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答案解析

2020-11-23 18:10:01
相关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3月)试题解析

(满分:120分 时间:120分钟)

初中七年级语文二学期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

1. 下列各组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燕(yàn)然勒功 殷(yīn)红 校(jiào)对 慷慨淋(lín)漓

B. 锲(qì)而不舍 澎 湃(pài) 阖(hé)眼 鲜(xiǎn)为人知

C. 亘(gèn)古不变 字帖(tiè) 云鬓(bìn) 迥(jiǒng)乎不同

D. 九曲(qǔ)连环 气氛(fèn) 朔(sù)方 气冲斗(dǒu)牛

【答案】C【解析】这是对汉字字音的考查。A项“燕”应读做“yān”,B项“锲”应读“qiè”,D项“曲”应读做“qū”,“氛”应读做“fēn”,“朔”应读做“shuò”。点睛:这道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对汉字字音的掌握与辨析能力。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多积累,特别是形似字、多音字、易读错汉字更应引起注意,只有掌握了汉字的正确读音,才能准确作答。

2. 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嗥鸣 澜语 挚痛 目不窥园

B. 宛转 涉猎 谣言 至死不懈

C. 深霄 萦带 狂澜 锋芒必露

D. 摇蓝 暄闹 镐头 警报叠起

【答案】B【解析】这是对汉字字形的考查。其中AC项“澜语”应写作“斓语”,“挚痛”应写作“炽痛”;C项“深霄”应写作“深宵”,“锋芒必露”应写作“锋芒毕露”;D项“摇蓝”应写作“摇篮”,“暄闹”应写作“喧闹”,“警报叠起”应写作”警报迭起“。点睛:这道题目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掌握情况,是语文学习中最基础的知识。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对同音字、形似字、易错字仔细区分理解,才能够准确无误书写、辨析出来。

3. 下面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看到她的照片,我便想起了当年我们一起玩耍、同桌共读。

B. 伊拉克大街上到处停放着美国坦克、装甲车,使街上的气氛显得格外紧张。

C. 每逢节假日,他时常丢下工作和妹妹去公园玩耍。

D. 是否贯彻实施了“大生产”运动,是“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关键。

【答案】B【解析】这是对病句知识的考查。A缺少宾语中心语,在句末加上“的时光”;C句发生歧义,将“和”改为“带”;D句前后不一致,两面对一面,删去“是否”。点睛:本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辨析能力。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分析句子的主干,看看各个部分是否搭配,是否有残缺,找准病因再做判断。

4. 下列句子中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先生写文章一丝不苟,用词造句反复推敲。

B. 印度南部地区连降暴雨,洪水九曲连环。

C. 西安的社会治安令人担忧,街头公共自行车不胫而走的现象非常普遍。

D. 我演讲的题目是“垃圾不落地,校园更美丽”,请大家洗耳恭听。

【答案】A【解析】B项“九曲连环”形容很曲折、复杂的情况,也可以形容河流弯曲,用在句中不恰当;C项“不胫而走”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用法不正确;D项“洗耳恭听”是对方对自己的敬辞,用法不恰当。点睛: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学生要明确成语的意思及用法,在具体语境中体会成语使用的正确与否。成语在句中要使语言表达更准确,简洁,要和句子所表达的感情色彩相一致。

5. 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她就是那个给我深切关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

B. 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C.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D. 鲁迅先生称赞“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答案】D【解析】此题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解题时要细读语句,了解标点的正确使用方法。D项《史记》是司马迁的一部著作,所以应该加上书名号。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作用的理解分析能力。我们在语文学习中不管是读书或是写作,除了领会文章的立意,理解布局谋篇,品读词句外,还要重视标点符号,把标点符号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阅读、思考、运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表情达意,全面提高读写能力。

6.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闻一多是伟大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代表作有诗集《红烛》、《死水》等。

B. 鲁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代表作有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C. 都德是法国小说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小东西》、短篇小说集《星期一故事集》等。

D.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答案】D【解析】这是一道考查文学常识的题目,每一位中学生都应该掌握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作家的姓名、年代、国籍、作品、思想等,这就需要同学们在日常学习时注意积累诵背。D项《资治通鉴》的作者是北宋司马光。

7. 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

(2)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惟解漫天作雪飞。

(5)脱我战时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______________________,寒光照铁衣。

