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看《罗生门》 浅析其作品内涵以及带给我们关于创作的思考

2020-11-24 02:55:01
相关推荐

人如果不自私,就无法活下去,哪里有软弱,哪里就有谎言。——芥川龙之介

最初对芥川龙之介的了解,是从他的《罗生门》开始。

读了这个短篇,一方面,我由衷感叹道他思想的深邃和表达的尖锐,人竟然拔死人的头发做假发换钱维持生计,人竟然为了能生存下去,不顾后果地相互伤害。

另一方面,我又感叹道芥川龙之介的伟大之处,在于他驾驭文字的能力,他用简洁的文字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将他们的全部想法跃然纸上,让人们看到思想的“肮脏”之处,同时又对他们有着一丝怜悯之心。

人世间的悲情莫过于透过文字可以看到一个“人吃人”的画面。这样的作家有几个,比如说鲁迅,比如说芥川龙之介。

我们从三个角度浅析《罗生门》这部作品,分别是:

一、《罗生门》想要表达的具体内涵

二、作者芥川龙之介和他的创作风格

三、我们从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中,学习如何创作

01 《罗生门》以短篇作品形式,向我们展现一幅生动的人性画面

以《罗生门》命名的书籍,多由芥川龙之介的几个短篇整理在一起。这本《罗生门》命名的书籍,其中包括《竹林中》、《河童》、《杜子春》、《某傻子的一生》等等短篇小说。

书籍的版本不同,所收集的作品也不相同。比如日本一部电影名字叫《罗生门》,其实它讲述的是短篇《竹林中》的故事。

我们以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罗生门》为代表,来看看其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以及作者对于社会底层民众和人性的深刻描写。

故事梗概

黄昏时候,有一个仆人在罗生门下躲雨,他看到一个老妪在从女尸头上拔头发,于是出于好奇,便审问老妪的举止,原来老妪为了生存下去,拔尸体头发做假发用来换钱。

仆人正对于是生是死犹豫不决之时,老妪的做法仿佛给了他灵感,他想着老妪赚死人的钱,我也可以赚活人的钱,接着他扒掉老欧的衣服,卷着衣服扬长而去。

衣服可以用来换钱,让自己继续活下去,仆人没有管老妪的死活。

作品对于人性的刻画达到极致

一是,仆人在孤寂恐惧的罗生门下,思忖着是等着饿死还是去做以死人为生的盗贼,这是对于为善还是作恶的选择。

为善的一面,没有任何作为即是为善:对于生活的困苦,他已无计可施,他饿死,不会伤害到任何人;作恶的一面,为了活下去,他要偷盗死人的财物维持生活。

为善还是作恶,就在一念之间,这是人们在艰难困苦面前常有的思考。作者对人物心理活动做深层次刻画,目的在于通过清晰地描写表现人性中纠结的一面。

二是,一个老妪 “好像母猴替小猴抓头虱般”,从尸体头上把长发一根一根拔起来。在老妪眼里,罗生门下的尸体都是一笔笔的假发生意,是可以生存下去的口粮。

看到这样的文字,脑中的画面让人不寒而栗。这到底是什么样的社会环境,人们竟然要靠死人过生活,这和仆人当盗贼的想法比之,有过之而无不及。

作者在此想要表达的是生存在社会低层民众的状态,他们靠“人吃人”苟且地活着。这又是一个刻画人性的画面,为了生存下去,人性是泯灭的,是盲目的,是没有任何道德意义而言的。

三是,仆人左右为难,对于为善还是作恶下不了决心之时,老妪的举止给了仆人不好的诱导。他已将选择为善抛在九霄云外,于是他扒掉老妪的衣服,换钱,这样就不会饿死。

这是作者对于人性另一层次的刻画,人与人之间是相互影响的,整个社会就是一个大的模仿现场。老妪靠拔死人头发活下去,仆人灵机一动便觉得他有更高明的办法,这就是老妪对仆人的影响。

当人性的背面被全部暴露出来之后,只有比不道德更恶的行为出现。因为比起聪明,谁也不愿服输。

芥川龙之介通过人性的各个层次描写,揭露了社会底层民众“人吃人”的生存状态,也让人们看到人性中极度自私的一面。

描写人性的恶是,为了扬善;写人性弱点,是为了引起人们对于人性的关照和救赎。

芥川龙之介

02 芥川龙之介:冷峻的笔伐,简单的故事,富有内涵的文字

芥川龙之介,日本小说家,1892年生于东京。1916年,他在上学期间发表的短篇小说《鼻子》,受到夏目漱石的赞赏。

芥川初期作品多以宫廷、江户时代及明治时代等历史题材为背景;中期作品融入写实,并有自传的成分;晚期因受到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折磨,其作品风格也变得沉重、黑暗和死亡。

