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甘肃会宁人说会宁

2020-11-22 13:05:01
相关推荐

会宁人说会宁

何定昌

作为会宁人中的一分子,家乡总有说不完的故事,道不了的乡情.早就想写写这方面的话题了,但一直苦于没把准脉络不敢下笔,适逢红军一、二、四方面军长征在会宁胜利会师七十周年之际,为了纪念这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伟大壮举,也为了讴歌会宁这方土地上的人民世世代代繁延生息、坚苦创业的坚忍不拔精神,我还是自己鞭策自己提起这支拙笔,把陆陆续续思索的思想碎片斗胆诉诸文字。

地处世界上黄土层最厚的黄土高原腹地的会宁,北镇祁连,东依六盘,南望秦岭,西含昆仑。一条大河——黄河绕北境而过,苦咸的小溪般的祖厉水穿南北而入黄河,将会宁的版图切割为东西两半。自古扼守秦陇要冲的会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南北朝时,西魏丞相宇文泰、北周武帝宇文邕曾两度用兵会师于此。蒙古族、西夏、金人更是经常袭扰,占领此地,可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历史就在这一种民族的拉锯战中融合着这里的民俗、文化,融合着这里的百姓。故此,会宁的治所在明王朝以前就从来没有固定所在。这也为今天的人们留下了争治所、争名人的困扰和笑话。历史就是在这种反复的劫难中,一次次修炼着中华民族乃至人类的智慧和意志,提升着正义力量的功力。长征就是对中国共产党人乃至中国人民智慧和意志的一次升华性修炼。

民风淳朴 厚德包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敦厚圆润的黄土山塬养育了会宁人的憨厚质朴。同时也培植了会宁人的世故圆滑,缺少一点棱角分明的张扬,就像丰满如女人的山峦一样。暗合中国传统哲学的中庸之道。阴柔的山峦,线条柔美,肌肤丰满,圆和融通与地气相连。争先见面重重,看爽气朝来三数峰。似谢家子弟,衣冠磊落;相如庭户,车骑雍容。我觉其间,雄深雅健,如对文章太史公。(辛弃疾《沁园舂》)会宁人自远古以来在有意与无意间就享受着这种大自然的美德教化,骨子里具有了一种包容的特质。因由,便产生了许多关于包容的故事,民族之间的包容,历史事件的包容,这是一方大融合的土地。至今还有蒙古族的后人生活在这片土地上,“黑虎赵”的家族史就是一部浓缩的民族大融合史。七十年前的那一场伟大历史事件——中国工农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会宁,更为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增添了无尽的精神活力。会宁在拥抱红军,欢庆会师的同时,从此,就跟随红军不屈不挠的精神和意志,走出了一片新天地,走出了一个个出类拔萃的大学生。长征精神是我们中华民族享用不尽的精神食粮,这种浴火重生的精神,涵盖了中国传统文明的精华所在,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

走过了两千多年的会宁,成长了六百多年的小城,你的一点一滴,一颦一笑,一苦一荣,一悲一喜,苦乐荣辱都与中华民族的兴衰紧紧相系,骨子里渗透着中华文明的血脉,那一份淳朴,那一份诚实是你永远也褪不掉的胎记,走到哪里人们都会很快地认出你是会宁的儿女。这是一种美德,这应该成为我们的骄傲,因为我们没有把祖宗的东西丢掉。潺潺流淌的祖厉水。虽然苦咸,但苦咸中有一股节气,一股矢志不渝的节气。

吃苦耐劳 经济节俭

有句谚语说:“人穷志短”,然而会宁人人穷志不穷;经济虽然落后,但人的观念、意识却并不落后。干旱少雨的黄土层地质结构世世代代演绎着会宁人的吃苦耐劳,表现着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的过人潜能,经济的拮据培育了善于计划、崇尚节俭的美德,同时也有那么一点吝啬小气,不过这不是他们的过错,而是长期的贫穷造就了这一性格缺失。

其实,会宁在唐王朝以前,是一个好地方,物产丰富,粮丰林茂,牧马遍野。唐太宗贞观八年曾赐改会宁为“粟州”。会宁农耕文明的辉煌开始走下坡路,应该说起始于宋朝中叶,1125年,金兵南下,北宋遂一蹶不振。中原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导致了各地方势力的迅速崛起。从此,民族争斗断断续续再没有停止,一直到上世纪的1949年新中国成立。地处中原腹地与西北大漠交汇处的会宁自然就成了这一场大角力中的羊皮,被扯得七零八落。加之自然灾害——大旱、地震等的施暴,会宁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再也没有缓过阳气,由此,便有了“苦甲天下”的会宁和吃苦耐劳的会宁人。会宁人的特别能忍耐是与这一段长达近千年的磨难分不开的。

