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 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解读全国卷(上)

2020-11-26 09:20:01
相关推荐

□楚天都市报记者揭明玥通讯员沈考

今年,我省高考各科目都使用的全国卷。昨日下午,省教育考试院向楚天都市报记者提供了教育部考试中心专家对试题的解读。特摘录如下,以飨读者。

语文

彰显文化优势 深化内容改革

今年,全国高考语文科共有8份试卷,其中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3份,另有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分省自主命制5份,所有试题均保持较高质量及合理难度。

我省本次使用的是全国Ⅰ卷,其命题紧扣“新时代”和“新一代”的历史内涵与特点,以培养和选拔又红又专、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具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优秀人才为目标。在总结并继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2018年高考语文命题进一步在反映时代要求、助推素质教育上作出了新探索。

发挥作文积极导向引导唤醒“四个自信”

作文试题既选取新世纪以来中国在科技、民生以及综合国力、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成就作为材料,又速取“2020”“2035”这两个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关键时间节点,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目标作为材料,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启发考生强化自己的代际身份感、集体认同感,引导考生在体会国家进步、民族振兴的同时,感受大国风采、民族精神和时代品格,从历史的纵深与未来的愿景中,更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大时代的深刻关联,不断增强自己和同代人的获得感、荣誉感、责任感,更切实地感受到“四个自信”。

设置真实问题情境

助推学生终身成长

2018高考语文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重点体现语文科考查的内容改革,提高语用水平,塑造思维品质,关注信息处理、倡导主动学习、融入有利于终身学习的语言、文学、文化的必备知识,育才成人,助推素质教育。

如语用题的成语、语病题,过去都在独立的句内完成,今年在一个文段中设计3道选择题,使考查语料从句子变为篇章,更加突出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查,也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第20题变换题型,采用主观题的方式,要求考生在判断得体与否之后作出修改。

融入传统文化优势

突出文字引领功能

试卷在“以文化人”方面匠心独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了小说《赵一曼女士》,试题扣住“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的叙述方式来设题,体现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 论述类文本阅读引导考生认识到传统思想的当代映射及其重要价值,寄意深远;“名篇名句默写”显示了儒学对中国传统士人的全面、深刻影响。

试卷萃取思想精华,以优秀的文化传统浸润人;博采古今名篇,以精彩的文学作品感召人;精心选材设题,以优雅的语言文字引导人,在落实“以文化人”方面取得了显著效果。

数学

强调理性思维能力 重视学科创新应用

2018年高考数学科贯彻高考内容改革的要求,将高考内容和素质教育要求有机结合,突出关键能力的考查,强调逻辑推理等理性思维能力,重视数学应用,关注创新意识,渗透数学文化,强化素养导向,助推素质教育发展。

突出关键能力考查

强调理论联系实际

注重数学思维的考查,多考一点想的,少考一点算的。重视学科主干知识,将其作为考查重点,围绕主干内容加强对基本概念、基本思想方法和关键能力的考查,杜绝偏题、怪题和繁难试题。通过高考引导中学教学遵循教育规律、回归课堂教材,避免超纲学、超量学。

把高考内容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设置真实的问题情境,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应用题中,将数据准备阶段的步骤减少,给考生呈现比较规范的数据格式或数据的回归模型。采取“重心后移”的策略,把考查的重点后移到对数据的分析、理解、找规律,减少繁杂的运算,突出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的考查。

关注创新意识培养

增强数学文化浸润

增强试题的灵活性和开放性,采取多样的形式、多角度的提问、不唯一的答案,降低题海战术、机械刷题的收益,从而起到减负的作用。真实地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而不是训练技巧,引导基础教育,扎实推进素质教育。如文科数学I卷第17题在所求数列中加入了讨论,判断问题,通过层层递进,逐步深入地设问,展现了思维的过程,充满了探究的味道,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研究型学习的理念。

数学试题把中国历史文化的精华引入到高考的内容中,既打上中华文化的烙印,又有东方数学的特点,发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作用。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注意吸收世界数学文化的精华,引导学生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理科数学I卷第10题以古希腊数学家希波克拉底在研究化圆为方问题时曾研究过的图形为背景,设计了一个几何概型问题,引导考生热爱数学文化,关注几何之美。

英语

选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

2018年全国英语科共4套试卷,纵观各套试卷可以发现,今年高考英语命题以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为目标,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总体要求,考查主干知识和关键能力,体现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考查要求,助力引导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和推进素质教育。

引导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的选材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三大主题,取材广泛、体裁多样、时代性强,考查能力全面,充分体现了高考坚持立德树人、发展素质教育的功能。

增强中华文化浸润,引导增强“四个自信”。全国I卷写作部分第二节设置了外国朋友将到中国家庭做客的情境,要求考生写一封邮件告知在中国家庭做客的基本习俗; 全国II卷语言知识运用部分第二节语篇介绍中国近年来根据人民膳食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为全球生态环境保护作出贡献……这些语篇的选择和题目设置在自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宣传介绍中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引导学生在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的同时,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自信”。

融入人文知识介绍,引导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英语全国I卷阅读理解部分选取一篇关于世界语言种类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而逐渐减少的文章,倡导保护人类历史与文明,通过阅读这些文章,引导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观点态度的基础上关注人类命运共同体,强化社会责任意识。

强调听说读写关键能力的考查

2018年高考英语全国卷在深入理解高考评价体系提出的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四层”考查目标和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四翼”考查要求的同时,重视学科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强调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加强了对听说读写结合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

各种题型搭配科学合理,全面考查考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通过恰当的选材和巧妙的设问,不仅考查考生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及听说读写等关键能力,还渗透对考生交际能力、思辨精神和学习能力等学科素养的要求。高考英语科既考查理解英语口语和书面英语的能力,也考查运用相关词汇和语法进行书面表达的能力。

在试卷结构设计上既有针对各单项语言技能的专门考查,如听力部分、阅读理解部分和写作部分,又有针对综合语言技能的考查,如语言知识运用部分,体现了基础性和综合性的考查要求;在问题情境的设计上,既有需要考生进行真实的口语和书面交际的任务,又有需要考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写作任务,体现了应用性和创新性的考查要求。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显示评论内容(2) 收起评论内容
  1. 2021-08-26 00:27西安外事[辽宁省网友]IP:1731204566
    期待教育部考试中心的专家解读能够揭示全国卷的内在逻辑,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顶0踩0
  2. 2020-04-20 19:19杦伴[贵州省网友]IP:1731365388
    这正是我们时代需要的,素质教育比死记硬背更加重要,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教育资源投入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上。
    顶6踩0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一天的英语作文 校园春天作文 过去式英语作文 作文的精彩片段 让我感动作文 作文拟题目 求职信作文 底气 作文 友谊作文结尾 英语过去式作文 随想作文 高二语文作文 语文800字作文 200字英语作文 石林作文 坚持800字作文 爸爸的作文300字 骑士作文 英语作文200字 高中作文400字 得失作文 作文冬天600字 四年级上作文 友善的作文 冬天300字作文 乐事作文 野餐的作文 专注的作文 扩写作文 毕业作文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