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鲁迅55岁时创作的一首七律 于悲凉孤寂中 寓熹微之希望

2020-11-27 07:30:01
相关推荐

千变万化的客观世界引发人们的思考,诗人们在感怀的同时,也记录了自己的心情。一首优秀的抒情诗,总会让读者深受启发,并与诗人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比如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还有顾炎武的“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等等,都展现出诗人的崇高情怀。

但同时读者也非常厌烦那些吟花弄月、无病呻吟,以及忸怩作态的情调,更喜欢一些同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的诗歌。虽然杜甫忧国忧民,但诗圣的思想境界,却无法同鲁迅相比拟。

鲁迅一生不仅从不为外力所屈服,而且把自己的毛笔当成利剑,让那些反动派胆寒。下面介绍鲁迅55岁时创作的一首七律,于悲凉孤寂中,寓熹微之希望。

亥年残秋偶作

作者:鲁迅

曾惊秋肃临天下,敢遣春温上笔端。

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

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

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

这是鲁迅先生1935年12月5日,写赠许寿裳先生的一首诗,也是现存鲁迅旧诗中最后的一首。旧历乙亥年即1935年,是民族矛盾更加尖锐的时期,日寇入侵,红军才刚刚取得长征的胜利。鲁迅先生当时55岁,肺病渐重,虽然仍抱病写作,但疾病的折磨,使他倍感悲凉孤寂、英雄迟暮。

此诗哀民生之憔悴,状心事之浩茫,感慨百端。开篇从大处写当时的形势,“曾惊秋肃临天下了,敢遣春温上笔端”,开笔点在“残秋”上,秋天肃杀悲凉,令人惊心,怎么敢让春天的温暖从笔端流露出来呢?

肃杀之气,既指当时险恶的形势,也指人们惊恐万状、胆寒心悸的心态。祖国满目疮痍,到处一片恐怖的气氛,文网如织,文人缄口,真理和希望难以表达出来。

人世如海、一片迷茫,诗人感情消沉,无法吐露心声,“尘海苍茫沉百感,金风萧瑟走千官。”尘海苍茫,写心声,暗扣一个“惊”字;沉百感,暗扣一个“敢”字。萧瑟的秋风中,无数官员像枯枝败叶一般飘落,也如丧家之犬一样逃跑。

颈联描写梦幻场景,“老归大泽菰蒲尽,梦坠空云齿发寒。”诗人说自己像一位老渔翁,在风浪的颠簸中已心力交率,想回到水乡泽国安度晚年,但菰蒲都在秋风中败落干净,哪里去寻觅栖身的地方?

既然连菰蒲等水草都毁于兵火之灾,无处栖息,那就在船上过夜吧,却梦见自己坠落在高空云层里,感到浑身发抖,砭入肌骨。诗的基调降到最低点,悲凉凄苦之情,更充塞于字里行间。

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的迫切期望,“竦听荒鸡偏阒寂,起看星斗正阑干。”,竦,这里是突然,吃惊的意思;荒鸡,夜啼之鸡。北方习俗认为鸡应当早晨鸣啼,夜啼为不祥之兆。

在“梦坠空云”之时,突然听到雄鸡夜啼之声。于是抬头侧身,屏气细听,偏又寂静无声。听不到鸡鸣,却难以入睡,索性披衣起床,临窗远眺,只看见北斗横斜,快要天亮,诗人于悲凉孤寂中,寓熹微之希望。

俗话说,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诗人担心,如果亡国灭种之灾降临到头上,何处是归宿?每每想到这些情景,就有不寒而栗之感。这首诗充满了抑郁、低沉乃至苍凉的基调,却正是那个时代的浓缩与反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描写建筑的作文 梦想600字作文 作文的题目怎么写 作文小人物600字 写建筑的作文 关于中秋月亮的作文 什么的梦想作文 旅行的重要性英语作文 一道菜的做法作文 写小孩子的作文 描写油菜花的作文 作文差评评语 学习写作文 飞轮效应作文800 照片背后的故事作文 禁毒作文300字四年级 关于爱的作文素材 作文日记的格式怎么写 特别的爱作文700字 英语作文司马光砸缸 我的故乡作文800字 有你真的很幸福作文 介绍朋友的作文英语 时间牵动我的情思作文 描写秋天丰收作文 雅思小作文 励志奋斗的作文 实力作文 欲抑先扬作文 爸爸笑了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