会宁翻开新的一页,起始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起始于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这近三十年来,会宁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会宁人在保持传统美德的同时,更加接近现代,学会了用现代科技意识致富的本领。人们常说,致富容易,治贫难。所谓治贫难至少有两层意含:1、物质上的贫穷;2、精神的贫穷。而精神上的贫穷是不容易致富的,这句话的意指主要在精神的层面。治贫既要治经济的贫穷,更要治精神的贫穷、文化上的贫穷,这样才能从观念上、根本上解决人贫穷的根由。哲人说:“节俭就是美德”、“勤劳就是人生的要义”,就让我们保持这一种美德,把握这一份人生的要义吧。勤劳节俭,珍惜物力,爱惜大自然的一切,都是与当前倡导的建立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和谐社会相吻合的。人,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这种勤劳节俭的美德,即是生活富裕了。

坚忍不拔 耕读持家

会宁人没有“采菊东篱下”的那份悠闲,也没有“把酒话桑麻”的那种坦然,只是在忙碌的操劳中,坚守着一份信念——把住农本,守住文化的根。这种渗透在骨子里的东西,早已成为一种自觉。这种坚持和忍受就像生长在黄土地上的庄稼一样生长在会宁人的气血中,收了一茬又一茬,丝毫都不动摇,耕与读早已成为传家的操守。“耕读持家”四个字可以说写尽了会宁人坚守两个根本的一贯家风。所谓的“三苦”精神,其实是有它深厚的文化底蕴的,不光是简单的“跳出农门”的翻版,不光是一个“苦”字所能说明得了的,会宁人的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是与中华民族的特质相一致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精神的具体体现。崇文重教自明朝(会宁现址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以来就蔚然成风,这与治所的稳定是分不开的,也与汉民族的主导统治地位是分不开的,儒家文化开始有了传播的土壤,(明孝宗弘治十三年即1500年会宁县城的文庙大成殿建成),中原的农耕文明在这一地域、这一时期开始占了主导地位。唐王朝以前这一地区自然环境草肥水美,民族杂聚,北方游牧民族的游牧生活习性或经常在这一带游牧,使这一地区成为了牧区,或着说生活是以游牧为主。应该说,会宁这一带(包括靖远县)的广大地域在唐王朝以前都属于北方游牧文明的一部分。唐以后逐渐向农耕文明过度,但真正成为农耕文明区,是始于明朝时期。这跟人类文明发展的三阶段论是相吻合的。即所谓的游牧文明、农耕文明和商业文明,这就是地域、民族、文化所形成的差异。会宁人的耕读持家之风气,正是形成于这一时期,并一直坚守。耕读持家是伴随着农耕文明和儒家文化的的深入人心开始的,所以说一种文明的兴盛是与经济的发展分不开的,经济的发展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为支持。

宗教隆兴 文化昌达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针对宗教曾说过一句重要而又有分量的话:“它将伴随人类的始终”。说明宗教在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性,宗教文化说透了是人类从野蛮蒙昧走向文明的精神史,崇拜圣人先哲,崇尚英雄主义,追寻正义力量的化身是宗教的内核。试问,宗教中的哪一位神佛圣主都不是人间圣贤先哲、忠勇仁义、仁慈博爱之士的化身呢?宗教应该说是民间精神家园的重要组成部分。

会宁历史以来都是一个宗教比较隆兴的地方,解放前光县城之内就有好几座庙宇,内城之中东有关帝庙、南有观音阁、西有孔庙大成殿和城隍庙,北有万寿寺。内城之外东有东山东岳庙,(后移建于西岩山,据说是因为和王姓家族的家庙王家三爷庙争山场而不得不移址。)南有桃花山佛教庙场,北有无量寿佛庙。可以说东西南北四关之内关关有庙宇。这些鳞次栉比的宗教建筑艺术从美学和艺术的角度熏陶着人们的艺术视角,感染着人们的心灵。至今犹存的关帝庙还是观音阁(我也是听说,恕现在记不准了)的斗式木结构牌门在我的心里有着深刻的印象,原来移作县文化馆的门楼,古色古香有一种传统文化的气习,总是在心中留有一份美好。可惜后来县文化馆拆建把门楼移作了北关的庙门,也应该说是物归“原主”了,只是总觉着现在的文化馆不像是文化馆,倒像是一个商业的经营场所了。我总觉得文化场所还是有一点文化气习比较的好。

