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张充和 故人风清

2020-11-27 00:15:01
相关推荐

“最后的闺秀”,这项桂冠戴在张充和头上,谅是最合适不过的。张充和祖籍合肥,1913年生于上海一官宦之家,只是到她这一辈已家道中落。

她有三个姐姐和六个弟弟。大姐元和的丈夫是昆曲名家顾传玠,二姐允和的夫君是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姐兆和的先生是文学家沈从文。她自己则“离经叛道”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

弟弟们多是出自北大、清华的学者、艺术家。一个个多才多艺,一人便是一道风景。四姐妹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公数充和为最。她在1949年随夫君赴美后,五十多年来,曾在哈佛、耶鲁等二十多所大学执教,传授书法和昆曲,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默默地耕耘了一生。

张充和

张充和的曾祖是晚清名臣张树声,曾任两广总督。其父是民国教育家张冀牖(吉友),曾以毁家创办苏州乐益女校、提倡新式教育而名噪一时。张充和与三个姐姐所不同的是,在她只有十一个月时便过继给叔祖母当孙女。养祖母对小充和溺爱有加,自任启蒙老师,言传身教大家闺秀的风范。

稍后,养祖母花重金延请吴昌硕的高足、考古学家朱谟钦为塾师,悉心栽培她,还另请举人左先生专教她吟诗填词。张充和天资聪颖,悟性甚高,四岁会背诗,六岁识字,能诵《三字经》、《千字文》。家塾授课每日早上8点到下午5点,中间一小时午餐。除重大节日外,每十天放假半天。充和如是十年,闭门苦读《史记》、《汉书》、《左传》、《诗经》等典籍。

张充和的生母陆英,在她九岁那年因难产过世。1930年养祖母告别人世后,十六岁的充和“归宗”回到苏州,承欢在父亲的膝下,在父亲创办的乐益女校上学,与众多的姐妹们共同生活。四姐妹自办起文学社团“水社”,弟弟们和邻居小朋友办了个“九如社”(家住九如巷)。

姐弟们结伴郊游、骑自行车、赛球。充和长期生活在合肥,较为闭塞,不懂玩球规则,只能当个守门员。父亲是位昆曲迷,常请曲家到家中教女儿们拍曲。四姐妹加入了幔亭曲社。充和也渐渐爱上并痴迷起昆曲来,还常与大姐元和在《惊梦》中唱对手戏。但她不像大姐、二姐喜欢展示自己的才艺,她只愿在曲会和家中唱,与曲友同乐。一次,某著名的昆曲男生角,邀充和到上海与他搭档唱《惊梦》,充和辞绝。

张充和与傅汉思

1933年,沈从文与三姐兆和在北平结婚。充和去参加婚礼,随后就一直居于北平。家里人劝她考大学,她也觉得不妨一试,于是就到北大旁听。当时北大入学考试要考国文、史地、数学和英文。充和见到数学就头大,她在十六岁前根本就不知道什么叫几何、代数。她干脆放弃,把复习的精力全用在其他三科上。

第二年考试,数学当然得了零分,但她的国文考了满分,尤其是作文《我的中学生活》写得文采飞扬,受到阅卷老师的激赏。然录取规则明文规定,凡有一科为零分者不予录取。试务委员会爱才心切,不得已“破格录取”了她。

即令在北大学习期间,充和仍不舍对昆曲的追求。小她一岁的弟弟宗和在清华读书。她常去清华,与弟弟一道去聆听清华的昆曲讲座;不时参加曲友们的演出活动,甚而到青岛拍曲。自娱自乐,好不自在。然而天有不测,三年级时充和患肺结核,不得不休学,她无缘得到北大的学位。康复后,《中央日报》因储安平留英,正缺人手,充和就到副刊《贡献》当编辑,写散文、小品和诗词,初露才华。

张充和(右)与张元和演出昆剧《西厢记》

抗战爆发,充和随同沈从文一家流寓西南。在昆明,沈从文帮她在教育部下属教科书编选委员会谋得一份工作。沈从文选小说,朱自清选散文,张充和选散曲。一年后该单位解散,她又在重庆教育部下属礼乐馆工作,整理礼乐。她将整理出来的二十四篇礼乐用毛笔书写,首次展示了她的书法艺术。梅贻琦的清华日记里对此多有记载。

张充和端庄大方又热情,很有人缘,在人才云集的西南科教界,她广结师友。在重庆,她结识了知名人士章士钊和沈尹默等,相互诗词唱和,不乏风雅。充和见贤思齐,仰慕沈尹默的书法,正式拜大书家沈尹默为老师,常乘送煤油的卡车到歌乐山沈宅求教。第一次到沈家,沈让张充和写几个字给他看看,沈阅后,以“明人学晋人书”评之。得力于这些名流的亲炙,张充和的诗词创作亦更上层楼。其代表作当数《桃花鱼》:

