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浙江日报刊发瑞安市委书记调研文章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2020-11-26 12:25:02
相关推荐

2018-07-30 11:20 | 浙江新闻客户端

今日,浙江日报第5版刊发了瑞安市委书记陈胜峰的调研文章《坚持项目为王 推进乡村振兴——瑞安市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调研报告》。下面,我们来听听瑞安市委书记陈胜峰是怎么说的——

瑞安既有着“七山二水一分田”的自然资源禀赋,又兼具“千年古县”的丰富人文内涵,推进乡村振兴的基础比较扎实。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要求,积极对接温州西部生态休闲产业带建设,谋划实施了以“两带九片”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项目建设,4月底首批358个乡村振兴项目集中开工或竣工,标志着乡村振兴战略在瑞安全面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前段时间,根据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和领导干部蹲点调研的要求,我先后蹲点调研了6个乡镇8个村,深入剖析瑞安中西部乡村振兴发展的情况,对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了一些更深的思考。

乡村振兴项目建设情况

在调研中,我聚焦“两带九片”建设,重点察看了湖岭镇农副产品加工产业园、芳庄乡奇云大漂流项目、林川镇溪坦工艺礼品文化创意街区、曹村镇东岙村青莲广场及村民活动中心、平阳坑镇善源农业产业园、东源文化创业园,以及高楼镇宋村·颐庄文化休闲区招商项目、大水缸万亩茶叶联盟发展基地等项目。各项目发展态势良好,前景令人期待,初步探索出了瑞安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新模式:

一是“农旅振兴”模式。主要以农村风貌景观、农业生产活动和特色农产品为旅游吸引物,开发不同特色的主题旅游活动,满足游客体验农业、回归自然的休闲需求。比如,曹村镇东岙村西邻全省连片面积最大的天井垟粮食生产功能区,有着得天独厚的田园风光资源,正在打造青莲广场和村民中心,通过对莲子种植基地进行景观改造,吸引市民赏莲花、住农居、购农产,打响东岙莲子、东岙索面等乡土品牌。又如,芳庄乡奇云大漂流项目利用长约3公里的三十二溪下鸿雁峡段水资源,由民间资本和全乡31个村共同入股开发,项目一期有望于今年夏季投入运营。

二是“产业振兴”模式。把建设美丽乡村与经营美丽乡村统一起来,发展美丽经济、特色产业,培育形成新的增长点。比如,平阳坑镇引导全镇22个村参股,组建了善康农产品供销平台,搭建了6个生产基地和8个战略合作基地,生产60余种优质绿色生态农产品,打开了农村土特产新销路,有望带动3000余人脱贫致富。又如,高楼镇“大水缸”万亩茶叶联盟发展基地,拥有茶农800多户,茶园总面积1.1万亩,形成种、产、研、销“四位一体”生产模式,并冠以“瑞安清明早”品牌销售,2017年产值超4000万元。

三是“文化振兴”模式。通过注入生态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等元素,使古村落、民族村焕发时代新气息。比如,平阳坑镇东源木活字非遗文化创意园,依托木活字世界性文化品牌,打造国内首家以中国木活字印刷展示馆为核心、集展示和体验为一体的文化旅游观光园。又如,高楼镇上泽宋村·颐庄文化休闲区,具有典型宋代江南建筑风格,2017年9月入选第一批省级传统村落,是全国为数不多、保留完整的古村落,计划以“安缦村落”的理念,实现整村招商。再如,林川镇素有“中国工艺品之乡”之称,具有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文化资源,该镇溪坦工艺礼品文化创意街区列入省级文化创意街区创建试点,今年计划总投资2400万元,围绕“工艺品创意生态旅游观光”特色文化主题,全力推进23个项目建设,以“+文化”推动礼品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工艺礼品特色小镇。

