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王继才的故事与新闻工作者的“四力”

2020-11-27 05:35:01
相关推荐

【王继才小故事】

2004年,我和王继才在江苏的一次会议上有过一面之缘,那时,王继才守岛已有18个年头,夫妻俩的守岛故事也开始被地方媒体发掘和报道。我当时觉得王继才夫妇不容易,也好奇:人们的日子越过越好了,他们需不需要在岛上守下去?能不能守下去?

此后,我去连云港采访过很多次,也到过灌云县,作为一座经济欠发达的苏北县城,灌云公民道德教育建设成果却很丰硕,2011年,我写下一篇通讯《江苏灌云:满城皆颂道德“经”》。采访中得知,王继才、王仕花夫妇依然在守岛。我有了想要采访他们的想法,但是由于“脚力”跟不上,加之当时开山岛的条件远不如现在,所以一直没有上岛。

2014年,距离我第一次认识王继才已有10个年头,我发现他和妻子守岛的故事已在一些媒体上引发反响,两口子还上了电视节目。但是,看完这些,我和许多人一样,更加疑惑了:这到底是个什么岛?为什么要守岛?这对夫妻到底是什么人?

带着好奇,带着疑惑,我决定,领着5个学生,上开山岛,近距离采访。

不运动脚力,就永远不知道真实的开山岛是怎样的

开山岛离最近的海岸有12海里;在上岛的渔政船上,船员告诫我们说正是酷暑天,万一刮个台风,十天半个月都下不来;一个小时后,馒头状的岛屿出现,远看如同“沧海一粟”;近看,也不是什么层林尽染、绿波翻涌的世外桃源,而是残垣断壁、怪石嶙峋,和海水的颜色连成一片枯黄;上岛后,走一圈只要20分钟,岛上除了几处零零散散的树木外,全部活着的生命就是两个人、三条狗、三只不打鸣的公鸡和水窖里的几条泥鳅。

第一天晚上,我和老王坐在营房前的门口聊天。老王那日穿一件白色的背心,和寻常人家夏日搬着小板凳在门外乘凉的场景一样。他很平静,我的内心却焦虑、焦躁,一根接一根地抽烟。可以说,大半辈子习惯了在人群中行走,与城市接壤,彼时望着四面黄海、一面天,我能感受到的开山岛,全部是孤独和无助。

不开动眼力,就无法深刻体味王继才守岛的苦乐酸甜

上岛第二天早上5点,天刚蒙蒙亮,老王两口子就起来升旗,我们也跟着起来。我原以为因为我们来了,老王才升旗,直到看见王仕花计了数,才知道,这么多年,岛上每一天都会升旗,已经用坏了170多面国旗。我就问老王没人要求也没人看,为什么这么较真?老王拉着我,特别认真地往东边指,“老哥,当年日本鬼子侵略连云港,就是在开山岛歇的脚,如果当时我们有人在,鬼子就上不来”。

吃饭的时候,我陪老王喝了点小酒。好不容易有人陪喝酒,他自然高兴,我说我以前也当过兵,一直话不多的他竟和我聊得起劲。老王说话地方口音特别重,我必须凑到他身边“使劲”听,说到兴奋时,他拉着我往岛后山走,说要带我去看升旗台和灯塔。望着升旗台,王继才说了好多话,给我讲了他们夫妻俩在岛上和不法分子斗争的往事,走私的、偷渡的、打着旅游公司的牌子想在岛上办色情赌博场所的……他说,自己几次差点丢了命,但是不害怕,因为旗插在岛上,人是为国守的岛,所以不怕。老王还给我讲他们夫妻俩救人的故事,说救的最多的就是渔民,海上常有突发状况,渔民们看到岛上的旗、看到礁石上的灯亮就能心安。我频频点头,和他朝着国旗一同敬起了礼。

第二日早上,小岛上的升旗仪式准时进行,我看着王继才挥撒旗帜,王仕花在一旁敬礼,也没有奏乐,也不是最标准的姿势,背后是枯岛,迎面是朝阳,那一幕一下子让我老泪纵横,这不正是《两个人的五星红旗》!

