逐渐出现了“记叙文”等诸多文体。

例如

1994年高考作文题是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1998年作文题为《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等。

1999年高考作文题更是大胆地鼓励学生想象,当年的作文题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多年参与高考阅卷的老师表示,很多人认为只有议论文才能体现学生的思想、高度,其实,好的记叙文更能展现学生的语文功底和写作水平。

从千篇一律的“高考体”

到百花齐放的“真性情”

高考考议论文多,语文课堂就多教哲理思辨类文章,师生就多研究议论文的文体,背范文,宿构,高考考生的作文多为“三段式”,引用事例多为王昭君、苏轼、莎士比亚、拿破仑等人的故事,议论“假大空”,缺少生活气息,甚至有些作文杜撰故事,说谎话,比如遇到议论“坚韧”“坚强”的作文题时,就会出现多篇“爹死娘病”体,“开始还挺感动,但后来发现这样的作文很多,就有种‘上当’的感觉。”一位参与过高考阅卷的老师说。

“其实,东北孩子的作文就应该有‘黑土地’的气息,西北孩子的作文就应该有‘黄土高坡’的味道……”一位多年参与高考阅卷的教师如此形容对高考作文的期待。

伴随着各省自主命题的推进,高考作文“个性化”色彩逐渐浓郁。

2002年高考,北京开始自主命制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试题,作文题引导考生关注北京地域特点——

例如

2006年高考的《北京的符号》

2014年高考的《老规矩》等

2009年高考,流行歌曲也成为考题,《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鼓励考生展开想象的翅膀。

即便是关注社会热点,也不限于“知道”,而是注重考查学生的思考。

例如

2008年高考,汶川地震进入考题,北京卷没有直点地震,而是给出了石头、水与沙子的小实验,让学生展开联想。

据多年研究高考作文题目的精华学校教师王丹宁介绍,那年的作文更容易让学生展示自我,从实验可以想到“很多事情看起来达到了极限,实际上还存在很大空间”,这就与汶川地震后的坚持、突破极限等精神巧妙联系到了一起。

“微博”诗歌穿越小说

新文体鼓励学生想象创新

最近几年的高考,作文题更加开放,不仅有百余字的“微写作”,一直被高考“禁止”的诗歌也被允许,而且鼓励学生想象,高考作文甚至可以写穿越小说。

2014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价值10分的微写作,是北京首创——

该题要求考生分享学习语文的体会、评价“家长送考”现象,或用文字纪念自己的18岁,短短150字,或记叙、或议论、或抒情,让学生三选一,考生可尽情展现文采。有专家分析,当时,微博流行已有三四年,在互联网环境下长大的“95后”们,早已习惯用140字的小文章,记录日常,分享情感,传播点滴。

当年的微写作还首次明确提出“可写诗歌”,多位阅卷老师回忆,灵气飞动的作文让人眼前一亮,给了他们多年不见的惊喜与感动。2014年,曾任北京市语文高考阅卷领导小组副组长的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漆永祥曾在《中学语文教学》撰文盛赞微写作,“我们从短短的150字中,能读出孩子们的心声和生活,能读出他们的欢乐与痛苦,能读出他们的思考与担当”。

2015年高考,“穿越”竟然也进入高考试题——

当年作文题《我与民族英雄过一天》,鼓励学生想象,引导学生爱国,同时也对学生的历史修养进行了考查。

2016年,则向阅读致敬,请考生变作“神奇的书签”,徜徉书海;

2017年高考作文,则让学生飞向未来,到2049年,为共和国的百年拍照。

王丹宁表示,如今的高考作文不仅考查文笔,思辨能力,更注重语文运用能力的强化,靠死记硬背,写“高考体”很难得高分,如果能在作文中说真话,抒真情,展现阅读积累,语文修养,就有机会得高分。

【新闻内存】

高考作文的弊习

多年参与高考阅卷的漆永祥接受媒体采访时,曾从写作的角度,总结了高考作文的不良文风与弊习种种——

赌咒发誓体作文,就是全文充斥“一定”“必须”这样的句子以表决心显勇气。

空言泛语体,就是无论写什么人什么事,都是一通看似高妙、实则空泛的废话。

小资美文体,就是用抒情的语调、无病呻吟的口吻来描述与议论。

爹死娘病体,就是讲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悲惨故事。

故事拼凑体,就是事先准备四五个励志故事,无论什么题目,都用这几个故事编织成文。

四平八稳体,就是一味求稳、“40分万岁”的作文。

龙头凤尾体,就是开头有“气势”,结尾要“升华”,中间却是猪腹。

排山倒海体,即用漂亮整齐的排比句贯穿全文。

亮点闪光体,则过分追求文章中有亮点,以引起阅卷者注意。

副题题记体,就是作文正题之下尚有副题,开篇再用鲁迅、莎士比亚等人的名句为题记,中间再用小字标题,将一篇文章割得四分五裂。

生僻艰涩体,即故意用生僻字词与艰涩的语句,显摆自己的与众不同,结果往往错别字满纸。

此外,还有时空穿越体、文白夹杂体、天书地咒体、符号图画体等。

来源:北京日报新媒体

编辑:TF010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哈尔滨的冬天作文 观察日记作文300字 我最喜欢春节作文 我的爸爸200字作文 种下一粒种子作文 我的梦想作文100字 30年后的我作文 安昌古镇作文 作文我的好朋友500字 北京作文培训 抓周作文 龟兔赛跑英语作文 介绍自己的作文400字 收拾房间作文 我的同学作文800字 关于背后的作文 我的父亲作文800字 迈出这一步作文 写人作文550字 机智的我作文 写景的作文150字 关于油菜花的作文 以暖为题的作文 描写家乡风景的作文 滑冰作文600字 篆刻作文 作文成功之路 环境与健康作文 美在路上作文 语文考试万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