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作家刘东升:铁汉柔情写锦绣文章

2020-11-25 01:40:01
相关推荐

周俊芳2020-1-5

己亥年七月,中国作家协会2019年第2号公报发布:“经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会议审议批准,2019年发展中国作家协会会员615人,入会日期为2019年6月25日。”名单中山西有13人被批准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中晋中市仅1人,这个人就是刘东升。

刘东升何许人?一个检察官,一个舞文弄墨的文化人,一个学历不高文化不浅的民间文化研究者……

从一个高中毕业下煤窑的工人,成长为著书立说的中国作协会员,东升的人生经历不能不令人钦佩。他在繁重的本职工作之外,几乎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于学习、创作。这世上没有明白无故的成功,他付出的辛劳和精力,开出绚丽的花朵,更赢得了诸多人的尊重和业界认可。

与书共舞的检察官

认识东升是在十多年前,2003年,他出版第一本散文集《与书共舞》,我采访他,写了《与书共舞的检察官》一文。自此成为朋友,因为有了文字的因由,断断续续交往了这么多年。

初识东升,很难将他与文化人联系在一起,他是张扬明亮的,言辞锋利的,刚过不惑之年,身处公诉处长和主诉检察官的位子,英气之中难免透着些浮躁,平易之中难掩那份咄咄逼人。但他爱读书却是真的,“读书对我或许是与生俱来的嗜好!”东升幼年在灵石段纯村度过。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东升的懂事和争强好胜,与他的成长不无关系。自小他就用捡破烂的钱购买学习用具,没钱买书就四处找寻,不拘何书,拿来便读,兴致盎然。母亲年轻时的旧书藏于娘家书橱,儿时东升最爱去舅舅家,翻检旧书贪婪阅读。略通文墨的母亲是东升的人生灯塔,望子成龙,每每教导他多读书,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母亲的坎坷人生是他一生的痛,在《与书共舞》一书中,东升多次写到母亲,感佩于她的品格,感慨于她的坎坷,感念于她的教导。

少年时期,继父在外忙碌极少顾家,母亲体弱多病卧病在床,作为长兄,东升要照顾几个弟妹,做饭、洗衣、操持家务……即便如此,他谨遵母命,从不敢耽搁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高中毕业那年,他到煤矿当了一名工人。那是农家子弟的出路,井下两年的工作经历令他刻骨铭心,感受到最底层的生活的苦。但无论务农还是当工人,他都不曾放下过书本,用孱弱的身躯坚守着书中的一方净土。机遇总是给有准备的人。他有幸考上干部,进了政法队伍,当上了检察官。他常常爱说一句话:“只有自己才是命运的主人!逆境是培养人才的最好学校!痛苦和磨难是锻炼人的最好教材!”

作为农家子弟,生活的艰辛,家境的困窘,使他过早地尝到人生的苦涩,只有书籍像一缕阳光,照亮了他前行的道路,给了他生活的希望。这也奠定了他早期散文的思想基调。

为了弥补学业上的不足,他从没有停止上进学习。从高中毕业生,到法律中专、大专、本科学历,俱是通过自考。没有自律和学习动力,怕是很难坚持下来。“学习是一生的事情,学习是快乐的事情,学习是自觉的事情。”他说:“通过学习,可以修正品行道德,通过学习可以发现最美的自己,通过学习,可以接近更优秀的师友。”

东升精力充沛,涉猎广泛。这些年,获奖无数,荣誉多多。他曾入选山西检察机关功臣名册,荣获山西省劳动模范、晋中市检察系统“先进个人”、山西省第六届“十大杰出青年卫士”等荣誉。本职工作之余,他还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先后加入山西省法学会刑诉分会、山西省民间工艺美术家协会、三晋文化研究会、山西省检察官集邮(收藏)协会等,2019年,他还被晋中市社科联聘请为哲学社会科学“特邀研究员”。

