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合肥:做好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两篇大文章

2020-11-18 17:30:01
相关推荐

人造太阳

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

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的混合磁体

京东方10.5代线生产基地

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

合肥科学岛

40年迎着改革开放大潮激流勇进,40年不断创新体制机制,瞄准世界前沿做强基础研究,“无中生有”诞生了一大批创新引领的科技产业。如今的合肥,一批国家实验室及大科学装置全面启动,一批重大前沿及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建设。去年1月,继上海之后,合肥获批成为第二个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是典型的“二线城市、一流科研”,是“发展的追赶者、创新的领先者”。“这里用几个‘3’来概括合肥的科技创新: 合肥是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之一、 合肥已经建成了3个国家大科学装置、英国《自然》杂志评选合肥基础科研实力位居全国第三……”论起科技创新,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宋国权如数家珍。

科技创新:执着基础研究,推进应用研发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中科大、中国电科第38研究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等一批科研院所相继搬迁或落户合肥。1999年,合肥与北京、成都、西安一起被确定为国家四大科教基地。2004年,合肥获批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2011年,合肥市跻身全国“十大创新型城市”行列。2017年1月,合肥又获批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合肥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已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目前,合肥市自主创新主要指标全部进入全国省会城市“十强”。2017年,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1666户,位列第7;发明专利申请量32828件,位列第4;发明专利授权量4917件,位列第8;技术合同交易额144.43亿元,位列第8;研发投入占生产总值比重3.15%,位列第3。现在的合肥,基本上每天诞生1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每天申请发明专利近90个、获得授权13个以上;每天技术合同交易额近4000万元。

合肥科技创新的鲜明特色,就是基础研究领先、应用研发见长。

近年来,合肥陆续建设并运行了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先后建设中科院工程热物理所合肥先进能源装备研究院、北航合肥科学城、哈工大机器人研究院、广州能源所合肥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创新平台。同时,还拥有高新区、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荣事达等3个全国“双创”示范基地。

惠而浦全球研发中心、联发科技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新华三集团大安全产品及解决方案的全球研发及销售中心等,相继落户合肥。目前,全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1316家,每年增加100个以上。

合肥诞生了许多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创新成果。在由两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光量子计算机诞生、“人造太阳”装置创造世界新纪录、量子通信“理想王国走到现实王国”“悟空”发现疑似暗物质踪迹等4项成果诞生在合肥。

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即:围绕原始创新加快推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围绕技术创新谋划推进合肥滨湖科学城建设,围绕产业创新深入推进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围绕制度创新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

毋庸置疑,“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建设的规划原点在合肥,核心工作也在合肥。对于合肥来说,这是重要使命,是省会责任,也是重大机遇。

给科学家跑腿:让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落地生根

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对标的是“国家级”,瞄准的是“世界级”。

“去年,合肥成功获批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全国三大科学中心之一,我们肩负体现国家意志、承载国家使命、代表国家水平的光荣任务。我们以‘生态+创新’理念,致力打造最美的生态环境,用最美的自然生态集聚最高端的创新资源,让各类高端人才安心进行科学研究、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索,让合肥真正成为养人的地方、创新的天地。”合肥市市长凌云如是说。

2015年,安徽被国家确定为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之一,2016年6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成为安徽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核心区和引智示范区。合肥将依托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开展先行先试,努力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打通“大通道”,构建“大平台”,形成“集群化”。

目前,量子信息科学国家实验室组建方案已上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一期已全面开工建设。今年1月,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成功落户合肥。与此同时,合肥先进光源预研已完成大型、关键仪器设备采购工作和零部件研制的研讨工作,正在推进各项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大气环境立体探测实验研究设施、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分中心)、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合肥一级核心站)等预研项目已获国家发改委批复。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今年3月份已启动建设;天地一体化网络合肥中心、中科院“十三五”科教基础设施项目、类脑智能工程实验室、离子医学中心等科研设施建设紧锣密鼓,人工智能平台、大基因中心等产业创新转化平台快步跟进。

2017年,合肥市出台了专门人才政策“20条”以及《关于进一步支持人才来肥创新创业的若干政策》等,未来七年,合肥将拿出超百亿元资金,倾情打造“养人”之城。

为保证大科学装置早日落地运行,合肥市专门成立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有限公司,用一位工作人员的话讲,“公司的任务就是给科学家跑腿。”过去,一个大科学装置从立项到开工,项目用地、规划建设,科学家样样都要操心,大量时间耗费在填表盖章、报审批上。在合肥,科学家只管专心做科研,公司专人跑程序。

