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怪味小说”解读:《矮凳桥风情》中语言 叙事方式和美学表现

2020-11-26 03:20:01
相关推荐

林斤澜把小说语言的作用提到很多人所未意识到的高度。写小说,就是写语言。——汪曾祺《林斤澜的矮凳桥系列》

当代作家林斤澜,曾与汪曾祺并称“文坛双璧”,他以短篇小说“十年十癔”系列和“矮凳桥风情”系列为代表作,被誉为“短篇小说圣手”。2007年,林斤澜获“北京作家终身成就奖”。

刘心武曾说:“汪曾祺得到了应有的荣誉,而林斤澜还没有。”林斤澜的小说颇为难读,被称为“怪味小说”,“汪璧”立起来了,“林璧”却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地位。

林斤澜的作品,《十年十癔》系列注重北京语言的“京味”书写,以文革作为叙事背景,抒写人生的苦难,对历史和现实进行批判和反思,对人性发出深刻的拷问;八十年代中期,林斤澜完成了身体和心灵的“返乡”,他的《矮凳桥风情》系列,以家乡温州为创作背景,使用温州方言土语,在结构上进行多种文体实验,呈现出一种“苦心经营的随便”。

作家都是有故乡的,故乡的土壤养育了他们。沈从文有他的湘西,鲁迅有他的绍兴,贾平凹有他的商州,老舍有他的北京……林斤澜,是为温州代言的。

《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是林斤澜在1983-1987年间,以故乡温州的家乡人和事为题材,把现实生活和民间传说融为一体,写成的一个小说系列。这里有梦幻,有传说,有鬼魅,有寓言,体现着作者对现实与历史,对过去与未来的文化审视和思考。

下面,我主要以《矮凳桥风情》中的《溪鳗》为例,分析一下林斤澜“怪味”小说独特的语言、“怪异”的叙事风格和注重“留白”的美学表现。

01. 善用渲染烘托和白描写意

《矮凳桥风情》的第一篇《溪鳗》,一开篇就对矮凳桥上的繁华街景做了一番渲染铺陈,展开了一幅南方小镇的风情画:

街上开张了三十多家饮食店,差不多五十步就有一家。这些饮食店门口,讲究点的有个玻璃阁子,差点的就是个摊子,把成腿的肉,成双的鸡鸭,花蚶港蟹,会蹦的虾,吱吱叫的鲜鱼……全摆到街面上来,做实物招牌。摊子里面一点,汤锅蒸锅热气蒸腾,炒锅的油烟弥漫。

汪曾祺也写过南方街道上的店铺,可汪曾祺的店铺是安静的,没有这样喧闹,林斤澜的“矮凳桥”则是热气腾腾的,喧闹的沸反盈天,充满市井的烟火气。

接下来介紹溪鳗的店名,却又不直接写,反而就“溪鳗”这个名字,拉拉杂杂地写了起来,得出结论“把一个女人叫做溪鳗,不免把人朝水妖那边靠拢了”,然后又写女人有个头疼脑热,不看医生,反而去找溪鳗,“一会儿,手心里捏一个纸包赶紧回家去”,这似乎从另一方面,坐实了溪鳗的“巫”,给人一种摸不着头脑的神秘感。

到这里,还没有直接写溪鳗,作者又写了矮凳桥下的水:

这是正是暮春三月,溪水饱满坦荡,好像敞怀喂奶、奶水流淌的小母亲。……石头缝里的青草,绿得乌油油,箭一般射出来了;黄的紫的粉的花朵,已经把花瓣甩给流水,该结籽结果的要灌浆坐果了;就是说,夏天扑在春天身上了。

真到要写溪鳗了,林斤澜却爱惜起笔墨来,只用白描简写她“格子布衫外边,一件墨绿的坎肩,贴身,干净,若从眼面前走过去,袅袅的,论腰身,说作三十岁也可以吧。”一个利落、曼妙的身姿,就从笔下画出。

正是这种“有话的地方,大家都可以说,我就少说一点;没有话的地方,别人不说,我就多说说。”的闲笔,云遮雾罩,读完全篇才知道它们的作用,让《溪鳗》有与众不同的韵味,而这神秘氛围的形成,不得不说离不开作者匠心独运的行文结构。

02.在叙事结构上,采用散文化结构,辅以一条历史暗线牵引,虚实相间

林斤澜在《话说“系列”》一文中,说自己的系列结构主要受到《儒林外史》和《猎人笔记》的启发:“合之可至无穷之长,分之可成无数短篇”的体裁名之“系列小说”,在可合可分中,见出灵活来。

在结构上,《矮凳桥风情》有以下三个特点:

①由17篇长长短短的短篇组成一个系列。系列中有篇幅较长的,也有千余字的“小品”,各篇独立成章,但各篇中的人物、故事又不乏关联,具有贯通性,在这篇作为配角的人物,到了下一篇,可能就是主角。

比如第一篇《溪鳗》,写的是矮凳桥街上一个小酒家的女店主,做的一手好鱼货,经常到店里来“站一站”聊天的有“丫头她妈”,经常到店里来喝酒的有袁相舟,这些似乎信手拈来的人物,在后面几篇,“丫头她妈”和“袁相舟”作为主角,又有自己独立的篇章;还有一种结构是几个小短篇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小单元。