爱读书,读好书。东升不仅读有用之书,更读一些无用之书。生活可能没有给他足够多的养分,但书本却成为他汲取营养的土壤。作为一名学习型干部,刘东升在文学创作之外,不忘业务理论探讨,撰写的《领导干部提升官德修养是预防腐败的内在要求》,荣获最高检《践行“三严三实”忠诚、干净、担当》丛书三等奖,《七载历练凌云志 一心筑梦身许国》一文,荣登中央《新华党建》,另外撰写《过天阴》荣获“2017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为推动检察文化建设和祁县文化事业进步作出了贡献。在他的影响感染下,7年时间,祁县检察院有505篇文章在各级刊物和新媒体上刊登发表。

2018年,刘东升离开祁县检察院时,以《勤学铸检魂》为题对工作做了总结,“抓铁有痕,踏石留印”,正是他希望在一地一任上,应当有所作为,不虚此生。

从藏书到痴迷写书

有人说,人生的比拼在于八小时之外。因为工作几近相似,或者刻板或者紧张或者悠然,都是没得选。但业余时间,却可以自己做主。有人玩耍有人消费,有人学习有人钻研,日积月累,其效果自然高下立判。

1992年前后,东升有两年时间在农村挂职,工作相对简单,闲暇喜欢徜徉在榆次街头的书肆、书摊。期间结识了一些书友,其中不乏忘年之交,当时在晋中文联的陈瑞便是东升在书摊上“拾”得。两人兴趣相投,逢周末就同赴太原南宫书市,购书之乐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

东升至此从读书转而藏书,手头稍有结余,他就开始买书、藏书。特别喜好旧时碑帖,他以为碑帖拓片是对传统书法文化的保护和留存。“家藏碑帖数百种,虽非上品,然也不乏妙品。得暇即观摩,研习,品评,自有一番乐趣”。与大多数藏家不同的是,东升藏书是为了研究。因为对故乡和乡土文化的执著,他在晋中各县工作期间,常常留心当地民间物件,碑刻拓片、木雕瓦当、旧书信札,只要是有关灵石,或与周边地域文化有关的,他都饶有兴致地收回来,潜心钻研,从中梳理乡邦文化,算是对养育他的这方土地的回馈。

东升爱思考,行动力强,做起事情来极为投入。这是同样一件事,有人三分钟热度,自然结果稀松,但有的人咬定青山不放松,持之以恒,成绩自然一点点累积。正如那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世上本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大多数时候,都需要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努力。

经过多年的悉心研究,东升对许多碑帖的装帧、书法、年代,都能讲得头头是道。他对自己的碑帖、古书都非常珍爱,每有同好前来,都是小心翼翼地从柜中取出展开。书中夹着自制的小卡片,记载着自己查阅考证的资料、心得等。用心至深,可谓到了字里行间。

为了研究清末介休收藏家王鋆,他费尽周折购得王鋆曾经的藏品“魏齐墓志八种”拓片,并陆续买到王鋆的50余种藏帖。他还专程赶赴介休,找到王鋆之女了解其父的生平轶事,并记录成文,发表于《乡土文学》2002年第四期。

2011年,东升从昔阳检察院调任祁县检察院。次年出版了他的第二本散文集 《朝圣故乡》(作家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为天赐灵石、灵光万丈、朝圣故乡、踏石留印四部分书写,表达了对故乡灵石的文史研究与深厚感情。由书法家吴艳萍题写书名,原新疆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姚铁山将军题词。著名诗人、山西籍作家周涛作序,“刘东升是一个热爱故乡,醉心文化的人。从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他怀有强烈的文化饥渴感,有一种寻求母亲乳汁的文化要求。”

不过几个月时间,东升再次出版了记录他20余年检察工作感悟的随笔集《谛听钟声》。书中收录了他所办理的大要案件的部分出庭意见,也有一些是根据当庭庭审情况整理的。熟识东升的人都知道,他是个充满激情的人,无论对生活还是工作,他都乐此不疲,激情满怀。在书扉页写着“谨以此书献给我热爱的检察事业。”,那些案件虽然过去了N年,但在东升而言,仍时时浮现于脑海。隔行如隔山,我不大懂得书中案例的优劣,但仍能从字里行间读出他的认真和豪情。