记取武陵溪畔路,春风何限根芽。人间装点自由他,愿为波底蝶,随意到天涯。

描就春痕无著处,最怜泡影身家。试将飞盖约残花,轻绡都是泪,和雾落平沙。

章士钊爱才,赠诗给张充和,把她誉为才女蔡文姬;而戏剧家焦菊隐称她为当代的李清照。张充和还会丹青,曾画过一幅《仕女图》。

张充和《仕女图》(1944)

到1947年,充和已经是位大龄女青年了,在北大教昆曲,寄寓在三姐兆和家。是年9月,缘于沈从文介绍,充和与北大西语系外籍教授傅汉思相识。

傅氏是世居德国的犹太人,精通德、法、英、意文学,他在加州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到中国学习中文,从事中国历史、文学的研究和教学,成了名副其实的汉学家。1948年11月,充和与汉思喜结秦晋,次年1月双双赴美定居。

他们先居加州柏克莱,后移居康涅狄格州的北港。傅汉思在耶鲁大学教中国诗词,张充和在该校美术学院教授中国书法和昆曲。充和说,最初,在美国宣扬曲事是艰难的,“孤军作战,实打实的一个人战斗”。后来才有语言学家李方桂等人加盟。那时,没有笛师配合,张充和自己先将笛音录好,备唱时播放。示范演出时麻烦更大,没有人会为她“梳大头”,她就因陋就简,自己动手,先做好“软大头”,自己剪贴片,以游泳用的紧橡皮帽吊眉。

张充和的昆曲演出,使美国人对昆剧的优美感到震撼,尤令张充和欣慰的是,她有四个高足,在促成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一事上,立下了汗马功劳。

张充和拍曲(张昌华摄)

有人评论说:张充和用诗词、书法、绘画、昆曲和旗袍抒写了她多姿多彩的一生。洵非虚言。

1979年张充和回到阔别五十年的故土,之后不间断地回国访亲问友。在苏州九如巷老宅的小院中,面对参天的老树和沉沉的古井,她寻觅儿时的梦。1986年,北京举行纪念汤显祖逝世三百七十周年演出活动,她与大姐同被政府邀请。她与时龄八十的元和同演对手戏《游园·惊梦》,还邀诗人卞之琳观赏。俞平伯先生看了她的演出剧照,说这是“最蕴藉的一张”。

2004年金秋,张充和在北京举办旅美六十年来的第一次书画展。她那信手点染的仿古山水和自作诗,令人反复玩味;那俊秀的隶书对联,质朴中透出娴雅和大气;那昆曲工尺谱朱黑相间,饶有意趣。尤其是八十四岁高龄时临唐代书家孙过庭的《书谱》第一百通长卷,形神兼备,令人叹为观止。

大家闺秀的张充和,本色是诗人,她的中英文诗集《桃花鱼》是代表作,其诗词由丈夫傅汉思亲译,堪称伉俪合作的佳构。

张充和特别爱穿旗袍,家中衣橱里挂得最多的是色彩、长短各异的旗袍。2004年10月与苏州曲社的曲友们欢聚时,九十多岁的她面容清秀,举止优雅,身着一袭绛红色的丝绒旗袍,肩披一方黑色的坎肩,仪态万方地依在雕花栏杆旁,一亮嗓子,博得台下掌声一片。有人惊叹:这是活脱脱的最后的大家闺秀。

张充和曾以一首田园牧歌式的清雅小诗,抒发她恬淡的心境:

当年还胜到天涯,近日随缘遣岁华。

雅俗但求生意足,邻翁来赏隔篱瓜。

“十分冷淡存知己,一曲微茫度此生。”张充和的一生低调,为人谦和,淡泊名利,堪称一流。她曾戏说,她对自己的作品就像随地吐痰,无刻意留存。谁有兴趣谁收藏,谁想发表谁发表,“一切随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什么作文300字 吸烟的危害作文 拉裤子作文 三年级动物作文300字 万能英语作文开头结尾 贴鼻子游戏作文 写人作文600字初中 春的作文300字 特别的一天作文 我的成长经历 作文 春来了作文 一件新鲜事作文 团圆作文600字 我的偶像作文400字 杜甫草堂作文 放假第一天作文 放烟火作文 光盘行动作文 南京旅游作文 老家的风景作文 包饺子作文开头 冬天的早晨作文 招聘广告英语作文 关于坚持的作文素材 劳动作文300字 关于对联的作文 家风家训家规作文 我和我的家人作文 了不起的我作文 糖醋排骨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