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寻找大西安创业英雄丨生而有涯 为自己的梦想任性一把

2020-11-26 15:25:02
相关推荐

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英雄

创业创新者

就是这个时代的英雄

而他们的队伍

正悄然我们身边发展壮大

↓↓

助力大西安测绘测航

传统行业变革

——访西安时代空间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

曹沛

“测绘地理信息是一个小众行业,有很多人不了解,但其实测绘地理信息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曹沛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毕业后,他一直在从事着自己喜爱的测绘地理行业,创建了西安时代空间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引入最先进的航测、雷达、软件+北斗等,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最先进的产品和技术服务,助力大西安测绘、航测、三维建模等传统行业的变革。

毕业后,曹沛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测绘仪生产商企业就职,一步步从一个技术男转为管理层,从学习到成长,从经历到前行,曹沛没有停下脚步。2017年8月,曹沛借助国际港务区开通的“长安号”班列和建设的“内陆港”理念,创建了西安时代空间测绘科技有限公司。“目前,我们是瑞士senseFly无人机的陕西总代理,同时有各类无人机,联合山西、内蒙古、吉林、辽宁、广东、山东、贵州、河南等10多个省的众创平台,掌握全球最新的航测、航摄、三维建模、无人机智能机载激光雷达等先进产品和技术,还有中国北斗高精度定位。”曹沛告诉记者,他们主要服务于中国测绘地理信息、救灾、文化旅游宣传、考古、城建、规划、水利水电等领域,推动测绘行业的智能化革命,以提高西安对外影响力、助力西安丝绸之路经济带节点城市的重要战略发展。

测绘地理信息是一个小众行业,对于传统的测绘,有很多人不了解,了解的也只是停留在穿着工程服、戴着安全帽、立着脚架在马路边进行观测的工作。“但我想告诉大家,我们用的地图、手机定位、车载导航、房产证里面的房屋结构图、施工、设计……这些都需要我们最基础的数据,而这些数据的获取和处理就是测绘,其实测绘地理信息和我们息息相关。”曹沛说,以前他们获取这些数据,需要通过人去一个一个采集这些数据,现在采用无人机、雷达、三维激光扫描仪+北斗等智能方式,不需要人去采集,就能获得大面积的点云数据,从而形成新的智能化的数据采集。有了这些数据,他们可以做出真三维模型,就像肉眼看到的一样。

在探索中,曹沛的众创团队也走了很多弯路,花了成百万元的冤枉钱,买了最先进的无人机、相机、软件等。有时为了实验某种情况下的数据精度和效果,他们甚至要做成千上万次的实践去验证。曹沛说:“再大的困难也难不住我们对智能化的渴求,因为我们知道,传统的方式太累、太辛苦,有许多前人们为了一个特征点的采集、保护一台仪器而失去生命……”

曹沛说:“现在,西安时代空间测绘科技有限公司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我们将集中所有的优势资源,去开创测绘领域的新的智能化,让测绘地理信息为更多的人都能享受智能化带来的方便和快捷。”

打造“无人区”远程数据

传输系统

——访陕西挚诚科技工程发展有限公司CEO

纪文利

远程数据采集传输+工业大数据,对于有选择困难症的人来说,是一定望而却步的;陕西挚诚科技工程发展有限公司CEO纪文利,却偏偏选择这条漫长艰苦的路径。当记者问她为什么,她笑着说:“生而有涯,应该为自己的梦想任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或高远,或近在眼前。而无论是从外表、还是从专业来看,纪文利都是一个标准的文科生。大学毕业以来,她一直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她原本可以很轻松地走原来的路,可就在2010年,朋友间的承诺,使她无意中踏上了做技术、与科技打交道这条坎坷的创业之路。

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吧,她与团队伙伴们开始了数据分析的技术服务。团队初始就秉承“精益求精”的理念,在工作和实践中赢得了客户源源不断的赞誉。2014年是公司及团队极其重要的转折年。在长期的工作中,纪文利看到了经常服务的企业在工作中对接收数据的各种坎坷,以及因为数据不完整造成对企业决策的轨道性偏离,她下定决心要帮助企业一起解决这个顽疾。在研发初期,纪文利带领团队查阅了中外各种相关资料,找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人士,并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立实验基地,亲自带团队到实地进行无数次现场测试和调配。

寒冬腊月的陕北地区,大雪夹着大风,依然要在这样严寒的天气中拿到极致天气的数据;7月的陕北,太阳高温达到40多摄氏度,依然要在高山上读取数据。无论风沙雨雪,都要把正确的数据采集回来做前期的数据分析和硬件测试。那时候的她,无法顾及家人,到现在她依然因对孩子的成长关心不够而心有愧疚。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啃下文科女生的盲区,历练客户语言,带着一群同样热爱科技事业的团友们,在创新创业的路上披荆斩棘,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将第一批经过反复试验的硬件安装在陕北的高山和平原,为客户解决了长期以来无法完全解决的实际困难,并开启了公司新的研发篇章。

