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中国葡萄产业科技创新状况

2020-11-28 10:40:01
相关推荐

中国葡萄产业科技创新状况

1. 品种多元化、栽培区域化

葡萄新品种的选育和开发是促进葡萄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中国在葡萄新品种的培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育出很多新品种和品系。

目前,中国现有栽培面积中欧美葡萄主要以巨峰、夏黑、藤稔、京亚为主,约占葡萄总面积的49%;欧亚葡萄以红地球、无核白、玫瑰香、维多利亚、无核白鸡心、美人指、火焰无核、克瑞森无核为主,约占葡萄总面积的42%。近年来,阳光玫瑰、金手指、克瑞森无核、火焰无核、魏可、巨玫瑰、瑞都翠霞、瑞都香玉、87-1、夏黑等得到大面积发展,品种丰富度极大提高。

中国葡萄育种者近年来培育出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新优品种:北京农林科学院育成香妃、爱神玫瑰、瑞都香玉、瑞都红玫、瑞都翠霞等‘瑞都系列’的欧亚种新品种13 个,通过国审2 个、北京市审13 个,推广6 万余亩,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育成春光、蜜光、宝光等‘光系列’欧美杂交新品种,具有抗病、丰产、优质、省工明显特点,推广万余亩,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培育出‘夏至红’‘郑艳无核’‘郑佳’‘超宝’‘抗砧3号’‘抗砧5号’等葡萄新优品种,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 项,培育的葡萄新品种‘郑佳’‘超宝’‘抗砧3 号’和‘抗砧5 号’通过了河南省林业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山西农科院育利用激素诱变和常规杂交相结合的新育种技术育成的无核翠宝、早黑等‘宝系列’新品种9个,获得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 项;上海农科院、新疆鄯善农科院利用胚挽救技术育成“沪培系列”、“火洲系列”新品种品质优、区域性性强;同时民间育种也取得很大的突破,如河北省昌黎县的种植户经过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育成的“紫脆”、“紫甜”等新品种深受各地种植户和消费者欢迎和喜爱,葡萄新品种已遍地开花;在野生资源利用领域,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吉林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中科院北京植物园等单位相继利用山葡萄种质资源开展实生选种、种内杂交育种及种间杂交育种工作,共选育山葡萄新品种8 个、山欧杂交种新品种15 个。杂交最多已进行到F4 代,在继承了山葡萄抗寒性强的基础上,酿酒品质得到极大提升;湖南农业大学葡萄课题组充分发掘本地刺葡萄种质资源,成功以刺葡萄为原料酿制出葡萄酒、剌葡萄汁、剌葡萄籽油、剌葡萄花色素苷等系列产品,具有湖南省地域特色的葡萄酒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2 栽培模式创新、葡萄产期明显延长

在科技不断创新的时代,避雨栽培、设施促早、延迟栽培、两收栽培模式成功延长了葡萄的货架期,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葡萄病害发生,有效提高了葡萄的品质和产量以及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在全国多个领域的科技人员努力创新,有效地推动了中国葡萄产业的迅猛发展,实现小葡萄大产业。

(1)南方葡萄根域限制与避雨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上海交通大学王世平团队与湖南农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公关,针对中国自古就有葡萄栽培“南不过长江”的定论,在多雨、少日照和高地下水位条件下,病害重、喷药多、农残高、品质差、优质果产量低等问题,围绕品种选育、规避高地下水位、弱光和多雨高湿障碍的栽种、整形修剪和肥水供给技术创制及低成本避雨设施开发,开展了联合攻关和集成示范,解决了南方适栽优良品种少的困境,筛选和自主杂交选育适栽新品种,促进了品种的优化、换代和多元化;针对南方地下水位高、土壤粘重的缺陷,在中国率先开发出根域限制栽培技术,颠覆了“根深叶茂”的传统理论,解决了根域形式、根域容积和肥水供给的阈值参数及根域累积的盐类等有害物质洗脱等难题,建立了中国第一套葡萄数量化的、精确可控栽培技术。系统研究了避雨下叶幕内的微气候环境特征,建立了“先促成后避雨”、“三膜覆盖促成”及“小拱棚连栋促成避雨”等栽培模式,使欧亚种葡萄也“越过”长江在多雨南方“落户”,年用药减少10~15 次,成熟提早1~2 周,品质、安全性和经济效益大增,促进了南方葡萄栽培技术的进步和葡萄产业水平的跃升和快速发展,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4]。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