缝合科技、产业“两张皮”:补齐产业发展“短板”

合肥原来的产业基础很薄弱,曾经长期是合肥发展的“短板”。比之丰富的科教资源,长期以来,由于“科教高、工业低”,二者难以对接,形成了典型的科技、产业两张皮——科研成果难以本地转化,要么束之高阁,要么远走他乡。

为了补齐产业发展这个“短板”,合肥在不断改革探索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合肥特色的解决方案,那就是:缝合科技、产业两张皮,依靠科技创新的支撑,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目前,合肥拥有37个工业行业,200多个工业门类,2000多种大宗工业产品,已形成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家电、汽车及零部件、光伏及新能源、食品及副食品加工的六大主导产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工业总产值每年上一个千亿台阶、年均增长11.4%,总量突破万亿大关,工业增加值增速始终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2017年,全市工业占GDP比重达40.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6.3%,对全省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1.8%。

2017年,合肥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全市工业比重分别达到32.8%、56.1%,对工业增长贡献率分别达到53.4%、74.1%。六大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64%,对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78.1%。

合肥在家电、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产业产值先后突破千亿元基础上,一批新兴产业成为引领合肥发展的新动能,一大批行业领军企业、“独角兽”企业等落户合肥、快速成长,成为合肥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2017年,合肥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开发新产品3648个,新产品的销售收入占全市规上产品销售收入的1/4。代表全国乃至世界一流水平的创新型产品在合肥不断涌现:京东方研制成功中国大陆最大尺寸超高清氧化物显示屏,弥补国内该领域技术空白;全国首条自主研发建设的彩虹7.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实现量产;全球第一款效率超过99%的商业化逆变器、世界最大吨位双动充液拉深液压机、最大功率潜水泵、首台X射线口腔CT诊断机、首台太赫兹安检仪……

如今,合肥进入了产业发展新的历史阶段,是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正在聚力打造全国性产业创新中心。今年5月底,2018世界制造业大会暨2018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在合肥举办,世界制造业大会自此永久落户合肥,这是对合肥产业发展的又一肯定。

“无中生有”“小题大做”:从跟跑、并跑到领跑

合肥从“紧缺型”高端产业入手,做了很多无中生有、小题大做的事情,努力创造引领型发展,在很多方面,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转变。

液晶面板是信息产业时代的核心部件之一。2005—2017的12年间,中国液晶面板的进口额合计519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3.6万亿元。

2008年,合肥创新投融资方式,出资30亿元撬动了社会资本145亿元,引入京东方。

2009年4月13日,京东方6代线在合肥破土动工,并于2010年实现量产。随后又建成了8.5代线、OGS触摸屏生产线和全球首条10.5代线。

通过“领军企业—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核心技术—产品开发—试验平台—龙头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等发展思路,合肥汇聚了京东方、彩虹、美国康宁、日本住友化学、法国液空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显示产业龙头企业,进驻各类从业企业超75家,累计投资项目超过100个,完成投资超1300亿元。本地化配套水平国内领先,成为全国面板产能最大、产业链最完整、技术水平一流的集聚发展区。

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各类终端产品如手机、计算机、彩电等,大多是“中国脸,外国心”,九成芯片靠进口。之前国外对中兴的“禁售令”,也给国人以警醒,核心技术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不受制于人。

合肥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城市之一,是国内少数几个拥有全产业链的城市,规模居全国第6位。截至2017年底,全市集成电路企业从2013年的12家增至129家,初步形成从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到材料和设备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合肥的产业创新实践证明,科技创新给予产业发展强有力的支撑,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形成了雄厚的人才和技术储备;反过来,通过转化,产业发展实现了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应用,进一步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科技与产业相融相促,正是合肥产业突飞猛进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依托于科技创新,做好结合文章。得益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双轮驱动”,合肥的发展驶上了一条快车道。

科技日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下学期作文 自强不息作文素材 描写小兔子的作文 我渴望作文600字 英语电影影评英语作文 100字作文摘抄 六一的作文400 介绍动物的英语作文 横式结构作文 洗碗作文300字 鲁迅故居作文 家风作文300字 学生作文网 巴西龟 作文 小学三年级英语作文 写事作文700字 植物生长过程作文 对未来的憧憬作文 假期旅行英语作文 心中的美景 作文 我最欣赏的人作文 让世界充满爱 作文 高考英语作文预测 小学二年级作文怎么写 哈利波特英语作文 不一样的世界作文 关于思念的作文 狮子林作文 青春风采作文 家规家训家风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