瑞安推进乡村振兴中存在的问题

一是串点成线、镇村融合不足。打造乡村振兴示范项目,点上要有震撼力,串成线也要精彩。由于过去村庄没有系统规划,乡村的房屋修建和基础设施建设存在较大的随意性,乡村的乡土气息、自然氛围日渐淡薄,一些项目点可进入性差,沿线道路杂乱破损,周边设施老旧滞后。一些项目之间联系不紧密、整合不充分、资源不共享,还未真正“串点成线”,不能有效发挥集聚效应。

二是文脉传承、特色发展不足。乡村之美,美在特色。但目前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一方面,外在亮点不够亮,一些乡村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建筑风格千篇一律,开发层次较低,没能做到特色开发;另一方面,内涵延伸不足,乡村背后的文化基因没有充分挖掘,特别是一些旅游项目品位还不够高、生命周期较短,游客的参与感、互动感、体验感不强,影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三是产业支撑、要素保障不足。乡村振兴,使农民致富是根本目的。瑞安经济薄弱村数量还不少,美丽乡村建设资金主要靠财政补助,农村自身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大多还是以果蔬采摘、观花赏景、农家乐等为主,业态偏同质化、单一化和低端化。同时,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问题突出,留在乡村务农的农民大部分为50岁至70岁间的老人,其中90%以上为初中以下学历。

探索乡村振兴的有效之策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坚持项目为王,通过实打实的项目带动发展。重点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利用瑞安乡村青山绿水、国家非遗文化、历史古村落等现有资源条件,结合书记市长、乡镇长项目工程和村级集体经济消薄任务,因地制宜谋划实施一批示范项目,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美。

一是坚持环境先行,推动乡村面貌大变样。深化“八美八化”行动,整合资源,强化举措,动员各方力量,建立健全田长制,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和田园大整治,推进治理脏、乱、差,拆旧建新、整合提升农业管理用房,加快农村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立足统筹规划、突出景观设计,对农房外立面、出入口节点、农村道路、绿道漫步道等重点实施改造提升工程,进一步补齐农村人居环境短板。同时,要力避乡村振兴建设过程中出现过度拆整、破坏环境等现象。

二是坚持“两带”先行,打造示范引领新样板。沿飞云江南北两岸,集中力量打造两条“产村人”融合发展示范带,以此为突破口,带动瑞安乡村面貌整体提升。比如,在飞云江南岸,通过美丽河道、美丽田园和美丽公路建设,将曹村、马屿、平阳坑、高楼四镇连线,把沿线的天井垟田园综合体、圣井山宗教养生旅游区、九珠潭风景区、世界非遗木活字小镇、五谷小镇、幸福谷乐园、寨寮溪风景区等景点串点成线,构建一条集自然风光、名胜古迹、民宿旅游为一体的乡村振兴示范带。同时,还要多元开发、深度挖掘,打造特色鲜明的旅游精品,像东源村木活字印刷还要融入时尚创意的元素和青山绿水的韵味,走出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之路。

三是坚持要素先行,筑牢乡村振兴“压舱石”。重点强化“人、地、财”三大要素保障:用“人”方面,与瑞安农业技术学校、温职院瑞安学院等院校合作,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通过优惠政策和优质项目,引入一批“农创客”,激活农村创新创业力量;在用“财”方面,充分运用PPP模式、众筹等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引导乡贤助力家乡建设,吸引在外乡贤带着资本回家乡;在用“地”方面,充分利用闲置宅基地(农房)、“四荒地”发展休闲农业,用好省“坡地村镇”建设用地试点政策,发展乡村旅游。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心儿怦怦跳作文 滑冰作文 理想作文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400字 形形色色的人作文 描写雪的作文 有你真好作文600字六年级 我的偶像作文 放风筝的作文300字三年级 我的老师作文300字 争论作文600字 我的学校作文 初中优秀作文 好作文 我的读书故事作文 不期而遇的温暖作文600字 推荐一本好书作文 放鞭炮的作文 800字优秀作文 自我介绍英语作文 关于龙的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 游记600字作文初二 ai作文 捉迷藏作文 五年级下册语文作文 作文大全600字 优美作文 关于感恩的作文 推荐一本书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