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天台县孔庙的来历

2020-11-25 23:55:01
相关推荐

孔庙碑文正面

近日去人民东路的孔庙,孔庙广场前有一块小碑,正面的文字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孔庙”,背面文字是“天台孔庙始建年代不详,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迁于今址,清顺治、康熙、嘉庆年间曾重建,现在仅存大成殿、明伦堂。大成殿为天台城内现存规格最高、体量最大的古建筑。”这些碑刻文字,与我记忆中的天台孔庙历史不同,于是产生了考证一番的想法。

孔庙碑文背面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董仲舒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儒家学说,但这时的儒家思想,已非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原貌,而是掺杂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体现了一种兼收并蓄、包容多样、与时俱进的新思想。它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王权,因而受到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推崇,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和主流思想。

孔子死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翌年,哀公于孔子旧宅立庙守茔,是为孔子立庙之始。礼记上说:“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

后汉崇儒,立学必庙祀孔子,魏正始至隋大业间皆尊孔子为先圣。唐初曾改尊周公为先圣,配以孔子,后复升孔子为罢周公。所以孔庙又有先圣庙之称。

中央官学之内建置孔庙,始于北魏孝文帝之际。地方官学之内建置孔庙,始于北齐文宣帝时代。但是从中央到地方官学普建孔庙,则要到唐太宗以后。

从唐代以后,除曲阜孔庙以外,孔庙不但成为学校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且是学校的中心地;释奠之礼是国家大典,属于中祀;教师的地位,透过孔子庙制而神圣化;教育理想也透过孔子庙制而具体化。

天台有县,起始于“兴平四年”,时东吴孙策在会稽郡立始平县,为天台县的前身(出宋施宿《会稽志》)。至南齐时,吴兴盐官人顾欢,“于剡天台山开馆聚徒,受业者常近百人”(出《南齐书》),是为天台有教育的开始。顾欢前期学儒,后入道教,他的教学属于民间性质,不可能有孔庙。据《晋书》记载推断,当时始丰县(包括现在的天台县和仙居县)的户数是两千户左右,人口也就一万人左右。《旧唐书》第40卷,记载了台州的行政区域和人口。“旧领县二:临海、始丰。户6583,口35383。”这是台州行政区域最小的时候,这个时候,临海的户数应该在四千多户,人口在两万多人;始丰(天台)户数应该在两千多户,人口在一万多人。

天台孔庙起于何时?唐睿宗《申劝礼俗敕》:“先圣庙及州县学,即令修理。”皇帝下令,天台县肯定也会建“先圣庙”,况且睿宗知道天台,曾派司马承祯的哥哥承祎来过天台,天台不会不建。

宋《嘉定赤城志》记载,天台先圣庙“旧在县西南四十步”,也就是现在的劳动路和中山路交界一带,同时也说明此前就有先圣庙了。皇祐中,县令石牧之将孔庙移到“县东南二百步”,“即庙建学”。“在县东南二百步”与现在的孔庙到县堂的距离基本相合(宋朝时沿用唐朝时的度量衡,五尺为一步,根据出土文物,唐一尺相当于现在的30厘米左右。一步,要求双脚都前进一步,指的是现在的2步,大约是1.5米。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跬是现在的一步,步是现在的两步)。《万姓统谱》记载,“石牧之,字圣咨,庆历进士,姿韵沈雅,嗜读书,试秘书省校书郎,补新城尉,移天台令,有能名,改著作佐郎,九迁至朝议大夫,最后知温州。”

《嘉定赤城志》中有“陈密《学襄记》”,其中的作者和文章名称都是错误的。查内容相同的文章才知,文章的作者叫陈襄,文章的题目叫《天台县孔子庙记》。陈襄的文集《古灵集》里有这篇文章,从他的另一篇文章《天台山习养瀑记》可知,他和石牧之是朋友,当时任台州仙居县令。据四库全书《古灵集》提要,“陈襄字述古,侯官人,古灵其所居村名也,庆历二年登进士第,解褐授浦城尉,官至右司郎中枢密直学士。”《天台县孔子庙记》全文如下:

