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2019太原中考试题分析

2020-11-27 07:35:01
相关推荐

语文:大道至简:守文持正 稳中求变

吴喜萍 太原志达中学语文备课组组长“读·书”12分,“读·思”38分,“读·写”70分。版块不变,分值不变,2019山西省语文中考就这样揭开了神秘的面纱。大道至简,命题者始终秉持“守正不忘出新,稳定还须求变”的命题原则,亮点如下:

一、德育为先,命题导向“不忘初心”。轻轻启卷,古韵悠长。“天朗气清”,翰墨飘香,“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首先亮相。紧接着,诗文奇苑繁花似锦,异香扑鼻:碣石山上曹孟德观沧海而言志,燕山脚下弱木兰迎朔风而行坚;离京城龚老自比“落红”,仍家国天下;游泰山子美遥望“绝顶”,已抱负远大……“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当立德树人与书法、诗文等传统文化经典携手走来时,这就是语文最美好的“初心”。

二、课标为纲,命题编写“守文持正”。“文”乃法度,“正”乃“正道”。统观全卷,“课标是中考命题的唯一标准”。以“书香校园”专题为例,有“荐读家书”“致敬英烈”“歌以咏志”三个活动。家书、剧本、诗歌,材料选择有浓郁的文学味;荐读、表演、朗诵,情境设置有真实的生活味;语法、名著、三观,问题拟定有鲜明的语文味。总之,在紧扣“六个维度”中,材料复合化,活动专题化,命题综合化等,彰显语文是有情怀的学科,它使得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联系更密切。

三、个性为新,命题求变“与时俱进”。“读·书”“读·思”“读·写”,是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的“个性名片”。但“稳中求新”,还需“与时俱进”。走近新时代,“青春因经典而精彩”;聚焦新热点,推广“山西二青会”宣传画;学习新人物,向山西科幻作家刘慈欣“请教。“稳中求变”,更需“与教俱进”。“西湖美景古来共谈”,古诗词、文言文课内比较阅读闪亮登场,引领教学要研究比较阅读,关注群文阅读;古诗文句子翻译由选择题“变身”简答题,引领教学要从对文言词句翻译的“再认”提升到“再忆”,更应在大量诵读古诗文的基础上培养良好的翻译“语感”,守住传统文化的根。

四、作文为真,命题巧在“易写难优”

2018年山西省中考命题《那天,如果》,充满思辨色彩,极富挑战性。相比较而言,2019年的《谢谢你,使我成为更好的自己》似乎简单得多,导语更给了诸如“一人、一事、一草”等提示语,这是“有考无类”。但如果仔细审题,其实难度并不能小觑,这叫“因材施考”。导语中,“花样”“青春”限制取材的时间节点;“人生”“奠基”提醒构思的小中有大;“谢谢你”易被肤浅至没有感谢的原因;“更好的自己”易被幼稚为由“差”到“好”即为“更好”,还会有学生把说出“做更好的自己”等同于付诸行动。其结果仍是作文能得分,未必得高分。

综上所述,2019山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的命制值得肯定,值得研究,值得点赞。“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试题命制中难免也会有一些瑕疵,相信试题命制者会正视问题并努力改进的,期待明年的山西省中考语文命题更精彩

数学:立足于《数学课程标准》,较好地体现了“六个维度”。

武中天 太原志达中学数学备课组组长一、落实课程目标,重视对“双基”的考察。

根据中考两考合一的性质,中考要准确反映不同层次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所达到的水平,关注个性差异。这里的“双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本次考试的第1,2,4,6,7,11,16考察到了不同类型的基础计算和基本概念,第3,5,17题考查到了基本的数学推理,第14题考查到了反比例函数和特殊四边形的综合问题,18题又考察到了统计与概率的基本应用。这些试题关注到了学生数学学习应该达到的基础水平,内容涵盖了大部分初中数学的知识点。

二、借鉴PISA测试理念,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PISA数学测试所关注的是学生在各种情境下进行数学表述、数学应用和数学解释的能力。

本次考试第18题,20题等都考察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判断能力,发展了学科素养中所提到的“社会参与”和“责任担当”,也是我省中考改革的方向。

三、考察阅读素养,弘扬数学文化

试题重视考查学生数学阅读能力,引导教师和学生关注数学文化,拓宽视野,提升学生独立思考,获取信息,反思质疑和迁移运用的能力.

