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建设更高标准水生态文明城市 长沙做好“活水 安水 净水”文章

2020-11-21 14:05:01
相关推荐

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系列报道之长沙篇

长沙是湖南省会城市,是长江经济带中心城市,总面积1.18万平方公里,辖6区1县2市,常住人口815万。长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雨1508毫米,多年平均本地水资源量为96.19亿立方米。全市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35条,母亲河湘江穿城而过,多年平均过境水量700亿立方米。全市有上型水库632座,万亩堤垸26个。

近年来,长沙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水生态建设工作,坚持把治水放在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将水生态建设融入城市转型创新发展中,走出了一条南方丘陵地区水生态建设的新路子。2017年成功创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后,长沙持续加力,聚焦建设更高标准的水生态文明城市,各项水生态建设工作深入推进。

更新理念突出特色,做好“活水”文章

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积极保护现有水体,努力拓展水域面积,按照给水腾地、给水让道、给水出路的治水理念,指导城乡规划、城市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工作,擦亮长沙“山水洲城”的地方名片。

一是给水腾地。制定《长沙市规划区林地、绿地、湿地、水域生态资源保护办法》、《长沙市湿地保护条例》,修编《长沙市水资源保护规划》,专门增加城市规划区现有水域保护章节,加强水体保护的顶层设计。在寸土寸金的城区中心位置,利用原有的地形地貌新建或扩建了梅溪湖、松雅湖、后湖等湖泊12个,新建山塘、池塘、人造水面等小微水体7259处,扩展水域面积近2000公顷,增加蓄水总量9000多万方。特别是梅溪湖国际新城、洋湖生态新城、岳麓山大学科技城等一大批滨水产业带和价值高地迅速伴水崛起,形成“水带地升值,地生金带水”的新模式,实现了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二是给水让道。在河道整治和堤防提质改造过程中,采取堤防退让、缓坡防冲、河道拓展等方法,保留河流的自然蜿蜒性,给水留出了大面积行洪道。如浏阳河朝正垸改造,将混凝土堤防拆除建成生态缓坡堤防,退堤还滩面积20多公顷,建设市民河滩公园。浏阳河敢胜垸堤防后移20-80米,河道平均拓宽50米,解决了河道的卡口瓶颈,成为高铁会展新城片区市民近水、亲水的城市生态空间。

三是给水出路。立足河湖、水系实际,遵循自然规律,大力实施河湖连通、管网疏通、渠系打通等工程,使河相交、湖相通、水相连。近年来,先后完成了雷锋湖-龙王港-梅溪湖水系连通、圭塘河生态引水、大众垸水系连通等一批水系连通工程,保障了河湖库的通达性,增强了水体流动性。明确了全市22条重要河流的最小生态流量以及21座重要水库最小生态水位,积极实施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枯水期应急水量调度管理专项方案,按照“电调服从水调”的原则,对主要河流的水库、闸坝实行统一调度,确保浏阳河、捞刀河、沩水河干流不断流,确保沿河城乡水厂的取用水安全,为全市主要河湖的水质安全提供了生态流量保障。

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做好“安水”文章

长沙始终将解决水安全问题作为治水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开展防洪排涝、供水保障体系建设,提高防灾能力,保障用水安全。

一是抓好防洪安全。湘江长沙城区段两岸防洪大堤按100-200年一遇标准完成建设83.1公里,城乡堤防完成达标建设251公里,基本建成了主城区防洪圈和排涝水系网。2019年长沙遭遇了超历史洪峰流量和超警时长仅次于98年的特大洪水袭击,湘江干流堤防没有发生大的险情,重点堤垸得到有效保护,城市生产生活秩序保持稳定。

二是抓好供水安全。近年来,全市建成14家城市供水厂,城市供水管网总长4000余公里,覆盖区域1000平方公里,城市供水能力达到260万立方米,城市供水水质合格率100%。启动农村自来水普及工程,建成44个农村规模水厂和120余处集中供水工程,279万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

三是抓好水质安全。全面推进河长制(湖长制),各级河长积极履职,以断面水质达标为导向,认真落实“一河一策”。河长制实施以来共投入近200亿元用于河湖综合治理,新建扩建城乡污水处理厂29座,新增污水处理规模80余万吨/天,新建或改造污水收集管网585公里,完成排口整治401个,360个河湖“四乱”问题完成整改销号,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入河排污口全部取缔,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实现全覆盖。2018年长沙全市23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由2015年的71.4%提高至95.7%,2019年1-10月达到100%。尤其浏阳河三角洲断面水质由劣Ⅴ类水质提升至Ⅲ类水质,提升了3个水质类别,《人民日报》、新华社对浏阳河治理均给予典型报道。

