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本科率10%变79% 陈立群贵州支教4年“点石成金”

2020-11-21 13:10:01
相关推荐

2020年高考成绩发布后,陈立群(左三)走村串寨送喜报。这个习惯他已坚持了四年。(台江民中供图)

8月21日,《新华每日电讯》刊载题为《本科率10%变79%,陈立群在苗乡立起一群“幼苗”——这位被当地孩子敬称为“名校长爸爸”的时代楷模,贵州支教4年让一所“差校”发生“点石成金”之变》的报道。

最近,63岁的陈立群即将卸任台江县民族中学校长一职的消息,震动了大山深处的台江县。

人们舍不得这位兢兢业业为苗乡付出1400多个日日夜夜的好校长。许多人给他发来信息,甚至写信给他,表达内心的留恋和不舍。

台江民中一位老师写信给他:“听说您要离开台江的消息,整整有一个星期我都在失眠,可是后来慢慢想明白,您在这里付出太多太多,您给这片土地带来太多太多!我们不能那么自私,一直‘霸占’着您。千言万语,唯有感恩与铭记您的付出您的好。”

陈立群的内心,更加百感交集。“卸任校长,主要是组织考虑到我身体状况不太好,虽然杭州选派的新校长即将上任,但我不会马上离开。”陈立群说。

他已被聘任为台江县教育总顾问和台江民中终身名誉校长,“下半年,我会留在台江,确保把工作交接好。离开台江后,或许我还会去贵州另外的贫困县支教,现在一切还是未知数。”

是的,他舍不得这片曾洒下汗水与泪水的土地,这里有唱不完的山高水长。那些渴求知识的苗家孩子的双眸,令他终生难以忘怀。

4年前,从杭州名校学军中学校长任上退休后,陈立群拒绝了民办学校百万年薪,主动来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支教。

他支教分文不取,反而自费资助学生、奖励教师30万余元。他爱生如子、不求回报,被学生亲切称为“名校长爸爸”。

4年前,台江民中是远近闻名的“差校”,问题学生多,高考本科上线率仅10%。但刚刚过去的2020年高考,台江民中1047名考生中,829人达本科线,其中270人上一本线,本科上线率达到79%。

4年支教,他帮助超过2200名贫困苗族孩子走出大山,彻底改变了他们的命运。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奇迹。

本科上线率从10%到79%,2200多名“寒门贵子”走出大山

2020年高考成绩发布后,陈立群(左一)走村串寨送喜报。这个习惯他已坚持了四年。(台江民中供图)

在黔东南和台江,提起陈立群校长,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

这4年,曾经远近闻名的“问题学校”台江民中,高考成绩“一年一个台阶”,共有超过2200名学生考上本科,走出贫瘠的大山。

这几年,每次高考成绩发布后,陈立群都会走村串寨送喜报,以这种形式激励当地尊师重教。今年,他花了一天时间,去了排羊、老屯和施洞等乡镇送喜报。

在施洞镇平兆村,学生潘吉金的父母出门打工了,只有他和80多岁的奶奶在家。尽管房屋很破旧,但奶奶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说这是他们家世世代代出的第一个大学生。

潘吉金说:“多少年没有看到奶奶脸上的笑容了,听说有老师要来家访送喜报,奶奶一大早就开始准备午餐了。”

几个家庭走下来,家长们都说这是他们家出的第一个大学生,表示要把家里的所有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书。

“我在杭州学军中学做校长时,一本上线率可以保持在97%左右,因而可以投入较大精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台江是教育薄弱县,最重要的是让更多的普通百姓看到教育的力量,看到未来,看到希望。”陈立群说。

4年过去了,除了高考成绩,陈立群感觉变化最大的,还有当地老百姓对教育的态度和精神状态。

刚来台江民中的时候,当地人似乎对这所学校不抱希望。学校连家长会都组织不起来,家长会上老师比家长还要多;老师出门不敢说自己是台江民中的,出租车司机听说去台江民中甚至会拒载,还戏谑地反问:“你们学校一年能考上几个大学生?”