孔子,圣人之大备者也。使得百里之国,以为政于天下,虽尧舜不可及巳。为天子者,不以有已,听命以治其天下。为诸侯者,不以有已,听命以治其国,则必期月而为东周矣。惜乎天民之不遇,命也。自唐以来,天下郡县始立孔子庙,追尊王爵,春秋释奠,天子以下,皆执弟子礼,世以为尊用孔子之道,如是岂其然耶?生而有盛徳于民,死以祭礼报之,如曰“尊用”,其道则未也。天下之文弊久矣,自周至于今,宜黜浮伪、尚忠实。百物或有失职者,宜正名。王泽或有壅滞者,宜任大臣。逺近官政或有冗滥者,宜能官,人贤者以政,不贤者以禄。教或有未至者,宜兴学校。隆师儒礼或有未修者,宜教民冠。婚丧祭乐或有未作者,宜考五声十二律。放郑卫豪杰或有未出者,宜拔贤才、举逸民。鳏寡孤独或有未养者,宜弛力舍禁,授田以制,取财以节。民之蠧或有未去者,宜黜佛老戎狄。民之患或有未备者,宜足兵。孔子之道,用必先于此数者,夫能立庙以守。其祭祀尚无得礼者,而况于用乎?天台县有孔子庙不修,县令石牧之始至,嵗十月,相县之城南隅,大作新庙。屋总六十有二楹。先树正殿,塑孔子南向。左右十哲,曾子自余弟子六十有一人,与诸儒传经者二十有一人,皆图诸壁间,皆以其所追爵等降,如周之服冕圭璧,惟孟轲、荀卿、扬雄、韩愈氏服儒服焉。中树讲堂,图古之儒服、礼乐之器于其两壁。后又设学舍,师生讲习,咸有位序。祭器在西房,庖厨在东房,周围门廊环以墻宇。又考古器,作笾豆簠簋樽罍爼爵之属。十二月庙成,明年春秋释奠,入而行礼,生徒与事。品物如制,像图尊严,笾豆新嘉,神明燕喜,人物观化。先兹邑民不识儒学,又故庙湫隘,与民杂居,侮慢不尊。至是,耳目闻觉始有学者。嗟乎!石君可谓有志矣,区区小邑,而能为孔子立庙,制度以礼、春秋以时祀之,俾民不忘。是巳无愧于心。如其欲用孔子,则天也,非力之所能及也。天其不欲以斯道觉斯民也,则其巳矣乎;如欲以斯道觉斯民也,石君之志其必有遇矣。

根据《古灵集》中记载的陈襄履历,《天台县孔子庙记》写于皇祐元年(1049)。由上述记载可知,1049年10月,石牧之就看中了现在孔庙这块地方,建新庙立学舍,“为屋总六十有二楹”,楹是古代计算房屋的单位,一说一列为一楹,一说一间为一楹。此处应该是造房屋62间,这在当时也是十分的不易。1049年12月庙学建成,第二年春天就开始招生。南宋以来天台人才辈出,石牧之有不可磨灭的贡献。

《嘉定赤城志》在记天台的先圣庙时,本身就有矛盾。前面说“天台县先圣庙在县东南二百步,旧在县西南四十步,皇祐中,令石牧之即庙建学,后三徙至今地。”意思就是说石牧之在旧地建先圣庙。接着,《嘉定赤城志》引用“陈密《学襄记》”,“县令石牧之始至,岁十月相县之东南隅,大作新庙”。这种错误不是认真考证,往往很难发现。陈襄在文中写道,“先兹邑民不识儒学,又故庙湫隘,与民杂居,侮慢不尊。”这里交代了石牧之要把孔庙从西南移到东南的原因,因为原来的孔庙又小又破,还与民房杂居,有庙无学,也不适合办学,所以才移到新地方。

《嘉定赤城志》还记载:县学刚修成的时候,天台县的学子参加朝廷选拔考试大多失利。绍兴二年(1132年)以后,天台县的举子多有中榜,此时距县学建立已经八十多年。这也说明,古代要培养一个举人或者进士是多么的不容易。

