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这两位老人完美诠释“生有涯 知无涯”认识一下

2020-11-26 14:00:01
相关推荐

佟培基和他的书 河南大学宣传部供图

张宗子实地考察路永摄影

只有高中学历的博士生导师

口述人:佟培基采访整理: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周斌实习生刘晓晴

佟培基全国著名唐诗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读书改变命运”,河南大学佟培基教授的人生经历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因为自幼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且执着苦读,他从一名汽车司机到博士生导师,成了全国著名唐诗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佟培基,1944年生,河南开封人。自学成才。曾任河南大学文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长、书画院院长。主要著作有《全唐诗重出误收考》《孟浩然诗集笺注》《辛弃疾选集》等。在建党九十周年大会上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

日前,在他几乎被书籍堆满的“陋室”里,记者采访了这位年逾古稀依然精神矍铄的学者。

5岁时替小学生写作业

我喜欢读书,首先得益于母亲的熏陶。母亲在青岛长大,青岛师范学院毕业的。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女孩有这样的学历并不多见。我三四岁时她就教我写字,5岁时就替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写作业。

上小学时,暑假作业要求每天抄一首诗。我到开封图书馆看到《唐诗三百首》《万首唐人绝句》。我天天抄,一天不止一首。开学以后,暑假作业超额完成,受到表扬。抄诗让我对唐诗产生了浓厚兴趣。从喜欢诗到喜欢词,包括《词律》啊,《白香词谱》啊,读的时候自己也试着写。

小时候,我和著名书法家桑凡(生前曾任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擅篆刻,书法善诸体,尤以篆、楷见长)住同院。那时他20多岁,我八九岁。他有一个大案子,天天在上面写字、画画。我放学后就跑到他屋里,在那个大案子的角落里写作业。他说:“我教你写字吧,你照着‘张迁碑’写吧!”从那时开始,书法我一直没丢,在部队时办板报都是我的事。

上高中时家里太困难,一个学期五块钱的学费都交不起。勉强上完高中,只好放弃考大学了。

除了书,家里没值钱的东西

19岁参军,当汽车司机,经常要进京执行任务。当时北京前门外有一个旧书门市部,就在全聚德烤鸭店附近。我每次进京都要到旧书门市部看看。那时旧书几毛钱,新书也就一两块钱。我就挑喜欢看的,买的有邓广铭的《稼轩词编年笺注》、王国维的《人间词话》等。汽车坐垫下边的工具箱里,我放的都是书,四五十本。无论是出差还是军事演习,我都带着书,随意看书,这也是一种享受啊。

我很喜欢诗词,凡是有关这方面的书,我见了就挑便宜的买。当兵一个月也就五块钱,几乎都买成书了。我复员时,行李箱装的一大半都是书。我这些年所有的工资除了吃饭、养家之外都买书了。除了书,家里没值钱的东西。

调进河大当助理研究员

退伍后工作安排在开封高压阀门厂,待遇好,工资也高。一天我一个在河南大学(当时是开封师范学院)办公室工作的小学同学在街上碰到我,说河南大学缺司机。我一听赶紧说,我去你们要不要,后来很简单地就把我调过来了。到河南大学第一天先办工作证,办罢工作证我直接上图书馆办借书证。我经常去借,图书馆管理员都认识我。我借的书都是学术性很强的,有些馆藏的书他们都是不借的,但我能借出来,包括《宋会要辑稿》。到河大借书方便了,我开始研究辛弃疾的词,编辛弃疾的年谱、选集。我当司机时就已经出来好几部书稿了,只是没有出版。

1979年我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报考后领导知道了。因为我开小车,天天拉的就是党委书记,他也很了解我,说“培基你不能走!”“为什么不能走?”“咱们这也缺人”。我说这缺人是不假,可是我是个工人啊。我考上社科院就是助理研究员,相当于讲师。这助理研究员和司机是多么大的一个跨度。他一听说好吧,你别走你留下来,学校请你当助理研究员。后来他真办到了,一纸调令把我调到了文学院唐诗研究所当助理研究员。

我调过去评了讲师,《河南日报》《工人日报》都发报道,成了新闻人物了,后来破格把我提为副教授。当时我发表论文也多,好多论文都是在当司机时看的书写成的。写成后没地方发,等我当了讲师以后刊发了,都是在国内顶尖的刊物。

我要一填这都假了我不想造假

2002年,河南大学准备成立古典文献学博士学位点,我是第一学术带头人。当时把专著、书什么的报到了国务院学位办,工作人员一审查我的学历是高中。博士生学位第一学术带头人学历是高中的,全国可能就我一个。他们说:“不对啊,佟老师表没填完啊。”就打电话到河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一学术带头人,博士都不是,研究生都不是,你带什么人?当时研究生处、研究生院长找我,说佟老师你把这几张表都填了。我说我怎么填啊,这不是让我造假吗?

