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重读鲁迅《孔乙己》:一个时代觉醒者的悲哀

2020-11-23 09:05:01
相关推荐

文/动动

都说鲁迅的文章晦涩难懂,我个人是不予苟同的,鲁迅的文章仅从字面的意思去理解完全失去了他文章的价值了,而且往往第一遍很难读懂。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阅历的丰富,读鲁迅的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也会截然不同。

拿鲁迅最喜爱的作品人物《孔乙己》来说,我在读第一遍时,脑海里却留下了许多疑问:孔乙己的悲剧根源是什么,孔乙己为什么会“偷书”?明明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体面的读书人,却为何会做偷窃这种有违道德的事情?

鲁迅先生

带着诸多的疑问,我开始了反复的阅读和深入探讨,最终发现,原来我们曾经一度误会孔乙己了,鲁迅先生并非想要通过写这篇文章来批判孔乙己,亦或是像原文说的那样不会营生,好喝懒做。

由于文章篇幅太短,字面意思往往让人有所误解,透过鲁迅创作《孔乙己》这部作品的时代可以发现,孔乙己是时代觉醒者的缩影,他才是那个时代的先驱者。

1、孔乙己“偷书”的背后,是一个孤独的读书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

关于孔乙己“偷书”一事的理解,各路文人志士众说纷坛,有的人则站在读书人生存困境的角度对他的这个无奈行径进行了辩解,比如谷兴云在《“被侮辱和被损害的”读书人:重新认识孔乙己》一文中表示:

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偶然做偷窃的事,是因为“没有法” 、“免不了”。

也有学者从道德准则的角度对其进行鞭挞,比如张中良曾在他的文章中表示:

“有钱人家不拿他当读书人,他便顺手牵羊偷点文房四宝之类,一则作为糊口喝酒的来源,二则作为向富人报复的筹码。”

当然,更多的还是停留在字面意思,认为孔乙己的 “偷”是他不会营生和道德败坏的恶果。

我读第一遍的时候,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停留在了字面的意思,不免内心也扬起了对孔乙己的鄙夷,同样是读书人,我也曾看不起他。

但如果细细的多拜读几遍,便会发现,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其实并非批判孔乙己。孔乙己“偷书”的背后, 实际上是一个孤独的读书人对知识的执着追求,鲁迅先生真正想要表达的,更多的是对孔乙己的同情,以及对麻木不仁的看客的讽刺和叹息。

孔乙己

我们来还原鲁迅关于孔乙己“偷书”片段的原文:

“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对于短衣帮所述的偷东西,孔乙己先是进行了争辩: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显而易见,孔乙己并非是非不分之人,在他心里,他也是有尊严之人,断然不会轻易去做偷盗之事。

接下来短衣帮不依不饶,并还原了真相:他并不是偷“东西”,而是偷“书”。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宾语却表达了不同层面的含义,如果孔乙己真的是道德败坏之人,为何只偷书,而不偷别的东西呢?何况,书又能值几个钱呢?

而接下来,孔乙己再次进行了自辩:

先是涨红了脸,后又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继而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

这里其实已经非常明显了,孔乙己只是单纯的想要“看书”而已,在他的世界里,对于知识的渴望超乎了一切,在那样的生存困境下,连喝酒都需要赊账的孔乙己来说,能够坚持读书,相较于那些短衣帮,甚至是文中年少的“我”而言,都是可贵而又孤独的存在。

孔乙己关于“偷书”一事的三次自辩,暗示了他最为可贵的价值追求及精神底色,即困境中对于知识、文化的不懈追求与永恒坚守。

这份执着的坚守,就注定了他的悲剧。对于麻木不堪且无知的周围人来说,他是孤独的另类,大家对于他执着的读书之事不理解,对于他每次念叨的一些旁人听不懂的文字时,都会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继而店内外会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由此可见,周围人对于痴迷读书的孔乙己,更多的是以看客的姿态对其进行取笑。一群没有文化的人取笑一个知识分子,是何等的无知和冷漠。

如果孔乙己能像其他人一样,麻木的只为生计,从来不考虑读书之事,更别说提升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层次,那么,或许就没有他悲剧的存在。

但悲剧一定有它存在的意义,显然,对比可以看出,孔乙己的精神思想层次是远远高于那些短衣帮的,对于短衣帮们而言,他们不懂知识的可贵。

所以他最后终于因偷书而丧了性命,多么讽刺,在那个麻木的时代,唯一清醒的孔乙己却卑微的失去生命,落得无人问津的下场。

2、孔乙己的悲剧,是作为时代觉醒者的悲哀

还是拿孔乙己“偷书”一事来说,为什么现代很多人尤其是读书人仍然不能够理解孔乙己的这种行为,皆认为他做的事情伤风败俗,有失文人风雅。

诚然,如果换个时代,放在现代来说,即便孔乙己热爱读书,他也不应该去偷书,可以借,乃至可以交换,偷到底是违背道德底线的事情,怎么也不能做。

但文学作品,始终要深入创作的时代背景去探讨,否则失去了作品的启示意义。

亦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我总以为倘若论文,最好是顾得全篇,并且顾得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形态,这才较为确凿。”

