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他俩从没到过天安门 却创作了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最终圆梦

2020-11-21 11:00:01
相关推荐

金月苓

金果临

1969年的金果临只有13岁,在上海市常德路第二小学读五年级。无论外面的世界如何变幻莫测,对他来说作为学校里的墙报委员,绘出心目中的天安门形象——太阳光芒万丈映衬下的城楼,无数招展的红旗和盛开的葵花——始终是件重要的工作。

但因为外界运动的影响,学校里上课也是时断时续。得了空闲的金果临常自己在家画画、写作,陆续创作了不少儿童诗歌。

1969年11月29日,金果临写下了自己的第13首儿童诗歌,取名《金光照得全球红》:“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太阳升起金光照,金光照得全球红!”四个七字句采取“顶针续麻”的技巧。其中的第一句“我爱北京天安门”,最初来源于当时英语课本中的两句内容:“I love Peking. I love Tiananmen.(我爱北京,我爱天安门)。”金果临巧妙地将之组合成了一个七字句——我爱北京天安门。

在此之前,金果临已经在上海的少儿刊物上发表过两篇作品,这篇新作让他颇为满意,于是便投稿给了《红小兵》杂志。投稿前,他已经将题目改成了《我爱北京天安门》。1970年2月,《红小兵》首发《我爱北京天安门》,但见刊时,诗的后两句被改成了“太阳光辉照万里,祖国山河处处春”。此时的金果临,有着和年龄不相符的“低调”,根本没有将此事告诉家人。但19岁的金月苓意外在《红小兵》杂志上发现了弟弟的大作。

著名电影表演艺术家张莹与家人在天安门前合影,全国人民到天安门前都会留下这样一张照片。

金月苓和金果临,两人的父亲是亲兄弟,母亲又是亲姐妹,所以他们之间的关系既是堂姐弟,又是表姐弟。小时候,姐弟俩都住在奶奶家,是童年的玩伴,但后来两人都不住在奶奶家了,联络交流也不像过去那样频繁。金月苓对弟弟在美术和诗词方面的创作天赋不是很清楚,与此同时弟弟也不知姐姐对于音乐的热爱。

此时的金月苓在上海第六玻璃厂工作。看到弟弟的诗作印成了铅字,金月苓很是高兴,同时也被激发了自己的创作灵感。上学时做过班级文艺委员的她,工作后还在单位的“文艺小分队”里写过歌、写过沪剧。

“我爱北京天安门,天安门上太阳升,太阳光辉照万里,祖国山河处处春。”

金月苓没有和金果临“打过招呼”,只是对着这28个字,自顾自地创作了曲调,写完之后就把自己作成的歌曲寄给了《红小兵》杂志。没想到,1970年9月《红小兵》就把歌曲发表了。

1971年夏天,《红小兵》的一位编辑告诉金月苓,这一年国庆节上午10点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准备播放来自上海的八首歌曲,《我爱北京天安门》就是其中的一首。

1972年4月23日,《人民日报》发表《努力发展社会主义的文艺创作》特刊,并且刊登10首歌曲,其中便有这首《我爱北京天安门》。此时歌曲为了符合当时宣传的需要又一次被修改,将最后两句改为了“伟大领袖毛主席,指引我们向前进”,由此歌词也最终定稿。仅仅一个星期之后,《我爱北京天安门》就在全国大规模传唱开来。

姐弟俩先后来到天安门

“一曲成名”之后,金家姐弟的生活终于有了些许的变化——最直接的,也许是让天安门终于从梦中的神往之所,变成了日后的亲眼所见。

“当时国家体委在搞儿童广播操,他们开座谈会,开完了以后有一个老同志说这首歌写得蛮好的,就邀请我去了北京。”1972年11月22日,金月苓上午刚刚参加完爷爷的追悼会,下午就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临走前,奶奶特地叮嘱她:“白东西不要戴,到北京是一件高兴的事情。”

上图为网络图片

到了北京,同行的朋友问她:“你给《我爱北京天安门》作曲,你自己去过天安门吗?”金月苓有些尴尬地摇了摇头。于是,他们趁着休息日出游,金月苓第一次站在了自己所爱的天安门前。

那一份激动她至今记忆犹新:“和在电影里看到的太不一样了。电影毕竟就那么小一个银幕。而亲眼看见的天安门,巨大,壮丽,令人深受震撼。”

《我爱北京天安门》作者的身份,同样给弟弟金果临的生活带来了些许微澜。在中学即将毕业之际,他接连收到了两封来自武汉的信件。“地址是在解放大道,写得很详细,是一个姓吴的女孩寄来的。”

第一封信里,对方表示为金果临写了《我爱北京天安门》而高兴,并且希望和他保持经常性的信件联系。这是金果临收到的第一封“粉丝”来信,但他并没有将之当作一份情书,因为自己当时的名字常被人以为是女生。他笑着把来信的事情放下了,没想到第二封信接踵而至。

“同学把信交到我手上,他摸了摸,说感觉信里面挺硬的。我干脆就让他把信拆开来,结果发现里面是两张女孩自己的照片。照片上的她穿着军装,全身的一张,半身的一张,而且是彩色的——但不是用彩色胶卷拍出来的,而是通过‘着色’画出来的。”

