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专访话剧《孔子》副导演王建军:有生命力的作品会自觉生长

2020-11-19 23:35:01
相关推荐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黄体军 摄影 王鑫

由著名艺术家张继钢执导,山东省文旅厅出品,山东省话剧院倾力推出的话剧《孔子》,即将于9月28日在济南山东省会大剧院举行首演。《孔子》从剧本到舞台,从文字到形象,神奇如魔术般的嬗变过程,作为张继钢导演的助手,副导演王建军无疑是最重要的见证人之一。目前粗排阶段已经完成,在该剧已进入进一步精雕细刻的细排和连排之际,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对王建军进行了独家专访。

走过一道又一道山

终于看见了初升的太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王导,《孔子》的八场戏加上序已全部顺利排完,能否谈一下此刻的心情?

王建军:作为副导演,我的职责是协助张导实现创作意图,所以舞台创作有了一个阶段性成果,我和张导的心情都分外高兴。于我来说,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终于看到了《孔子》的整个舞台轮廓。这个轮廓可能早已在张导心中演绎过无数遍,他已胸有成竹,但对于其他人来说,在这之前只能看到一些局部的东西。所以,如果打个比喻,可以说排一场、两场,只看到一些微光,到了现在就好像“走过一道又一道山,终于看见了初升的太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能否讲一下您与孔子,以及话剧《孔子》的情缘?

王建军:话剧《孔子》是我最重要的一次艺术创作经历。这次能够作为副导演,从一开始就全程参与其中,我要特别感谢张导的信任!《孔子》让我更加走近了孔子,亲近了孔子,但如果说起来与孔子最早的缘份,还真有点五味杂陈。我上初一时赶上一个特殊时代,跟着学校写作文批判孔子,我的文章还成了学校的范文,为此很骄傲了一阵子。现在想来,当时的那个少年是多么年幼无知!如今,我能成为话剧《孔子》的副导演,成了孔子思想和理想的宣扬者,也是一种释怀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剧本是一剧之本,《孔子》历经三年,五易其稿,直到今年1月才完成现在排练的版本。在此过程中,主创团队多次陷入创作突破的困境,您作为副导演,核心创意组成员,堪称是这一过程最重要的见证人之一,能否讲一讲你们“脑力激荡”的故事?

王建军:众力方能成城。谈起剧本创作阶段以张导为中心的核心创意组“脑力激荡”的故事,三天三夜也讲不完,不同意见的碰撞经常火花四溅。把孔子作为普通人解构,不合适;写他的思想,生死观,仁的理念,过于抽象;选择小事件,太琐碎,也不行!关键时刻,张导定了一个方向:我们不立传,不写神,要写人,写多难的圣人。

直到第五稿,即现在的排练版本,就是这一理念最好的体现。张导一再启发我们:《孔子》是做给今天的人们看的,要让2500年后的我们喜欢孔子,亲近孔子,要让观众感受到2500年前的诗意,感受到一个个鲜活的人物,这就是艺术地看孔子。这个论断,解决了是解构还是塑造孔子的问题,构成和象征成了唯一的出路。在语言上,减少对白,选择诗意的语言也成了不二的选择。

话剧《孔子》

让我的“泪点”变低了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张继钢导演说,创排《孔子》,他多次流泪,能否谈一谈您的感受?

王建军:我本来是一个泪点很高的人,但话剧《孔子》降低了我的泪点!举个例子,排第七场渡河时,看到衰老的白发苍苍的孔子和同样人到暮年的阳货隔河对话时,我的眼泪哗地就流下来了。后面一句“逝者如斯夫”,更让我情不能抑。

大家知道,人生有三大不幸,早年丧父,中年丧偶,晚年丧子,这三大不幸孔子无一例外地都遇上了。孔子3岁丧父,17岁丧母,54岁时开始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中年的妻子与他生离成死别,在他回国前一年去世。他70岁时,儿子孔鲤先他而卒,71岁时被他视为衣钵传人的弟子颜回英年早逝。72岁时,颜回之后最为依赖的弟子子路战死于卫。此时的孔子是何等的悲伤啊,巨大的幻灭感让他脆弱如婴孩。这时忽然传来了母亲的声音:“仲尼,咱回家吧……”看到这里,我已经泣不成声。

我想起了自己的母亲。人在最脆弱的时候,最能给他温暖抚慰的便是自己的母亲吧。所以,我把排第七场的那天称为“以泪洗面的一天”。

还有其他场次,很多个瞬间都会让我感动不已,不得不流着眼泪排下去。

我也很疑惑:难道我的泪点因为《孔子》变低了?在此,我也很想为山东省话剧院的演员们点个赞,他们演得真的很捧!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在激发演员创造性上,张导和您有什么秘诀?

