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初中生大多不爱学语文?看老师怎样激发他们的兴趣

2020-11-23 02:45:01
相关推荐

【原创】

目录

一、初中语文课的特点

二、初中生上语文课有‘’三愁‘’

三、怎样激发初中生学语文的兴趣

〔本文约4200字〕

一、初中语文课的特点

语文,顾名思义,是语言文字(语言文学)的简称。中学语文课本虽经多次易名,但万变不离其宗,本质属性未变。

小学阶段的语文,侧重于读音写字(语言文字),从发音开始,进而说话交流到能识读;从笔划开始学写字,到组字为词、用词造句,进而连贯成文,表情达意。这时孩子的兴趣,更多地是来自原始的本能、懵懂的好奇和交流的需要。

初中阶段侧重巩固语言文字基础,养成读写习惯,逐步提高读写能力。读能学习积累知识,开阔视野,写可锻炼思维、开发智力、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个阶段多读多写、增加读写训练是关键。这是个漫长的积累磨炼过程,需要耐力和恒心。但初中生已没有了初学说话写字的好奇,因语文知识层皮厚,见效提高缓慢而兴致逐渐淡化,出现语文学习的倦怠期。这时,教师的外力引导、激发、推动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初中阶段的延续。阅读的范围更广,内容更深;写作重在构思的逻辑性、知识经验和修辞手段的综合运用。而大学阶段的语文已成为专业性课程设置,通常被称为语言文学。语言重寻找规律,学习方法技巧,便捷吸收利用;文学重阅读与欣赏、批评(评论)与创作。不仅对优秀传统文化予以学习吸收,更多地是研究、借鉴、继承和创新、丰富、发展,是学习语文的更高层次和境界。这时语文学习的动力,更多的是来自内因,即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语文是工具,是学好其它各科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是学习、工作、社会交际的必需,现实应用最为广泛。初中语文教学作为过渡,承前启后,是基础的基础,关键之关键。初中阶段,因其年龄、兴趣,理解接受程度的特殊性,对于一个人阅读写作习惯的形成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提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初中生上语文课‘’有三愁‘’

笔者曾就初中生‘’最不愿意上哪门课‘’为题作过调查,结果占比最高的是语文课。座谈起来,初中生普遍感觉语文课有‘’三大愁‘’:一愁听语文老师讲课文;二愁背诵课文、写语文作业;三愁上作文课、写作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客观上与教材编写所选课文有某些关系,更重要的是主观上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

1、教材选文与初中生年龄段、理解接受程度、教学目的等时有差距

语文教材就象一部机器,由一个个零部件组装而成,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达到正常运转的目的。初中语文的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兴趣,培养读写习惯,拓宽知识层面,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每篇课文都是一个零部件,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这个整体机器运转而设置。过分注重课文深刻的思想性、鲜明的时代感,或者以弘扬传统文化为由,大量选入文言文,亦或以当代缺乏名人名作之实,不得不继续编入白话文形成初期的现代名家名作等等,都是值得商榷的。

记得自己上中学时,学习课文朱自清的《背影》(初中)和鲁迅的《药》(高中),印象中只感觉遥远、默生、阴沉和恐怖,老师尽管怎么讲,同学们基本上是闷在葫芦里。直到上了大学后再读,才开始体会到它的意义。成年人的作品、作品年代,与孩子们总是有距离和代沟,以致于老师每讲一篇新课文,课堂四十五分种,总要先拿出十几分钟讲时代背景,而学生能听进去的却廖寥无几。

再如网媒报道,自2017年秋季开始使用的部编中小学语文教材,相较之前的人教版,换掉了约40%的课文,大幅增加了文言文占比。其中初中三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提升至124篇,占到全部课文的51.7%。自白话文兴起百余年来,语文教材先后经历了七次大的修订,这次是文言文占比最高的一次。究竟能否达到语文教学的目的、收到编选者预期的效果,尚需时间和教学实践的检验。

