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墨品书家|画坛才子杨中良

2020-11-23 07:45:01
相关推荐

杨中良老师的作品有渊源,笔墨精谨飘逸,守正而能变化,更注重师造化,固而生机勃然,承袭了两宋文人士大夫品味志趣,讲述的是一种恒定不变的清正雅逸。山朋水友、草木知己,其写生作品于南北二派化解得自然而天成,清新秀润而精神沛然。

润格公告3000元/平尺

自弹古调作新声

——杨中良书法印象

文/魏春雷

第一次注意到杨中良先生的书法,是在由报改刊的第一期《批评界》(“七○年代书家”专辑)上。此后多年,陆续读到他的作品,最初的印象越发深刻,只是更多了几分纯净与优雅。

中良好作行书,在点画质量上毫无苟且敷衍,纵横挥洒间,笔笔分明,大有一言九鼎、不容移易的味道。稍有经验的作者都能看出这看似简单的一笔一划必然是有百炼千锤的功夫。时下不少作者颇能“造型”,可谓“尚异好奇”,粗看之下,也是高潮迭起、满纸烟云,然稍加端详,则多是有墨无笔,难免“金玉其外”之恨。对一个歌唱演员来讲,发声是第一要务,而“不跑调”是对卡拉ok的基本要求。武术讲“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花架子充其量是花拳绣腿眩人眼目,实战中是不堪一击的,纵是辛苦半世,终是外行。

据说当年吴昌硕问艺于任伯年时未谙绘事,而随意挥写几笔,任伯年对其笔墨功夫已大为赞叹,认为超过自己——功夫是藏不住的,任你天花乱坠地自我感觉良好,一动笔则高下立判。赵孟俯讲“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功。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其论断本身也是“千古不易”的。细审中良的字,会发现他对点画质感的要求远胜于对形态的刻画,自然写来,刚健清爽,洗尽铅华。也正因为如此,所以无论作长篇短札、大字小字,在气息上是一致的:作小字,如以“拔山举鼎之力为舞女插花”“恢恢游刃殊从容”,得潇洒之意;大字则骨力十足,鼎立横撑,颇能壮气旺神,偶有得意之笔,尤能荡人心目。

在结字上,中良是有自己的想法的,似乎每下一笔都经过思考,没有以某家某帖为囿,时有出人意料的表现,而能在情理之中,不难为人接受。用笔要平日训练,养成良好的习惯,打下扎实的基础,所谓“养兵千日”,而创作中结字的具体处理,则是“用在一时”,实际情况变化万端,总要因地制宜。有了用笔的扎实功夫,正如有了训练有素的士卒,实战中才能指挥如意,结字的想法能得到有效落实。中良平日用功于练,战时专注于用,保证了他的作品的成功率。要求一个书家每件都精彩是不可能的,但每件发挥正常是应该可以做到的。我们看中良的书法,其精彩处自然是动人心眼,大可咀嚼翫味,而平实无奇处,也让人感觉那么亲切,正如踏踏实实做人,用不着巧舌如簧、挤眉弄眼,一样会受到欢迎。

中良的篆刻驰誉有年,自有面目,近年尤耽于绘画,老纸陈墨,时有妙制,颇受好评。他的书法与他的绘画、篆刻,在审美趣尚上是一致的,这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在中良这似乎并没费力气就做到了。当然,这里面藏了他多少辛苦的思考与耕耘,只有中良自己知道。中良来自仙岛蓬莱,近年客居京华,栖身风雅,久住芝兰之室,博览古今名迹,加之请益名师,交游俊彦,眼界日高,佳作迭出。“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中良书法遥接古贤,别具襟抱,日臻丰赡成熟。以中良在艺术上的悟性、眼界、修养、功力,其在书法上的更多精彩表现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杨中良水墨 春风十里 35cm×46cm

作风雅的代言

柳青凯/文

知道中良兄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山东济宁当兵,中良兄还在蓬莱老家的一个古籍博物馆里面工作。当时中良兄经常在《青少年书法报》上发表文章。印象最深的是他的《澄斋书话》,说的都是印人之间的风雅趣事,每每引人入胜。读有关书法的文章很多,像中良这种风度却少有所遇。那时我二十出头,对书法篆刻的痴迷正处于疯狂的青春懵懂期,订了很多报刊。但报刊上的文章多是官样或学究式的,读之乏味极了。当时印象深刻的大概有徐正濂、陈震生、周祥林、杨中良、张俊东几人,他们都是能将文字写进人的心里,又极富创作经验的好手。书法毕竟是风雅的事情,搞书画篆刻就应该像他们的文章写的那样。

在部队时试着与中良兄有所联系,可后来有了他的电话之后,他已北上京华求学了。我退伍后的一个春节在网上做了一个帖子:《“引领与超越”当代篆刻网络展》,就差著名旅美华人篆刻家吴子建先生没有照片。正着急,无意中得知《艺概丛书明瓒卷》中有一张吴先生的照片,因不识明瓒先生,却知中良兄也是《艺概丛书》的卷本作者之一。于是就给中良兄打电话,请他帮忙。我报上姓名,中良兄竟然知道,像老友一样。他当时已回老家了,但还是托同事给我传了照片,使得《“引领与超越”当代篆刻网络展》完美无瑕。

