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新华日报发表“辛仲平”署名文章:沐雨梳风破浪行

2020-11-23 05:35:02
相关推荐

沐雨梳风破浪行

写在江苏抗疫斗争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之际

辛仲平

海阔多风浪,峰高无坦途。前进道路上,有风和日丽,也有疾风骤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如一只从天而降的“黑天鹅”,挟风带雨,攻城略地,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江苏省委、省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中央决策部署,狠抓落实“不打折”,当机立断“不含糊”,相机处置“不迟疑”,团结带领8000万人民,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书写了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的壮丽凯歌。

历史总给人以启示,启示指引人们再创历史。走过春寒料峭,迎来初夏蓬勃。以防疫经验走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布会为起点,江苏战疫踏上新行程。越过严寒,江苏身姿傲然挺立;走过风雨,江苏步履铿锵稳健;历经洗礼,江苏筋骨愈加强壮。回想战疫正酣时,我们乱云飞渡仍从容;踌躇满志再出发,我们沐雨梳风破浪行!

2017年初,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开幕。“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面对这一“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说,“世界经济的大海,你要还是不要,都在那儿,是回避不了的。”问答之间,道出了世界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这一问题。

经过这次疫情,人们对“不确定性之问”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从“人类简史”到“未来简史”、从“现代”到“后现代”,科学在加速度发展,世界呈现几何级变化,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以确定性的作为应对不确定的未来,善用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才能化险为夷、永保无虞。

治不忘乱、安不忘危,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未雨绸缪、未焚徙薪,中国人自古就有朴素的风险意识。上世纪80年代,德国学者提出了“风险社会”的理论。尽管这一理论有所争议,但它至少告诉我们:社会急剧变化,人类应对风险的意识与能力、技术和手段、思想和理论也要与时俱进,不能用朴素风险观的“旧船票”,应对未来世界新风险的“新客船”。

早在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就曾指出,今后五年,可能是我国发展面临的各方面风险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的时期。在去年1月21日举行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坚持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既要高度警惕“黑天鹅”事件,也要防范“灰犀牛”事件;既要有防范风险的先手,也要有应对和化解风险挑战的高招;既要打好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有准备之战,也要打好化险为夷、转危为机的战略主动战。

中央有要求、江苏有行动、落实见成效。纵观这次疫情防控,江苏的压力其实并不小:常住人口超8000万,流动人口超2000万;鼠年春节前,武汉回苏人员数居全国第四、长三角第一;国外疫情加剧后,由上海入境江苏人员10天之内增长近15倍。在疫情防控中,江苏以较强的风险意识与应急能力,交出了“优等生”的应有答卷。

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在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建设一批“平战结合”的收治场所;疫情暴发之初就主动扩容公共卫生医疗设施;在南通猪链球菌疫情后,在全省建成23支卫生应急“省队”和4支“国家队”……正因为在信息发布、社会动员、舆论引导、物资储备等方面都“备考”充分,江苏才能在突击考试中胸有成竹、从容应答。

疫情防控是面镜子。面对风险,如何提升“省域韧性”?疫情防控,如何更多依靠科技力量?医疗设施,如何满足应对更大风险的需求?经过这次疫情,对自身风险防范与应急建设的短板,江苏各地知之深、起而行:或端出新的城建“超级大盘”,谋划建设“韧性城市”;或提出“十四五”时期要新建10家三甲医院;或布局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建设传染病医院,培引公共卫生人才。这些措施,将大幅提升江苏抗风险“能级”。

池塘里一株睡莲如果每天增长一倍,到第29天睡莲能覆盖池塘的一半,而剩下的一半只用一天时间就能覆盖。未来世界的风险就像成倍增长中的睡莲,刚开始毫不起眼,等起眼时已然措手不及。大自然是善良的慈母,也是冷酷的屠夫。只有构筑防范风险的坚固防线,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准备,未来之轮才能劈波斩浪,昂扬远行。

历史记载了这样一个细节:1950年初夏,淮河流域遭遇百年一遇的洪灾,看到安徽省委负责人发来的灾情报告时,毛泽东同志潸然泪下,用笔在“不少是全村沉没”“灾民被毒蛇咬死”等处画上了重重的线,动情地对秘书田家英说:“不解救人民,还叫什么共产党!”