2、课文讲授套路千篇一律,古板陈旧,缺乏创新

初中语文老师讲解课文的方法,基本上几十年一贯制,一代一代延续下来,象是固定公式,古板陈旧。对学生能应付,对学校能交差,遇检查有备课教案、有课后作业练习,遇听课算是传统教法,谁也提不出多大毛病,按参考书套路走,既省功又省力。新课开讲,基本套路是:时代背景——范读(领读)课文——字词解释——段落大意分折——全篇中心思想归纳——布置课后思考练习。课复一课,年复一年,老师练就了耐性、养成了惰性,学生磨平了棱角、丧失了兴趣,课堂教学效率大打折扣。

许多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经常进行课堂教学的某些改革。但有时也有无奈,一则老师要提前设计方案,全程参与指导互动,比传统的备课讲课耗时费力,还要面对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压力;二则有时被个别同事和领导视为独出心裁,不务正业,背后议论,指指点点,也就干脆偃旗息鼓,吃起了安稳饭。多年来,语文教材编写者们精心设计了形式灵活多样的课后思考练习,各级教研辅导机构也依据高考中考题型,绞尽脑汁,编制了铺天盖地的语文测验练习题,将学生和老师团团包围在题海中,把课文、书本、课堂教学这个有机整体,分解得支离破碎,沦为应试教学的零散工具。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历经多年探索,方式方法未见大的突破。如何找到课堂教学直达教学目的的有效途径、或二者的融合点,尚需不懈努力。

3、作文形式单一,疲于批阅,疏于指导

记得上中学时,每周星期五下午的两节作文课,都会招来同学们的一片唏嘘。老师先进行讲解指导,然后在黑板上写下作文题目,大多是命题作文。同学们课堂上先是犯愁,再是苦思冥想或昏昏欲睡,课后便挖空心思编造故事,或东拼西凑、嫁接抄袭应付了事。真正能写出真情实感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的课后作业练习同样刻板有余、灵活不足,缺乏新意。

在人们的印象中,语文老师的形象,除了上课下课,便是端坐办公桌前,埋在作文本、作业本堆里,手握蘸笔、神情专注、时而眉头微锁的样子,日日夜夜、年年岁岁。这种脑力体力满负荷运转的工作量,无形中占去了大量时间和精力,限制了教学创新。教师对学生作文的指导,只能照顾大面而浮在表面,无力进行个性化的发掘和培养。疏于指导,疲于应付,任务观念,教师成了作文应试教学的运转机器。

上世纪八十年代材料作文的复出,以它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挑战命题作文,曾给作文教学带来一片生机。但无论何种形式的作文,都应落脚在表达真情实感,提高写作能力这个根本上,其中多读多写多练才是唯一途径,而步入这个途径的原动力仍然是学生的兴趣。

三、怎样激发初中生学语文的兴趣

1、把握初中生年龄心理持点

小学生天真好奇,遇事刨根问底;高中生有自控自制力,大多较为自觉;大学生自由、自主、奔放,既有青春期的荷尔蒙因素,更源自于学校和兴趣专业的自我选择。而初中生性格心理脆弱,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于志趣方向有所迷茫。因其处在兴趣爱好的培养期、学习习惯的养成期,家长和老师稍不注意,可能出现三种倾向:倦怠、偏执、进取。

倦怠:受基础、智力等因素影响,跟不上老师节拍,学习上有心无力、有心无能,或者有劲没处使、有力使不上,大脑一直不开窍、成绩无进展,从而产生困惑和厌倦。偏执:个别由倦怠而生,或在家长和老师的刺激之下,感觉学习无望,学不学一个样,出现消极解怠情绪,甚至破罐子破摔。进取:这部分学生一般智力基础较好,适应学习环境和老师的教学方法、思路,成绩居班级前列,有获得感、自豪感,对学习充满热情和信心。

