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专家:网上文章夸大国产芯片能力 最大问题是太想明天就成功

2020-11-18 08:15:01
相关推荐

3月14日,2018国际半导体展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吸引国内外1100多家展商参展。图为参观者在展会现场观看半导体芯片实际应用成品展示。新华社记者 方 喆摄

中国的芯片产业该如何发展?如何在科学、技术、工艺、应用和教育等方面推出可行的公共政策,以形成健康的芯片产业及生态?5月6日,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召开专家研讨会,邀请国内芯片半导体行业顶级专家就此展开讨论。

清华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国家实验室CPU中心主任汪东升表示,最近网上的一些爆款文章夸大了国产芯片的能力,对今后芯片产业的发展不一定是好事。他认为,“中兴事件”说明我国芯片产业在源头基础上创新不足。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刘明指出,芯片领域的话语权需要深厚的上下游产业基础来支撑,否则就不可能有市场竞争力。而我国目前仍然需要进口高精度的螺帽、弹簧等工业零部件,这说明在很多工业领域,我们的产业水平还不够精细。

“现在对待芯片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我们太想明天就成功,但这个世界上没有事情是明天就能成功的。”刘明说。

这也是本次研讨会上许多专家的共同意见。由于产业链条非常长,且我国起步较晚,在芯片产业的不少核心环节,我国企业并未掌握足够的话语权。

汪东升回忆,十多年前芯片半导体产业正处热潮时,有很多高校都培养了不少年轻的专业人才,以当年清华大学的研究小组为例,就有十几个博士,现在这些人大部分都在国内外知名高校从事计算机体系结构研究。而今天,并没有多少学生愿意报考这个专业方向,大多数本科生、研究生热衷于学习人工智能等热门专业。

中国计算机学会公共政策委员会主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熊璋对此也注意到,系统学习和研究计算机体系结构、操作系统等底层基础课程的学生正越来越少。

研讨会上,倪光南建议,我国从事网络信息服务的机构或企业最好都检查一下自身产品的供应链,看看有多少是国产自主可控的,有多少是严重依赖国外的。

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表示,我国大力发展信息产业的同时,必须高度关注背后的产业安全问题。比如芯片的核心零部件中有多少是单一来源的,“非此不可”;有多少是多方来源的,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但他提醒,我们不能因此强调本土的就一定好,甚至恨不得什么都自己做。关键问题是如何处理好开展国际合作与保护产业安全之间的“矛盾”。

刘明表示,包括芯片、集成电路等产业在内,大多数产业发展都需要在全球开放的语境下进行,尤其是在集成电路这个产业链非常长的领域,涉及到许多学科,我们不可能什么都做。身处竞争与合作的国际环境中,她认为我们应该在某些优势环节掌握话语权,“这样别人制裁我们的时候,我们也有反制裁手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计算所研究员陈左宁认为,芯片产业及其生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应该从顶层设计上作出合理、统一的布局,政府在其中应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无论是政策还是资金投入都应该有统一安排。陈左宁认为,芯片产业的发展要发挥企业的作用,但企业往往因短期利益很难长期坚持下去,这就需要国家更为长远的规划、更加持续不断的战略统筹。

针对目前我国芯片产业力量分散、基础薄弱、掌握话语权较少等问题,身为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的陈左宁呼吁出台比较统一的顶层规划,将国内国外、开源闭源、产业上下游等问题纳入统一考虑。

“中国芯”,奋起直追

在中国,“芯片”这个词似乎还从来没有像过去这一个月当中如此引发各方关注。“芯片之痛”,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核心技术缺乏的短板;“缺芯少魂”的问题,再次严峻地摆在面前,让我们认识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

直面差距,“芯片”痛在哪里

过去的一年当中,中国集成电路产业的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都取得了超过10%的销售增速,但火爆的背后是:芯片制造业主要为海外客户加工;芯片设计主要使用海外资源;芯片封测主要为海外客户服务;最关键的是,核心集成电路的国产芯片占有率低。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达到2270.7亿美元,是价值最高的进口商品。同期出口集成电路613.8亿美元,贸易逆差高达1657亿美元。

中国有着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但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主流产品仍然集中在中低端。基础能力上的欠缺,强烈依赖第三方的先进IP核、先进工艺和外包设计服务,最终行业将受制于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名誉理事长李国杰表示:“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反映了国家整体的科技水平。这类涉及国家科研最基础实力的问题,不是一两年就能解决的,大家对现状要有耐心。”

比起直观的技术差距,计算机人才培养环节的“头重脚轻“同样值得关注。

“本质上都是在教学生怎么用计算机,而不是教学生怎么造计算机。就像汽车专业教了一堆驾驶员一样。”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龙芯”处理器负责人胡伟武表示,我国的芯片产业人才培养极不平衡,大多数人才都集中在技术应用层面,但研究算法、芯片等底层系统的人才太少——比如,绝大多数互联网公司都在用Java编程,相应的人才储备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但研究Java虚拟机(在实际的计算机上仿真模拟各种计算机功能的抽象化计算机)的人才,今天全国可能仍不超过100个。