高考时,校门口三三两两的没有几个家长等候,似乎很少有人关注高考。

这几年来,高考当日来到校门口的家长人数越来越多。今年更是熙熙攘攘,不少家长平日里都在外打工,因为子女参加高考而特地请假回来。此外,还有排放整齐的数十辆出租车,等着免费接送考生。

7月9号上午的英语听力考试结束,陈立群来到校门口,家长纷纷过来和他握手,有的要和他合影,有的特地给他送上鲜花。他上车准备回住地,家长们还热情地鼓起掌来。

“其实,我只是做了一些很平常的支教工作,而百姓报以满腔的热情。”陈立群说。

拒绝东部百万年薪

2020年高考成绩发布后,陈立群(右一)走村串寨送喜报。这个习惯他已坚持了四年。(台江民中供图)

1977年恢复高考时,陈立群已在农村担任3年的生产队会计。当时,连高中的课本都找不到了。

他认为学业多有荒废,有点想放弃,被父亲劝说:“这几年你不读书,人家也不读书,就看高中时谁的基础更扎实。”

父亲的话让陈立群重拾了信心,并且当年就被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了。

正是由于这些经历,2001年,时任杭州长河高级中学校长的陈立群决定开办浙江首个“宏志班”,学费全免,还有生活补助,生源大部分来自农村贫困家庭。

“宏志班”十多年来所招收的12届951名学生中,有不少是孤儿、单亲或家有残疾人。这些家境困难、品学兼优的孩子,大部分都考上了重点大学,有些还进入北大、清华,如今成为大学教授或商界精英。

“曾有人揣测我创办‘宏志班’的各种动机,坦白说,创班之举是源于自己小时候艰难的求学之路,是由于看到了乡下那些小时候玩伴的后代如今的艰难生存。”陈立群说。

他在《我的教育主张》一书中写道:爱与责任是人类道德的基点,而教育就是给予学生不论长相、家境、智商等无差别的真爱。

2016年退休后,东部沿海多家民办中学向他伸出橄榄枝,年薪都在百万元以上。但他的想法是——给我100万元,还不如看到一个贫困学生考上大学令我开心。

当年3月,在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班学员的“牵线搭桥”下,陈立群来到贵州黔东南州各县市义务做讲座,被有“天下苗族第一县”之称的台江县盛情挽留,他决定担任台江民中校长。

“人生,有时只需要一个机会。一个人的成功,就是父母生予的先天潜能能够得到最大化的发挥,在孩子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旁人有指导与帮助的责任和义务。”陈立群说,“这是我选择支教的基本信念之一。”

少喝一千斤米酒,多考一千名本科生

2016年8月15日,是陈立群来到台江民中的第一天。晚自习,陈立群站在教学楼前,只听到楼内一片嘈杂声。一个个教室看过去,虽然都有教师坐在讲台上,但学生中聊天、吃东西、睡觉的都有。他特意数了一下,最多的班有37名学生趴在课桌上睡觉。

他好奇地问其中一位老师:“你也不管一下?”

“他们在讨论问题啊。”老师轻松作答。

当时的台江民中,一些老师迟到早退混日子,有的上了20分钟课后就站在教室外抽烟,一问反而振振有词:“这节课内容已经上完了。”学生上课睡觉,放学后就三五成群在县城游荡,抽烟、早恋、打游戏。

最令陈立群愤怒的是一次去高三年级听课。一节数学课,讲台上的老师竟然没有教案,上课跟着感觉走;还有一节语文课,老师应该讲作文结尾,没想到讲了十几分钟,突然一拍脑袋说讲错了,自己讲的是作文开头。

“马上要高考了,这简直就是误人子弟!”这两名老师被陈立群坚决辞退了。

看起来温文尔雅的支教校长,整顿教风竟毫不手软,震动了整个台江县教育界。

陈立群对全校教师情况进行了一次摸排统计,结果大吃一惊:作为全县唯一的公办高中,台江民中当时有178名专任教师,其中59名竟然是从县内各乡镇初中遴选来的。他对县教育部门领导说:“这不是饮鸩止渴吗?再困难,台江民中也不能从初中招老师,一个都不要!”

两个月内,十几项制度规定出台,全校封闭式管理,早读、晚自习挨个教室检查、评比,严格教师出勤管理。一批批教师被送到杭州学习,校内开展师资培养工程,每个年级和教研组开展听课、评课,并和黔东南州名校凯里一中开展“同课异构”。

陈立群在台江民中进行的“半军事化管理”,一开始让习惯了闲适的师生意见颇多,但后来,大家越来越习惯这种紧张的工作、学习节奏。

一位老师写信给他:“您刚来的时候,我不大能适应,觉得很累,可是后来慢慢明白您比我们更累。每次早读看到您早早来到学校的身影,我心里差点想哭。回头看这4年的收获,胜过我之前那几年的一无所获。我非常抱歉在您刚来的时候,私下里抱怨您的严厉。”

现在在学校,从领导到老师,经常有人对他说:“因为您的到来,我少喝了很多酒。”

有一次,陈立群和学校一位老师开玩笑说:“按照你的酒量,如果平均一天喝七两米酒,4年时间,一共可以喝掉多少斤米酒?”旁边有人拿出手机,很快算出来了:“哇,超过一千斤了!”