祁县图书馆始建于1954年,1979年独立成馆,系国家一级图书馆,是我国唯一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的县级图书馆。馆藏图书20余万册,其中古籍5.4万册,善本1.8万册……最有名的国家一级文物,宋版《昌黎先生集考异》,系海内孤本,也是山西现存唯一一部完整的宋版书。祁县图书馆如此巨大丰富的古籍藏书,与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和晋商发展史有关。在祁县工作的几年,东升如鱼得水,常常钻进图书馆,一待就是一天,查阅资料,研究古籍。撰写了大量极具文化分量的文章,《过天阴》《晋中藏帖大家——王鋆先生传略》《刻书大家 学界巨擎——小论杨尚文先生》《悲苦人生度诗佛》等,给相关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依据。连续4年,被祁县县委宣传部评为“最美读者”。

2017年12月9日,由《海外文摘》《散文选刊》杂志社主办的“2017年度中国散文年会”颁奖大会在北京召开。刘东升散文《过天阴》荣获二等奖。《过天阴》一文,写的是东升初到祁县,恰逢秋雨,“……祁县那些古老的青砖蓝瓦房都在雨中静默着,一副很享受的样子。我的家乡与祁县相隔不远,我知道,这些因为被淋湿而显得格外鲜艳的蓝色瓦顶,实际上都写满了历史、写满了名人诗词。”由此写道祁县习俗:每逢下雨日子,从事野外作业的人可以在家休息,弄点小酒小菜犒劳一下自己,上班一族则聚三五知己,对雨当歌、赏雨论俗,“吃它个老瓦盆干”!继而写道《诗经风雨》中的名句“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作者引经据典,感慨“这该是全世界独一份的‘祁县式浪漫’了吧。”而落脚是欢迎朋友们来祁县小城,感受它别样的风韵、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不由令人想起那首风靡一时的歌曲《小城故事》,更因为那句苏东坡的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东升写下:雨中畅享“过天阴”,不辞身为祁县人。

此文在山西日报发表时,用了《适逢好雨》做题。东升不独爱自己的老家灵石,他每到一地工作,一样会爱屋及乌,爱上当时的山水人文,搜集整理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抒著成文。为了研究祁县籍诗佛王维,东升下功夫泡图书馆,从旧书市场淘书,搜寻与王维有关的拓本资料。当有幸找到“辋川图”的拓本,他欣喜若狂,在一个个孤寂的夜,敝帚自珍地欣赏临摹,与千年前的古人隔空对话,伏案交谈。

祖籍祁县的唐代诗人王维,在出生地古县镇下古县村外建一个衣冠冢,供后人凭吊。每到梨花盛开,当地文人都会聚集此处,举行王维诗歌咏诵。连续5年举办了“王维诗歌节”,影响深远。一有闲暇,东升就积极参与。浸润其中,颇为感动。常常吟咏“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诗中神思遐想。2016年早春,梨花盛开时节,东升撰写长文《悲苦人生度诗佛》,文章题记:每一堪称丰碑的“石材”都蕴藏独特元素,或超拔出群或隐忍倔强,或刚毅柔韧或颠沛坚定。“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君。诗佛,是古昭馀的骄傲,也是山西的骄傲;是盛唐诗歌的骄傲,更是中国古代诗歌、美术、书法、音乐史上一个特异存在。”他深情告白,一次次被感动,“是夜,梨花深处,我欣然感受到来自一缕香的问候,放下笔时,但见明鉴高悬,清空一片……”

一个检察官,就应当头顶有国徽,眼中有正义,心中有悲悯。在东升的文字中,能读到他的沉静哲思和豁达的人生境界。到工作调动,离开祁县时,东升还将自己辛苦搜集的,与王维生平有关的资料转赠给祁县的年轻文友,鼓励他继续深挖研究,述诸文字。类似这样的文友相赠雅事,对东升而言,很稀松平常,他希望这些珍贵的资料能发挥最大作用,让更多的人受到启迪,让更多的研究者从中受益。

