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陶诗为什么耐人寻味?

2020-11-25 20:55:01
相关推荐

作文写诗,为了吸引读者,作者往往要选择一些不平凡的景物、事件,构思一些有戏剧性的情节,锤炼出一些惊人的语句,使自己的作品惊心夺目。陶渊明却与众不同,他多以白描的手法,写出了耐人寻味的篇章。

白描,本是绘画上的术语,是指一种不用色彩,只用单色的线条去描绘物象的方法。体现在文学创作上,就是“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鲁迅《南腔北调集·作文秘诀》)我们从陶渊明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作者选择的题材毫不新奇,如《归去来兮辞》,写归家后所做的事:饮酒、读书、谈心、弹琴、赋诗、出田、郊游;所见的景物:小园、松、菊、云、鸟、丘壑、林木、流泉,再普通不过了。这些随处可见的东西,象是作者信手拈来似的。陶渊明作品的语言,也是以质朴无华为特色的。请看他的《移居》第二首吧: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除了押韵与整齐之外,和口语是差别不大的,所以有人称之为“田家语”。题材这样平常,语言这样通俗,但它却吸引住读者,读后使人感到躬耕生活的愉快。这是因为作者用具体可感的形象描写,构成了一个以“躬耕乐”为主题的生活画面。诗中有画,平淡中有景致,这是陶诗耐人寻味的第一个原因。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暖远人村,依依圩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颊。

这是《归园田居》第一首所刻画的一幅恬静的村舍图:近景是几间草屋几棵树,远景是朦胧的村落中飘起几缕袅袅的轻烟,鸡鸣狗吠,隐约可听。在农村,这种景色举目皆是。说它如何美,就显得有点少见多怪了。但在诗中,把它和“尘网”、“樊笼”般的官场相对照,就成了一个淳朴、安宁、闲逸的境界了。作者对这样的景物的赞赏,就自然地表露了对污浊的上层社会的憎恶之情。情意与景物交融在一起,构成了诗人精心铸道的意境。在平凡的画面里寄寓着幽深的意境,是陶诗耐人寻味的第二个原因。

陶诗耐人寻味的第三个原因是平淡中有个性。如: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是写劳动的生活和感受的。豆虽然种的并不好,但耕者早出晚归,并没有偷懒,大概不是耕作的内行。夕露沾衣是艰苦的象征,对于一个旧社会的读书人来说,能够“不足惜”就不容易了,但对于一个真正以劳动为谋生手段的农民来说,根本不会对夕露沾衣有所介意。可见在这幅“如愿图”中“带月荷锄归”的不是个农民,而只能是陶渊明自己。在这首劳动的诗中表现了一种诗一般的劳动,这就是陶渊明式的劳动。这种劳动固然也希望能够有好的收成,但更重要的是得到一种“但使愿无违”的精神寄托。

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云无心而出岫(从山预浮起),鸟倦飞而知还。景(太阳)翳翳(昏暗的样子)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徘徊)。”“万族皆有托,孤云独无依。”“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这些在他的笔下经常出现而又为人所常见的鸟、鱼、云、松、菊之类,哪一样不具有作者的性格?哪一样不寄寓了作者当时的心情?

当时盛行的玄言诗,无景无情,淡乎寡味,从本质说,那根本不是诗。当时正要兴起的山水诗虽然有景,但情意不浓。诗中的山水景物许多只不过是作者的一些摆设,尽管有些也摆设得不错,但读者感觉不到其中有性格、有灵魂。陶诗在这两种诗风中独树一格,情景交融,意境清新隽永。初看平淡,但余味无穷。如苏东坡说的:“质而实绮,瘤而实腴。”粗粗一读,只见质朴,甚至感到干枯,但细细体味,就会感到美丽而又丰满。后来作者,不少受到他这种风格的熏陶:王维有其清腴,孟浩然有其闲远,储光羲有其朴实,韦应物有其冲和,柳宗元有其峻洁,皆学陶而得其性之所近。

朋友们喜爱陶诗吗?你最喜欢的是哪首呢?欢迎留言。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三年级童话故事作文 关于秋的作文 欣赏自己作文 自然景物作文 家乡的秋天作文 听雨作文 说明文400字作文 关于实验的作文 中考作文满分范文 我们的校园作文 我的小伙伴作文 我爱妈妈作文 教师资格证作文 800字作文大全 研究报告作文 初一作文大全 英语六级作文 美丽校园作文 一瞬间作文 传记作文 专升本英语作文 综合素质作文 小伙伴作文 感悟人生作文 作文评语大全 往事作文 竞赛作文 见闻作文 初中作文范文 作文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