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诗镜》这部古印度诗歌理论著作 为何对藏族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2020-11-26 21:45:02
相关推荐

《诗镜》是古印度时期的一部梵语著作,由生活在7世纪的宫廷诗人、文学评论家檀丁撰写。公元7世纪,出现过一个统一北印度大部分城邦的王朝“戒日王朝”。由于戒日王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措施,农业和工商业得以出现繁荣局面,居民的生活较为安乐平静。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檀丁撰写了《诗镜》这部著名的诗歌理论著作。

在《诗镜》一书中,檀丁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研究,并加以完善,主要探讨了诗歌的修辞和风格问题。自成书以来,《诗镜》便成为文人学者的写作指南。公元13世纪初,藏族学者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把《诗镜》由梵文翻译为藏文,并推介给西藏上层文人,在此后的岁月里,经过几代藏族学者的再创作,从而成为藏民族的重要美学理论著作,对藏族古典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并且,《诗镜》还成为《大藏经·丹珠儿》“声明”(语言、文字、音韵方面的学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诗镜》的译介过程

13世纪初期,博学多才的藏族学者萨班·贡嘎坚赞,率先把檀丁的《诗镜》以译述的方式介绍到西藏。

萨班·贡嘎坚赞不仅是一位佛学家,还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他在系统地学习《诗镜》中的文学理论之后,便根据书中的理论加以实际运用,进行诗歌创作。但是,贡嘎坚赞并没有对《诗镜》进行完整的翻译。

从藏历第五饶迥火牛年(公元1277年)开始,在藏族译师雄敦·多吉坚赞和印度学者拉卡弥迦罗的共同努力下,《诗镜》终于在萨迦寺被全部译成藏文。之后,雄敦·多吉坚赞又将《诗镜》传授给洛卓丹巴。洛卓丹巴是当时闻名遐迩的译师,他在讲学过程中又将《诗镜》内容传授给自己的弟子。由此,《诗镜》对藏族文学创作产生的影响逐渐扩大。

藏族学者布顿·仁钦珠首次编订藏文大藏经《丹珠尔》时,将以藏文转写的《诗镜》原文和藏文译文都收录进来。这标志着藏族学者对《诗镜》的学习、阐释和再创作的历程由此开始,《诗镜》也正式成为藏族文学创作的理论指导。

藏族学者对《诗镜》的再创作方式,主要有两种情况:

第一,藏族学者对原文进行注释,在注释的过程中还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增补一些内容,有时也会选用一些名家诗歌作为范例。这种方法比较常见,所以《诗镜》便逐渐民族化,最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藏族本民族的诗学理论体系。

第二,藏族学者并不按照《诗镜》的诗例来进行研究,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理论部分,用自己的理解,进行诗歌创作。这种再写作方式,只吸收《诗镜》理论中的精华部分,将原著的诗例进行简化,这样一来,人们学习《诗镜》的理论也就更为容易,这有利于《诗镜》在藏族本土进行传播。

自从《诗镜》被翻译介绍到西藏之后,藏族学者对其进行的理论探索就从未停止过,他们从中汲取理论养料,而藏族本土的诗歌创作也从此开始。

(二)《诗境》对诗歌理论的探讨

《诗镜》分为三个章节,计有656小节。藏族学者对《诗镜》的注释代表性作品,主要有15世纪仁蚌巴的《诗注无畏狮子吼》、17世纪罗桑嘉措的《诗镜释难·妙音欢歌》等。现代藏族僧侣学者才旦夏茸、东嘎·洛桑赤烈、赛仓·洛桑白丹,根据《诗镜》共同撰写了《诗学概论》、《诗学明鉴》、《诗学修辞明鉴》等著作。

《诗镜》把文章体裁分为诗歌、散文以及诗文合体这三大类,其中,对于诗歌的修辞和风格问题,则是《诗镜》一书的重点论述内容。檀丁在《诗镜》里指出,优秀的诗歌需要华丽优美的语言、丰富的修辞,以及动听和谐的韵律,并且还要充满情感。

檀丁的这一理论,让创作者们树立起这样一种创作意识:只有具备优美的辞藻、丰富的修辞,自己的诗歌作品,才能得到认同,并且永远流传下去。檀丁分析了文学作品的形式,对于文学作品的流传起到的重要作用,也对文学作品的内容(意义)、形式(形体)和修辞(修饰),进行了简略的论述,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他没有阐明这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在《诗镜》一书中,檀丁把诗歌的修饰分为35种,在每种之下又细分出若干类别。一些常见的修辞种类,诸如“比喻修饰细分为32类,形象修饰又分为20类”等,檀丁之所以要做如此精细的划分和讲解,是因为希望创作者在写作诗文时,懂得在什么情况下,选择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在这35种修辞手法中,给大家介绍几种最常见的修辞手法。

1. 自性修饰:对某一事物进行直接描写,这种修辞手法也叫“直陈式叙述方法”,在《诗镜》中,檀丁又把自性修饰分为四类:直叙类型饰、直叙动作饰、直叙功能饰、直叙物质饰。