每天清晨和傍晚,他们夫妻俩都会两次巡岛、观天象、护航标,“28年的每一天,几乎都是同一天”。每天巡完岛后,老王就会扶一扶被海风刮歪的小树苗,踩一踩树根处的土,王仕花就会从台阶间到岩石缝里,蹲在地上拔草,或者端着水盆,给几小块菜地浇水。他们晚上还会在值班簿上写日志,我们翻看了几乎所有的日志,没有一天间隔,日志内容也很有意思,除了岛上常规秩序、海面情况等之外,夫妻俩还会标记下北京奥运会开幕,记下有人上岛钓鱼不搞好卫生老王很生气……

傍晚,王仕花唱起了《最浪漫的事》,笑着说平日里,没有人说话,他们就唱歌,唱给海听,唱给风听,今天多了几个听众。岛上的营房旁,有棵无花果树,王仕花说她和老王把这棵树当宝贝,因为树是上岛后不久就种活了的,一直到现在。我们一看,树枝上刻着“热烈庆祝北京奥运会胜利开幕”,“钓鱼岛是中国的”,一问才知道,20多年,岛上都没有电,看不到电视,夫妻俩就边听收音机边在树上刻字,这些字原先没有看到的那么大,是树长大了,字也越来越大。

既然是石头岛,哪里来的土?老王告诉我们,岛上的土都是他请渔民一袋袋运来的。海风大,树苗也常常长出来一点儿就死了,但他说他就是不信这岛上种不活树,才有了我们看到的岩石缝隙里的苦楝树和一些菊花、喇叭花。

他们似乎总能在我们看似苦闷的守岛生活中,寻找一丝乐趣,岛上的一草一木都装着夫妻俩以岛为家的深情,因此在我看来,都显得特别有生命力。于是才有了“记者抬头一看,那棵无花果树,结了一树的果子”,也才有了“苦楝树结出的苦楝子,仔细品味,也有丝丝甜意”。

一次王仕花看我的几个学生天天都吃带上岛的泡面,就给他们热了几个之前烙的饼,结果学生们纷纷说:“太好吃了!妈妈的味道!”第二天,王仕花就拿出新面粉,说是要再给大家烙一次,还神秘地拿出一小包白糖,给大家一人做了一个甜饼,一个学生兴致勃勃地跟着王仕花学起烙饼来。“你孩子很喜欢吃这些吧?”学生无心的一问,却问到了夫妻俩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这是上岛第三天,王仕花第一次主动和我们讲起自己的几个孩子:从大女儿小学辍学照顾弟弟妹妹,到小儿子在岛上是老王冒险接的生,从刮台风下不了岛就只能捡牡蛎生吃,到下岛上学后性格孤僻受尽委屈……我们看到了王仕花滴在面粉上又被一起和进去的眼泪。提到大女儿结婚时,因为执勤没能下岛,老王坐在门口,突然一言不发地抽起烟。半晌,他说,自己亏欠家人太多,守岛期间,父母先后病重离世,他都没能守在身边,自己很愧疚,但转而又说:“子要尽孝,父要尽责。但我的家人都理解,忠是最大的孝和责。”

我好几次看到老王一个人坐在小岛最前方的礁石上,朝着云雾飘渺的远方望去。每次我都在想,老王在想什么呢?有次我走过去问他,准备守到什么时候。他说“守到守不动为止”,我的心为之一怔。

不发动脑力,就探求不出平凡英雄背后的精神力量

随着采访的深入,我把思考渐渐转向我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背后。

和平年代了,这座小岛为何非守不可?

利诱和威逼没有俘虏王继才,守岛的寂寞也因为能够帮助到来往的人,而多了缕缕暖意。王继才经历的一个个爱与恨的故事告诉我们:不守岛,就无法进行海上救援和天象观测;不守岛,犯罪分子虎视眈眈,黄赌毒就容易聚集。

可是一天的坚守或许不难,一年的坚守已不易,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太弥足珍贵,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让一个人把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在这样一座孤岛上?

老王好几次和我讲当初自己是受命上岛,又如何受尽煎熬,后来如何决定留下来,其中几次想下岛,直到最后决定一生守下去的心路历程。他说自己一开始只是想完成任务,后来想坚持坚持盼着有人来替换他,再后来,才决定要守一辈子。

在我这个记者眼里,这才是真实的王继才,这样的王继才有血有肉,更加立体。

我问他到底是怎么说服自己的?他想了想,和我讲起他二舅的故事,他说二舅17岁那年就被父亲送去前线,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回家时,已经30多岁,和很多战友相比,二舅是幸运的,因为他活了下来。王继才觉得,和二舅相比,自己又是幸运的,26岁被送上岛,并且岛上再艰难,也没有枪林弹雨的危险。