(7)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___________________,北市买长鞭。

(8)_____________________,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答案】 (1). 独坐幽篁里 (2). 何人不起故园情 (3). 故园东望路漫漫 (4). 杨花榆荚无才思 (5). 著我旧时裳 (6). 朔气传金柝 (7). 南市买辔头 (8). 雄兔脚扑朔【解析】这是考查学生默写古诗文的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考答案解析

二、综合性学习

8. 爱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感情,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祖国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用热血谱写了很多爱国篇章,情思隽永,精警动人。

(1)请写出两句爱国诗句或名言警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近,韩美意图在朝鲜半岛部署“萨德”反导系统,这严重威胁到了我国的国家安全。为此,我国民众群情激奋,纷纷抵制韩货,有人甚至走上街头打砸韩国的轿车和商店。作为一名中学生,对此事你有何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参考答案: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他就不属于人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国人无爱国之心者,其国恒亡…… (2). 略,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解析】这是一道综合实践题。第(1)小题考查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平时一定要做一些摘抄、积累,分类整理,加强背诵,此题会迎刃而解。第(2)小题考查学生对问题的见解,属于“关心社会,亲近社会”这一知识点,需要在掌握参与社会生活的重要性,参与社会生活要注意,正确认识从众心理,要养成亲社会的行为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深入的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可以从“理智爱国“的角度来谈。

初中七年级语文月考试题答案解析

三、阅读。

《最后一课(节选)》

①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②“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

③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

④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几个大字:

⑤“法兰西万岁!”

⑥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放学了,——你们走吧。”

9. “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的“忽然”表明了什么?

10. 选文中写教堂的钟声、祈祷的钟声、普鲁士兵的号声,有什么作用?

11. “我”为什么觉得韩麦尔先生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12. “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请发挥想象,补出他因哽住而未说出的话。

【答案】9. 忽然表明大家因热爱自己祖国的语言,都沉浸在学习的氛围中,非常投入,钟声想起感到吃惊突然,进而表明大家的悲愤和依依不舍。 10. 教堂钟声,祈祷的钟声表明最后一堂课即将结束,普鲁士兵的号声则意味着德语即将代替法语。更加衬托出大家的悲痛心情。 11. 因为我从韩麦尔先生的言行中感受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被他的爱国主义精神所感染,认识到他不仅仅是一个普通的教师,而是一名爱国志士,因此他的形象变得高大起来了。 12. 略,想象合理,语言通顺即可。【解析】本题语段出自课文《最后一课》,主要描写了最后一课结束时,韩麦尔先生的神态、动作与语言描写,表现韩麦尔先生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使他的爱国形象更加高大起来.小说以小见大,表现法国人民的浓浓爱国之情.9. 本题考查文中关键词语的含义。解答此题关键要理解词语的本义,分析语境义。“忽然”它说明大家学得非常专心,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响起的钟声出乎大家的意料,给人们心里带来巨大的震动。10. 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根据上下文内容去判断.从后文韩麦尔先生的动作可以知道,钟声代表着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代表着他要离开自己热爱的故土、自己喜爱的法语和自己喜爱的学生了;号声则意味着德语即将代替法语,衬托出大家的悲痛心情。11. 本题考查的也是内容的理解与分。.结合前文对韩麦尔先生及“我”的描写可以看出,“我”已经变得成熟与懂事了,这都是因为“我”被他的爱国精神所打动。12.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概括作品内容,并进行推断与想象解答此题关键是要联系前后文,抓住人物在事件中的言行表现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来分析,揣摩人物的心理活动。注意用韩麦尔先生的口吻进行,语言符合人物的身份。

《泥泞中,要把母亲的头巾举起》

①一直到我五岁,母亲才肯相信当初医生所说的话——我永远不能说话了!