“生命重于泰山,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努力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死率”……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落实总书记要求,江苏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作为疫情防控的根本遵循,落实到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细节,每一道关口。

这种理念体现在精准防控,以“硬核举措”构筑阻击病毒的“钢铁长城”,尽最大努力让百姓免受病毒威胁。江苏当机立断停发往来湖北的水上客运航班、公路客运班车,当机立断取消夫子庙秦淮灯会等公众聚集性活动,当机立断让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人员终止休假,全力守护百姓健康。

这种理念体现在精心治疗,以“妙手仁心”照亮捍卫生命的“不灭灯火”,把生命从病毒手里夺回来。从首位重症患者历经35天救治后康复出院,到无锡59岁病人成功接受全球首例新冠肺炎双肺移植手术,从收治率100%、治愈率100%到确诊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江苏用救治病患的实际行动捍卫了“生命至上”的价值。

这种理念体现在精锐尽出,以“守望相助”书写苏鄂共同抗疫的“最美战歌”。湖北的困难就是江苏的困难,解除湖北人民的痛苦就是解除江苏人民的痛苦。江苏举全省之力,倾囊相助,先后派出13批共计2813名医务人员和疾控专家、养老服务队、生态环保工作者、红十字会工作组驰援湖北,在荆楚大地留下了“确诊病例清零、疑似病例清零,治愈率达96%以上”的战绩,也留下了带不走的经验和友谊。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传承发扬的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民本思想,印证彰显的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初心。“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早已成为民族血液里的文化基因;“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早已成为我们党的政治自觉。实践证明,只要全心全意为了人民,就会得到人民实心实意的拥护和支持,就没有什么跨不过的山、迈不过的坎。

疫情是一块试金石,也是一道分水岭。当国外一些政客还在为“群体免疫”喋喋不休、为“甩锅他国”使尽坏招时,透过江苏抗疫的实践,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人民政权的真情与温暖,感受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与“经济利益、政治团体利益至上”的天壤之别。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这场大战大考中彰显的以人为本理念,是领航未来的明灯;践行的生命至上价值,是战胜挑战的力量。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任何时候都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就能得到人民的真心拥护。

“我从一开始就对中国能战胜疫情充满信心……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强大的政府可以更加有力、高效、迅速地应对疫情。”“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这是中国制度的优势。”谈起中国抗疫,美国库恩基金会主席罗伯特·库恩、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如是评价。

“小到社会网格化管理,大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次疫情进行了一次全面彻底的检验,检出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检出了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强大力量。”丹阳市委书记黄春年深有感慨地说。

有些事物,站远些看似乎更加清楚。对中国战疫的江苏实践为什么成绩显著,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点。比如,起初有人认为,江苏抗疫顺利的原因,是江苏是个“福地”,疫情形势不严重;也有人认为,江苏抗疫,得益于在抗击非典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群众防范风险的意识强,相比之下,西方一些国家“承平已久”,百姓缺乏风险的考验。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举国体制优势、改革开放以来积累的雄厚经济基础,说白了,中国的制度优势,是战疫成功的根本原因。

江苏是东部发达省份之一,也是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在省域治理中体现得最为充分的省份之一。从经济基础看,江苏是经济大省、制造业大省,经济实力雄厚,产业链比较完整;从社会基础看,江苏近年来大力推进社会网格化治理,不断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石;从科教条件看,江苏科教资源丰富,专家资源较多;从干部条件看,江苏干部低调务实不张扬,抓落实抓执行的能力比较强,这为江苏疫情防控提供了坚强的保障。说到底,正因为有良好的省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江苏战疫才有“风雨多经志弥坚”的自信与底气。

战疫未动,粮草先行。战疫战的是实力。过去五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连跨三个万亿元台阶,到去年底接近10万亿元,良好的经济基础,让江苏战疫有充足的“弹药”和“武器”。因为产业链完善,制造能力强,疫情发生后,大批苏企“火线”转产,有的紧急改造生产医用酒精,有的改产防护服,有的转产口罩,抗疫缺什么,江苏就生产什么;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江苏制造。显著的经济优势,让江苏抗疫有了强大的物质优势、保障优势。

