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原来泸州不止有美酒 看了这篇文章你就知道古人的手有多灵巧

2020-11-20 03:40:01
相关推荐

曾经我以为泸州能说出来的还是美酒,因为酒城。其实那是因为之前我对家乡历史不够了解。

这段日子,一直在坚持写,家乡的历史人文,虽然自己才疏学浅,资料有限,时间也不多,但是我没有想过放弃,最近看了一些资料,对泸州的过去又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们老祖宗原来不仅会酿造美酒,一双灵巧的手,还能让那些平凡的石头,从此充满灵性。

接下来我就给大家讲讲泸州一些被埋没了的石刻技艺和旧址。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兴趣。

美酒风流“流杯池”

流杯池是古代文人雅士流觞吟咏的地方,一般都视作名胜,将其建造时间、形制和建造人载于地方史志。

清代《合江县志》记载:合江有“流杯池两处:一在甘露寺旁,晋人王琛錾‘国’字;一在琵琶洞之上,明冯时錾‘天下奇观’四字。皆流觞之所,为邑名胜地。”

甘露寺、琵琶洞都在合江城南的马街东面江畔。今天要讲的第一个就是这个明代的石刻。

旧名“箭竹岩”、“长春洞”位于合江镇张湾流杯池小学侧。

明代人冯时候凿刻“天下奇观”四字为池,字径1米,字字相连,水从“天”字起笔流入,曲折迁回,经每一划流出。诗人墨客,浮杯水上,饮酒赋诗,谓曲水流觞。

流杯池是冯时专为文人饮酒赋诗而凿刻。1958年,当地修建水库,流杯池被水淹没,今人只

能望池流觞,想象古代文人酌酒时的风雅情趣了。真是相当可惜。

太山庙明代石刻造像

位于泸州市纳溪区合面镇太山村,大小石刻雕像63尊。有3尊高约3米,宽约1.20米,厚0.40米的石刻座佛,于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凿刻。刻工精细,线条流畅,神态自然。另雕刻小佛像、龙风麒麟等,形象生动别致,为明代镂空雕刻佳作。

龙龟山石刻造像

这是道观废墟遗物。位于叙永县大石乡花树村龙龟山。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1564)。解放初仍有相关宗教活动,土改时道观分作民房住宅使用。后不慎火灾毁迹,变成废墟。面积约3000平方米。

由于特殊的原因,群众自发掩藏废墟遗物,所有灾后石刻造像均埋伏地下。

1998年,当地群众自发挖掘,建房看守,现已掘出石刻造像200余尊,真人形象真人大小。高者2.20米,矮者0.50米。

单独考究石刻造像,最具价值为八大文臣两大待将,选用上等青石,均采用圆雕手法,整石雕刻,把着道服官袍的造像刻如实际真人形态,刻工精湛细腻,无与伦比。龙龟山石刻造像发掘出来以后,其中的50件在成都参加“四川省考古五十年成就展”,引起轰动。

一件单座双刻的夫妻恩爱造像,被选作为新中国五十年考古发现成果之一,代表国家文物艺术珍品出国巡展,受到国外关注。

1999年,成立叙永县木雕石刻艺术博物馆大石乡龙龟山分馆,按文物法规定,逐渐规范从事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黑岩寺石刻造像清代石刻造像

位于合江县自怀镇桂林村。凿于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用红石凿刻。坐东向西。置于长6米,宽5.60米,高4.80米的大佛殿内。计20尊。头

像已毁。文殊、普贤像高1.10米,肩宽0.50米,结跏趺坐于莲台上。罗汉高1米,肩宽0.58米,大小基本一致。

新林寺石刻造像明代石刻造像

位于泸县牛滩镇新林村。保存较为完好。有十八罗汉像。

最大的约高1.80米,最小的约高0.80米。大的有7尊,小的24尊,其中2尊为小站立造像,其余均为坐式造像。雕刻精细,造像惟妙惟肖,对研究明代石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老泸州玄武石刻造像南宋石刻