芥川龙之介,与森鸥外、夏目漱石被称为20世纪前半叶日本文坛上的三巨匠。

其创作特点多具有怀疑态度,披露自私利己的人性丑恶,通过对死亡的深刻意识描写悲剧美。

芥川龙之介擅长短篇小说,他用冷峻的笔伐,简单的故事,和富有内涵的文字,向我们表达作品的主题,表达他自己的思绪,表达对于人性的看透和悲悯。

比如他说“对于美我是多么悲哀,因为我无法战胜自己的完美。”芥川的文字总是有隐隐地痛在里面左右徘徊,让人读起来从心底诱发出悲凉的感觉,不管文字多么美,文字背后的悲观情绪潜藏其中。

再比如他说“我们之所以喜爱大自然,因为大自然既不会憎恨我们,也不会忌妒我们。”芥川借大自然暗讽人性。憎恨,忌妒,这些都是人类的情感,也是人们由于自私自利而产生的负面情感。

他对于人性丑恶的描写直接而了当,就像他的短篇小说集《罗生门》的辑一:人性,其中包括《罗生门》、《竹林中》、《大石内藏助的一天》

还有他说“当卷起海浪到烦恼的天空,只有在浪花中掬起刚升起的月光,才是有生存价值的生命吧!”

芥川龙之介晚期文字中充裕的死亡意识,让我们感觉到他的无望和绝望。这样的对于生与死的感悟,是他富有特色的写作情怀之一。最后他为了追求文学和人生,和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对于思想和灵魂的解脱,从而选择了真正的“死亡”。

03 好的作品,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入木三分地刻画,来表达社会,表达人性,表达自己

芥川的作品之所以时至今日仍然发人深省,给人启迪,让人们读之便难以忘怀,正是他作品的主题鲜明,都是在表达着与人类相关的深刻话题,比如表达社会底层民众的疾苦,比如描写人性的利己主义,比如表达作者自己对于死亡的认识。

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不仅让我们看到他的写作特点,更需要创作者去学习,思考,去写出好作品,让好的创作继续传承。

那么,作者写出怎样的好作品激励人们?方法在于,让文字产生真实性的影响,引发人们与之共鸣,打动内心,从而激励人们做出思考和反思。

人们觉得作者在与他们交谈,似乎能够看到他们的所思所想。

就像《罗生门》中的仆人的心理刻画,他做的是生是死的选择,让人们思考人性在这样的抉择面前,是为善还是作恶呢?可能人们会谴责仆人以作恶的行为来获得温饱,但他的行为似乎也是事出有因。

作品中人物让人们觉得那些人“就像我,或我认识的某人”。

对人物的心理活动描写,让人物活生生地站在人们面前,而且这个人物感觉就是某个人自己,人们或多或少的特质在作品人物身上体现,现实与文学相互对应,文字有了真实性影响,人们觉得作者能看透他们的心思,知道他们想法,甚而用积极的文字引导人们走向正确的路途。

人们觉得作品中的故事或情节触动他们的情感,比如爱慕、恐惧、悲痛、愤怒等,好像人们就活在作品中一样。

当老妪一根一根地拔掉死人头发时,人们做何感触?恐惧、诧异、抑或是愤怒,等复杂的情感忽然涌上心头,作品的情节牵动着人们的内心情愫。

这样的故事或情节描写,首先让人们充满对场景的想象,然后内心的情感跟上想象的节奏,最后对作品做出评判:能够打动人心的作品,就是好作品。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好的作品始终激励着人们的思想,这是作品的最大威力所在。

好作品,能够潜移默化地侵入人们的大脑,让人们甚至是强迫人们思考生活和人生,从而达到让人们去追求更充裕的生活,选择理解和谅解他人,能够乐观地去看待生与死,最终做到人性的救赎和解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学校大扫除作文450字 初中作文母亲600字 社会见闻作文800字 游踪的作文 秋天梧桐树作文 被温暖照亮作文 我的画像作文 作文包饺子400字 父亲作文200字 象鼻山的作文 我为何读书作文 我喜欢玩的游戏作文 我的母亲作文400 我的小花园作文 那时花开作文800字 难忘的作文800字 八年级英语最高级作文 我最敬佩的人妈妈作文 语文作文万能素材开头 就是那作文 难忘的运动会作文600字 六年级作文ppt 这一路风光正好作文600字 军训总结作文 公园游记作文400字 种花英语作文 愉快的国庆节作文600字 花果山作文 游西湖作文350字 高考必背英语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