社会治理,网格是基础。一个网格,筑起一道屏障。今年2月,常州居民自制了这样一副对联:“蛛网工程,联防联控,社区总是平安夜;蜂巢机制,共修共护,岁月都成晴朗天”。这副对联点赞的,就是江苏以“大数据”织密扎紧“防护网”,以“网格化”筑牢压实“安全线”,以“铁脚板”踏准补强“薄弱点”的防控体系。“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铁三角”组合,在江苏疫情防控十万火急的关键时刻发挥了巨大作用。

战胜病毒,最有力的武器是科技。从抗疫一开始,江苏就把“科学防治”放在重要的位置:研判疫情形势时,注重倾听专家提供的数据和判断;决策拍板时,召开专家听证会;谋划工作时,注重以战略思维构建应急体系,以系统思维谋划疫情防控,以底线思维守住最终防线,以辩证思维统筹“两手抓”,以法治思维贯穿“总体战”,即便是一个小小的“苏康码”,都彰显了科技的力量。相信科学、依靠科学,尊重知识、遵循规律,江苏才能“可知可控,精准防控”。

疫情防控是对治理能力的大考。大考面前,是准备充分还是仓促应战,结局不同高下立判。疫情之下,江苏省域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经受住考验、得到了淬炼;未来路上,这样的大考还有很多。唯有以史为镜、改进工作,才能考好每场考试,在创造历史中续写新的历史。

1935年5月25日,红军强渡大渡河。面对国民党重兵把守,指挥员萧华指着波涛汹涌中摇摇晃晃的一条小船问红一营官兵:“谁愿意坐第一船去?”“我是党员,我先去!”

“我是党员,我先上!”响亮的声音穿越历史的时空,在疫情防控的紧急时刻,如洪流般再次滚滚响起。一声号令,山呼海应;无需动员,一夜成军。国有召,慷慨行。哪里最危险,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最紧急,哪里就有鲜艳的党旗。

当年,前往汶川考察地震救灾和重建的外国友人曾感慨:“有一条‘经’我们很难取走——你们有这么多勇于献身的中共党员。”这样的感慨再次重现:在此次战疫中,广大党员和党组织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顶住了病毒洪流的疯狂侵袭,用行动践行“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誓言。

回首经行处,成如容易却艰辛。抗击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得益于我们拥有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疫情发生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统揽大局、运筹帷幄,举重若轻、指挥若定,情系国家、心系百姓。从“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头等重要的大事”到“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从发出“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的总攻令到“坚持底线思维,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准备”……一个个高瞻远瞩的判断、一次次审时度势的决策、一句句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着大国领袖的责任担当,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指引了正确方向、提供了坚强依靠、坚定了必胜信心。

横空大气排山去,砥柱人间是此峰。一个支部就是一座战斗堡垒。面对病毒挑战,全省25.3万个基层党组织以责任担当之勇、科学防控之智、统筹兼顾之谋、组织实施之能,把坚强堡垒筑在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复工复产第一线,激发出强大的组织力战斗力。“万人操弓,共射一招,招无不中”。从省级机关部门到各市县、乡镇、各级党组织把“大战大考”作为初心使命之考,把防控一线作为检验党员先进性的阵地,浇筑起疫情防控的“红色长城”。

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难关头豁得出来,才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常州市新北区河海街道天安社区居委会委员王筝,不分昼夜坚守社区防疫一线。今年2月,他被提前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因在抗疫中表现突出,全省已有81名同志“火线”入党。从重症病房争分夺秒的救治,到科研实验室夜以继日的攻关,从城乡社区挨门挨户的排查,到工地车间加班加点的生产,面对病毒感染的危险,广大党员不畏艰险、冲锋在前,用生命守护生命、用生命践行使命,在经受考验中擦亮了共产党人的为民底色。

疾风知劲草,岁寒识松霜。勇于斗争、不怕牺牲,是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抗疫实践再次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不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只有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

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中华民族历尽苦难凝铸而成的精神力量,犹如闪电划过天空,照亮前行的道路,又如太阳照耀大地,给人们带来光和热,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