我犹豫了两天我没填,我原样又退回去了,我说我不能填。我说国务院学位办学术评审委员有一半人都认识我,这些博士生导师,都是我学术界的朋友。我说我要不填没问题,他们知道我是高中生,我要一填这都假了,我不想造假。大不了我这辈子我不当博导。我本来就是个汽车司机,真不行我回去开车。后来档案又拿到国务院学位办,工作人员一听真的是高中,大吃一惊啊!

(2003年,河南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博士点首次申报即成功获批。佟培基成为高中学历的博导。)

我开始是给本科生上课,当时教中国书法艺术史、古籍标点。后来主要是给硕士研究生讲课,讲的是《全唐诗》的整理,还有唐诗的文献学。2004年招博士研究生,到2014年带了10届。河南大学连续带十届博士研究生的人搞不好还没有第二个呢!

选定目标就要不停地往前走

关于做学问,我想向年轻的朋友们提点建议。考上大学以后,自己选择专业了,不管是古典文学也好,当代文学也好,历史学也好,哲学也好,选择以后,第一条是你要选择一个比较高的目标,不要只把四年学上完就好了,你可不是只为了拿毕业证,要想怎么把这四年过好,这四年要把真本事学到手。对专业要产生兴趣。

另外一条,一旦选定这个专业了,你得照着40年、50年的路走,你不要想着毕业后干三年五年一举成名就怎么怎么样,千万不能这么想。老师曾经给我的题词就是“锲而不舍”。一旦选定目标,你就要一直不停地往前走,走的过程中要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成果。不仅要有长目标还得有短打算。你要做出经得住历史考验的结果,你可不能凑一条一发表就完了。

我这些话给学生当面都说过,他们说佟老师你说这些很难啊。我说你意识到难那就有希望了,你要觉得我说的很容易那就麻烦了,觉得我说的很难就说明你已经有思想准备了。

和二月河同时获全国自学成才奖的农民学者

口述人:张宗子采访整理: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张丛博实习生程贺

张宗子新安县铁门镇韩都村农民当地园林和农史方面学者

初中一年级没读完就被迫辍学,没有相关学术背景,没有经费支持……在河南新安县,有一位远近闻名的农民学者张宗子,他发表了20余篇园林和历史方面的论文,并编写20余部著作。

知道张宗子,是在采写《古人谁实现了水果自由》选题时,查阅到一篇1984年下载量不低的学术论文,署名为“新安县铁门乡农民张宗子”。怀着好奇打听,得知老先生如今已是新安县文化名人,数十年勤耕不辍,不仅在园林和农史方面研究硕果颇丰,而且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文化资源,推动了当地文旅事业发展。

一个普通农民为何会走上学术研究的道路?他又是如何坚持数十年并硕果累累?6月20日,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来到新安县寻访张宗子。老人头发花白、瘦骨嶙峋,几年前患了胃癌后,依然坚持抄录研究各种历史资料。在泛黄书籍堆至屋顶的书房里,老人通过回忆诠释着“活到老、学到老”。

管理果园时对问题寻根问底

我1946年10月出生于新安县铁门镇韩都村,初中肄业,13岁便回村务农,一生只上过六年半学。务农几年后,我觉得还是要读书。借了一套《古文观止》,每天看一两页,要是碰到不懂的地方,就向村里有学问的老先生求教。

为了读书方便,我要求给生产队的耕牛割草,按斤称挣工分,活虽然累,但可以随时读书。在这期间,我又读了孔子、老子的学说,和《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农政全书》等传统经典。

1971年,我管理村里的果园,为了管好,我读了《普通生物学》《中国果树栽培学》和其他关于植物学、果树技术的书,也阅读了启蒙时期康德、伽利略、达尔文、赫胥黎等人的著作。曾到离家数十里外借书,也到离家二十多里的县城买过。后来农村开始实行家庭土地承包责任制,我开始利用自己的园艺特长,在责任田里育果树苗出售,别人有了钱是修房盖房,我都是把钱用在买书上。

在果园工作时,有时看园艺方面的书会发现有些问题在各种书里的说法不一样,我会记下来进行对比,再看其他的资料进一步求证,一定要把发现的问题寻根问底弄清楚。

比如说我国的葡萄栽培时间问题,一般的教科书都认为始于张骞通西域以后,我查证《史记》《汉书》,发现没有张骞引进葡萄的记载,而在早张骞通西域12年司马相如所作的《上林赋》中,却记载着当时汉武帝的上林苑内已有葡萄。我又查证其他古籍证明在张骞出使西域以前,我国已有葡萄栽培。1984年,我的第一篇论文《葡萄何时引进我国》在《农业考古》上登载,这篇论文的发表激起了我撰写论文的兴趣和勇气。