会宁历来也是一个文化昌达的县,自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到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中国最后一次科举考试落下帷幕的519年间,会宁籍的考生光北京殿试就有二十人考取文武进士,曹铭、张勋、栗在庭、焦腾汉、柳迈祖、刘庆笃、秦望澜、杨思、苏源泉等等,这些彪炳史册的名字其实早就活在一代代会宁人的心里了,并以他们为荣为榜样;县志编纂从明神宗万历五年(1577年)知县高拱辰第一次主持编修到清德宗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前后编修九次。明神宗万历七年(1579年)知县高拱辰主持维修增补城廓,取东门叫“东胜”、西门曰“西津”、南门称“通宁”、北门为“安静”,这些富含文化韵味的城门名至今还在人们的口碑中流传,只是城门早已不在,只有西津门因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而得以保存,并改名为会师门。深厚的文化底蕴,古代成熟的私塾教育,使会宁百姓深受教益。清光绪五年(1879年)知县萧汝霖于北街万寿寺东则设立的枝阳书院,也为会宁的近代文明开启了一扇窗户。

会宁传统文化根基深厚,民间艺术经久不衰,这种活在民众心里的艺术形式,真正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实,我想会宁这方土地上不在出了多少文化名人,重要的是潜藏和活跃在民间的那些文化根基——社火,民间戏剧、剪纸、皮影、口述故事等,这些才是涵养了这方土地上的人们的精神富矿,世世代代永远在民间传承。座落在会宁杨集乡陇西川的明代乐楼就是最好的明证。名人只是这条文化传承轨迹上的座标。培育深厚的文化氛围或叫作文化气场,那才是人才辈出的动因。所以我们应加大培育文化气场的投入,努力创造人才成长的人文环境。

小 语

小语辄止,大意微言。

说起会宁的话题,我想几篇短文是远远说不了的,要说想说透彻关于会宁的话题,非得几部大书才能说完。要向民间汲取一些活的民风、民俗、民间情话,这样文章才会更加生动鲜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民间活的文化源头,是文学艺术取之不尽的鲜活的艺术素材。生活是文学创作的富矿,民间艺术是滋养浇灌心灵的清流。会宁淳朴的民风,展现着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会宁厚德包容的操守,凸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会宁是一块很养人的地方,五谷杂粮养育出靓女俊男,圆润厚道的黄土山塬教化出许多人杰俊才,一个“穷”字既说明了经济的贫穷落后,又道出了一种无法穷尽的力量源泉。人,物质的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精神的贫穷,会宁人精神并不贫穷。

沿着那个历史的起点——两千多年前设置的祖厉县我们一路走来:祖厉,祖居,会州,粟州,枝阳,会宁等等,历史的沧桑瞬间即逝,如果不用时间的概念来计算,而是用纵向层次的方法来观察,这样的积淀那该有多厚啊,这样的高度能与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媲美了吧,文化就是在这样的一层一层的积淀升华中把我们引领到了现代。古代、现代就是在这种重叠中盘升着。会宁——一个从远古到现代叠加了许许多多说不尽的人文故事的地方,你能说她的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不厚重吗?!

沧海横流,物是人非两千年,更迭平凡。走马间,阅尽人间冷暖。

红旗会聚,铁流滚滚过六盘,高歌凯旋。一挥手,神州地换了人间。

陇中新奇,状员故里佳话传,续写新篇。遥望处,谁敢说会宁贫寒。

(本文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金秋之旅”征文大赛优秀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400字作文稿纸a4打印模板 那一次我真开心600字初中作文 我在什么中成长作文600字 以感动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什么的魅力作文600字 消防安全作文500字左右 心中有话对你说作文600字 解开缚心的绳索作文600字 一个难忘的眼神作文600字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6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600字 记事文作文600字 西游记观后感800字作文 亲切的怀念作文600字 我想唱首歌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菜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800初中 有什么真好作文600字 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400字 关于寒假的作文300字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400字 成长的代价作文600字 爱就在身边作文300字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600字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400字 打屁股作文5000字 非凡的美丽作文600字 新年愿望作文450字 何以解忧唯有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