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写好文章其实没有那么难 只需注意几点即可基本搞定(随笔)

2020-11-19 19:55:01
相关推荐

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们常常看到有的人写出的文章油盐俱全,有滋有味,妙笔生花,且回味无穷。也时常感慨,自己为什么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也写不出让别人觉得特别欣赏、非常赞叹的文章呢。

其实,写文章,和其他各种行当有些相似之处,也多多少少得说点悟性。比如说画画的,同样是跟着名师学,有人三年就可出成绩,画出绝世佳画;有的人就是学三十年也未必有一幅佳作问世。有人学书法,一年就可以学得像模像样,让行家一看,就能看出师从何人,学的是哪位先辈书法大家的字体;同样,也有人兢兢业业,每天坚持临帖练习,三年也掌握不了一种字体的入门要领。过去,几个徒弟跟着一个师傅学木匠手艺,有的徒弟两年就出徒了,有的徒弟却十年都出不了徒------

笔者不敢说自己文章写得有多好,也本不敢在这里和朋友们显摆自己如何如何,不过,因为多年喜欢写东西,新闻稿(包括消息、通讯等)、小说、诗歌、散文也都照猫画虎地写过一些,尽管没有什么成绩,没有让世人承认,但也对写文章多多少少有点心得,说不上介绍经验,只是和大家分享一下我这几十年写作过程的点点滴滴和粗略想法,算是抛砖引玉吧。

笔者自己感觉,要写好一篇文章,功夫并不在文章之内,而是在文章之外。粗略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一,博览群书。

唐代大诗人杜甫在《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有这样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万卷,这里指的是特别多,并不是一个狭隘的数字概念。意思就是说,你只要书读得多了,脑子里必然就有了东西,有了干货,只要有了文章的标题,就应该知道这一篇文章该写什么,不该写什么。写文章的时候,就好像有如神助,又犹如洪水决堤,洋洋洒洒,言之有物,甚至可以如鬼才王勃一样,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当然,如果你平素不喜欢读书,看见书就头大,那你自然不会明白博览群书的意义,当然不会明白写文章是怎么一个过程,自然也就更没有可能写出一篇像模像样的好文章了。

首先,笔者个人理解,博览群书,不仅仅是单一的阅读本专业的书籍,而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什么书都读,有主读的书籍,还要有兼读的书籍。

为什么呢?比如说,你是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你的汉语言专业理论应该是掌握了,但是,我们在走上社会以后,接触的绝不仅仅是本专业汉语言文学以内的东西,接触的大多数事情,或者说写的大多数文章,往往和我们本专业没有多少关系。如果遇到专业以外的一些东西让你写,你怎么办?你说我不懂这些,不会写,显然说不过去。因为这是你的工作,这是你挣钱养家糊口必须做的一件事,而不是可以挑肥拣瘦绕过去的事。因此,主学专业,兼学其他,博采众长,兼收并蓄,这才是我们学习中必然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也许有些人说了,我书也没少读,可就是写不出好文章来。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里突出一个“破”字。就是说,你可能只注意了“读”而没有注重“破”,没有在理解上下功夫。“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前提在于一个“破”字,所谓不破不立。“破”就是要把书读熟,并且读熟还不够,还得好好消化一下。就像我们吃饭,囫囵吞枣,饭吃完了,有人问起:“你今天吃的饭味道怎么样?”你却哑口无言。因为你读完了这些书,只知道人家写得好,你连声说“好”,但是这些书究竟好在什么地方,你就不知道了,也没有认真去推敲过作者在书里“究竟写了什么,怎么写的,他为什么这样写”。你没明白这些,自然无法做到“下笔如有神”了。

其次,写文章就像盖房子,文章的标题,就好似盖房子选好的地基;文章的框架,就好比房院的轮廓;文章的论点、论据、结论,就像是房院的院墙、房梁、立柱、椽檩;文章的润色,就像房院内部的精致装修。

那么,是不是一座房院有了上述轮廓、结构,就万事大吉了呢?显然不是。既然是盖房子,那就是里面要住人的,并不是有了大致轮廓就可以的。里面还得有简单,或者是复杂的装修,否则,四面漏风是住不了人的。一个房院,冬天,要遮挡风雪;夏天,要遮风避雨。这是最起码的陈设。如果你想住的更舒适一些,那就得依据家庭人员的个人喜好,好好装修一下。

这简单、或者复杂的装修,就好比是一篇文章大框架有了以后的润色。

说起润色,有人或许会理解成可有可无的修饰词,或者形容词。其实不然。再比如说做饭,只给你米面、蔬菜,你是做不好一顿饭的。你还必须得有油、盐、酱、醋和各种调味品。

一篇好的文章,为什么只要你读了开头,就不由自主想一直读下去?因为文章不仅论点、论据、结论俱全,而且里面包含的信息量足,显得文章特别厚重、丰满。而一篇差的文章,就好像缺了油盐调味品的饭菜,清汤寡水地不想无法下咽,你自然无法读下去。一座房院,没有装修,自然没法让人住;一顿饭菜没有调味品,让人无法下咽。写文章,其实也一样,既要有框架布局,也要有里面的陈设和各种用品。

这就是博览群书的好处。

二,一篇好文章,不仅要有一个主题思想、中心思想,还要说出自己鲜明的观点。

俄国作家柯罗连科说:思想是行动的基础。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说:一个能思想的人,才真是一个力量无边的人。

我们写文章,同样如此。你的思想,就是你这篇文章的灵魂。你只有预先想好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才能有的放矢。你既然那么喜欢写这篇文章,你肯定想要告诉读者一个信息,或者说你究竟要让读者明白一个什么道理,当然还有你个人的观点。这就是你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或者说是这篇文章的灵魂所在。

