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将民间故事转化为小说 造一个传统与现代的双梦记

2020-11-22 16:20:01
相关推荐

原创: 谢志强 文学报

今天的作品,来自作家谢志强,在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博尔赫斯《双梦记》的来源,对《一千零一夜》的重述与发现。同样,中国民间故事传统中也散落着大量的梦境与记忆,值得当代作家去发现,作者甚至认为,为什么不可以以小小说的形式重述神话?它是对中国民间资源的一次创新利用。

谢志强丨文

刊于2014年9月25日文学报

01

品味一篇作品转换成另一篇作品,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理论界称之为互文性。我可不敢拿着虎皮当大旗。我只是琢磨这种转换过程中,强化了什么,弱化了什么,略去了什么,增加了什么。

我的例子是,《一千零一夜》第4卷《一梦成富翁》和《博尔赫斯小说集》中的《双梦记》。博尔赫斯标明了此作“据《一千零一夜》第三百五十一夜的故事”。他利用了《一千零一夜》的库存资源。

假如从素材来源来给作家分类,那么就有了这样两类作家,一是由生活到书的作家,例如,海明威、契诃夫、莫泊桑、福克纳、鲁尔福等,这类作家甚众。二是由书到书的作家,例如,尤纳瑟尔(法国)、莱姆(波兰)、图尔尼埃(法国)、博尔赫斯、芥川龙之介等,这类作家的小说、随笔,其创作相当多的素材取之于前人的书籍。

博尔赫斯一生博览群书,他再发展、再创造了他所说的“先驱”的书。就《一千零一夜》来说,他认为它“不是一本已经死亡的书”,“它原来就是我们记忆的一部分”。它“无休止的时间还在继续”。斯蒂文森的《新一千零一夜》就是这种继续的明证,只不过乔装打扮过后又以另一种面貌亮相了。卡尔维诺的说法是利用库存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学史,是一部或隐或显的模仿史、利用史。

博尔赫斯的《双梦记》可视为对《一千零一夜》的敬意。《一千零一夜》是东方之书,文学太阳升起地方的书,但它在流传过程中融入了西方的影子。是不是可以说,它成了东方和西方的“双梦”?相互隔膜、相互兴趣的隐喻。

02

文本具体涉及两座城市:伊拉克的巴格达和波斯(现在的伊朗)的伊斯法罕。主人公轻信自己的梦,而巡警队长却不信自己的梦,前者的梦是假,后者的梦为真。《一千零一夜》相当多的故事是以梦为题材。夜往往相关着梦。《一千零一夜》中的《一梦成富翁》和博氏的《双梦记》,里边的人名、城名有点差异,是流传过程中的改变,还是博氏的“创造”?暂且不去考证。

博尔赫斯选中《一梦成富翁》,这与博氏对世界的看法有关,他认为世界是一座迷宫,人生是一场梦境。他的许多诗歌、小说,都与这种观念有关。《双梦记》实际是另一种人生的“迷宫”。还是来看两个文本的微妙差异。

古城伊斯法罕

第一点,故事的来源。《一梦成富翁》开头是:“相传,古时候。”这是《一千零一夜》进入故事的惯用手法,几乎都是“相传”,要么古时候,要么很久很久以前,然后直接写有位什么人。只是传说,而且是相传的故事,说明感兴趣者甚众,流传时间甚久。暗示出故事的生命力。

博氏的《双梦记》,开头是:“阿拉伯历史学家艾尔·伊萨基叙说了下面的故事。”他从历学角度进入故事,有点纳入“历史”的意味。博氏改变了这个故事的性质。而且还写道:据可靠人士说。他暗示出故事的真实性、可靠性。这也是博氏对历史的戏仿?他的眼里,梦更真实。

第二点,故事的角度。几乎一模一样的故事,博氏重述,他一定注入他认为的新意吧。现在,有一个“重述神话”的选题,国内外许多作家参与写作,无非是用当代的视角去观照古老的“神话”,这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而博氏的《双梦记》是对《一梦成富翁》的重述,是用发现的角度去重述。

于是,博氏改变了原来的故事。《一梦成富翁》题目可见,是一个发财的故事,而博氏的《双梦记》,是一个人生的故事。很似佛经里所言,不必外觅佛,你自己就是佛。前者写旅程,仅是他“立即起程前往,当他到达……时”。而博氏这样写:他“踏上漫长的旅程,经受了沙漠、海洋、海盗、偶像崇拜者、河流、猛兽和人的磨难艰险。他终于达到……”。前者一笔带过,后者强调了艰险。发财会忽视那过程,直达目的,而人生却注重过程,博氏浓缩了,增强了过程的艰险,而目的地却是虚幻。

对于博尔赫斯来说,图书馆是六面体的宇宙和无限

第三点,故事的表达。两个文本,均不足千字。《一梦成富翁》 分了十余个自然段,《双梦记》仅四个自然段。前者是讲故事。后者的结构倒是与梦的结构吻合。细节的差异不容忽视,前者写主人公一贫如洗,可他怎还拥有那座喷水池小花园呢?后者,博氏将其改为房子后面有棵无花果树,树后有个喷泉。