(2)中国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华团队围绕中国无酿酒葡萄适生区及品种区域化、栽培技术创新、优质葡萄酒酿造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创立了适合包括中国气候特点在内的以无霜期和干燥度为核心的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指标体系;完成了中国4区12亚区酿酒葡萄气候区划,改变了中国不能生产优质酿酒葡萄和优质葡萄酒的传统观点,构建了从土地到餐桌的葡萄酒产业链关键技术体系,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高海拔冷凉地区葡萄延迟高效栽培技术。甘肃农业大学在高海拔冷凉区最先研究成功的葡萄延后栽培技术,科学利用高海拔地区的冷凉高光照的自然条件和一系列抗逆境栽培技术延迟葡萄春节前上市,在河西走廊地区荒漠地上设施种植葡萄,经济效益可达到传统种植的80 倍以上。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农牧渔业丰收二等奖。

(4)葡萄一年两收栽培技术。广西农科院在中国亚热带地区创新的一年两收葡萄栽培技术,一收果提前6 月初成熟有效解决了夏季高温高湿不利葡萄上色弊病,二收果12 月底成熟科学利用了秋季高温高光照、冷凉干燥的气候条件,葡萄错季节上市,果实质量优、经济效益高。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广西科学技术特别贡献奖,国家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

(5)环渤海湾优势产区葡萄提质增效创新技术研究与集成。天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在中国环渤海湾产区,针对传统的种植模式多采用篱架多主蔓扇形整枝、大肥大水,盲目追求高产,葡萄品质差、病害重和本产区土地盐碱等问题,从葡萄品种资源优化、控产提质、新型架栽培、省力化修剪、限域栽培、生物肥料应用等方面进行系列关键技术创新,筛选出适宜品种有效解决了本产区品种单一的问题,拉长葡萄上市时间,推动了本产区品种更新和多元化发展;在国内率先从光合产物、芳香物质、产量分布、省力化夏季修剪等方面系统研究省力化修剪技术和盐碱地改良葡萄根域限制栽培技术,显著提高果实品质,省工、省药,明显改善果园生态,为充分利用渤海湾地区盐碱地葡萄栽培提供了新途径。

(6)怀涿盆地葡萄产区产业提升。河北林业科学研究院围绕怀涿盆地葡萄产业提升,通过品种、模式、技术、设施、观光五大关键技术创新研究,实现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达到葡萄产业提档升级,带动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有效发展。研究的“葡萄防雹防鸟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获河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极早极晚熟葡萄新品种中试与示范”获河北省林学会林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河北山区休闲观光产业探讨与实践”获河北省山区创业奖一等奖。

(7)河南葡萄换代品种筛选及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河南省农业科学研究院园艺研究所从事果树科研、技术推广、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在河南省通过葡萄换代品种筛选及优质高效栽培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对河南省葡萄种植业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全省葡萄果农和种植企业提供了很好的学习平台,获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曾多次接待国家领导和省领导,成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一张新的“名片”[10]。

(8)一人带百人的葡萄使者。湖南农业大学园艺园林学院多年来为使欧亚种葡萄能在湖南地区成功栽培,通过选用高抗砧木及合理的砧、穗组合等系列技术研究,最终攻克了欧亚种葡萄在南方高温、高湿地区高效栽培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高产、优质、高效无公害栽培,亩产纯利超万元的目标。在技术推广帮助农民致富,采用一人带百人模式,建立了湖南葡萄优质高效栽培的模式,打造出了“南方吐鲁番”。石雪晖教授当选为2012年全国“十八大”党代表。中国农学会葡萄分会拥有近1000 名会员,来自全国各科研院校和葡萄生产一线的科技工作者,多年来始终坚持“一个会员一个点,一个理事一个片,一个会长一个面”的技术服务,在全国葡萄产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3 栽培管理更加智能化、信息化、机械化、标准化、设施化、规模化、产业化、专业化

在农业物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科技提升的同时,未来葡萄栽培管理将不断革新,葡萄栽培的各个环节(整地、定植、整形修剪、花果管理、施肥、灌水、打药、埋土防寒等)将按照品种独有的配套操作规程进行,实现由传统管理模式向省力化、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高效优质、绿色健康的方向转变。同时,葡萄专业合作社的成立,有效改善了“小家小户”的生产理念,将闲散农户有机联合起来,经常性地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集中培训和指导,不仅实现了管理的标准化,还大大地提升了产品档次,收效显著,成功促进了葡萄产业朝着产业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劳动最光荣作文300字 假期感想作文800字 2016安徽高考作文 我的小发明作文400字 描写梅花的作文400字 迎着风作文800字 品味成长作文600字 春节小作文150字 搓丸子作文 初中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小学生写过年的作文 美丽的春天100字作文 生活的启示作文400字 一篇写事的作文500字 什么触动了我的心灵作文 最美的什么作文500字 关于校园生活的英语作文 一件刻骨铭心的事作文 我和班主任的故事作文 关于读后感的作文400字 读书笔记作文300字 爱哭的我作文4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450字 四季之美作文600字 与书为友作文500字 难忘的时刻作文600字 意外的收获作文600字 有关辩论会的作文 泰山游记作文600字 期待的眼神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