分析文学作品,必须走进作者的创作世界,才能真正理解作品的思想倾向性。

我们先来看看《孔乙己》这篇文章的创作历史背景:

《孔乙己》的创作时间在于19世纪末清朝末期,发表时间则正值“五四”前夕。“五四”运动前后,科举制度虽被废除,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仍然根深蒂固,封建教育仍以其他方式推行,人民仍处于昏沉、麻木状态。少数读书人爬上统治地位,但大多数下层知识分子穷困潦倒。孔乙己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这样一个典型。

可见,创作背景处于新旧文化交替的时间,也就是新的知识和旧的礼教斗争的时代,显然,鲁迅先生代表了新派思想。孔乙己,不过是他笔下具有前卫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

而那个时代,由于封建礼教势力的庞大,孔乙己成为了时代进步的牺牲品。

所以孔乙己最大的悲哀在于,在世人皆麻木的时候,在大家都在信奉封建礼教而非通过知识寻求思想进步的时候,唯独他,作为那个文化衰败时代的唯一精神觉醒者,是注定要被牺牲掉的。

我们再来看看鲁迅在文章开头对于孔乙己形象的描述: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一开始,鲁迅便赋予了他另类的身份:别人要么是不阔绰的短衣帮,只能站着喝酒,要么是有钱的长衫者,可以坐着喝酒,只有他,是穷困的穿着长衫的却站着喝酒唯一的人。

开篇便注定了悲剧的结局,作为时代最孤独的觉醒的人,他成为了时代的先驱者,引领人们向知识时代的进步,而并非守着老土的封建思想,否则,怎么会有我们现代思想自由的时代呢?

亦如李生滨曾说,《孔乙己》整个作品的背后,某种意义上是鲁迅对历史转折和文化嬗变带给自己内心感伤的悲悯,也是对文化衰败和人性愚昧双重压抑下中国人生存的深深同情。”

不得不说,鲁迅先生真的是非常具有前瞻性,他以清晰的历史理性洞悉未来,在知晓孔乙己的孤独与坚守必然是徒劳之外,又让孔乙己陷入不知所终的图景,给后人预留了丰富的反思空间。

正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我也很愿意如人们所说,我只写出了现在以前的或一时期,但我还恐怕我所看见的并非现代的前身,而是其后,或者竟是二三十年之后。”

鲁迅先生

鲁迅思想的前瞻性与复杂性交融于孔乙己这一“孤独的觉醒者”形象之中,多次拜读《孔乙己》以及鲁迅的创作根源可以发现:鲁迅不过是在借孔乙己的悲剧形象,唤醒沉睡而麻木的人们。

其实放在今天,孔乙己对于知识的敬畏品质依然可贵,每个人多些知识的武装,才能推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

3、结语

鲁迅在他的作品《呐喊》自序中交代了他的创作根源,那便是拯救人们的精神,故而决定弃医从文。他在《呐喊自序》中说道:

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化运动了。

由此可见,鲁迅行文的目的,更多的在于通过讽刺、隐喻等方法,去表达他内心的愤怒和悲哀,借此达到激励人们的作用,帮助他们精神崛起。

而《孔乙己》是收编在《呐喊》作品集中的第二个作品,作为鲁迅笔下一个时代觉醒者,最终的悲剧是注定的,一来,表达了鲁迅对孔乙己的同情和悲悯,而更重要的是,激励人们精神崛起,以及对保守派固执封建思想的抗争。

通过孔乙己的悲剧,以寻求达到呐喊和警示作用,并有力地批判了当时中华民族国民的无知麻木的劣根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2-09-05 06:23惺&Xing[浙江省网友]IP:1909518245
    鲁迅生作品是引人深思孔乙己也是中。
    顶3踩0
  2. 2021-01-29 05:49静默如我。[吉林省网友]IP:2046779883
    孔乙己个富有悲剧色彩人物深刻展现了那个代社会现实。
    顶6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青春作文记叙文 插花作文 欢庆元旦作文400字 给老师的一封信作文500 走进教室作文 秋天的作文提纲 丰富多彩的暑假作文 观察物体的作文 科普类的作文 山西风景作文 中秋节的夜晚作文 遗憾的作文600字 小学生剪纸作文 我喜欢的地方作文 我的家乡宝鸡作文 望子成龙作文 帮助他人的作文600字 老师真好的作文 我懂得了珍惜什么作文 秋游作文结尾怎么写 介绍一种水果作文400字 疫情后作文 小学作文写作 诚信很重要作文 你是我最牵挂的人作文 高中励志作文800字 关于古镇的作文 找回什么作文 介绍信英语作文 什么最什么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