就因为不用打仗、没有生命危险?我起初没有弄明白他想说什么。

老王又说,上岛前,二舅说起了当年的开山岛和日本进犯连云港的往事。二舅告诉他:“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灯照多远就能走多远,灯不灭、人不死,这个灯就是一种信仰。”他说那时候自己不明白,现在好像明白了,觉得“家就是岛,岛就是国,守岛就是卫国”。

老王心中有一盏灯,燃起的是初心的伟力。在他心中,守岛已经成为他的事业。开山岛虽然小,但它的每一寸土地,都与960多万平方公里国土休戚相关。“只有看着国旗在海风中飘展,才觉着这个岛是有颜色的。”老王心里苦,苦的是岛上的生活苦,但也甜,甜的是祖国的东门有他每天升起的国旗。一朝上岛,一生卫国。任岛上星辰,浮浮沉沉,不管多少年,都未曾改变那份纯粹。王继才坚守的不只是一片小岛,是民族的深情与祖国的大义;他搏斗的也不只是自然的艰险,更是我们这个时代可能发生的信念萎靡和精神滑坡。在他身上,彰显的是他永远都没有忘记事业起步时的承诺和誓言。

他是我们心中那盏灯,唤醒我们内心的赤诚。我的一个学生说:“爱国、奉献这些被大多数同龄人视为‘高大上’的词语,却在一夜之间烙在我心底,让我第一次认真地思考青春的意义。”另一个学生说,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老王因为一年到头吹着海风,患上了严重的湿疹,胳膊和腿上长满了豆大的白点子,但老王却说身体是父母的,人是祖国的。还有一个学生一直在想,为什么这孤岛上的一草一木,都美得叫人流泪,后来她说自己明白了,是这对平凡夫妻对国家的赤诚大爱的浇灌,赋予了它们更加饱满的生命,“而我也被感染了:要像他们一样,爱国、敬业,做一个纯粹的人”。王继才的背后,是亿万国人不曾忘记的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不曾抛弃的对党和人民、对组织、对集体、对岗位的忠诚和热爱之心,不曾放下的对真善美始终不变的期盼。

王继才的事迹足以说明,正能量永远是主旋律。

不调动笔力,就无法让楷模的精气神感染更多人

我有一个座右铭:写有温度的新闻,讲有灵魂的故事。好人让新闻有温度,榜样令故事有灵魂。好的记者就是要书写人民,为人民书写,用真情和平实传播正能量。

在岛上住了5天回来后,我含泪连夜写下长篇通讯《王继才夫妇28年孤岛守海防》《两个人的五星红旗》,分别发表在2014年8月26日的《光明日报》1版头条与6版,字字都是从我肺腑里掏出来的文字,句句都是我看到的真的王继才,实的开山岛。作为一名拿笔写字的记者,我用文字记录下在开山岛上与王继才夫妇同吃同住、深入采访的点点滴滴,用文字告诉全国各地的人们,在江苏省灌云县有这样一座岛,岛上还有这样一对夫妻,他们用28年坚守小岛只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喊一声守岛人,让人泪流满面;看一眼王继才夫妇,让人心如刀绞。王继才夫妇的事迹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人民网、新华网、凤凰网等30多家媒体全文转载,4000多名网友为王继才夫妇点赞,1500多人评论或转发微博。我想,这主要不是因为我写得好,而是王继才、王仕花夫妇的事迹感人。我随即写下了反响稿《那是一束光照耀灵魂》。

不久后,王继才夫妇被评为全国时代楷模。

挖掘典型、传播正能量本是我作为一名记者的责任。加上一次驻岛采访,几次交流交心,让我和老王结下了不解的情缘。这份责任、这份情缘,让我不得不继续运动脚力、开动眼力、发动脑力、调动笔力。我要把开山岛的故事讲下去。

…………

40天后,牵挂把我再次带上开山岛。这次上岛,老王家多了件喜事:小女儿王帆结婚了。王仕花把准备好的喜糖塞到我的口袋里,老王则拉着我的手说:“老郑,你能再来,我们夫妻俩都很感动。”我和他开玩笑:“出名了,感觉如何?”老王平静地说,自己守岛是尽本分,没想到祖国和人民却这么关心自己。他说自己做不了别的,只能干好本职继续守好岛。我把喜糖攥在手里,暖在心头,夫妻俩那份质朴与纯粹,再度触动我的心,于是连夜写下《每一次流泪都是新感觉》。