上图为网络图片

看到女“粉丝”把照片寄到自己手上,金果临意识到“问题”有点严重,最后想了个办法:“让我的同学代笔回信告诉她:你前后的两封信金果临都收到了,我们是他的同学,现在我们还在读书,你这么做似乎不甚妥当,我们想还是把这个照片还给你。”

寄出这封信之后,那位姓吴的武汉女孩就再未来过信,以至于时至今日,老同学还会偶尔翻出这段“陈年旧事”,对金果临调侃一番。

但是,在亲见自己笔下的北京天安门这件事上,金果临并没有姐姐那么幸运。直到1982年,26岁的他才利用出差的机会,得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拍了几张照片做留念。

“在我26岁以前,我人生最震撼的事就是到北京,到天安门广场去拍照。我真的感觉太激动太激动了。”因为时间很早,广场上没有什么游客,更不会有人知道他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作者。“因为担心照相效果,旁边一有游客经过,我就让他给我拍一张,接连拍了十几张。”那天他套着工作服,里面穿了件事先特意挑选的红毛衣。

就这样,《我爱北京天安门》的作者,终于和他们心目中的圣地团聚了。此时,距离歌词的第一稿诞生已经过去了整整13年。

上图为网络图片

姐弟俩的命运交响曲

1973年,金果临中学一毕业,就被下放到上海市郊的奉贤五四农场,成了一名“知青”。

1977年高考大门重开,金果临和金月苓又不约而同地坐在了高考的考场里。

姐姐金月苓此时已经27岁,但她顺利地考上了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金月苓那一届同学中间,涌现出了谭盾、刘索拉、叶小钢、陈其钢等一大批著名艺术家,但在入学时,她的知名度或许远在这些同学之上。1982年,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的金月苓回到上海,进入中国唱片上海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音乐编辑。她又先后创作了《水龙头》《蒲公英》《小小雨滴》等一大批儿童歌曲——有的已纳入教材歌曲,有的成为声乐考级的歌曲。

弟弟金果临出征高考时,心思“活络”起来,可以熟练画出光芒万丈的天安门形象的他,感觉自己的临摹画还不错,于是决定报考美专。可惜他最终名落孙山。高考落榜后,金果临在农场继续他的知青生活,但心中已经有了返城的想法。1979年,金果临的母亲没到退休年龄就提前办理了病退,金果临“顶职”进厂参加工作。一直到2002年企业因为经营不善而破产,他又应聘去了一家民营企业工作。

曾经有位老作曲家告诉金月苓:“如果当年有稿费的话,就凭这首歌,钱会多得不得了。”这笔钱或许可以让他们姐弟俩一辈子衣食无忧。但事实上,直到1980年,这首歌曲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评奖(1954至1979年)”二等奖,两人才领到第一笔奖金:每人17.5元。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姐弟俩的这首歌曲被出版时,词曲作者的名字大多被署在页面右下角最不起眼的地方,甚至一些书刊中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署。金月苓和金果临也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创作一首歌曲,是为社会做贡献,是不能计较名利的。

近几年,曾经有人分别找到金月苓和金果临,提出对这首歌曲进行改编,特别是想改动原有的歌词,使其变成广告歌曲。对此两人早有共识。

金果临说:“这个词是我自己的词,改一个字都不行,曲是她的曲,改一个音符都不行。”金月苓说:“我们不在乎赚不赚钱,但是我们不愿意这歌被别人改编。”

这样的态度不能不说是一种对历史的尊重。

对于金月苓和金果临这对姐弟来说,他们第一次无心的“合作”创作出了一首风靡全国几十年的歌曲。如今,金果临、金月苓都已经退休,他们还可能有穿越几十年风云的“第二次合作”吗?

姐姐金月苓说,她一直有这方面的想法,鼓动弟弟写词,但金果临始终没有“动作”。他说自己知道:“我的笔早就放下来了,文化上没有这个底气了,时代也不一样了,写出来未必会受欢迎了……”

或许,对于金家姐弟来说,一辈子妙手偶得地创作了这样一件作品,便也足以书写一生。更何况,《我爱北京天安门》的歌词与曲调是大部分中国人耳熟能详的,而且,它并未被人们忘却……

——本文转载自《时代邮刊》,为影迷“树生”推荐!

欢迎影迷留言点赞转发,您的鼓励我们的动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心中的偶像作文600字 我敬佩的一个人作文500字 我喜欢的人200字作文 作文排比句 花开不止在春天作文600字 武汉战役作文 美丽的春天250字作文 恩师难忘作文 班级植物角作文 作文350字写景 六年级作文真情 怎样保护环境的英语作文 关于煮饭的作文 贸易节作文 种下一粒种子作文 角度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一年级 难忘的小学生活作文500 东钱湖作文 校园落叶作文 我想要的作文 穿越的作文 看荷花的作文 我的语文老师300字作文 游养马岛作文 游许昌西湖公园作文 感谢磨难作文 花的四季作文600字 读后感作文600字 生命是坚强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