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想让孩子自觉的学习 主动的学习 秘诀在这里

2020-11-24 02:40:01
相关推荐

一、越俎代庖行为要不得

教育要避免急功近利的心理,父母必须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孩子数学没考好,爸妈赶紧报名奥数辅导班;语文没考好,毫不犹豫去上作文、阅读补习班……

头疼医头,脚痛医脚,白白浪费了孩子的大好时光。

为了在小学早期能考一百分,父母轮流上阵,趁着自己还能辅导孩子的时候,卯足了干劲,不把语文和数学讲清楚,誓不罢休。

其实孩子早期的接受能力非常弱,他们的理解力也跟不上,很多知识本来就学得模模糊糊,需要后期反复的重复,才能完全掌握,这是正常的现象。

本来只有极少数孩子能考的一百分,在家长的努力下,变成了小学早期的普遍现象。

殊不知,到了小学四年级,课程难度的增加让很多家长败下阵来,不但辅导的自己心烦气躁,还把孩子绕糊涂了。

曾经有位朋友带他的儿子来给我诊断,到底学习出了什么毛病。

我翻开孩子的课外习题本,很多题目被父母画得面目全非,满眼都是批注,令我不愿再看第二眼。

我让孩子把其中一道父母反复讲过的题目讲给我听,结果是一问三不知,孩子依然不会。

不但如此,孩子的学习习惯、做题习惯等方面问题颇多,我对这位做生意的朋友说“以后千万别辅导孩子学习”。

还有一位朋友个性急躁,他家孩子的情况更为糟糕,经过父母头三年的努力,孩子在四年级时各科成绩乱七八糟,自信心、耐力、学习力全线崩溃,都到这时候了父母还在责怪孩子不认真。

曾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教师告诉我:“不管父母自己事业是否成功,都尽量不要插手孩子的学习,就让他们自己去学”。

如果不是自己学习特别优秀,尽量还是让孩子自己去经历由差到好的过程,早期的越俎代庖只能带来短暂的自信,长期来看,百害无一利。

实际上特别卓越的父母,更加懂得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即使所有的知识和方法自己都知道,也会让孩子以自己稚嫩的小脑袋去思考。

不经过积累、反思、总结的学习经历,无法造就成功,从不会学习到掌控学习,这中间的每一步,都要扎扎实实走一遍。

家长有放手的意识,才能培养自觉学习、自律上进的孩子。

二、培养孩子的上进心比分数重要

到了高中,你会发现,被父母逼着学习的孩子成绩不会太好,哪怕是父母心急如焚,孩子也不为所动,不管是威胁、强迫还是压制,效果都不大,干着急,眼看着孩子不以为然、自暴自弃。

真正能学得好的孩子,被父母教育得就像一台发动机,自身源源不断的生产动力,他们为了珍惜时间,甚至在上课时一边听课,一边插空再多做一套练习册。

这些好学生挖空心思研究高效学习方法,不断的总结学习经验,默默地向好的同学靠拢,不怕苦不怕累,就怕学习会倒退。

他们的父母平静的陪着孩子,做好后勤工作,疏解孩子的压力,调整孩子的心情,家里气氛一片祥和。

这种“别人家的孩子”气质,在小学阶段是可以培养的。

教育学有个著名的理论“儿童有自发追求上进的特点”,“每个学生都有想要超越自己的愿望”。

打造一个主动学习孩子的关键在于树立一个“正向循环”,在父母有意识的带领下,引导孩子走进这个循环。

首先父母要明白,孩子不管多小,多稚嫩,多么的惹是生非,都是一个完整的、有自我、有七情六欲、有追求的“人”,对于这个小“人”学习早期的迷糊、脑子不转弯、错题连篇等问题,都要接受,完全的接纳。

父母和孩子都接纳了现实之后,就可以在一个非常差的基础上,开始我们的“正向循环”,首先从最基础的好好听课开始训练,强化“只要认真听课,成绩就会有进步”的理念。

有教育经验的人都知道,孩子课堂上遗漏的知识点,课后几乎要花费十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发现漏洞,弥补漏洞,直至补上漏洞。