此后的5个月里,通过“好记者讲好故事”活动,我把老王夫妇守岛的故事讲到全国各地,讲到数万人心中。

来年新春,报社推出《行进中国·回家的故事》专栏,我打电话给老王的儿子王志国,让他带上我一起“回家”。那时,王继才刚从北京参加完2015年军民迎新春茶话会回来,他兴奋地告诉我,习近平总书记亲切会见了他,还和他聊了天。“总书记这么关心我们,我们更要守好开山岛,组织交给我的任务,我就要守岛守到守不动为止。”第二天吃完早饭,和一家人道别,看着眼前这个装上了太阳能、风力发电,盖上了卫生间、浴室,安上了电视机、空调的新小岛,我的眼眶却湿润了:开山岛的条件是变了,可环境没变,热闹一走,开山岛依然孤寂;老王的名气大了,可守岛的决心没变,支撑他的,不过是质朴的承诺和坚定的信念。当日,我写了《开山岛上的团圆饭》,我想讲好开山岛的故事,让更多的人在信仰的坚守和传承中,一天天挺拔起来。

2016年“五一”,我再次上岛看老王,写下《开山岛上的第30个劳动节》。岛上营房的门上多了副对联:“甘把青春献国防,愿将热血化丹青。”光秃秃的小岛还多了许多绿意。聊起儿子王志国研究生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戍边武警战士的往事,老王兴奋地说,自己守岛是报国,儿子从军也是报国,“一家人,两代兵,光荣!”一颗炽热的赤子之心在这个家中代代相传。

…………

2018年7月28日,老王去世的第二天,我和他见了此生最后一面。本想“八一”建军节上岛看他,没想到还没赶上过节,就已阴阳两隔。这一天,开山岛无人值守,整个小岛在哭泣。站在岛上,回想起和老王相处的点点滴滴,我怎么也不敢相信,他竟然说走就走了。写完《坚守32年,王继才永远留在了开山岛》,我已泣不成声。

稿件一经刊登,引起很大反响。习近平总书记对王继才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王继才夫妇守岛的事迹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我想,这种热烈反馈,表达的是人民的情感、人民的心声。

到此时此刻,王继才的故事已写过多轮,作为一名持续多年报道王继才事迹的记者,我则开始深思,在这个舆论纷扰、人心浮动的时代,王继才的去世为什么感天动地?

9月,我写下稿件《一个人感动一个国》,我要写下的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王继才,写下的是他朴素的大境界,写下的是对他的去世之所以感天动地的时代思考。稿件刊登后,王继才的儿子王志国给我发来一条信息,他说:郑大爷,您的文章永远是那么的朴实,但读完又情绪万千,在您的笔下,我仿佛又看到了父亲在开山岛上忙碌的身影!谢谢郑大爷!

“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习近平总书记道出了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力量所在。37年的记者生涯,我采写了许许多多“好人”“榜样”:人民的好干部孔繁森、英雄机长邱光华、最美教授景荣春,当他们的事迹凝注于笔端、生命凝固成定格时,我常常叹息:要是他们活着,该有多好!

我连续4年,9次上岛,采写王继才夫妇,真的很有幸,也很庆幸。我是老王夫妇守岛人生的见证者,记录者;而他们,则是赋予我记者生涯以尊严和力量的人,让我更深切地明白“勿忘人民”这句话的分量。

如今我已年近花甲,但只要是为人民书写,只要是推动社会进步、传递核心价值观的新闻,只要能让这些时代楷模精气神感染更多的人,我都会坚持下去。 (本报记者 郑晋鸣)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练字作文800字 作文日记300字 坚持的材料作文 新闻特写作文 真情作文600字 宝石花的作文 作文我是一个好孩子 关于猫的作文结尾 委屈的作文400字 父母之爱作文 写给两年后的自己作文 作文书香伴我成长 牵手作文600字 学会欣赏自己作文 高考作文必备素材 美的力量作文 健康生活方式作文 学校的长廊作文 赞美中国的作文 我们班的同学作文500字 初中元旦晚会作文 一件烦恼的事作文400字 怎么辅导作文 明信片英语作文 暑假作文500字 清明节作文800字作文 我不再退缩作文600字 英语记叙文作文 描写黄山云海的作文 幸福很简单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