从初中课程设置看,数学的纵向逻辑思维,理化的横向辨证思维,英语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都从某个方面引发学生的好奇和探求。相较之下,语文课就缺少这些优势,缺乏吸引力,如同嚼块老皮筋,耗时费力,极易造成学生思想分化。掌握这些性格特点,便于老师对症下药,因材施教,扬长避短。初中语文老师一般都兼班主任,担负着教书育人的职责,更有条件有针对性地刺激倦怠、校正偏执、鼓励进取,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均衡发展。

2、注重情感投入,增进师生互信

初中教师既要有严父慈母般的爱心和胸襟,也要注重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初中生对老师都有种敬畏感,在老师面前唯唯诺诺。教师应主动与学生接触接近、沟通交流,从细微处观察学生的言行举动,把握思想活动脉波。发现问题,及时给予提醒、帮助和引导,让学生时时处处感受到老师的关爱,增加对老师的信赖。教师每一次这样的举动,不仅是知识的交流、心灵的沟通、更是情感的交融和智慧的启迪,都将在初中生幼小的心灵上打下烙印,有的终生难忘。当老师把学生看作是自己的孩子、亲人、朋友时,亲和力有了,距离拉近了,语言也沟通了。这时,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上来了。

3、创设教学情景,强化课堂互动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已成为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参与度、调动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的最有效手段,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怎样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关键在科学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并付诸课堂融合。

首先,教师要全面把握和分析教材,对教学内容和进程进行创新性剪辑重组、创造性布局设计,把每一堂课变成一篇构思巧妙、引人入胜的小说,或一部完美的电视连续剧,使教学内容以全新的方式呈现于课堂,融汇到学生的情感当中。其次,要注重启发引导和有效掌控。在课堂教学的情景互动中,教师既是导演又是主演,要让学生演员紧紧围绕导演的思路、主演的表情而翩翩起舞,不时让他们也走上前台,给予展现自我的机会。当学生的主动性思维情绪被激发、产生渴望与需求、急于表达思想时,面对异常活跃、群情激昂的课堂气氛,老师应适时加以调控引领,使互动沿着既定目标有序进行。再是,教师要预设多种方式方法,激活学生既有的知识经验板块,让其产生释放和二次消化吸收的冲动,变被动为主动,提升互动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使课堂互动更有色彩。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中,如:某些较为简单的课文,教师可提前设计题目,让学生预习思考,并有选择地轮流上台试讲,然后有针对性地加以引导。作文教学,教师在批阅中有意选取几篇,让学生自已朗读并作介绍,同学间互相评论,教师再以典型范文作对照指导。凡此等等,看似方法陈旧过时,但只要灵活运用,就能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印象、锻炼思维和表达能力,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4、开拓学生视野,激发创新思维

初中语文教学,不要仅仅局限在书本和课堂,要走出教室、利用校园、走向校外。校内要尽量多地组织学生的文体活动、兴趣小组活动、劳动实习活动等,让校园生活丰富多彩。还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接触社会。有针对性地组织郊游登山、参观名胜古迹、革命烈士纪念场馆、现代新技术新项目、参与社区民生活动等,增加社会认知,培养观察思考能力,挖掘知识潜能,提升探究欲望层面,激发创新创造。经过这样的日积月累,开阔了视野,培养了兴趣,丰富了知识经验,对初中生语文水平的提高将会大有裨益。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做面包的作文 什么留在我的记忆深处作文 藏在什么中的乐作文600字 教育孩子作文 观察小白兔作文 爱国爱党的作文 学校的教室作文 秋声作文600字 中国梦的作文 自我介绍作文七百字 择善而从作文800字 秋天250字作文 作文灵感 四年级下册一单元作文 我的暑假作文350字 作文《我的心愿》600字 收藏友情作文600字 帅气的我作文400字 写薄荷的作文 一个什么的人作文300字 金鱼观察作文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英语作文 观察猫的作文 小学生作文小金鱼 2013天津高考作文 你是我的小幸运作文 方向作文 初中叙事作文500字 下暴雨作文 清明祭祖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