给孩子提出一个比较小的执行目标,易于执行,但早期也不容易看到成果和改变,可能要持续几年后,孩子才能真正形成认真听讲的习惯。

最怕对孩子早早地提出过多、过高要求,极容易导致心理学上“习得性无助”问题的发生。

这个问题说得是“当一个人在经历了失败和挫折之后,面对问题时产生无能无力的心理状态和行为”。

很多孩子都有这种经历和体验。他们的挫败感来自于父母的震惊、失望和责怪,造成的后果是试卷还没开始做,孩子就已经把自己放进了“绝对考不好”的套子里。

三、正面强化的神奇力量

因为孩子早期的基础比较差,所以很容易产生一些微小的进步。

父母要做到不与同学比较,不看排名,不看有多少满分,因为这里面的成绩很大一部分不是同学真实实力的体现,而是父母逼孩子反复学习的结果。

那么正反馈就要登场了,抓住孩子表现好的细节,进行适度的肯定。到了这个阶段,其实只要父母看到了孩子表现好的方面,就已经做到了正面强化。

心理学上的“马太效应”讲的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但是注意避免过度的正面反馈,不切合现实的表扬和夸张的赞美会造成“佩兹曼效应”,反而会让孩子心虚,自负,眼高手低,不脚踏实地。

所以一般来说,“发现”即可,无须继续引申。

同时注意到,适度的负反馈能够激发孩子的干劲,当给出三次肯定之后,可以给出一次负面反馈,让孩子正视自己的问题,保持冷静的心态。

其实,孩子自己能够了解到自己还存在很多问题,这时的负反馈很客观。

四、重视家教的作用

凡是培养过清华或者北大等顶级名校学生的家长会知道,在十几年的育儿过程中,孩子经历了极为严格的家教,这样的教育使得大部分优秀生老成持重、不多言辞、能吃苦、坚韧、抗压、内敛、自我要求极高。

但一般来说,这样家庭的家教往往极为严格,严格的程度是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不但严格,而且极为重视细节,涉及到孩子学习的一切细节都会被认真入微的反复琢磨。

想要孩子学习好,在民主、尊重的前提下,要重视家教的重要作用。如果一味的偏向于“爱与自由”、“快乐教育”,那将失去孩子成为人才的时机。

凡事应持中庸的思想,偏左偏右都是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的表现。

所以宽松自由是错误的教育方法,而过度的严厉苛责更是错误的教育理念。

教育孩子有礼貌是社会性要求,好的家教则是自我内在精神意识的培养,表现在孩子遇到事情之后自然流露的表现,有的父母认为礼节、生活习惯、不说粗话等方面是好的家教。

殊不知重视社会性的塑造,没有起到对孩子人格和自尊等方面的管理,反而会使得孩子束手束脚,个性不得抒发、梳理和引导,外在却有框框架架的诸多繁琐约束,这不是好的家教,这只是压抑的教育。

好的家教是与孩子沟通,尊重孩子的基础上,以身作则,像是父母把家里收拾的一尘不染、父母相互尊重、自尊自爱,不浮夸不虚荣,不情绪激动,不张牙舞爪,克制、冷静,有礼有节,重视知识,遇事多思索,做事认真踏实,不耍滑头,勤劳上进,有父母自己的人生目标……

错误方向的严格家教,令孩子表面服从,内心走向逆反。

正确的严格家教,从内到外教育孩子,看似严格,注意细节,实则令孩子产生安全感,给孩子指引了内心追求的方向,向上努力的方向,改正内心的缺点,发扬优点。

塑造一个充满尊严感,知道约束自己言行的孩子,勤奋刻苦,自律,谦虚,上进,这些细节要求孩子做到,家长也努力去靠拢,何愁孩子不会越来越好?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快乐作文500字 作文拼音 诱惑作文 忆 作文 初一作文素材 园博园作文 沟通的作文 500字作文初一 《我的愿望》的作文 那个人作文 初中作文700字 写作文软件 600字叙事作文 友谊英语作文 交警 作文 清廉作文 购物英语作文 冲突作文 作文万能结尾 作文我的弟弟 五上作文 四年级小学生作文 谦虚作文 一篇作文400字 最珍贵作文 身影作文 枫叶作文 写作业的作文 温暖600字作文 一束光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