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古代的尊师重道之礼

2020-11-24 21:00:01
相关推荐

尊敬师长,是我国古代带有特色的传统伦理道德。老师在社会中有较高地位。古人所列举的应该受到特别尊祟的对象”天、地、君、亲、师”中,老师占有一位。

儒家经典《白虎通义》特别强调:人有三尊:君、父、师是也。老师被列入与君、父共同受特殊尊敬的行列。

教育界的祖师孔子.更被尊称为。至圣先师”,即使是天下至尊的皇帝,对他也要顶礼膜拜。

老师在社会上还有“西席”、“西宾”等称呼。西席,是指室中座次以西为上时的最尊贵席位,延请宾师教授子弟,曾有安排在这一座位的礼俗,西席、西宾因此成为老师的尊称。

学生对自己的业师(授课的老师)尤其应敬重,尊师是做学生的最起码的道德。我国古代也形成了一套学生尊师的礼则。

学生入学,先要行拜师礼。释菜,是拜师礼中的持有礼仪,学生把菜作贺礼献给老师.表示自己的卑下恭谦及诚心学习的心意。古代的各种贽见礼多逐渐消失,尊师的释菜礼则一直流传下来。

孔子

学生尊敬老师,虔诚从学,受到社会的崇尚,也出现不少令人赞叹的事迹,有的成为典故。宋朝的杨时,拜理学家程颐为师,某日,杨时与学友游酢去程颐家请教学问.时值天降大雪,到程家时.又正巧程颐休息。杨时为不影响老师休息.便立于门外等候。程颐醒来时,门外降雪盈尺,杨时和游酢也已成了雪人(《宋史·杨时传》)。杨、游二人尊敬、体贴师长,以及不顾寒风大雪而诚心求教的行为,感人至深,被誉为尊师重道的楷模。这便是“程门立雪”这一典故的由来。明朝的薛敬之,从学于名学者周小泉,每天鸡呜而起,等候先生开门.然后打扫堂室,摆好桌椅,等先生坐好后,恭敬地跪下请教(《古今图书集成·交谊典·师友部》)。

老师所以受到特别的尊重,是基于古人有这样一种观念.即老师对于一个人赖以安身立命和处世的“才”、“德”,有重要的造就培育之功。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除了受家庭父母的教养外,还要靠老师的教导和栽培,是老师教给学业、技能及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使自己终身受益,所以古人说;“人之常尊,曰君、曰父、曰师、三者而已……君之于臣.父之于子.力有所不及处,赖师之教尔,故师之德配君、父。”(《古今图书集成·交谊典·师友部》)把老师的恩德比之于父亲.因而老师不但有“恩师”之称、而且被弟子称为“师父”,老师的妻子也被称为”师母”。古代还有诸如“德业之师,以父道事之”、“师徒如父子”等敬师、反映师生特殊关系的名言。《吕氏春秋.·劝学》还说:对老师“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所以尊师也”。在师生共同生活的学校里,学生要像对家长那样侍奉老师的起居饮食,《管子》卷十九《弟子职》对此说得更具体:“先生将食,弟子馔馈。摄衽盥漱,跪坐而馈。”意思是说学生为老师准备好饭盒,伺候洗漱,然后恭敬地将食物给老师送上去。“死则敬祭”,是说老师去世后,弟子们要像对死去的父母那样祭祀。古代,为老师守孝者大有人在。

程门立雪

孔子死后,其弟子皆“吊服而加麻”,埋葬后,“弟子皆家于墓,行心丧之礼”.其中子贡“庐于墓六年”(《孔子家语·终记解》).即在孔子墓旁搭起庐屋.陪伴着死去的老师生活,这种“庐墓”是古代子为父母守孝的礼俗。

东晋的郭瑀认为:人之—生,是“父生之,师成之”,所以在老师郭荷死后.使“服斩衰,庐墓二年”(《晋书·郭瑀传》)。斩衰,是子为父所穿的丧服。同朝的许孜.听说早年的老师孔冲丧亡.随即奔丧,并“蔬食执役.制服三年”(《晋书·许孜传》)。其他如东汉的延笃、冯胄,曹魏的王朗等,也都曾为老师服丧。其中延笃、王朗都已经入仕为官,得知老师噩耗,悲不能止而“弃官奔丧”(《后汉书·延笃传》、《二团志·王朗传》)。宋代的岳飞,与老师周同感情深厚,周同死后,岳飞曾于每月的朔望在老师的坟家祭祀(《宋史·岳飞传》)。