②母亲没有任何表情地接受了这个事实。她觉得我除了不能说话之外,并没有其他任何缺陷。八岁那年,母亲听村里人说,“冲喜”也许能让我说话,正好又凑上“八”这个吉利数,就打算办回酒席。为这事,本来生活就很艰苦的家里爆发了一场大战。最后,母亲和父亲把财产分割了,两头猪,一人一头。母亲二话没说,叫人宰了那头养了将近一年半的大肥猪,摆了几十桌,请了很多人。看到人们碗里满满都是肉,我心里忽然有些疼痛。我知道,那是母亲每天起早贪黑劳作的结果啊!那天,我使劲了全身力气,也没有叫出“妈妈”两个字。

③日子依旧平静地过着,我还是不能说话。但不知道为什么母亲一直不愿把我带到田野里去。直到有一天,我再三“央求”,母亲才带我来到田野。

④田野一望无际,远处是一些树,近处是瓜地。瓜地里,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厉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田埂上,一些不知名的小草繁茂地生长着,里面还星星点点地夹着开黄花的蒲公英。这场景真的叫人很爽快。

⑤母亲把我安置在一块宽宽的田埂上,又把头上那块血红的头巾摘下放到我手里,然后告诉我,待会儿要是听到她叫我,就举起头巾。这时,我才明白母亲不带我来田野是怕我走失。

⑥微凉的风中,母亲朝着深深的田野里走去。每隔一会儿,母亲就要大声地呼喊我几次,我马上就把那块头巾举起来。母亲站在阳光下努力搜寻,直到看见那块血红的头巾在汹涌的绿色中摇荡,她才迅速地弯下腰,继续劳作。

⑦后来,我看到远处的水塘,想起村里小孩儿手里提着大鱼的情形,顿时心动不已。于是,我翻下田埂,朝着河塘走去。

⑧我蹲在河塘边,呆呆地看着手指般大小的鱼儿游来游去,多可爱啊!我学着记忆中那些小孩儿的动作,用双手去捧,结果一无所获。我有些无奈,又有些恼怒,心想,一定要找一个宽大的、能漏水的东西来。

⑨我揉捏着母亲的头巾,有些紧张,可一想,这么好的天气,反正是可以晾干的,就双手撑开头巾向水中放去。看着那些鱼儿在头巾里跳动,我的心里乐开了花,我暗自感谢这头巾,嘴角不自觉地浮现出笑意。

⑩正当我开心到忘乎所以的时候,母亲的呼喊声又传来了。我不敢将沾满污泥的头巾举起来,心想,母亲喊几声后就不会管我了吧。于是,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耗着。哪知道,那几声呼喊一过,母亲见我仍没有把头巾举起来,就立即停止劳作,奔上田埂,呼喊声也逐渐变得焦急而凄厉,一声接着一声……

11我心里万分紧张,不知所措。我很想告诉母亲我在这里,不用担心,可我叫不出来。我想要把头巾举起来,可又怕母亲会责罚我。

12母亲的呼喊声在寂静的田野里越发悲切了,明显地转向哭腔!我再也忍不住,猛地抓起头巾,一股脑儿地把小鱼倒进水里,拼命摇动那血红的头巾,同时“啊啊”地大声叫着,我只想让母亲知道我在这里一切都好,只想让她听见后回去安心劳作。

13没想到脚步声、藤草和人的刮碰声响起来,急促而杂乱,母亲几乎是疯狂地朝着我的方向飞奔而来。

14突然,“扑通”一声重重的闷响!

15我猛地站起身来,迅速拨开草丛:跌倒在泥泞中的母亲,正吃力地向上爬着,暴露在外的双手和胳膊被划出一条条血痕,混和着汗水的头发凌乱地贴在脸上。母亲就这么真实地呈现在我眼前!

16我激动万分,紧紧抱住母亲“啊啊”地大哭起来。母亲一边用沾满泥土的双手替我擦着泪水,一边安慰着我。

17从那以后,我终于知道,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母亲的第一声呼喊后,迅速地举起那块血红的头巾。因为这能让母亲少走些泥泞的路;因为这是对母爱最简单的回应。

13. 文章第③段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14. 请从修辞角度对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15. “血红的头巾”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16. 写出段划线句运用的人物描写方法及作用。