不忘初心的赤子情怀

在熟识东升的人眼中,其文和其人都携带着质朴的乡土气息,皆印刻着浓厚的故土情结。灵石是东升的故乡,这个相传大禹治水 “打开灵石口,空出晋阳湖”的地方,自古有“燕冀之御、秦蜀之经”之称,以罕见陨石而名闻天下。

东升对故乡古迹人文颇感兴趣,每每听闻有灵石碑帖,就请人家吃饭、托朋友说和,花时间软磨硬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方见他诚心,欣然相让。他也是乐不可支,修补研习,临摹探讨,久而久之,不仅对其中文字能说出一二三,就是书法鉴赏也是颇有见地。后来干脆就自己舞文弄墨,无师自通地写书法,习篆字,竟然也有模有样。

多年来,东升花精力搜集与故乡有关的书籍资料,家中书房三面都是他的藏品,为他今后的研究创作奠定了基础。将二三十年多种研究所得写成文章留于后世,是东升最大的心愿,也是他未来会下功夫做的一件事。

2019年《散文选刊》第11期刊发了刘东升的新作《夏天的草原秋天的凉》,山水之美中,抒发作者初次到草原的惊喜。“草原上感觉一切都慢,云朵静止一般,牛羊低头慢慢吃着,嚼着草,无风时草也懒得动,路旁的绿色也是一点一点慢慢深绿起来的。”高高大大,貌似壮硕粗犷的东升,骨子里有着细腻的表达和诗人般浪漫的气质。“坐在无边的草地上,我好像醉酒一样醉了绿色,平生第一次见到这样大的草原,才发觉自己平时生活的地方,那绿地、绿树的绿色和草原的绿比起来是何等渺小。我时而仰首,时而低头,兴奋得不知是在看草原的绿还是看蓝天的蓝……”

世界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东升不是诗人,却不乏诗人的情怀,不常常浏览大山大河,胸中却藏着千山万壑,激情满怀。到2019年秋天,他参加了《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2019年作家班培训活动,并受邀成为《散文选刊下半月》2019年度签约作家。

这是所有努力给予他的奖赏,亦是生活给他的鼓励和鞭策。东升的身世不能说不艰难,他的奋斗却让人颔首信服。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却可以选择走哪一条路,选择怎样的人生轨迹。

从写给母亲的《与书共舞》,到膜拜家乡历史文化的《山西民间木版年画遗珍》《中秋印记》,再到获得“第三届“石膏山杯”全国征文大赛报告文学奖”的《朝圣故乡》,再到获得 “2017年度中国散文年会”二等奖,以及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东升从未停止自己的脚步,他说自己是“矿工和农民的儿子”,写作只是他对世界的真诚表达,真实讴歌。成为中国作协会员的消息传来,周围文友都为他高兴,欣喜之余,东升私下对朋友表达,“我不认为自己是作家。”他把作家看得很高,他愿意一生仰望,奋力追赶,遨游中国传统文化的海洋,孜孜以求,汲取营养,绽放光芒!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冬天真美作文500字 金黄色的秋天作文 这才是真正的青春作文 写一篇描写花的作文 时代造英雄作文 沉潜作文素材 游记作文600字初二 亲情作文600字初三 荷花池作文600字 秋天的枫叶作文500字 和谐之美作文600字 有关节约的作文 知恩图报的作文 包粽子作文300字三年级 初中新闻作文 梦想作文1000 歌颂祖国作文600字 感人作文素材 我的梦想三年级作文 憧憬作文600字 感动就在身边 作文 我的端午作文500字 采桔子作文 我懂了一个道理作文 我喜欢的语文课作文 真挚的友情作文 河流污染作文 在什么中什么作文 什么是叙事作文 关于桂花糕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