如此,各篇自成一个故事,而这些篇幅合在一起,又从不同侧面,不同年代,不同主题构成一个充满人生哲理和相对完整的世界。

在这些故事中,还有一条暗线在各篇章中伏行,那就是按照“共时”坐标组织的历史轴线。整个《矮凳桥风情》系列,以李地和袁相舟作为两个主要人物,围绕写了在他们周围发生的几十年间的故事,以小见大,构成一种以人为焦点的“史”的追求。

②铺开的画面中,经常宕开一笔,去描述生活中的横断面。这仿佛画家在绘画时,画着画着,忽然发现“窗内”有一个空挡,于是截取一场对话或是一个意象,或是一个行动的横断面,来表现广阔的内涵。比如《姐弟》这篇,作者命为“矮凳桥小品之一”,通篇只写了姐弟两个在小酒馆的对话,而在这精妙的对话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之初,家庭式小作坊工厂对亲情的异化和挤压。

随后,作者又写了《表妹》《同学》《父女》《酒友》,在这几篇的标题下面,都有一个副标题“矮凳桥小品之X”。这些小短篇,从一个着眼点出发,好像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个个详细场景,对人物进行一笔一笔的着墨刻画,以使它更好地以点见面,以小见大,互相渗透影响。

③善用留白,虚实相间,采用反常规的“虚则实之,实则虚之,无话则长,有话则短”

《溪鳗》一篇中,溪鳗的来历,溪鳗和镇长的关系,溪鳗女儿的来历,因为作者采用虚写的手法来刻意回避,产生了广阔的留白,反而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等待读者用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去填补。

有话说的地方,只捡极其精要的去说,顶多只是借用回忆或者“幔”的遮掩,提供一个大概的轮廓,给读者留下一个缺口,引导读者去思考去填补;没话说的地方,却看似随便地写出了“闲笔”,袁相舟在铺子里看外面,心头涌上一首歌词“花非花,雾非雾”,从而想起了好名字“鳗非鳗,鱼非鱼”,其实是紧紧围绕《溪鳗》这篇小说的主题“性与道德”而写出的点睛之笔,足见作家在小说结构上的苦心经营。

03.幽深孤峭与中正平和的美学风格

林斤澜小说,很多人认为晦涩难懂,难懂源于他在文本中对古代志怪小说的继承。《溪鳗》中,对三种鳗鱼的分类介绍,然后指出“溪鳗”这个名字,是把人朝水妖那边靠拢,又借女人们对溪鳗的推崇,甚至“捏一个”溪鳗给出的纸包来治病,颇有《聊斋志异》里那些花妖狐仙的风范。

林斤澜是传统志怪小说的继承者,再加上温州方言对古语的引用和延续,给他的小说增添了不少“怪”趣味,《蚱蜢舟》中,那个矮凳桥下“又绿又蓝又毛绒绒”的溪水;站在矮凳桥上,影影绰绰的女孩子;散布在幔中只见下半身的人群,无不蒙上一层冷峭的色彩,这也是他的小说被人称作“怪异”的原因。

雷蒙德·卡佛说:不把必要的情节告诉读者,而是通过意外的情节来征服他们。而林斤澜想告诉我们的部分,则采用鲁迅的白描手法,奉行“去粉饰,少做作,有真意,勿卖弄”的十二字方针,传递出古朴悠远,冲淡平和的风致。

但和汪曾祺不同的是,林斤澜的淡泊是一种心境上由内而外的平衡和情致,并非田园牧歌式的情感淡泊,林斤澜的情感,更像是“绚烂之后归于平淡”的淡泊。

《矮凳桥风情》系列小说,营造了浓厚的抒情氛围,江南春色,锯齿山风景,幔的朦胧与神秘,淳朴的民风……都无形中消散了历史背景中的那些沉重,带给人们以新生的希望。

我国传统文化讲究节制,讲究中和,哀而不伤,乐而不淫。《矮凳桥风情》中,用语直白,通俗,没有典型的人物性格和冲突起伏的情节,而以气氛、心理、意境见长,甚至淡化了情节,淡化了人物情感。

金刚怒目是美,菩萨低眉更是一种超然、旷达的精神之美,幽深孤峭和中正平和这两种看似矛盾的风格,在林斤澜的小说中,竟然难得地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地和谐。

2009年4月11日,林斤澜在北京逝世。为了纪念这位当代重要的短篇小说作家,2012年,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温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设立了“林斤澜短篇小说奖”,该奖项是我国唯一一个以短篇小说为评选对象的文学大奖,每两年评选一次,颁奖地点永久设在温州。2018年,第四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获奖者为莫言、毕飞宇。

莫言在受奖词中说:故乡是所有写作的人绕不过的母题,故乡就跟奖牌一样,尽管她很沉重,但你时刻都不想放开她,她凝结着一种荣誉、一份记忆,写故乡是一个作家必须经过的阶段。

林斤澜以他对温州的书写,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学精神和文化遗产,也表达了他对故乡最深切的情感。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笑了作文200字 写陌生人的作文600字 写秋天景作文 最美的我作文 童年的趣事作文三百字 小学二年级 作文 西安高考语文作文题 森林防火作文600 燕子搭窝作文 青年作文素材 关于珍惜水的作文 作文关于动物 垃圾分类作文400 理想600字作文 最好的作文600字 六一儿童文艺汇演作文 骄兵必败作文 一件艺术品作文 热爱和平的作文 回报父母的爱作文 宝石花的作文 雾霾作文600字 科学小发明作文 书包作文300字 童话作文 关于桂林的英语作文 兴趣爱好作文300字 变幻莫测的天气作文 妈妈的疼爱作文 作文怎么写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