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如何看待爱因斯坦当年关于中国的日记?

2020-11-20 15:25:01
相关推荐

我孤陋寡闻,原来还不知道爱因斯坦曾经在1922年12月到过中国上海,并且写了日记。爱因斯坦生于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逝世,当时应该是43岁。今天才看到关于这件事情的文章。关于这件事情,共有数篇文章,我浏览了几篇,它们所用的素材,包括照片都是一样的。这些文章标题的倾向性接近,观点也大体接近。相同的是都对爱因斯坦表达了失望,对爱因斯坦有一定负面评价,区别在于,这些负面评价程度有不一。除了所引的下述文章外,类似的文章还有《爱因斯坦日记"令人震惊" 竟称中国人"肮脏愚钝"》《爱因斯坦如何评价中国,多年后日记的揭秘,让国人很失望》等。我却对此有不同看法。首先,这些标题就不确切。什么“揭开他对中国人的真实态度”,“爱因斯坦如何评价中国”等。爱因斯坦只是作为私人日记,记下了他当时对中国的一些印象,怎么就能够说是什么“真实态度”“如何评价”呢?就是使用“真实态度”“如何评价”这样的语言,也必须加上一个限制词“当时”,也就是“当时的真实态度”、“当时如何评价”等。爱因斯坦是世界历史上首屈一指的科学家,他在人们心中有神圣的光环,国人希望他对中国人有好的评价,这是很自然的,但这些文章缺乏历史意识,也缺乏对当时具体情况的探究。综合几篇文章,可以得出这样的线索:

1921年,时任北京大学的蔡元培先生到欧洲考察教育时,曾访问爱因斯坦,邀请他来华讲学,爱因斯坦表达了同意。1922年秋天,爱因斯坦应邀到日本讲学,表示愿意同期来华。于是双方商量了来华讲学的条件。但由于中国方面拟以各团体联合名义发出联合邀请信,邀请各方意见有不统一,在协商费用时,时间拖得比较长,致使爱因斯坦在日本等了五个星期,一直未接到中方正式邀请信件。他以为北大不打算践约了,便延长了访日时间。直到12月22日,他才又收到蔡元培寄去的信,才了解有误解,但日程已无法改变,致使他这次到中国还将在北京大学讲学的计划落空。他在上海待了两天就去新加坡了。

——如果情况的确如此,我们可以推断,蔡元培等与他的沟通也是有问题的。爱因斯坦当时应该是有一定负面情绪的。爱因斯坦尽管是一个天才,但他也是一个人,他不仅在科学研究方面犯过错误,也说过某些并不完全妥当的话。在私人日记中,我们就更不能够要求他应该怎么这么样了。我们站在爱因斯坦的角度,尝试与他通心,作为一位严谨的科学家,对于信誉、时间观念是非常讲究的,浪费时间,就是浪费生命。这些情况,都可能会妨碍他在继日记时,有一定偏向,对当时的中国有一个积极的看法。我觉得最值得遗憾的,不是他当时对中国的看法缺乏溢美之词,而是没有能够到北京大学讲课。如果去了,将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当然,历史是不能够改变的。关键在于我们如何看待历史。我倒是认为,他的这些私人日记具有难得的价值,他从一位天才科学家的角度,给当时的中国照了一下镜子,便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自己。——还应该补充的是,他对当时中国的印象,还包括了他在香港的经历,他在香港也有停留。在他当时谈到中国人时,说中国的男人和女人“勤劳、肮脏和迟钝”,关注不断生育后代。“中国人吃饭时不是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欧洲人在丛林里解手时那样蹲着。”请问,难道当时的情况不是如此吗?他是肯定了中国人的“勤劳”的,至于“肮脏和迟钝”,这是随便在大街上一走就可以观察到的。难道当时情况不是如此吗?直到今日,在国内的不少地方,难道不还留着至于的痕迹?甚至情况仍然没有太大改变?

另外,这些文章还认为爱因斯坦有种族主义思想,指出“爱因斯坦好像不仅“歧视”中国人,还歧视日本、印度人,比如英国卫报中称笔记中有“中国、日本和印度人在智力上都有着天然的不足”等的言论。”爱因斯坦作为犹太人,本身也是纳粹的受害者,他即使有这样的看法,不宜看成是他自己做的一个定论。前面已经提到,任何天才也是凡人,不可能没有思想的波动和变化,作为私人日记,记下这些看法,也是真实的体现。

还应该看到的,一个人的观点和看法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在大是大非的问题,后来在涉及中国的问题上,爱因斯坦显示了他的良知。正如这些文章提到:“在1938年,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还和罗斯福总统的长子一同发起“援助中国委员会”,在美国2000个城镇开展援华募捐活动。”

