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教育上的马太效应 如此残酷 出现的诸多现象让我们深思

2020-11-26 14:50:02
相关推荐

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在心理学领域,“马太效应”被学者广泛关注。这一术语是由美国科学史研究者罗伯特·莫顿提出的。

1968年,通过研究,他发现了这样一种社会心理现象:相对于那些不知名的研究者,声名显赫的科学家通常获得更高的声望,即使他们的成就是相似的,同样,在同一个项目上,声誉通常给予那些已经出名的研究者,例如,一个奖项几乎总是授予最资深的研究者,即使所有工作都是一个研究者完成的。随后,这一现象就作为“马太效应”,被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研究。

罗伯特·莫顿归纳“马太效应”为:任何个体、群体或地区,一旦在某一个方面(如金钱、名誉、地位等)获得成功和进步,就会产生一种积累优势,就会有更多的机会取得更大的成功和进步。

根据资料记载,“马太效应”的名字来自于圣经《新约·马太福音》中的一则寓言。

《圣经》中“马太福音”的第二十五章有这么几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多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因此,美国科学史研究者莫顿用这句话概括了他研究的社会心理现象。

从表面上看,“马太效应”使贫者越贫,富者越富。概括来说,它是指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

心理学家分析说,“马太效应”揭示了一个不断成长的个人需求原理,关系到个人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因此它是个人成功的一个重要法则。

“马太效应”在社会中是广泛存在的。尤其是在经济领域内:强者恒强,弱者恒弱,也影响着社会的分层。

01

学生走向城区,职称促使教师频繁选调到城区,教育能均衡吗

我所任教的是某市区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小学。最近几年,一个现象越发明显。

每到暑假之前,总有几个班内学习成绩好,家境还算不错的学生转学去市中心的学校读书,又会有几个下面县城的孩子转来我校。年年如此。

学校一众任课教师频频摇头有苦难言。毕竟转走的学生多是品学兼优甚至是班内的骨干。而转入的同学往往考试成绩不甚理想。

以往“择校”现象虽然也时有发生,但毕竟是个别现象,而且通常发生在中学。时至今日,不仅学段已经蔓延到小学,而且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为什么近年来有大批学生周期性的“迁徙”呢?

因为很多家长意识到,近几年自己辖区内几所学校的教学质量正在急剧的两极分化。

以往同一辖区内学校间的确也有差距,但差距有限,远没有达到像城乡二元分化那样的程度。家长们自然不必付出举家搬迁的代价来追逐区内名校。

可就在最近三五年间,市中心少数几所优质学校与同一辖区内其他学校的差距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拉大。这种差距是多方面的,但主要体现在师资水平的差异。

因为师资是一个学校的核心资产,是核心竞争力。师资差异的急剧扩大不仅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更延伸到学校的方方面面。渐渐的,不同学校间的口碑就出现了两极分化。

部分嗅觉敏感的家长不得已只能举家“迁徙”。毕竟在同一辖区内搬迁远比从农村迁往城市要容易的多。有条件又重视子女教育的家长自然争相效仿。

问题的症结所在是学校间师资差异的急剧扩大。

教师作为体制内人员,是制度的产物。影响优质师资流动的最重要因素便是制度本身。而正是地方教育部门的现行制度将优质师资引向了几所寡头学校。

照理说,同一辖区,财政统一拨款,工资基数一样,不应当出现师资分配不均的情况。

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教师的职称问题。毋庸讳言,当前职称是每个教师的命根子。而决定职称的是教师的个人荣誉。国家为达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需求,原则上是鼓励市区优质师资去到薄弱学校任教的。

更可笑的是,辖区内还有规定说,假如教师个人申请由薄弱学校调往市中心学校,职称需要自降一级。

更更可笑的是,市中心学校往往每年下拨的职称名额多,薄弱农村学校的名额反而少。

看到这里是不是对下级官员“念经”的水平佩服的五体投地。好好的一个“劫富济贫”的政策活生生变成了“劫贫济富”。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老师也不是傻子。如此政策下,大量优秀师资开始逃离薄弱农村学校,削尖脑袋往市中心钻,往私立学校钻。想跑却没路子的老师就开始摆烂,工作中浑浑噩噩,怨声载道。学校间的师资差异自然就变得越来越悬殊。