2. 比喻修饰:檀丁在《诗镜》中把比喻修饰分为32类。给大家举个例子:

“美女你的手掌心,

好似莲花红殷殷。”

这就是一种比喻修饰,“利用一物与另一物相似相同之处,加以比喻的方法,在两种相比喻的事物之间必须使用同、象、似、如等词加以连接。”(参见佟锦华《藏族古典文学》)

3. 形象修饰: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通过比喻的手法,来描摹被喻事物的形态,使被喻事物更加形象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暗喻”。《诗镜》中把这种修辞手法分为20 个类别。

4. 音韵修饰:通过语言音韵的变化,营造出鲜明的节奏感。比如说,将字或词重叠起来,以使音韵更加和谐动听。

虽然语言形式很重要,这并不是说,只要语言华美,诗文就一定会得到读者的认可,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诗文的思想内容同样也很重要。好的诗文,必然是思想内容与外在形式的和谐统一。

所以说,檀丁的《诗镜》是有一定思想局限性的。有过创作经验的人都知道,相比于文章形式和修辞手法,诗文的内容才是决定性因素。但是,檀丁却并没有阐述内容的决定性作用,反而是浓墨重彩地讨论修辞的重要性,这多少有些本末倒置。

(三)《诗镜》对藏族古典文学创作的影响

檀丁的《诗镜》传到西藏之后,经过几代文人和学者的译介、研究和推广,成为指导西藏上层文人创作诗歌的理论性著述。

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在译述《诗镜》时,对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原本,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并没有得到檀丁的重视,但是,萨迦班智达·贡嘎坚赞却看到檀丁的疏漏,并提出了个人的一些见解。此后,藏族学者就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又进行了各种各样的讨论。

藏族学者们对《诗镜》中的创作理论所进行的研究和探讨,激发了更多文人的创作热情,他们一边对《诗镜》进行积极探讨,一边埋头进行创作,并直接推动了一种新的诗体——“年阿体”诗歌的诞生。

16世纪初期,藏族学者素喀瓦·洛卓杰布在关于《诗镜》的论著中,率先提出诗文内容、体裁与修饰手法之间的关系问题。他指出,诗文的内容好比是人的生命,而“体裁”就是人的躯体,修饰手法则是点缀人身的装饰品。可见,素喀瓦·洛卓杰布努力地纠正檀丁在《诗镜》中那些有失偏颇的观点。

尽管从后代学者的角度来看,檀丁的《诗镜》中的许多理论不尽完善,甚至有许多理论站不住脚,但是,《诗镜》对藏族文学的发展,却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诗镜》传入西藏之前,藏族的文学创作还没有坚实的理论支撑,而《诗镜》不仅给藏族本土的文学创作提供了理论指导,而且也使藏族文人学者萌发了文学意识,开始有意识地使用一些写作技巧和修辞手法,对客观事物进行更为深入地描写。

自从《诗镜》被译介到西藏之后,便推动了新的文学思潮出现,上层文人的文风也与此前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这一点在诗歌创作方面表现得尤其明显。《诗镜》传入西藏之后出现的诗歌作品,其艺术风格与以往的诗歌作品迥然不同。“年阿体”诗歌的出现,丰富了藏族古典诗歌的表现体裁,它风靡文坛百年而不衰。

17世纪的藏族上层学者阿旺洛桑嘉措,就采用“年阿体”撰写过散韵结合的历史文学著作《西藏王臣史》,还有才仁旺杰撰写的长篇小说《旋奴达美》,以及传记文学作品《颇罗鼐传》、《噶伦传》等,也是在《诗镜》影响下创作出来的文学瑰宝。

【结语】

檀丁作为古印度宫廷诗人、文学家,他不只留下了《诗镜》这部文学理论著作,他还创作了长篇小说《十公子传》。但是,对印度古代文学以及西藏古代文学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的,当属《诗镜》。尽管由于时代和思想的局限,檀丁《诗镜》中的部分理论尚不完善,可《诗镜》是檀丁对历代文学前辈们的著作进行研究之后写成的,可见,它属于诗歌创作理论的集大成之作。《诗镜》自从传入西藏之后,就受到上层文人的重视,历代的文人学者对它推崇备至。在这些文人学者进行创作实践的过程中,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年阿体”逐渐形成,并长盛不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的滋味作文 地震作文 作文期待 作文技巧 那一刻我长大了500字作文 那一刻我长大了400字优秀作文 穿戴式跳d放在里面逛超市作文 什么让生活更美好作文400字 乡情作文600字初一优秀作文 妈妈我想对你说作文300字 中国传统节日作文300字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500字 他感动了作文500字 一件有趣的事作文300字 我的微幸福作文 窗外作文800字初二 以阅读为话题的作文 成长的脚印作文 我的童年作文400字 让我欢喜让我忧作文 因为有了你作文 friendship作文 闲不住的奶奶作文 我的同桌作文400字 我熟悉的一个人作文 代写作文 知足常乐的作文 我喜欢的一个人作文 我们一起走过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