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清平乐》苏东坡高考作文玩戏说 主考官欧阳修很配合

2020-11-18 05:25:01
相关推荐

《清平乐》,嘉祐二年(1057)科考,欧阳修为主考官,年轻的学子苏轼、苏辙正式出场亮相。

此次考试重策论,有一篇论文题目是《刑赏忠厚之至论》,要求做论述刑罚奖赏政策的政论文。关于苏东坡的答卷有段非常有名的故事,从中可以很好地看出苏东坡的“创意思维”和欧阳修的“不拘一格”。

苏东坡在论述自己“立法贵严,而责人贵宽”的观点时用了一则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故天下畏皋陶执法之坚,而乐尧用刑之宽。”

这话的意思是说尧帝时有人犯了法,主掌刑法的皋陶列出三条杀他的理由,而仁慈的尧帝则列出了三条赦免的理由,最终没有砍掉这个人的脑袋。正是因为皋陶严于执法,尧帝宽以待人,宽严相济,天下才得太平,如果只是一味的严打或是轻罚,那都不是治国之道。

苏东坡用的这个典故实在是能很好地证明自己的论点,却难住了博览群书的欧阳修和梅尧臣,俩人怎么也想不出此典出自何处。事实上就算他们想破头也不可能想出来,因为这个典故是苏东坡杜撰的。

“杜撰”是文雅人的说法,用老百姓的话说就是“瞎编”。

“杜撰”这个词和老子有关。

老子西出函谷关后,后世关于他的去向有很多传闻,以五代时前蜀的一位宰相杜光庭编的最离奇。杜光庭写了一部《老子化胡经》,在书中他说老子西行到了印度之后,摇身一变,成了释迦牟尼。

除了这个,杜光庭还写过很多道经,有些实在太过玄乎,所以后世把那些没有事实根据而胡编乱造的东西都统称为“杜撰”。

跟杜光庭的“杜撰”相比,苏东坡的这个“苏撰”倒并非是胡编乱造,而是建立在合理的推理联想基础上。在欧阳修向他请教典出哪里时,苏东坡说事出《三国志·孔融传》注,然而欧阳修回去后把《三国志》都快翻烂了,还是找不到这个典故,不得不再次询问。

苏东坡呲牙一乐,就是《孔融传》注中引的《魏氏春秋》那段话啊——曹操以袁熙妻赐子丕,“孔融曰:昔武王以妲己赐周公。操问:何经见?融曰:以今日之事观之,意其如此。”我说的尧帝和皋陶的典故,也是想当然耳。

曹操夺取幽州后,把袁绍的儿子袁熙之妻甄氏赐给了自己的儿子曹丕,孔融觉得曹操这事办得特不地道,于是给他写了封信。在信中他编了个故事说周武王伐纣功成后,把纣王的老婆妲己赐给了弟弟周公旦。

曹操看了信后很奇怪,谁都知道妲己被姜子牙给斩了,怎么会赐给周公呢?不过像孔融这样的大学问家应该不会胡说八道,他既然敢这么说,就肯定有依据。于是曹操就问孔融到底是怎么回事,是不是有什么新资料推翻了以前的故事,证明妲己被赐给了周公呀?

孔融说没有新鲜资讯,不过历史总在重演,我以您今日之事推测古人,应该是这样。一句话说得曹操老脸通红。

苏东坡说自己关于尧帝和皋陶的典故,跟孔融一样,是“想当然耳”。欧阳修大笑:“高!实在是高!你这个小家伙真是善读书,善用书。”

大家讲到这个故事时,也几乎都赞苏东坡活学活用,大苏确实不是读死书的人,但他这么不分场合一本正经的“苏撰”典故、“戏说”历史,拿前途开玩笑,实在是危险之极。

不太赞成在这么严肃的政论文中杜撰典故,想这么玩最好在“灌水”的文章中。苏东坡在多年后的《议学校贡举状》中,写到了当时的士人为了应试的需要,“纂类经史,缀辑时务,谓之策括,待问条目,搜抉略尽,临时剽窃,窜易首尾,以眩有司,有司莫能辨也”。

其实他这回也类似,纂编个故事,欧阳修、梅尧臣“莫能辨也”。只不过大苏的名声好,这例子才成了“不拘泥,有创意”的正面典型。

说到这儿,想起个相关的故事。

明末,苏氏文章独擅天下,“三苏”文风一统江湖。开科取士也多以此为标准,文章有“三苏”遗风的,往往就能得到主考官的青睐。拼了老命也写不出“三苏”风的,多引几句“三苏”的名人名言,那也能加分。

江苏一考官尤喜东坡风,有个脑袋长反骨的家伙不服气,也想反过来看看考官的实力和眼力,于是他在文章中写下了诸如“苏子有言,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毋庸有事于民也”、“苏子尝云,良医不能救无命,强梁不能与天争。仲尼凄凄,墨子遑遑,忧人之甚矣”、“此苏氏所谓察微虑深,慎在未形者也”等句子。

阅卷时,考官一看满纸的“苏子之言”、“东坡之语”,好像见过,却又想不起出处,大伤脑筋。给高分吧,不想,不给高分吧,你看人这话里话外像老苏家亲戚似的。

想来想去,最后批了一句:“此子固尝留心于‘三苏’者,但不纯熟耳。”这位小同学对“三苏”虽然有一定了解,但还不够熟。

考官给了这评语,考生乐坏了:咱“不纯熟”?还“耳”?哈哈,你“不纯熟”俩耳!不学无术,愣装大尾巴鹰,你还真有脸当考官。

原来这哥们儿跟考官开了个大玩笑,这三句确实是“三苏”写的,第一句出自战国苏秦,第二句是汉平帝时的大臣苏竟,第三句是东晋女诗人苏若兰那著名的“织锦回文诗”《璇玑图》中的一句。

这位没能中举的考生,感而填打油诗一首:“曾见东坡面目无?试官惊得震苏苏。分明指与平川路,一个佳人两丈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文化作文 我的天空作文 七年级作文600字 同学情作文 写长城的作文 打扫卫生的作文 写景的作文怎么写 七年级600字作文 故乡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70词 最喜欢的动物作文 坐飞机作文 做手工作文 放假作文 天安门作文 我长大了的作文 万里长城作文 英语建议信作文 一年级作文100字 假期作文400字 中国文化作文 关于书籍的作文 春节作文200 研学之旅作文 写食物的作文 关于美景的作文 传统文化英语作文 一封家书作文 春天的美景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