17. 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写出依据。

【答案】13. 承上启下(过渡) 14. 比喻,把叶子比作墙壁,生动形象地写出叶子繁密的特点. 15. a.行文线索 b.表现母亲对我无私的爱 c.表现我对母亲的理解. 16. 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生动表现出母亲担心、寻找孩子的焦急心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 17. 坚强:如坦然接受“我”不能说话的事实。细心:如叮嘱“我”听到呼喊时举起头巾。【解析】这是一篇记叙文,文章讲述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段经历,从中感悟到深深的母爱,并告诉读者:生命里不管遇到何等诱惑与伤痛,都要在第一时间回应最关爱你的母亲。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叙述母亲为了能让我开口说话请乡邻们吃饭,但我还是让她失望了;第二部分叙述我和母亲一起到田里,母亲喊我时我没有如约举起她给我的红头巾,让母亲十分着急;第三部分叙述我看到母亲十分着急,举起了红头巾,母亲向我奔来以至于重重地摔倒,我从中感悟到深深的母爱。13.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句子段落的作用分析。一般文章中间的句子或段落起到“总结上文”“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的作用。要根据句段的意思来分析。第三段承接上文的叙述,并引起下文,介绍母亲带“我“到田野的事情。14.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第④段画线句“那些繁密青绿的叶子组成一面面高大而严实的墙壁,阻挡了外面的世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叶子”比作“墙壁”,叶子层层叠叠宛若一道密不透风的墙壁,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叶子的繁密茂盛的特点。点睛:本题考查对修辞手法及其作用的判断和分析能力。解答时要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比喻:利用不同事物之间某些相似之处,借一种事物来说明另外一种事物;作用:对事物特征进行描绘或者渲染,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15. 本题考查对题目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归纳即可。文章主要围绕着“头巾”这一事物展开记叙。母亲交给孩子头巾,嘱咐孩子在听到呼喊时将头巾扬起,“我”因为贪玩怕母亲责备而没有及时扬起头巾,这导致母亲以为“我”走丢了而疯狂寻找,“我”也因此知道自己的错误,体会到深深的母爱,知道了无论在何时都要在母亲呼唤时扬起头巾,及时告知母亲自己的状况,让母亲放心。因此“头巾”在这篇文章中起到了贯穿全文的作用,也通过头巾来表达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我”通过这一事情明白了母亲对“我”的爱,表现“我”对母爱的理解。16. 此题考查学生对记叙文描写手法的理解能力。描写是常见的表达方式,通常有语言、外貌、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选择即可。第段划线句子运用的是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生动表现出母亲担心、焦急的心理,体现出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17.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分析。仔细阅读文章,找出”母亲”相关的语句与事件,然后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从母亲能够坦然接受“我”不能说话的事实,可以看出她的坚强;从她看不到红头巾慌张的寻找“我”,可以看出她对“我”的关爱之深;从她劳作的情景可以看出她的勤劳等。 点睛:本题的考点是人物形象描写与分析。 概括人物形象,人物形象是指人物的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而不是指外表特征。解题思路:从具体的人物行为事件和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从正面、侧面描写;细节描写;对比、衬托手法等入手,抓住抒情和议论语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 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①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②言,政③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注释】①世祚: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8. 解释加点字。

(1)蒙辞以军中多务____(2)即更刮目相待____

(3)俄而起惊___ (4)向梦见伏羲____

19. 翻译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有两个成语出自甲文,请写出来并分别解释意思。

21. 下列句子中,和“蒙辞以军中多务”的“以”意思相同的是( )

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 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 D. 勿以善小而不为

22. 通过阅读甲乙两文,从吕蒙身上你学到了什么品质?

【答案】18. (1). 推脱 (2). 重新 (3). 一会儿,不久 (4). 刚才 19. (1). 略 (2). 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20. 吴下阿蒙:原指三国吴名将吕蒙,后指才疏学浅的人。刮目相待(看):用新的眼光看待。 21. C 22. 勤奋善学,知错就改,为人豪爽率真等。言之有理即可。【解析】这是一篇文言文,考查文言文常见的知识点。如:实词、虚词意思与用法的理解,一词多义的现象,句子的翻译,文中句子的含义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把握与评价。要通读文章,准确翻译,才能更加准确地作答。18.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19.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20. 本题考查成语的积累。此题难度不大,成语在文中都有出现,只要稍加筛选,即可以找出相关成语:刮目相待,吴下阿蒙。意思的理解不仅要解释本义,还要解释引申义。21.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要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中经常积累、对比,从而掌握虚词的用法。例句与C项“以”都是“用”的意思。A项是“来”的意思,B项是“认为”的意思,D项是“因为”的意思。22. 本题考查归纳文章主旨的能力。这篇文章虽短,但是告诉我们的道理却很多。如:①通过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②“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我们不要以一成不变的态度看待他人,要以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③“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谈即可。