俗称蛇盘龟。位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老泸州城遗址北门纱帽悬崖下竹林丛的石坝上,为已知的国内最大的田野玄武石刻造像。龟高1.88米,周长20米。

龟背隆凸,似携万均之力,作伏地潜行,成不可阻挡之势。蛇绕龟体腹背盘结,蛇长21.50米,径粗0.32米,似与龟合体同心,共赴一方。龟蛇头相对,如似交流沟通,情态真切,灵韵油生。

石刻运用写实手法,以捕捉龟蛇交流时的神态为主。雕刻简洁、洗练。圆雕、浮雕、线刻三者融合,构思巧妙,造型独特,势韵环生,有磅礴气概,为玄武神龟石刻造像中的稀世艺术珍品。

大石堡摩崖造像清代摩崖石刻造像

位于泸县福集镇石鸭村。开凿在独立奇险的砂质巨石上。坐南向北。3龛8尊,竖直排列,从上到下编号,1号龛口呈拱形,距地面高7米,宽2.20米,深1.30米。

龛内造像8尊,正中刻眦卢佛和二弟子,左侧壁为文殊菩萨骑青及二侍者像。右側壁为普贤菩萨骑白象及一侍者像。2、3号龛为长方形平顶龛,造像被损毁。造像整体刻在一似狗头形状的巨石上,东面刻有狗鼻、眼、嘴等形象。

大佛岩摩崖造像清代摩崖石刻造像

又名大佛寺摩崖造像。坐北向南。位于泸州市江阳区华阳乡石虎村。开凿在大佛岩东南麓宽14米高5米的砂石岩壁上。横向排列,2龛4尊,保存基本完好。均为窘窿形龛,1号寔高3.80米,宽4.20米,深1.80米。

寔内造像3尊。主佛像高3.20米,肩宽1.40米,厚0.47米。头饰螺髻,身着双领下垂袈裟,手施无畏印,结跏趺坐于莲台上。两侧侍立二弟子。2号龛造坐式观音像1尊。

天生岩摩崖造像明代摩崖石刻造像

位于泸州市龙马潭区来龙乡群丰村。凿刻于明嘉靖丙辰(1556)六月。造像坐北向南,分布在长10米,高4米,距地表高0.80米的岩壁上,共10龛26尊。

10龛造像分别嵌在4层岩壁上,其中两龛外檐上分别刻有“玄天宫”和“圣父堂”。楷书阴刻。造像右壁距地表3米处,刻有“天生岩”三字。龛内右侧刻有“南无阿弥陀佛,大意救苦天尊”12个大字。最大造像高0.84米,最小0.30米,均高浮雕。

玉蟾山摩崖造像五代至明清石刻摩崖造像

位于泸县县城福集镇玉蟾山。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存明代摩崖造像411尊。有“千手观音”、“九龙浴太子图”、“村妇图”、“十八罗汉飘海图”等名刻造像。大者盈丈,小不满尺。

有五代以来岩间石刻题字10余处。北宋黄庭坚(山谷)书“玉蟾”二字,明代状元杨慎(升庵)书“金鳌峰”字。此外,尚有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明景泰六年(1455)、明弘治三年(1490)、明正德二年(1507)明嘉靖十八年(1539)、明天启五年(1625)等石刻题词。现为著名风景名胜区。

以上还是笔者搜集石刻资料的一部分,还有好多没有说到,更遗憾的是有些已经不存在,或者风化严重,希望现有的能得到合理的保护,这是老祖宗留给我的艺术珍宝,值得我们去重视和珍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节日 600作文初中 作文一件事 作文命题 玩具作文 作文的开头结尾 作文爱国 弟弟作文 作文章 姐姐作文 想 作文 作文分析 总结作文 父母的作文 作文小说 作文 理想 作文收获 自我作文 美好的作文 作文假期 提纲作文 城市作文 作文 夏天 作文夏天 作文努力 作文时间 作文猫 月作文 作文第一次 英语模板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