在完成了第一次的创新之后,纪文利并没有停止,而是在原有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领域的开拓和升级。这次她又做了新的人生挑战——自然生态环境。她带领团队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合作,建立起自然环境工程研究院,其中动物识别系统、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生态盒子等加上原有的能源数据平台三大系统支撑着挚诚科技的未来。

纪文利带领团队, 为打通自然资源生态走廊作出了贡献。正因为这一份坚持不懈、苦干实干、拼搏奉献、创新创优、开拓进取的精神,2017年纪文利荣获“西安市三八红旗手”“西安高新创业十佳”等荣誉称号。这份荣誉是对她艰苦创业、勇于奉献的肯定与鼓励,也是对她自己的鞭策。

心有多大,视野就有多远。在坎坷的创业道路上,无论是披荆斩棘还是坎坷崎岖,都没有阻止她创业的决定和目标。以让数据创造价值为企业文化,做数据综合解决服务商,以为客户提供最佳的数据价值体验作为企业的使命。虽然创业的道路依然漫长,但无论什么都打败不了一个心怀梦想的创业人的决心。

让展览设计乘上

西安高速发展“快车”

——访陕西墨秦空间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

张旭祥

“可能每个学艺术的人,心中都有些‘疯狂’,我也一直有个‘疯狂’的梦想——有一天,可以让出自西安的设计,遍布全球。”土生土长的85后西安小伙张旭祥,将这个梦想深埋心底,从一个展示设计专业毕业生,到如今成为陕西墨秦空间设计工程有限公司的负责人,在业界开始声名鹊起,他和与自己同样年轻的团队,一直在奋斗。

虽然在去年刚迈入而立之年,但是在展示、展览设计界,张旭祥已经参与了很多知名项目——2005年,他以优异的成绩从西安美术学院毕业,当时本地有很多工作机会向他招手,但是抱着在更广阔领域学习的想法,他去了北京,并成功入职全球首屈一指的展览设计机构——笔克集团的中国分公司。在业内,笔克集团素有“展览设计界的黄埔军校”之称,在这里张旭祥如海绵一样汲取了更多“实战经验”,并参与了上海世博会中大受欢迎的石油馆、荷兰馆等场馆的前期设计工作。

由于工作出色,张旭祥在2014年被公司推举到位于新加坡的总部工作,他与来自美国、印度、德国、日本等国家的顶尖展览设计师们并肩,共同参与了新加坡50年国庆展览项目“我们的未来”等诸多国际大型展览项目。其中,“我们的未来”展览,获得了2015年度亚洲展览最佳设计奖。

“学到的越多,就越有想回家创业的念头,一方面,实践自己这些年关于展览设计的更多想法,一方面,把自己的所学回报给家乡。”与旁人艳羡的海外职位、稳定晋升前途和高薪“断舍离”,张旭祥在2016年下半年正式辞职回到了西安,“我非常幸运,回来后就赶上了西安高速发展的‘快车’。”

在张旭祥眼中,自主创业的勇气需要有自身实力支撑,底气则来自西安市政府和母校西安美术学院的支持。张旭祥告诉记者,在创业过程中,政府和学校为他进行了多方扶持,“比如我的母校成立了‘艺创空间’,为我们提供初创时的办公地,还为我们寻找和对接合适的项目资源。”

从只有3个人的新生公司,到已有十几人的团队规模,张旭祥的公司如今在高新区正式驻扎,并且通过口碑相传受到市场认可。眼下,他们正在忙碌于宝鸡青铜器系列展览项目,以及渼陂湖中的博物馆展览设计项目,“很多人对博物馆展览的印象是严肃、静态甚至有些沉闷的,我们希望践行‘形式追随功能,求美而不唯美;科技展现时代,不忘人文精神’的设计理念,让更多西安人看到一种全新的展览设计风貌——兼具传统,但同样与世界接轨。”

对于未来,张旭祥有清晰而理性的规划,“创业浪潮下,每天都有很多公司新生,但新生只是第一步,怎样脚踏实地,稳扎稳打,是我考虑最多的问题。”他同时鼓励更多年轻创业者,“一定要保持梦想,也一定要记得,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从记者到互联网服务商

——访陕西早八点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总经理 王卫平

“人生需要追求,创业无论年龄”。2017年,王卫平告别从事了17年的新闻工作,毅然走上了创业之路。如今,他和他的团队研发、运营的“名师改作文”“电脑+互联网+人脑”项目陕西早八点教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走上正轨。“三年之后将服务10万名青少年,让孩子们爱上国学,迅速提升语文水平。”王卫平说。