王建军:无论是主要人物、次要人物还是群众演员,张导都特别注意帮每一个演员树立起舞台理想,这一点我印象特别深刻。在具体人物形象塑造上,他会规定好风格和路线,控制到极致,同时让演员发挥到极致。演员的每个动作都要有内在动机,富于雕塑性,不一定机械地正确,而是怎么表达得精致古典,富于美感。有时一个关键的动作就要抠半天。比如第六场困境,孔子从雪堆中突然伸出一个手指头,说:“满天的星斗,多美啊!”这个手指头的动作不但要有美感,而且要能成为一个支点,支撑起孔子的思想和精神,从而唤醒众弟子。

还有“小孔子”的戏,每次排练,张导都会亲自示范,包括下跪的动作,让两位小演员知道,一举一动既要有古意,又不失孩子应有的纯真可爱,以和暮年的一生多难的孔子形成鲜明对照。

相识四十余年

我眼中的“张导”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刚才您说已经看到了全剧的轮廓,那么舞台上要呈现的“春秋气象”,现在可以看到了吗?

王建军:这个“春秋气象”早已装在张导心中,下一步会从粗排到细排、到连排到彩排一直到首演,一步步精雕细刻,“春秋气象”也会越来越完美地呈现出来。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作为副导演,能否谈谈您眼中的“张继钢导演”?

王建军:我和张导相识四十余年,一直被他人格的魅力和他对艺术理想的追求所感召,所激励!

谈到我们之间比较重要的的合作,应该是从2002年舞剧《一把酸枣》开始的,当时我是制作人。此后跟着张导,分别参与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 , 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说唱剧《解放》,舞剧《千手观音》,舞蹈史诗《黄河》等创作过程。

谈到张导对艺术的追求,我记得他多次说过“我的梦想是创造前所未有的作品,用艺术温暖世界。”为了这个“前所未有”,我感觉他总是和自己较真,过不去。他经常问这样三个问题:你说得很动听很美,但我关心的是以什么载体和形式把它立在舞台上?这是最好的吗?这样的作品别人做过吗,是我们没见过的吗?

这次山东把《孔子》这一重要演艺项目交给张导,我能感觉到他的压力之大是空前的。因为孔子这一题材太具挑战性了。接这个项目意味着一种责任和担当。做不好不行!即便观众有了一定认可度,达不到自己的艺术理想,还不行!为此,我多次看到他眼中那种有点艺术殉道者的悲壮的绝望的眼神,又多次看到这种绝望后面重新燃起星星之火。

在这里,我剧透一个张导创作的秘方,我暂且称之为“细胞培植法”。

在剧本尚未全部完成的时候,他就开始试排序幕的片断,找感觉,一旦找到了心中的意象,全剧八场戏的意象奠定了基础,就会慢慢串连起来,剧本也会一场场生长成熟起来。这是一个观念不断解放,不断统一的过程。他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信,也给了我们自信。就这样,剧本有了灵魂之后,就渐渐地自觉生长起来,最终展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可以说,这次创作话剧《孔子》,张导带领我们的确做了一件知其不可而为之的事,这也应该是孔子精神的体现吧!

王建军简介

著名导演。原解放军艺术学院国家一级导演;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团荣誉委员;北京2008年残奥会开幕式文学工作室主任;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总导演助理。参与多领域艺术创作活动,策划导演大型文艺晚会70多台,创作舞蹈80多部。代表作:舞剧《一把酸枣》制作人;说唱剧《解放》、舞剧《千手观音》、舞蹈史诗《黄河》(核心创意组);大剧院版歌剧《洪湖赤卫队》副总导演;舞蹈诗《侗》、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为有牺牲多壮志——右玉和他的县委书记们》执行导演;海南国际电影节闭幕式副总导演等。参与的作品曾获得文化部国家舞台精品“十大精品剧目”“文华新节目奖”“全国戏剧文化奖·大型剧本金奖”和“群星奖”金奖等10多次国家级奖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播种作文 小学生如何写人物作文 梦见自己考试写作文 妈妈的生日作文400字 围棋作文 环保作文500 感受作文600字 让勇敢走进心灵作文600字 河北中考满分作文 my ideal job作文 考场英语作文 天津卷作文 写母校的作文 小学运动会的作文 诱惑的作文 带着微笑出发600字作文 快乐的六一写一篇作文 游记350字作文 作文我的烦恼开头结尾 夏至作文 劳动的颜色作文 描写物的作文300字 生于忧患作文 浪费食物的作文 打屁股疼女作文1000字 关于朋友帮助我的作文 时间的味道作文 奥林匹克精神作文 感动的作文200字左右 论躺平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