杨中良水墨 登高临远 35cm×46cm

一年后,经由一痴兄介绍,供职于书谱社,借工作之便向中良兄请教过有关编辑的学问,对我帮助很大,那时他已正式调入荣宝斋了。书谱社社长张培元先生亦是风雅人士,经由宝续堂访中良兄归途为其做诗一首,末句为“预知风雅事,且问杨中良。”诗写的非常上口,与古人无间,是张先生诗中我最喜欢的一首。想必没有中良这样的高士,也大概不会有这么风雅的诗了。与中良兄见面不过几次而已,他几乎每次都会夸我文章写的好,并都会讲起让我给他写点文字。我却一直没有动笔。年前他在书法网上有一新帖,一痴兄拟名曰:《精良的中良》。展出的画看了让我激动,不免给中良兄发短信赞上一番。

中良兄又提起作文一事。当时杂志社很忙,心态比较烦躁,怕写不好,有恐所托,就实话实说,文章一定会写,只是心绪不定,要他等等。当时中良兄回复一短信,小有失落的感觉,这让我的压力更大了,第一次感到背负文债的滋味。半年已经过去了,很少作文,因为什么我也讲不清楚,倘若要写,必然会想起中良兄来。

中良兄刻印,属秦汉印俊逸一路的,文词清丽,印面风爽,其偶也刻些肖形印,刻的是什么记不清了,但印章给我传达的那种高士气质却记忆犹新。喜欢他的书法,异于常人,却不以丑拙为尚,清雅宜人,端庄大方有民国士人之风。近来看过他不少画作,多以松间云山,竹下高士为体,笔路清晰,虚实分明,墨色湿润绵厚,画面丰富明快,一派神仙气质。中良兄的书、画、印、文,读过之后你首先会感到一种风雅,然后亦是另一种风雅,最后还是风雅,这也难怪,谁让他来自蓬莱那神仙出没的地方。

杨中良水墨 江上清风 35cm×46cm

前些天从一痴兄那里回来,得芥圃书社项堃主编的《水墨味》,又见中良兄两帧新照片。一张仿佛在山西悬空寺的老墙下寻得一株桃树,中良兄与树上的桃花一起开放,染尽春风,得意极了。另一张是他自然地走着,就那么走着,轻松、幸福却又从容不激,富贵极了。看过中良兄的照片,那幸福的表情是可以传染给你的,你可以想像他的生活有多么的滋润,如神仙一般。从蓬莱阁到陶然亭,从澄斋到宝续堂,从《中国书画》杂志社到荣宝斋。中良兄一直做着风雅的事,艺术的事,春风一路相随,人都说其做事干练、慎密,能力极强,这大概都是其风雅的力量。

谁说艺术非得张牙舞爪、面目狰狞,更不尽是孤芳自赏、饥寒交迫。当下社会昌明,文化繁荣,艺术家当然不必在寂寞苦寒的境遇下生活,那么多的文化遗存等着我们去研究,那么多的美好事物等着我们去歌唱,何不优哉游哉,去过文人高士那华美无上的幸福生活。让当下的艺术家与生活一样风雅幸福起来,中良兄可以作当下幸福艺术家的代言人了。

杨中良水墨作品

杨中良水墨 雨后青塘 35cm×46cm

杨中良水墨 一帆风顺 35cm×46cm

杨中良水墨 溪山清吟 35cm×46cm

杨中良水墨 松鹤延年 35cm×46cm

杨中良水墨 空谷禅音 35cm×46cm

杨中良水墨 松风 19cm×21cm

杨中良水墨 闲庭 20cm×21cm

杨中良水墨 荷花 69cm×34cm

杨中良水墨 荷花 69cm×34cm

杨中良水墨 荷花 69cm×34cm

杨中良水墨 荷花 69cm×34cm

杨中良简介

杨中良 1972年生,山东蓬莱人。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职工书法家协会常务副主席,第十一届全国青联委员,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院特聘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元社社员,《中国书画》特约编审。作品多次入选全国大展并获奖,多家专业报刊以及电视有专题介绍。著有《中国篆刻创作解读·流派印卷》《艺概丛书·杨中良》《卧游溪山》《观心》等。发表文章共计五十余万字。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艺惠藏

李亚花鸟画作品古雅蕴藉风神洒落,入古而能出今,尽显高古之美

王大为长城《中国雄风》金碧辉煌,长城内外,漫山红遍,层林尽染

殷江林的书法立足传统,推陈出新,古朴典雅,体现了一种正大气象

殿堂画家韩书阁山水画苍茫亦见润泽空灵而又浑厚,重笔墨更重意境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集封面 科技创新作文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写景的作文400字 我的一天作文 我长大了作文 我的自画像作文300字 爱是什么作文 旅游作文 小学作文 写事作文500字 我的一天作文600字 初一作文 关于劳动的作文 童年作文 我的家乡作文600字 感恩作文600字 端午节作文 四年级下册作文 我的奇思妙想作文400字四年级 我的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我的妈妈 作文 责任作文 写人作文400字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作文 写过年的作文 我的妈妈作文400字 以爱为主题的作文 好书推荐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