下级教育部门枉顾教育公平,枉顾教师利益,对中央政策阳奉阴违是教育上出现“马太效应”和家长们被迫“迁徙”的罪魁祸首。

02

马太效应,寒门为什么难出贵子,成功,真的不是一代的积累

马太效应嘛,就像适者生存一样,是世间最冰冷的规则,却又无处不在。没什么好觉得不公的。

“富人越来越富”,不止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多拥有的投资资本。穷人越来越穷,很多时候也不仅是是手头没钱做不了想做的事。

出身的区别给人带来的差距,远不止在起点时的财富、受到的教育和拥有的资源这么简单。真正让我觉得有难度去跨越的,并不是财富、资源和地位上的差距,而是家境的不同给一个孩子带来的格局和心态的巨大差异。

这两项在这个社会阶层流动逐渐减少的时代,对于长大后年轻人的事业人生的影响,远比努力和天赋来的重要。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这是一个若想成就大事业,既有机会越来越少(已经被大佬们瓜分完毕,马云王健林那个时代已经过去),需要去挖掘风险较高的潜在机会,也需要付出更多成本的时代。

而富裕人家的孩子,往往更有勇气、底气冒险去做这些事,也更能把这些事做好做大。因为金钱的充裕,带来的是长久以来形成的无后顾之忧的笃定感,和没有什么是输不起的底气。从而带来的是对所做事情必须高标准的极致要求,是一个年轻群体长久以来充沛的自信,和在面对选择时的更有魄力更有格局。

当“读书无用”的声音在底层日益高涨时,社会中上层却在教育的投入上更加疯狂。

去年有一篇名为《北京的无奈:海淀拼娃是怎么拼的》的文章在各路家长的朋友圈疯狂转发。当主流媒体炮轰课外班是培养应试教育的机器时,作者透露了他孩子在辅导班的课程:

语文由北大的老师上课,孩子读的是《大学》和《春秋》,但很多内容讲的其实是历史,而且是把中国历史发生的事情与外国历史横向对比,带有文化和哲学的启蒙。

英语则是名师上课,孩子从自然拼读开始,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讲英语故事。

数学则是国内985名校的毕业生授课,小学低年级的奥数就足以让文科生缴枪,但孩子学会了就会有乐趣。

作者称儿子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晚上八点课外班下课,赶回家还要写作业,做完作业还要看课外书,一般是儿童读物,一周读完一本,一个月读完一套,内容包括科技、历史、地理等等。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家长很残酷,居然把孩子逼得那么苦,说好的快乐教育呢?可更残酷的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要求的。

一般控制他晚上十点要睡觉,但他经常会比这个睡得晚,孩子才七岁啊!真的很担心,每次都对他说你不想学了课外班就不要上了,但他总是不愿意,他有一个目标,就是能够赢了老爸,要有他会他老爸不会的内容。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耐人寻味:成功,真的不是一代的积累。

当然,我们也不用为此感到太过焦虑。马太效应适用于资源集中发展的情况,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并不全是坏事,因为努力也是一种资源,只要你愿意付出愿意进取,那生活还是会越过越好。

03

“马太效应”在教学中应用

在教育中,家长、教师要运用“马太效应”,用爱心、耐心和敏锐的洞察力去挖掘、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为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让孩子在成功中产生良好的情绪体验,让他们在不断地成功中建立自信,积累小成功为大成功。

特级老师魏书生,教基础差的学生写作文,就是很好的运用了“马太效应”。他第一步先教学生怎么书写作文标题,凡是能记住写作文标题前面空四格的都得100分;第二步凡是记住作文开头第一行要空两格的都得100分;第三部凡是能在文章中写出时间、地点、人物的,不管文章写多少字,也不管文章写得怎么样,都一律得100分…….就这样,学生就跟着老师一步一步的往前走,最后学会写作文。谁都知道魏老师的学生个个是文章的高手,高考成绩屡创佳绩。

某校二年级的一位老师发动全班同学一起评一名“又迟到了”的学生。结果,全班同学像搜索引擎一样,一下子找出了这名学生的18个缺点。这“18个缺点”使这个只有7岁多,只是会偶尔迟到的天真浪漫的孩子一下子成了全班最坏的孩子,成为全班的笑话,使他发现自己什么都不行,从此再也抬不起头。

如在学校教育中,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会由于考试成绩的优异,受到学校领导的称赞,班主任更是经常表扬,同学们会羡慕他,回到家中也备受宠爱。如果能善加引导,在“马太效应”的作用下,他的学习成绩在某一段时间内仍然会稳步攀升,同时也会获得更多的称赞。