王卫平曾是西安一家媒体记者。在北国、在南疆,留下跋涉的足迹,他满怀激情采写了数千篇各类新闻报道。2017年初他下定决心离开新闻媒体,走进创业大军之中。

文人从商,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情怀,王卫平也未能例外。“孩子们除了课堂还应有大千世界,还应有诗和远方。”他决定带更多的孩子们去看看。于是便成立了龙首小记者团,又集合了许多媒体人共同做导师,开始了“陪你看世界,带你做文章”的小记者成长工作。

在2017年度,王卫平和他的团队带领小记者进行了各类采访50多场次,受益人群近千人次;进行过公益大讲堂8次,受益人群400多人次。2017年,龙首小记者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孩子们也学到了不少东西,但经济效益却不是很好。

2017年下半年王卫平就开始了反思,谋划着改变。近年来,教育已经迈入大语文时代,语文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语文成绩是考试、升学、就业的关键。学校教育,老师不可能针对每一名孩子手把手地教和改;部分家长没时间或没能力帮孩子提升。王卫平认为:好作文是改出来的,好水平是站在一次次纠错的肩上累积起来的。于是,他在龙首小记者的基础上,研发了“西安名师改作文”互联网平台,这个平台将勇敢地肩负起“作文精改”的重任,让孩子们明明白白地知晓自己从字词句到标题、中心思想的每一处不足,对症下药,药到病除。

“能让知名老师利用碎片化时间帮孩子提高写作水平;能打破教育区域不均衡,实现城乡手拉手;打破资源配置不均衡,实现名校老师和普校学生面对面;让所有孩子,热爱语文,作文得高分,成绩列前茅;还能把好的作品能发表出去,提升写作兴趣,为升学考试加分。”王卫平说。

既然选择了创业就得欣然面对市场。王卫平想到了“人脑+互联网+电脑”的模式,让互联网+产业+共享的营销方式贯彻在整个平台建设及运营过程当中。

王卫平想让绝大多数孩子能享受免费语文学习服务,让有“改作文”需求的孩子享受增值服务,把“一对一”服务精确到字词,思想明晰,句段表达清楚,积累丰富多彩,立意准确向上,结构逻辑清晰,妙笔生花得成。

据介绍,“西安名师改作文”平台建设已经完成。在运营方面,王卫平引入“合伙人”机制,让大量的孩子家长等人士成为合伙人,共同建设、发展平台,共享利益。在改作文老师方面,他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名师,已经建立起了一支较为完整的改稿队伍。

采访中,王卫平满怀激情地告诉记者:“2018年底前为1000名学生服务,2019年底前为10000名学生服务,2020年底前为10万名以上学生服务。”

期待全民健身成为社会常态

——访西安创体健身有限公司董事长 乔江波

他放弃百万年薪工作,结束了8年的北京生活;他怀着对“长安城”的向往,孤身一人驱车一千公里来到了这个曾经是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他怀揣梦想,几经曲折后于2015年9月在西安成立了主营健身教练培训的健身公司……他就是西安创体健身有限公司董事长乔江波。

乔江波今年32岁,山西临汾人,17岁辍学后南下北上到处闯荡,2008年开始“北漂”,自费参加各种短期训练班。由于当时国内尚未有较系统化的健身教练培训机构,所以走过不少弯路,庆幸的是出于自身喜欢探索未知的本性,他自学了很多相关知识,为日后从事健身行业奠定坚实基础。2008年至2011年间,乔江波已经一手筹划和经营了6家健身房。

2015年7月,乔江波来到西安,在迫不及待地参观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之后,便顶着西安的酷暑立即进入工作状态,寻找场地、注册公司、置办家具……很快就成立了自己的公司。经过两年多的发展,公司如今已经是陕西省体育局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批准的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培训基地,同时也是中国健美协会授权的专业健身教练(CBBA)培训基地。

乔江波透露道:“这两年来,我们将来自中西部地区的3000余名零基础学员,培养成了专业的健身私人教练,并安置到各大健身俱乐部工作,其中50%原是社会闲散人士;30%是退伍军人;20%是大学毕业生。西安创体与西北乃至全国各地1300多家中高端健身俱乐部建立了合作关系,在为健身行业用人单位输送优质人才的同时,也为学员的安置就业起到最大的保障作用,就业率始终高达95%以上,从创体走出去的私人教练也一直深受各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