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2017年5月发布的《中国集成电路产业人才白皮书(2016-2017)》,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从业人员总数不足30万人,但是按总产值计算,需要70万人,人才培养总量严重不足。

蓄势待发,能否迎头赶上

回顾芯片的自主研究和发展,中国科学界其实从来没有放弃:2001年,“方舟1号”横空出世,被称为“改写了中国‘无芯’的历史”,倪光南院士力推芯片自主研发的艰辛历程渐为人所知。2002年8月10日,北京曙光公司研发的“龙芯1号”实机运行,中国终于拥有了首枚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高性能处理器芯片……只是由于未能与产业链对接、建立与之相匹配的生态系统,“方舟1号”项目夭折,龙芯也从通用芯片转向行业芯片,给后人留下了诸多遗憾。

就在舆论陷入“缺芯少魂”的反思与争论之际,两项重大芯片成果近日连续发布——

5月3日,中科院旗下的寒武纪科技公司研制的国内首款云端人工智能芯片在上海发布,片名为CambriconMLU100,理论峰值速度达每秒128万亿次定点运算,未来将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和翻译等方面大显身手。

4月23日,在福州举行的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上,中国电科发布了业界实际运算性能最高的数字信号处理器“魂芯二号A”,这款完全自主设计的芯片单核运算效能超过当前国际市场同类产品3倍,可靠性、综合使用成本等方面全面优于对手,将广泛运用于雷达、电子对抗和工业机器人等高密集计算领域……

随着上市公司2017年年报披露完毕,集成电路与芯片两大概念股中共有70家上市公司,2017年研发费用合计287.47亿元,约85%公司研发支出同比增长,占营收比例为9.17%,虽然和顶尖科技企业有很大差距(2017年英特尔研发支出高达130.98亿美元),但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也显示出摆脱对进口芯片依赖的决心。

2014年9月,在工信部、财政部的指导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即“大基金”)正式设立,被认为承载了扶持中国企业在集成电路市场上赶超欧美的使命。据不完全统计,两年多时间,大基金仅持股超5%以上的上市科技公司就达11家,累计有效决策62个项目,涉及46家企业;大基金第二期正在募集中,规模预计达1500亿-2000亿元人民币。并将加大对芯片设计的投资比重,实现“点对点”的突破。“国家队”的支撑为中国芯片走出困局提供了坚实的资金支持。

核高基(“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产品”的简称)重大专项于2008年4月正式进入实施阶段,10年来聚集了一批产业中坚力量。在世界超算TOP500排名4连冠的“神威·太湖之光”,龙芯、申威和兆芯的CPU,以及华为海思等都有受惠于核高基专项。

大国重器,唯有自己拼搏

面对“芯片之痛”,妄自菲薄、自暴自弃都不能解决问题,挑战面前,唯有冷静面对,在认清差距的基础上奋力拼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在湖北考察时强调的,“真正的大国重器,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化缘是化不来的,要靠自己拼搏。”

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是干出来的。坚持不懈一直推进国产芯片研发的倪光南院士表示,连“北斗”技术都能突破,芯片的难度达不到这个量级。他坦言,在这个投资需求大、回报周期长的行业,政府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以带动企业的积极性。倪光南说,依靠目前国内一些企业的扩大发展应该是可以的。总而言之,应该更多地发挥企业的创新能力,产学研相结合。

核心技术攻关,必须有独立自主的精神和依靠市场力量、制度优势攻坚的信心。中科院少有的“60后”院士、身兼中科大微电子学院院长的刘明,日前在苏州吴江举行的中国电子信息技术年会上表示,“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必须发展IC,这一点毫无疑问!今天我们看到三星很辉煌,但人家是在存储器领域花了15年的时间,才开始盈利。今天的我们,也很有必要自问一句:我们有没有这个耐心?”

自力更生和扩大开放并不对立。创新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加快流动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无靠解决所有创新难题。据悉,著名芯片设计公司ARM已经与中资合作,在中国成立由中方控股的合资公司,并将向中方进行技术转移,这一步展现出了中国另辟蹊径、迎接国外先进技术和投资的开放姿态。

回忆过往,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够克服从无到有的困难;展望未来,也必然有信心突破核心技术的瓶颈。在关键领域、卡脖子的地方下大力气、真功夫,凝心聚力取得突破,把挑战变成机遇,把大国重器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青年报、新华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450 十年后的我作文600字初一 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作文 西游记读后感450字作文 作文我的妈妈300个字 读红楼梦有感500字作文 这样的人让我佩服作文600字 小学生300字优秀作文 《温暖》800字作文 上午高考语文作文题目 新学期的计划作文500字 三年级作文过年300字 给妈妈的一封信400字作文 我最喜欢的动物作文300字 我的小天地作文600字 我拥有我快乐作文600字 小学生写人作文300字 母亲作文600字初中生 读书有感作文500字 关于童年的作文500字 一件难忘的事作文600字 记一次游戏作文300字 逛庙会作文600字 描写多肉植物的作文 原来如此作文600字 抽阴部作文 有关元宵节的作文 我好想长大作文 打羽毛球作文300字 小狗作文300字三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