每一场灾害斗争,每一次攻坚克难,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从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到抗震救灾精神,无不是在艰难险阻、千磨万击中形成的。72年前,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了淮海战役的伟大胜利,铸就了融入血脉深处的淮海战役精神;72年后,江苏人民不怕牺牲续写荆楚战疫的传奇,展现了有情有义有担当的情怀。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以人为本、尊重科学,不怕牺牲、顽强奋斗,这些抗疫斗争中展现出来的精神光芒,给人希望与力量。

仁心敬日月,白衣天使名。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副院长邱海波,在疫情“最前线”上冲锋陷阵,在战疫“最危难”中诤谏不讳,在患者“最恐慌”时一言千金,鲜明诠释了什么是“匡时济世”,什么是“医之大者”。清风徐至,有辉而星。在一线连续奋战18天,积劳成疾不幸去世的医生徐辉,用生命诠释“医道无私”。国有征召慷慨行,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是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勇毅与担当。

有些人没有等到这个春天,却给我们留下春天的温暖。“读春天里的每一次感动。还有,读一树一树的花,也读花中那平凡而伟大的姓名!”这花,是在最后一刻惦记“把好门”的城管姚建华,是无声倒下、留下巨大回声的警官位洪明,是把大爱写在蓝天的救援队员许鹏……英雄从来皆平凡,看似寻常最可贵,这是履职尽责、爱岗敬业的责任与情怀。

战疫中有璀璨星光,也有凡人微光。面对因航班取消而改落南京的湖北游客,江苏儿女宽厚温暖,“我们防的是病毒,不是武汉人!”连夜千里押送治疗药物的连云港警察,满载防护用品实施“爱心迫降”的女企业家,火神山、雷神山昼夜赶工的建设者……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这是守望相助、同舟共济的团结与大爱。

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高”既是重要目标,又是动力源泉。江苏自古文化昌明、崇文重礼,人文底蕴深厚。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涌现出南通“莫文隋”汤淳渊、“磨刀老人”吴锦泉、无锡“炎黄”张纪清等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抗疫斗争中“江苏博爱”,是文化基因的坚守传承,也是江苏精神的自然发展,更是战疫阵地上最美的风景。

风雨多经人不老,关山初度路犹长。越是艰险越需要凝心聚力,越是路远越需要精神支持。抗疫斗争中形成的精神力量,是指引我们前行的明灯。我们相信,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和担当,有“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的奉献和牺牲,有“二人同心,其利断金”的团结和互助,有抗疫斗争形成的精神力量支撑,再高的山也在脚下,再远的路也有终点。精神不朽,奋斗不止;风雨无阻,踏浪歌行。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历史总是在彼时埋下伏笔,再回首豁然开朗。62年前,毛泽东同志听闻江西余江消灭血吸虫病的消息后,挥毫写出《送瘟神》的光辉诗篇;62年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万众一心战大疫,统筹兼顾抓发展,续写了《送瘟神》的时代新篇。

山以险峻成其巍峨,海以奔涌成其壮阔。没有不经风雨的前行,没有不劳而获的发展,没有坐享其成的进步。历尽苦难而不衰,屡经挫折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强, 这是中华民族永远闪耀的精神之光。我们用一个战斗的春天,浇铸了江苏战疫的金色勋章;我们用一个奋斗的明天,浇灌起江苏未来的幸福之花。云破日出山河新,又踏层峰放眼望。向着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向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向着“强富美高”新江苏,让我们重整行装再出发!

(素材来源|新华日报 编辑|冯秋璐 江北新区融媒体中心出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阳光灿烂的日子作文600字 我的未来不是梦作文600字 记事文作文600字 西游记观后感800字作文 亲切的怀念作文600字 我想唱首歌作文600字 我的拿手菜作文600字 我爱我家作文800初中 有什么真好作文600字 我喜欢的小动物作文400字 关于寒假的作文300字 以青春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我得到了表扬作文400字 成长的代价作文600字 爱就在身边作文300字 我懂得了珍惜作文600字 成长中的烦恼作文400字 打屁股作文5000字 非凡的美丽作文600字 新年愿望作文450字 何以解忧唯有什么作文 新学期的我作文600字 一件伤心的事作文400字 我的假期生活作文500字 我与什么有个约定作文 一件快乐的事作文300字 一道风景线作文600字 快开学了作文400字 青春的味道作文600字 遇见你真好作文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