这位老师说:“我近几年基本没有喝酒啊!”陈立群说:“对,4年来,因为你少喝了一千斤米酒,和老师们一起,全身心投入到育人教书工作中,所以学校多考出了一千名本科生。”

大家都开心地笑了起来,觉得还真是这个理儿。

新学期开学有60多个学生没有报到

在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中)与学生一起听教师公开课。新华社记者 杨文斌 摄

2017年春节后开学,教务处统计学生报到的情况显示,有60多个学生没有报到。情急之下,陈立群连忙打电话向县教育局局长汇报。

不料局长安慰他说:“这已经是近年来最好的情况了,通常年后都会有100人以上辍学。”

陈立群没想到,这样一个让人心惊的数字,当地教育部门领导已司空见惯。他也实在没有办法淡然面对:我得去把他们劝回来,能拉住一个是一个。

有位高一女生,春节前班主任就反馈说这个孩子不想读书了,怎么也劝不好。陈立群了解到,这个女生父母双亡,两个哥哥都外出打工,还有一个妹妹,于是当场给她1000元生活费,并让她用完就来找自己。后来,这个女生又找他拿了几次钱。

没想到,春节后,她的名字再次出现在辍学名单中。班主任说她是跟着表姐去东莞打工了。陈立群立即联系并打了2000元钱,让她表姐雇辆车,送她到广州坐高铁回来,再派学校领导到高铁站接。陈立群承诺:“从高中到大学毕业为止,所有的费用我都会想办法,你只要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但是暑假后,这位学生还是没有来上学。她还是去打工了,而且有了一起打工的男朋友。

“希望与失望,暂得与永失,欣喜地迎接与无奈地目送。在这个不断撕扯的过程中,说实话,有时感觉很失败。”陈立群说。

他曾收到一位学生的来信:“我的人生观、价值观是创业开一家属于自己的公司,身家百亿,开豪车,住别墅,热衷于公益事业,把爱传递下去。下个学期我不读书了,我想出去打拼。”班主任们反映,相当一部分学生都有这种想法。

从此,他在教学楼前开辟“志向林”,鼓励师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在大大小小的讲话、班会上,他不断告诉学生,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帮助台江脱贫攻坚,但所有的支持与帮扶都是外在的,只有你学得的知识、增长的智慧是自己的。振兴黔地苗疆,要靠一代代年轻人的真正觉醒。

“一次次的辍学劝回工作让我明白,仅仅是生活上的贫穷,还是劝得回、帮得上的;而精神上的贫穷,帮起来要困难得多。”陈立群说。在贫困地区搞教育,困难在于孩子需要在得不到家庭教育高期望值的情况下,成为一个家庭从“文盲、半文盲家庭”到“知识家庭”开创性的过渡一代。

他说,教育脱贫攻坚,必须以扶教师的志、扶学生的志、扶家长的志为切入点。

在他的努力下,从2018年春节开始,大规模的辍学基本没有了,反而有部分台江籍的高中学生,陆陆续续地要求转回来就读。

支教分文不取还资助学生、奖励教师30万余元

陈立群(中)在台江县南冬村进行家访。新华社记者 张月琳 摄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这句话似乎是台江民中很多孩子的真实写照。

刚到台江民中的时候,陈立群读到过一名男生的作文:“自从你去深圳后,邻居都说我有了上顿没下顿,家里空荡荡的,冰箱里饭菜都已发霉,死在碗柜下面的老鼠还等人将它埋葬……一切都失去了秩序。你说年底回来,我说回来了就不要出去了,每个星期打电话怪想念的。”

全校3000余名学生中,来自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的学生有1200多人,许多都是留守儿童。陈立群曾要求在保持人与人之间不相互接触、让学生都闭上眼睛的情况下,采用举手的方式统计,来自不完整家庭的学生超过了全校学生总数的10%。

陈立群要求,所有班主任仔细梳理本班孩子们的家庭背景,尤其是对于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的孩子,一定要保证每个人都能够吃饱穿暖。