我所倡导的“全人心理学”从尽量开放、广阔的心态理解人性,赞同这样一种越来越被普遍认同的看法,认为人有四种性质:物质性、动物性、人性、灵性。灵性(西方有心理学家理解为“神性”)的开发是人的潜能的深度开发,只有通过灵性的开发,人的潜能才能够得到全面的发挥。灵性的开发与人的其他性质并不冲突,人可以通过不断整合自身的性质和能量越来越向“全人”接近。我还认为,人同时存在着四种性质。人能够开发灵性,发挥灵性,但不可能成为“神”。——很明显,全人心理学是否认实际上有“完人”的存在的。我甚至认为,即使是所谓的“成佛”等状态,也不可能是一种一劳永逸的完美状态,也可能会有某些“问题”——暂时想不到更好的词。正因为如此,我写有《关于佛陀拉肚子》等文章。马斯洛把爱因斯坦作为自我实现的人的典型之一,我认为他的选择非常明智。他也指出,自我实现的人尽管有诸多优秀的品质,但也避免不了这样那样的问题。

爱因斯坦当年关于中国的日记公布出来,我认为是一件好事。

我还想到,近100年过去,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世界也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爱因斯坦在世,他会怎么看呢?我相信他的洞察力,和作为一位真正科学家的良知。

我和大家最后分享一句我在全人心理学·通心工作坊上,做个案时,常常说的一句话:

“真相无毒!”

附:

《爱因斯坦私人日记曝光,揭开他对中国人的真实态度,字字扎心》

评价一个科学家,中国人的标准是德与才两个方面,历史上很多科学家有才无德,或有才少德,鲜有德才兼备、德艺双馨之辈。一直以来,中国人眼里的爱因斯坦就是德才兼备,大爱无疆之人,而且他对中国的帮助也史书可鉴。

比如在1938年,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他还和罗斯福总统的长子一同发起“援助中国委员会”,在美国2000个城镇开展援华募捐活动。所以,中国人对他评价是“真正的世界公民,他的爱是没有国界的”,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战士。

然而最新曝光的爱因斯坦私人日记中,他在旅行中国时,曾写下了一段涉嫌“种族歧视”中国人的话语,引起了西方媒体的“震惊”,这又是什么一回事呢?

1920年,中国现代大学之父蔡元培旅行欧洲,曾与爱因斯坦接触,希望他可以到北京大学讲学。最后,在在梁启超的资助下,蔡元培接受了爱因斯坦所需的报酬,约定1922年12月中旬来华。

但直到12月30日,爱因斯坦才从日本到达上海,但是在上海逗留两天,直接乘船去了新加坡,没有前往北京。蔡元培一直等不到消息,就写了一封诚挚的信件询问,重申之前的报酬条件。 爱因斯坦回信:上海有一个叫斐司德博士的人,受了蔡元培的全权委托,向他又提出了违背以前约定的要求,因此他不准备来了。如今接到蔡元培的亲笔信,才知道是误会,但他已经不能追改旅程计划,希望原谅。

爱因斯坦这一失约非常蹊跷,尤其他回信中出现的莫名其妙的“斐司德博士”,现代学者有两种猜测:一是日本人做鬼,故意搅乱蔡元培与爱因斯坦的联系;二是爱因斯坦看透中国状况,萌生退意,寻找一个由头拒绝。

那么,事实真相又是如何?

2018年,西方媒体曝光了爱因斯坦私人笔记(见下图,其中部分),其中就有1922年-1923年期间,爱因斯坦途径香港和上海之后留下的感触:“勤劳、肮脏和迟钝”。

爱因斯坦私人笔记:中国人吃饭时不是坐在凳子上,而是像欧洲人在丛林里解手时那样蹲着。(对彼时中国人“旺盛的繁殖力”感到不安)如果有一天其他种族都被中国人取代了那将是可悲的。对于我们这样的人来说,仅这一想法本身就令人感到难以言喻的沮丧。

爱因斯坦私人笔记还提到,中国女性与男性没什么不同(即中国女性也是勤劳、肮脏和迟钝),不理解为何中国女性能吸引中国男性与她们不断生育后代。

此外,爱因斯坦好像不仅“歧视”中国人,还歧视日本、印度人,比如英国卫报中称笔记中有“中国、日本和印度人在智力上都有着天然的不足”等的言论。

这段私人笔记,提供了爱因斯坦爽约的新方向,应该是他不看好当时的中国和中国人,所以才婉拒北京大学讲课。

对于如今中国人而言,爱因斯坦私人笔记中的这段话可谓字字扎心,但对于彼时中国而言,却是一个基本不争的表面事实。1922-1923年的中国,军阀连年混战,财政困难,百姓愚昧麻木,很难让人看到希望。爱因斯坦一见之下,做出以上评价并不奇怪,毕竟他不是中国人,不了解中国5000年文明的底蕴,不了解这个民族一旦奋发是多么的可怕。

但情有可原之外,或许也能看到爱因斯坦并非完人。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风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 高中生优秀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报答作文 玉兰花作文 500字写事作文 铭记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 观察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 六年级毕业作文 作文网站 四级作文题目 作文美丽的校园 成长故事作文 校运会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民间故事作文 时评作文 我是谁作文 美育作文 心声作文 母亲节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 礼仪作文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