《嘉定赤城志》还记载:淳熙(1174—1189)中,令赵公植作廊庑斋庐。嘉泰二年(1202),令丁大荣重新之。嘉定元年(1208),令詹阜民创明伦堂,上为尊经阁。十一年(1218),丞陈逵重建大成殿。以下为清《浙江通志》上的内容。《赤城新志》记载:元至元丙子(1276)燬于寇,尹张徳进、刘庆相继修复,至正末(1368)再燬。《台州府志》记载:明洪武(1368—1398)中,令邓林因旧址新之。成化二十二年(1486)燬,令王凯更建。《嘉靖浙江通志》记载:嘉靖八年(1529)复燬,十二年(1533)令周振扬重建。《天台县志》记载:万历二十一年(1593),推官刘启元徙城南,至二十三年(1595)张宏代继任,始落成焉,二十六年(1598)火,惟存庙庑,张宏代重建。国朝顺治十六年(1659),知县陈献可重建。康熙十六年(1677),敎谕邹楷、训导徐徳恂增修,敎谕杨王治重葺。雍正七年(1729),知县张若震重修。

上述记载中,“万历二十一年推官刘启元徙城南”,与宋陈襄所记“相县之城南隅大作新庙”相比,是同一个方位,是整体迁移还是只迁移大成殿?与原址的距离,与县治的距离等都没有交代。明朝的推官是各府的佐贰官,除顺天府、应天府的推官为从六品,其它府的推官为正七品。推官衙门称为“理刑馆”,这“理刑”二字,表示推官的职掌。明代于洪武三年(1370)始在各府设推官一员,这是因监察御史郑沂的奏请。郑沂奏言“各府宜设推官一员,专掌刑名,不预他政,庶责有所归,而人无冤抑”,获得明太祖的批准(见《明太祖实录》卷五三“洪武三年六月辛已”条)。所以,明代对推官职掌一般都说是“专掌刑名”,或说“理刑名”。所谓“专掌”,即“不预他政”。在官场严格的制度面前,一个台州府的推官,跑到天台县来,表示要把天台县的庙学迁移一下,这无论怎么说,都有悖常理。此后,看到了2017年天台新闻网上的一篇文章《天台孔庙:读书人心中的圣地》,作者闲云,他在文章中写道:“明万历二十二年,南门为水冲击,城门倒塌,推官刘启元,移南门于孔庙之前。”我不知道闲云先生这一段历史记载的出处,但他的文章让我明白了原来是移县城南门,而不是《浙江通志》中记载的移孔庙。两相比较,还是闲云先生的说法比较可靠。

清《浙江通志》还记载,在孔庙的西边,有一个练习射箭的射圃,孔庙还设有名宦祠(祀石牧之以下三十八人),乡贤祠(祀顾欢以下三十六人)。还有社学四所(一在桃花街、一在小田巷、一在平头潭、一在东岳庙)。

综上所述,天台县现存的孔庙,是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10月,县令石牧之所建,同年12月建成。至于天台孔庙的起始年代,应该是唐睿宗时期,但没有找到相关的历史记载。天台孔庙开始时是有庙无学,北宋县令石牧之是天台规模化办学的创始人。石牧之是天台隔壁的新昌人,我们应该感谢他。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家乡的美食作文400字 作文寒假趣事500字 什么是财富作文 以春天为主题的作文 如何学好英语的英语作文 关于文化自信的作文 读书作文800字高中 物微情浓作文 写景作文300字三年级 对手作文400字 我的愿望600字作文 作文题目写什么好 龙的传人作文 我爱劳动的作文 追赶作文600字 钱学森作文素材 皮皮作文网 写事的作文450字 五年级下册作文题目 抒情作文600字初中 搓汤圆作文 厚积薄发作文 我的年度汉字作文 中考优秀作文600字 话端午作文 清明上河园作文 我的奶奶作文400字 关于团圆的作文 打水漂作文 被打屁股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