“我多么希望自己化身为苗族神话传说中的‘蝴蝶妈妈’,去保护孩子的自信,守护孩子的生命。”他这样说道。

陈立群身患多种疾病,但来到台江后,他坚持家访,深入180多个山区贫困家庭,将所有的爱倾注在这里的苗族孩子身上。

今年6月25日,端午节,陈立群将学生和老师送给他的30多个粽子以及自己买来的一些苹果和饼干,分发给学校的孤儿。同时,他还给孩子们每人准备了一份生活费,希望他们在佳节之际同样能感受到家的温暖。

一一分发下来,第28份却没有发出去,原来是高三(5)班学生邰毅林。班主任说,因为连日暴雨,邰毅林家的房屋地基出现沉降现象,有垮塌的危险,他不得不请假,赶回去看看情况。此时,离高考仅剩12天了,但因为是孤儿,这些事情只能他自己来处理。

高考结束后,放心不下的陈立群专门来到邰毅林家家访。他拿出1万元给毅林,让他用这些钱来修补沉降的地基,同时也希望毅林和两个弟弟能继续读书,如果还有什么实际困难,可以和他联系。

4年来,陈立群在贵州的支教不仅分文不取,反而少则三五百元、多则上万元的自费资助贫困学生,奖励教师30万余元。

他无私奉献的精神打动了很多人,一批批的支教教师从杭州、贵阳等地赶来他的身边,像他一样教书育人,56个贫困孩子也因此受到了资助。

雪片般的信笺是他支教生涯的最大“勋章”

陈立群(左一)在台江县民族中学早会上与学生交流。新华社记者 胡星 摄

这些年,陈立群校长办公室的门缝里,常常塞进学生写的信,他们倾吐着青春的酸甜苦辣,家庭的五味杂陈,很多学生起笔抬头便是:“亲爱的校长爸爸……”

所有信陈立群都好好保存着,因为在他眼中,这些沉甸甸的信笺,是学生满满的信任和爱,是自己4年支教生涯的最大“勋章”。

一名学生甚至写了一封题为《春风十里不如你》的公开信,张贴在学校的公告栏里:“生命中总有不期而遇的温暖和生生不息的希望,您像天上的星星,我可以循着光亮的方向,一直向前。”

最令他感动和欣慰的,是孩子们在精神方面的成长——他们变得更加自信了。以前,台江的孩子只敢报考贵州省内的高校,现在,他们报考的学校遍布全国各地。

还有不少学生以“校长爸爸”为榜样,决定今后回贫困地区工作。

一个贫困女学生因母亲得了尿毒症,提出退学,陈立群去医院探望,极力挽留她,临走时留下1000元。

第二天,钱如数退回,并附信一封:

“我发自内心地感谢您的帮助,但也背上了更沉重的心理包袱。虽然妈妈看病所需要的医药费是天文数字,我的生活可能因此更加拮据,学习之路更加艰难,但我始终明白人若不是到了绝境,绝不能靠别人来改变自己的现状,而是要有所作为。”

这个女孩后来考上了贵州民族大学,她说,台江孩子的英语普遍较弱,这在高考时很吃亏,自己的心愿是毕业后回家乡当一名英语老师。

2002年,陈立群提出“人类道德的基点是爱心和责任感”,在台江民中,他把这句话镌刻在学校文化墙上,将“爱与责任”定为办学精神。

陈立群说,我们这代人,需要有高度的职业精神,勇于作出自我牺牲,用一代人的努力,换来后一代人的转型。

“在大爱、真爱面前,也许一个人的力量看起来是那么的微不足道,但那一份付出的爱不会因为只照亮了一个角落而渺小,只要能滋润一棵心苗,就能在不远的将来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令人欣喜的果实。”陈立群说。

(原标题《本科率10%变79% “名校长爸爸”陈立群贵州支教4年让一所“差校”发生“点石成金”之变》。编辑 梁亮)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坚持作文开头 记事的作文500字以上 关于长辈的作文 谜语作文 畅想十年后的自己作文 属予作文以记之的作 集体的温暖作文 四年级游览顺序作文 爱国抒情作文 成功的要素作文 关于漫画的作文400字 用游览顺序写一篇作文 割稻谷的作文 关于和谐的作文素材 我的老师作文250字 溺水的作文500字 白云山风景作文 宝塔山作文 假如我是孙悟空作文500字 慢下来会更精彩作文 写四川的作文 北京印象作文 优秀高中作文 以励志为主题的作文 我的梦想大学生作文 包粽子500字作文 九年级英语各单元作文范文 下雨蚂蚁搬家作文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英语作文 我心目中的好老师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