我在潜心攻读农史书写论文的同时,坚持把学到的知识用到生产中,帮助乡亲们发展林果生产,在我的带动下,我们村成了远近闻名的葡萄村。

学术大家没因我是农民而看轻我

1983年,我在郑州买了一本佟屏亚先生著的《果树史话》,这本书对中国果树栽培历史介绍得非常详细,但书里存在一些错误,就对其进行校正并对有些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写信寄给了佟先生。

佟先生对一个农民能对中国历史有这么深入的研究感觉非常惊奇。我的《葡萄何时引进我国》就是佟先生推荐给《农业考古》主编陈文华的。佟先生是我的伯乐,没有他,我的学术生涯可能就开始不了,我的一生说不定是什么样子。

为考证有关晋代植物学家嵇含所著《南方草木状》一书的真伪,1985年冬,我到北京中国农科院拜访了佟先生,希望能收集一些有关《南方草木状》的资料。他从农科院图书馆借出了清代吴江沈氏版本《南方草木状》,我在他家里把书抄录一遍。

后来佟先生又到广州华南农业大学,影印了1983年《南方草木状》国际学术讨论会中外学者的全部论文,托河南农业大学刘振亚教授带回河南交给我。

1989年两会期间,佟先生把我的简历和一些学术文章亲自送交河南人大代表团,请他们帮助解决我的工作问题。后来在河南代表团成员河南农业大学名誉校长吴绍骙的帮助下,当年8月,我就被安排到新安县政协委员会工作,之后又评上了高级农艺师。一个农民获得高级职称,在当时很少见。中国农史学会成立,我还被推举为理事。

我这个农民出身的学者能够在农史方面有所成就,和恩师们的帮助分不开。这些学术大家没有因为我的农民身份而看轻我,看轻我写的东西,对我请教的问题认真回复,让我至今感动。

坚持搞学术完全是出于爱好

几十年来一直坚持搞学术是因为这是我的爱好。我的研究不成体系,碰着啥是啥,通过实地考察、查资料,写出来的都是自己的看法。那时为了求证《南方草木状》的真伪,专程跑到巩义嵇含的老家,实地去看古代碑刻。“要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我写东西的原则就是要交代清楚,后人引用的时候也是有根有据,不会让人无法捉摸。

我现在写的这些东西不是为了职称,不是为了出名,完全是出于爱好,弄出一项成果后,自己也很高兴,能够求证一些东西也是一种乐趣。

1995年,我获得了由中华全国总工会颁发的全国职工自学成才奖,河南只有三人获奖,其中有二月河先生。

沉浸研究时,烦恼都忘了

2010年,我患了胃癌,在病床上坚持看书,坚持做研究是因为我这个人一看书就啥也不想了,脑子就是看书这一条路,其他烦恼的东西都忘了,从思想上是一种解脱。看书写书时把其他东西都忘却了,这也是养生的一种吧。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是一种中国精神。人就得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你不学电脑不用智能手机赶不上社会发展。我学了电脑,还会用文字扫描仪,有些字不好输入,一扫描就出来了。

2008年退休后我就自由了,全身心地都投入到研究新安人文历史里来。祖祖辈辈在新安这个地方五六百年了,所以我就想弄清楚这里的文化,让后人知道更多家乡的历史,把家乡的历史传给后人。

新安县搞旅游开发,青要山这个地名最早的考证从我这儿开始。我到山上记记看看,查查资料,发现它是畛河的发源地。黛眉山旅游开发,我从典籍中查找资料,严密考证,提出了黛眉山区域是商汤故里一部分的新的论断,将黛眉山的历史文化前推至夏商之交。2009~2010年,新安县函谷关申报世界丝绸之路文化遗产时,我当时编写了25万字的《汉函谷关历史文献辑录》,提供了比较丰富的历史资料。

我也没有什么心愿,接下来就是想把我这一生总结总结,六卷本的《新安文史丛编》就是在病中完成的。我写的东西也不像文学作品一样能得大奖,能留下一些别人喜欢看的东西就达到目的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夸夸的作文 八篇作文 趣事作文400字 作文我的生日 写桃花作文 妈妈的作文600字 重拾作文 英语作文演讲稿 作文研究报告 妇女节作文 了不起的作文 英语作文标题 学会作文600字 生日祝福作文 作文答题卡 写景作文初中 笑话的作文 交友作文 盼望的作文 拔河的作文 竹的作文 的温度作文 读书作文600 人物作文600字 筷子作文 作文素材古代 一次活动作文 四年级作文范文 作文应该怎么写 英语60词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