《山中问答》(李白)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注:窅(yǎo)然:远去的样子。

23. 面对“何意栖碧山”的问题,诗人的回答是什么?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4. 请发挥想象,用优美典雅的现代汉语描绘本诗第二联的景象。

【答案】23. 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心自闲”三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是对“何意栖碧山”的回答。 24. 片片桃花瓣飘落在溪流中,随着潺潺的流水渐渐漂向远方,这碧山之中别有一番境界,不是凡俗的人间能比拟的。【解析】全诗只有四句,但是有问、有答,有叙述、有描绘、有议论,其间转接轻灵,活泼流利.用笔有虚有实,实处的描写很形象,虚处的用笔一触即止,虚实对比,蕴意幽邃.23. 本题考查古诗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诗句的意思是:我只笑而不答,心里却一片轻松坦然。诗人的回答是笑而不答。“笑而不答”,带有几分神秘的色彩,造成悬念,以诱发读者思索的兴味。“心自闲”三个字,既是山居心境的写照,更表明这“何意栖碧山”的问题,当桃花飘落溪水随之远远流去的时候,诗人觉得此处别有天地,如仙境一般。此时的心情是很安适恬淡的,神态悠然自得身处幽居碧山,心里一片轻松坦然,对于诗人来说,既不觉得新鲜,也不感到困惑,只不过是“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罢了。24.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画面的理解能力。首先要对诗句内容有清楚的了解,在翻译诗句的基础上,加上合理的想象,描绘诗句的内容。注意描写不等于翻译诗句。

作文

四、作文

25. 题目: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以《这样的人让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提示:(1).题目横线处应该填上一个能体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

(2)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3)书写要工整,卷面要整洁。

【答案】这样的人让我佩服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们就像夜空中那闪烁着耀眼光芒的星星,数也数不尽。他们有可能是大名鼎鼎的“明星”,还有可能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小星星”……而清洁工却是我最敬佩的人。我每次从他们身边走过,我都会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默默注视他们。他们总是默默无闻,无私奉献地打扫大马路,每次清晨我还在热乎乎的被窝里时,我就能清楚地听到清洁工“刷,刷”地扫地声,直到半夜,站在窗口,仍能看到清洁工们得身影。他们总是愿意落下许多汗水,来获取别人的称赞和健康。有一次,我从马路边走过,看到几个清洁工在扫大马路,忽然,有一个叔叔带着他的女儿经过,嘴里还吃着香脆的饼干,只见他们吃完饼干后把袋子随手一扔,我正准备去和那个叔叔评评理,只见一位清洁工阿姨什么都没说,就把袋子扫走了。我走过去悄悄地对清洁工说:“阿姨,您为什么不说说那位叔叔呢?”阿姨却说到:“都是平常人,干吗要那么斤斤计较呢?计较了又能怎样呢?做人是不能怕吃亏,应该有大肚量,能够容忍别人的错误,更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品质呀!”听了阿姨的话,我十分感动。清洁工是大自然的美容师,他们为了我们地球的卫生而早出晚归,这种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令我敬佩,更令我感动。我不禁这样想:人类世界要是没有清洁工的话,地球早就会变成垃圾场了。人们呀!快醒醒吧!让我们用我们的双手,共同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吧!【解析】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我们首先应该把题目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写表现自己情感态度的词语,比如:尊敬、羡慕、讨厌、感动、叹息……然后从生活中选材,尽量选取你熟悉的人,这样才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当然,你也可以选择某本书中、某个故事的主人公,或者新闻报道中的模范人物等。 最后围绕这个人的事迹,表达出你的情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500 开学计划作文600字 追梦路上作文600字 难忘的一天作文300字 打铁花的作文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感恩有你作文600字 可爱的小猫作文300字 追逐梦想作文600字 美好的回忆作文600字 新学期新征程作文 关于春节的作文开头 沟通作文600字 尊重作文600字 大扫除作文600字 想象作文300字三年级 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作文 被老师打屁股作文 小学生优秀作文大全 初中生活作文600字 每逢佳节作文 五年级下册同步作文 寒假作文300字 拜年作文300字 春节作文250字 突破作文600字 元宵节400字作文 春节的作文200字 春节作文五百字 舌尖上的美食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