老师获罪、蒙难而冒死营救,或代其受过者,也不乏其人。东汉的杨政,从学于范升。范升被告下狱,杨政“乃肉袒,以箭贯耳”.等候皇帝的车驾路过而为师申诉。保护皇帝的侍卫以箭射之、以朝刺伤其胸.他仍不退缩,哀泣恳请。杨政的行为终于感动了皇帝,宣布释放他的老师(《后汉书·杨政传》)。东汉大司徒欧阳歙被判罪,其弟子千余人伏阙哀求,有的自己髡发以代老师谢罪,其中有个叫礼震的.请求以死来替老师受过(《后汉书·欧阳歙传》)。以上这种情同父子的师生情谊.表现了我国古代师生关系的特殊性。

古代的尊师传统在社会上具有广泛性,尊师敬长不仅在民间百姓、学生、士大夫中形成风尚,而且上层统治者也大力提倡.并身体力行。皇帝与官员以隆重礼仪祭拜孔子,是其突出体现。

皇帝不仅拜孔子、对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仍以师礼敬之。西汉的张禹.曾是汉成帝刘骜的授业师,刘骜即皇帝位后,赐张禹高爵厚禄,优礼再三。张禹年老家居,汉成帝不时派人慰问,张禹卧病在床,汉成帝亲自至其府第.跪在老师的床下问候(《汉书·张禹传》)。东汉桓荣.曾任太子刘庄的少傅.授经学。刘庄继位为汉明帝后,尊其为太师,仍待以师礼。明帝曾召集文武百官及桓荣的门生数百人讲习经学,把桓荣安排在最尊的座位上,自己执弟子礼,讲诵过程中,常提到老师如何如何。桓荣病时.明帝也亲自去看望(《后汉书·桓荣传》)。

汉明帝

清代延续着传统的尊师礼俗。为了推行尊师重道的宗旨,朝廷对各阶层的教育,如上书房的皇子皇孙教育、各级官学教育,都制定尊师礼则。

上书房(或称尚书房)设于皇宫中,为皇家子弟学校。清代的皇子身份甚高,王公大臣见皇子须行跪拜礼。但皇子皇孙入学,要向老师行拜师礼。若老师不肯受礼,学生向老师的座位行礼。

《大清会典·礼部·师生礼》规定,国子监学生初见国子师,老师在堂中等候,学生“自东阶升堂”(循古礼的东阶为下为卑.西阶为上为尊),对老师行三揖礼,老师站立受礼。然后学生侍立于老师的身边,老师位于西边,学生位东,面向老师,听老师训诫。训诫完毕,学生行三揖礼退出。平时去私宅拜见老师,先在门外通名等候。召见时.老师在阶相迎,学生登阶向老师行揖礼。进门时,老师在前,学生后随。入堂中向老师行跪拜礼,老师以揖礼相答,学生起立趋向前去将老师扶在正座。老师命坐,学生揖谢而坐。茶至及请教时,学生都要行揖礼。辞退时.向老师行三揖礼.老师前行,学生后随,至二门外,学生行三揖礼请老师回去,再走。

各府、州、县学的学生见本学老师,其礼节与国子监学生见国子师同(《士庶备览》卷一)。

民间学塾的拜师礼。在学堂的正中摆好桌子,学生拿着“贽”(见面礼)在学堂外等待.老师出来召见.学生进去献贽于桌上.先向先师孔子牌位跪拜。然后向老师行跪拜礼,老师站立以揖礼相答。节日的祭孔、敬师礼仪,沿袭古来的释蔡礼,北方的私塾有在冬至日向孔子牌位释蔡的礼俗,献菜后,老师和学生依次拜孔子,然后学生拜老师。

民间还有众多的私塾,这些私塾中也有敬师礼则。日常教学生活中,每天早晨学生入学堂、晚上出学堂见到老师,都要对老师作揖行礼。课上老师提问,学生起立回答。向老师请教,也要起立,恭听老师讲解。老师闲坐时,学生在老师身旁侍立,老师命坐,在老师的侧面侍坐。如果老师站立,学生就不能坐着。与老师在路途相遇,要恭敬地趋向前去行礼,然后立于道旁,等老师走过.再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关于风的作文 关于战争的作文 高中生优秀作文 猜猜我是谁作文 触动心灵的作文 报答作文 玉兰花作文 500字写事作文 铭记作文 写作文的技巧 观察植物的作文 大学生活英语作文 描写学校的作文 六年级毕业作文 作文网站 四级作文题目 作文美丽的校园 成长故事作文 校运会作文 高中作文素材大全 民间故事作文 时评作文 我是谁作文 美育作文 心声作文 母亲节作文 暑假英语作文 礼仪作文 乌龟作文 爱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