阶级固化可怕的是,越是低层的人,进步速度越慢。你在10%的增长,然而你的上层阶级已经在30%地增长,你以为你越来越近,可最后发现还是越来越远。

虽然,阶级固化了,你还是要努力哦!梦想总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

心理学家Keith Stanovich对阅读能力和语言残疾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他用 “马太效应”一词,来形容早期成功获取阅读能力,通常会导致作为学习者成人后的成功这一现象,而如若没有能在头三年或四年中获得阅读能力,将可能造成长期的、学习不同新技能的困难。儿童在开始阅读方面的落后,也将增加他们与同龄人之间的差距。后来,当学生需要“从阅读中学习”,他们的阅读困难会进一步造成学习大多数其他科目的问题。这样,他们的知识和能力会逐步下降,并进一步在学业上落后,跌幅会比同龄人越发增高。

学生阅读能力愈高,对词汇和知识的增长愈快、愈多,这结果进一步提升阅读能力,两者良性地循环;阅读能力愈低,对词汇和知识的增长愈慢、愈少,这结果进一步妨碍阅读能力的发展,两者恶性地循环。于是,高阅读能力的儿童,与低阅读能力的儿童,在语文能力、对世界的认识等智能上的表现,差异只会愈来愈大,贫者愈贫,富者愈富,始终无法修补。

儿童的天赋随着年龄增大而递减,教育得越晚,儿童与生俱来的潜能就发挥得越少,所以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尽早介入,当然,还必须是正确介入。因此作为家长,一定要高度重视孩子阅读能力的提升;那种期望孩子的阅读能力随年岁增长而自然增长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04

马太效应带给我们更多的思考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马太效应被应用在很多领域,经济、社会、教育等等,对于很多职场新人或是久居职场毫无进步的人来说,也有很多可提醒之处。

有很多人没有给自己设立一个合适的目标,也没有做好符合自己的职业规划,对于工作也是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想法,毫无起色,掉入了一个难以爬出来的大坑。

这其实就是马太效应。这里大家可以对照着看看自己,没有目标的不妨先看看自己的兴趣所在,了解自己的兴趣,发挥自己的特长,才能在某个领域有所作为。

但社会心理学家分析认为,“马太效应”是个既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作用的社会心理现象。其积极作用是:“马太效应”所产生的“荣誉追加”和“荣誉终身”等现象,对那些落后的学生、平庸的员工,也就是那些无名者是巨大的吸引,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全力奋斗,以此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其消极作用是:一个学生如果没能正确看待自己取得的成绩,一个员工因自己受到了领导的重视和奖励就过分沾沾自喜,结果往往使其中一些人会因为自己的不规矩言行而受到别人的嫉妒或排挤,也会因没有清醒的自我认识和没有理智态度而居功自傲,在人生的道路上跌跟头。

最近一句话很流行: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但是有的人一出生就在罗马。猛一听让人充满希望的心瞬间下沉,但牛牛仔细一思考,就觉得这句话经不起推敲。

1、通往罗马的道路没有堵死。

2、通往罗马的道路多种多样。

3、交通工具可选择性越来越多,选择最快捷的。

4、到达目的地慢一点没关系,最终结果是一样的。

所以,多付出一些、少计较一些、心态平和一些、勇敢作出一些决策,罗马,一直就在那里等你啊! 我们当然希望孩子是个独立上进、依靠自己追逐成功的强者。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给他的环境,会影响他是否能成功、或者多么辛苦才能够成功。所以,我们在要求孩子努力上进的同时,自己同样不能懈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欢乐闹元宵作文 小学三年级作文我的妈妈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作文 心中有盏红绿灯作文 世界上最短的作文 打屁股作文小贝 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作文 梅花香自苦寒来 作文 父亲节怎么写作文 温暖作文450字左右 越来越好作文600字 发现作文500字左右 毕业对老师说的话作文 端午节踏青作文 四年级上册写人的作文 学雷锋做好事的作文 假如我是神笔马良作文 最美的时光作文800字 思念作文300字 舍不得离开你作文 游隐贤山庄作文 小学四年级作文我的乐园 快乐六一作文四年级 快乐六一作文五年级 高中作文议论文范文 人物描写作文100 告别过去作文600字 火把节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自我介绍50字 铭记那份美好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