喷水池是人造的,喷泉是天然的。居住条件和环境,哪个文本更符合人物的经济拮据的处境呢?两个文本的结尾,《一梦成富翁》写主人公:“一下成了腰缠万贯的富翁。世上竟有这样的巧事?”而博氏在《双梦记》里弱化了这个“巧”,将其上升到神的慷慨。那是神的方式。看看,故事情节没变,博氏仅仅在细节的表达上稍稍动了一动,一个发财的故事转化为一个人生的故事,故事内在的立意重点转换了。

我想起博氏曾说过:古今的故事不过是若干几类模式,不同的是讲故事的方式。换句话说,就是给模式化的故事注入新意,作家要有发现的眼光。某种意义上说,作家不是模仿现实,而是模仿观念。博氏用他在前人那里吸纳观念,形成自己的观念,然后,用自己的观念去提取古老的故事,由此繁衍出新的故事。或说,使《一千零一夜》里的故事以另一种方式活了。

03

博尔赫斯就是这样用自己的方式复活了古老的故事。

“双梦”现象,佛经故事里有,中国民间故事里有。山东沂南县刘存祥搜集一个民间故事《回龙寺》,就讲了一个“双梦”的故事。这是一个村民帮助龙王建盘龙柱的故事。龙王托梦给干事的两个人,而两个人在不同的地方。他俩做了相同的梦(龙王的嘱托)。这个故事里,神托平民办事。宁波市鄞州区麻承照、应长裕搜集整理的《观音阁》的故事,也是个“双梦记”。前者是农耕社会祈雨,后者是商贸萌芽求财。

大家可以将这四个“双梦”的故事比照阅读。不同地域的人的不同文化背景产生了不同的“双梦”故事。梦境是人类永恒的灵魂题材。另外,请注意四篇作品中人与神(真主、龙王、菩萨)的关系。取之《回龙寺》那篇,可见神的局限性,龙王要靠人类的救助。还有中国的梦,托梦时,又沟通了双方。而博氏改写的《双梦记》里,真主给了梦,却让双方隔膜着。

日本古典名著《今昔物语》(影响过芥川龙之介和黑泽明的书)三十一卷第九篇写了夫妻二人同样的时间作了同样的梦,这种巧合,也许是被此两地牵挂?或许是精灵介入梦境?我看是男主人公牵挂年轻的妻子,生出了魔幻。第十篇也显示了“双梦”。我用我的方式将第九篇改变成小说《一个陌生的小伙子》。

(法)玛格丽特·尤瑟纳尔/著,郑克鲁/译,上海三联书店2007年版

博氏讲:书是记忆的一部分。我想,书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荣幸不必亲历古代的生活、别人的生活,而去进入书里的生活。博氏就生活在书籍里。大家不妨去读一读尤纳瑟尔的《东方奇观》,作为西方的作家,她讲了东方的故事,故事的素材来源于东方的传说,法国寓言派作家图尔尼埃也在民间传说中挖掘他的小说素材,意大利的卡尔维诺,中后期的作品几乎也是利用库存形象,为此,他花了数年时间,走遍意大利乡村,搜集整理民间故事,成果是两卷《意大利童话》。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也取自民间。现在,不是有“原生态”热吗?原生态来自民间。

叶露盈插画《仲夏夜之梦》

十多年来,我一直搜集各地各国的民间故事(包括传说、神话)。而且,我的许多小说得益于那些民间故事。我认为,那些几千年来,穿越时空的民间故事有着强劲的活力,否则怎么能走到当代?卡尔维诺为何花费精力,走访意大利各地,采集民间故事(《意大利童话》)?他的小说创作和民间故事有什么关联?加西亚·马尔克斯怎么利用了拉丁美洲民间神话资源(集中体现在《百年孤独》里)?君特·格拉斯如何将民间故事的元素引进小说创作?尤纳瑟尔和图尔尼埃如何将民间故事转换成小说作品?他们不约而同地利用了民间的“库存形象”(卡尔维诺的提法)。

最近英国一家出版公司发起了一个全球合作项目,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出版社和作家参与项目的实施。我真想发起以小小说的形式重述神话,它是对中国民间资源的一次利用———其中能够飞出小小说来。那样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给传统的民间形象注入新的活力。昆德拉说:“小说家的雄心不在于比前人做得好,而是要看到他们未曾看到的,说出他们未曾说出的。”这就是所谓的创新吧。

新媒体编辑:袁欢

阅读原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小学生生日作文 记事优秀作文 各种英语作文 给我印象最深的人作文 蒲公英的自述作文 作文写景的 榴莲的自述作文 关于坚持作文的结尾 在逆境中成长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老师 看烟花的作文 推己及人作文 坚持的作文题目 青年 作文 化腐朽为神奇作文素材 新闻类作文400字 给妈妈洗脚作文450字 一次快乐的经历作文 八年级上第一单元作文 家乡风俗作文800字 夏至的作文 春节600字作文 爱画画的同学作文 我的叔叔于勒作文 网络暴力英语作文 信心为话题的作文 关于宠物的作文600字 春天来了作文四百字 关于性的作文 关于景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