一篇文章,如果没有了灵魂,没有了思想,你什么都想写,什么都想说,最后的结果就是,你可能什么都说不清楚,什么都说不明白,让读者看完文章以后,仍然感觉一头雾水。

三,丰富的阅历加上勤于思考

对于一个写作经验丰富的人来说,丰富的阅历显然是写好文章的最佳帮手。

军旅作家高玉宝,由于从小当长工,给地主家干活,根本没有上过学。但是参军以后,在别人的帮助启发下,他写出了长篇小说《高玉宝》。这就是阅历的重要性。

一个没有阅历的写作者,只要写过几篇精彩的文章以后,就会很狂妄地认为:论写文章,老子天下第一,没有人可以超过我。其实,这是一种很幼稚,甚至很可笑的想法。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小孩子,无论你自认为有多优秀,你做出的所有自认为最经典的动作,说出的每一句自认为最经典的话语,写出的无论自己认为多么出彩的文章,在一些写作经验、阅历都丰富的成年人看来,都是一种稚嫩可笑的表现。

除了阅历,你必须勤于思考,这是写好文章的必要条件。

我国唐代大文学家韩愈说: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方法成为科学家的。

我们写每一篇文章,看似只是在写一篇文章,其实,你每写一篇文章,就是在研究一次人文,研究一次现实社会和世界,研究一次世间的苦辣酸甜------没有成熟的思考,要写好一篇有嚼头、耐玩味的文章,那是不可想象的,也是没有可能的。

四,勤学苦练

关于勤学苦练,我个人粗浅地认为,这里有两个要点需要掌握。

一是精心修改。

法国诗人布瓦洛说:写作中要慢中求快,切不可灰心!不妨把你的作品放在铁站锤上二十次。也有人说:好文章是磨出来的。

因此,我们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一篇文章写完以后,最好不要着急发出去,自己要反复地多读几遍,尽量从中发现一些错误、疏漏、不足之处,然后再反复修改。这就是“磨”。

鲁迅说:(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

我非常赞同鲁迅先生等这些中外名人、先辈的观点。我们在写文章时,只有愿意不停地修改文章,文章才可以日臻完善。不管你在写作方面有多么出类拔萃的才华,一篇文章不修改,终究只是一篇半成品,不会成为精品佳作。

我个人的办法是,文章写好以后,先存起来,冷藏几天或几个月,让自己的脑子充分冷静一下,过段时间再拿出来看看。

这时候,由于你早已经沉浸在其他文章当中,这篇几天前的文章反倒让你觉得有些新鲜。你把自己当做这篇文章的第一个读者,好好审视一下自己几天前写的这篇文章,你或许会从中发现好多不合适的词句。这时候再修改,你会觉得头脑特别清醒,思路也比较开阔。就像布瓦洛说的那样,把你的作品放在铁站上锤上二十次再看。

那时候,你再次审视自己的文章,或许你会增加一些段落,使这篇文章更加具有可读性,犹如打扮一个风华正茂的少女,不仅使她看起来更活力旺盛,而且更丰满,更诱人,也更具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厚重感;或许你会减少一些段落,把文章中可有可无的废话、淡话剔除掉,使你的读者读起你这篇文章时,不会感到浪费了很多时间,也觉得你这篇文章有嚼头,耐人寻味。

而且,许多写作高手,都有一个经验,一篇自认为当时写的特别好的文章,每次看一遍都会有新的想法和思路,每次都会修改几处;一篇你经过反复斟酌、反复修改,自认为无懈可击,再没有修改必要的好文章,如果你冷藏几年以后,再拿出来阅读,一定会发现,有很多地方其实并不完美,甚至觉得自己很稚嫩。

二是多写多练。

有人曾经问过鲁迅先生“文章怎么写”这个问题。鲁迅先生回答说:“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

可见,无论是早已成名的大作家,还是初出茅庐的文学爱好者,谁都不敢肯定写出的每一篇文章都字字珠玑,犹如一件闪耀着珠光宝气的贵重珍玩,肯定有一些永远也不想让别人看到的废品、半成品。

画家郑板桥有句名言:“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唐朝诗人贾岛当初为了从“推、敲”两字中作选择,在驴背上口吟手比,以致于走进了韩愈的车马队伍中都没有察觉,于是“推敲”便成了反复斟酌、精心修改的代名词。 前人这些教诲和故事,都对我们的写作很有启迪和教育作用。

有些享誉世界的画家、作家、书法家去世以后,后人在收拾他的遗物时,往往会发现大量从来没有让世人看到过的习作、半成品,这就是他自认为不愿意示人的作品,也是他们勤学苦练的最好见证。

我个人认为,如果你真正掌握了以上四个大的要点,我想,你写出的文章即使算不上出类拔萃、妙笔生花的美文,至少也不会是一篇让人读来心生厌恶的差文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仙人掌300字作文 春天的公园600字作文 享受生命中的温暖作文 我不怕因为半命题作文 身边熟悉的人的作文 糖果节作文600字 童年作文题目 关于坚持理想的作文 我的精神小屋作文 一个夏天的早晨作文 立意作文 关于微笑的作文600字 垒高自己作文800字 我的老师三百字作文 初中暑假作文600字 走着走着花就开了作文 禁毒安全作文 今天我很高兴作文 这也是一道风景作文 小白兔作文五年级 什么情结作文600字 关于惊喜的作文 关于诚信的高考满分作文 我与朋友再见时作文 长隆野生动物园游记作文 立春作文 20年后再相会作文 做与不做作文 作文华为 我的表弟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