精细治理铁腕执法,做好“净水”文章

长沙坚持问题导向,抓住关键环节,突破难点问题,千方百计让水洁净起来,全面改善人居水环境。

一是做水环境提升的“加法”。坚持保水从增绿抓起,完成湘江及主要支流水岸滩地绿化769公顷,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2万公顷,并对浏阳河、捞刀河等主要支流源头封山育林,提升了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每年增加500万立方米涵养水源。

二是做水污染防治的“减法”。落实省政府“一号重点工程”,开展高污企业退出专项整治,先后否决涉水污染项目460个,退出各类污染隐患企业398家,从源头控制高污染高耗水项目进入。开展黑臭水体治理项目88个,全面消除建成区黑臭水体。同时,严格农药化肥使用管理,对全市32万公顷耕地进行了测土配方施肥和农药有效管控。主城区和水域周边实行禽畜禁养,全市共治理或退出畜禽养殖场5.6万余家,上型水库全部退出投肥养殖。全市 98个乡镇1165个行政村全部完成垃圾收集处置,基本实现了垃圾不下水、污水不入河的目标。

三是做水行政执法的“除法”。重点开展非法采砂、非法水上营运、侵占河湖水域岸线等执法,依法取缔湘江砂场140家,迁移无证趸船85艘,清理“僵尸船”332艘。特别是2018年以来,开展了“绿盾”河道采砂专项整治、河湖“清四乱”等12次联合执法行动,累计出动执法车船2.2万台次,办理涉水案件542起,罚款1842万元,刑事拘留55人,问责31人。全市水域实现砂石全面禁采,非法采砂实现动态清零,河湖“四乱”问题得到全面清查和遏制。

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做好“美水”文章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老百姓身边的水问题,让美丽的水景融入到人民的美好生活中,留住长沙人的水利记忆与水文化乡愁。

一是在小微水体管护上下功夫。为保护“源头活水”,将河长制体系进一步延伸,按照让水“留下来、活起来、净起来、美起来”的思路,全面启动了小微水体综合治理。建立小微水体名录16.02万处,设立片区河长5462名,完成改厕2.12万座,山塘清淤2.8万亩,沟渠疏浚1.2万公里,新建扩建14座、提质改造17座乡镇污水厂,全市所有建制镇污水处理厂覆盖率达100%,农村人居水环境全面改善。《人民日报》对长沙小微水体管护治理工作给予重点报道、全国河长制湖长制工作简报专题刊登了长沙小微水体整治经验。

二是在滨水景观打造上下功夫。结合全市“一圈两场三道”建设,加快推进河道堤防景观提质改造,实施浏阳河、捞刀河、圭塘河等城市绿道建设,通过铺装、园路、小品、绿化等工程,建成滨水沿河步道120公里,让昔日的“龙须沟”变成“风景线”。以湘江为轴线,打造了各具特色的水景观廊道、水文化主题公园、洲岛景区等,建成国家级水利风景区5处、国家级湿地公园4处、市民亲水休闲场所200余处。

三是在亲水文化培育上下功夫。深入挖掘湖湘文化,加强白沙古井、东沙古井、春华渡槽等水文化保护和传承,引进了湘江欢乐城、铜官窑古镇等大型滨水文旅项目,打造了桐溪水乡、靖港水乡、乔口渔都等一批秀美水乡古镇,开发了巴溪洲、月亮岛等生态洲岛,举办了浏阳河、橘子洲等文化艺术节,让水为城市塑灵魂、添灵气、增活力。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高考英语作文题目 春天作文100字 写小兔子的作文 多肉植物作文 微笑作文500字 难忘的什么作文 新年英文作文 写人的英语作文 怀恋作文 路作文500字 无私奉献的作文 英语续写作文 我的爸爸妈妈作文 动物园作文400字 写人的优秀作文 我最喜欢的人作文 一篇写事的作文 母爱作文800字 做馒头作文 十篇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五年级上册 推荐信英语作文 四季作文400字 春节作文100 我家的故事作文 如何制作文件 互相帮助 作文 三年级作文一百字 写物品的作文 关于数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