据了解,西安创体健身有限公司秉承“培养行业人才”和“共享创体平台”的经营理念,在受益的同时不忘初心,回馈行业、回馈社会。2016年10月,为提升西安在全国健身行业中的影响力,公司出资举办了2016“创体杯”康比特全国阳光教练健美健身大赛(西安站),参赛选手200余名,现场观众800余人。2017年9月,公司再次出资举办了2017“创体杯”西北五省健美健身锦标赛,参赛选手400余名,现场观众1000余人,网络直播30万人,受到了中国健美协会和陕西省体育局社体中心的高度评价,这也是目前为止西安举办的最高规格的健美健身赛事,被授予“西北健身行业特殊贡献奖”的殊荣。2018年5月19日,公司还将再度联手北京康比特体育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康比特阳光健身大赛(西北站)暨创体健美健身比基尼大赛”,现已公开面向西北地区招募健美健身爱好者。

“很庆幸,我选择了健身行业,我期待且相信未来有人的地方就会有充足的健身场所,有健身场所就会有专业的健身教练,全民健身将成为社会常态而不再只是一个口号。我为我所从事的这份伟大事业感到骄傲和自豪;很庆幸,我选择了大西安,我期待并且相信未来大西安会再次成为世界的焦点,繁华的长安城不再只是历史。我为我所选择的这座城市感到荣耀!”乔江波激动地说道。

告别繁华都市 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访长安区果优特种植专业合作社总经理

王卫花

39岁的王卫花曾在西安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可8年前她却放弃了大都市繁华的生活,回到家乡长安区魏寨街办老凹庄村,开荒种地种植葡萄。她说,村里土地更适合种植葡萄,她要带头让更多村民致富。

王卫花从小在长安区魏寨街办老凹庄村长大,父亲是当地的一名人民教师。用村上老一辈人的话说,娃娃就应该好好念书,将来考个好学校,走出穷山沟,到大城市过城里人的生活。2000年,王卫花大学毕业,到西安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结婚生子过上了幸福安逸的生活。但是9年之后,王卫花却放弃了大都市繁华的生活,选择回到家乡种植葡萄。当时,很多村民觉得蹊跷,认为种地是苦力活,村上考学走出去的娃娃都没有一个回来再继续种地的。可王卫花并不这样想,她觉得村里的土地种植葡萄很有潜力,回村里种果园,比在城里上班更容易实现她的人生价值。

2009年王卫花揣着多年打工积攒下来的钱,凭着一腔热忱,回到家乡开荒种地研究种植葡萄。2011年,王卫花与同村几位发小成立了“果优特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亩,正式开启了她的葡萄种植生涯。2013年,葡萄园迎来第一次收获,收获的葡萄又大又圆,加上王卫花从来不用化肥及农药。200亩葡萄竟然被一抢而空。创业的第一桶金没想到来得这么容易,把王卫花乐坏了,同时也麻痹了她对种植技术的忽略。第二年,受天气、雨水等因素影响。收获的葡萄品质很差,销售跌入谷底,这次打击让王卫花深深意识到了农民的辛苦,什么叫“靠天吃饭”。难道丰收只能靠天,不能人为促进。这时,王卫花才恍然大悟种植技术的重要性。在长安区农业局的帮助下,王卫花多次去杨凌、山东等地学习种植技术,一边学习,一边总结经验,回来改进种植方法。功夫不负有心人,从2015年起,王卫花的葡萄园的产量和品质终于稳定起来,而且口感也比当初的要好很多。每年收获季节,葡萄产量及销量都在持续增长。有付出就有收获,2016年王卫花取得陕西省“高级职业农民”证书,并被评选为“西安市农村拔尖人才”,同年荣获长安区“优秀农村科普带头人”称号,2017年荣获西安市“双学双比女能手”称号,2018年荣获“西安市优秀农民”称号。

聊起这几年创业的艰辛,王卫花说,这一路走过来,有酸甜苦辣,也有喜悦和收获。通过不断的学习她从一个传统农民变成了现在的陕西高级职业农民。付出终于有了回报,葡萄种植水平提高了,葡萄品质也好了,合作社被评为西安市十佳示范社,还拿了个最甜葡萄奖。此后周边村民也开始陆续种植葡萄,前来讨教种植经验。下一步她计划等资金充足了,创建旅游观光一体的悠闲园区,创办葡萄酒庄,生产本土品牌葡萄酒,带动更多村民致富。

记者:司文、张潇、孙欢、张红中、王瑞、张雷

编辑:皓月丨审核:何砾、周粟

转载请注明出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优质作文 书信作文格式 我是什么 作文 初一作文500 作文我的烦恼 误会 作文 钓鱼的作文 家风的作文 春季作文 小兔子的作文 思念的作文 优秀作文800 疯狂作文 四年级语文作文 消防员作文 行走作文 优秀作文500 语文高中作文素材 作文打屁股 自由的作文 热闹作文 作文题目初中 温馨作文 守护作文 作文 我的梦想 高兴作文 眼睛 作文 南京作文 作文题记 孤独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