试题阅读理解题目难度并不大,但是题目的图形比较复杂,需要读懂题目给出的思路方法认真分析圆中最常见的切线的性质和弧长、弦、角的关系,才能完成相关问题的解答,在平时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四、重视综合与实践,考察问题意识与推理能力

“综合与实践”是义务教育数学教学内容之一,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的学习活动。

22题以正方形纸片的折叠为主题展开数学活动,虽然难度不是很大,分值较以往也有所减少,学生容易得分,却也较难得满分。

五、强调综合与探究

“综合与探究”试题命制更加灵活,考察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的能力,同时也考察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23题“综合与探究”的第二问考察到了动点产生的三角形面积问题,属于常规题目,第三问又是在(2)的前提下进行的平行四边形的存在性问题,动静结合,同时在(3)中又考察了结果的取舍,比较全面。

六、体现数学学科特点,考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

数学是义务教育的基础课程。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个公民应具有的基本素养。

今年第9,13,19都是以实际情景为背景,尤其是9题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这三道题都考察了学生数学建模能力。

总之,今年的中考试题难度适中,没有出现偏、难、怪题,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获取数学信息、认识数学对象的过程与方法,促进学生学习分式。

英语:内容更贴近生活 难度区分度不够

张欣爱 太原志达中学英语备课组组长考查形式新颖

2019年中考英语和去年一样依然是十大题型!从题的内容来看,部分题做了微调整。比如,第六大题补全对话题,从以前的中规中矩的问答方式变成了手机群聊界面下的聊天,以更新颖的形式更真实的场景考查了交际能力!第七大题完形填空由以前的十个小题变成了八个小题;第八大题阅读理解题的A篇阅读由以前的信息匹配题变成了应用文阅读;阅读理解E篇由以前的五个小题变成了六个小题!以上就是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内容上的一些变化。变化后的试题旨在更加从语言应用和表达能力方面考查学生,应该是一个不错的尝试!

难度区分度不够

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从难度来看,难度区分梯度不够明显,整体试题难度设置比较平缓!考试结束以后考生整体反映试题比较简单,甚至一些优秀学校的学生反应试题中根本就没有难题!因此出现了考试结束后的考生皆大欢喜,普遍估分很高的情况!这样的试题难度设置可能会让一些薄弱学校的英语均分有提高的可能,但对一些优质学校来说,学生也有一种考不出真实能力、发挥不出真实水平的遗憾!

话题与学习相关

2019年中考英语试题从涵盖的话题和考查内容来看,听力部分有《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总冠军陈更的介绍,说明了结果固然重要,对努力拼搏的过程更重要!选择题部分在查考学生词汇、短语、语法的同时也涵盖了运动、努力尝试、父母应对孩子放手、网上不传谣、环境保护、祖国七十岁生日、为梦想而战、思维导图以及智能校服等话题;完形填空讲了一个“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珍惜所拥有”的一个话题;阅读理解A篇是一张关于消防安全的注意事项;阅读理解B篇由“母亲节”的话题而引申到感恩话题;阅读理解C篇讲的是每个人都应该向“贫困学生”学习那种强大和乐观的品质;阅读理解D篇讲的是语言的影响和力量;阅读理解E篇讲的是全世界学习中文的热潮;十二选十讲的是钢琴家帕德雷夫斯基和一个小男孩的故事,告诉我们梦想一旦确立,不要停止,勇往直前!作文题是让学生简单分析图表内容,并根据自己的经历谈谈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属于学习方法方面的话题!通观整体话题,涵盖面很广。但也感觉热点和新的话题触及不多。

物理: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综合能力

武金芝 太原志达中学物理备课组组长2019年山西省中考物理试题,大家都反应难,得分不容易。下面作一个简单的分析;

一、试题的开放力度进一步加大

开放性试题既考查学生思维的发散程度,又考查学生有没有良好的的思维品质。符合中考命题思路,每年受到命题人的青睐。今年的物理试题相对前几年,继续加大开放题的比例,比如:实验31(3)、33(3)、34(3)、35整题,38(2)、39(2)、40(2)等。这些试题从思维过程、以及结论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开放,给学生设置了足够的思考空间,尽量让考生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实力,赢得中考。但是从阅卷来说,不仅对阅卷教师的学科素养以及知识储备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么多的开放性试题如何确定标准答案(比如39(2)若地球停止自转,你认为可能发生的现象有哪些),所有阅卷教师,能否用同一把尺子衡量每个学生的答案,这关系到中考阅卷的公平与公正。

二、科学探究类试题稳中求全

实验探究是科学素养的核心,实验探究基本贯穿初中物理教学的全过程。实验探究也是每年中考命题的必考。相对前几年,2019年的中考物理试题实验探究题的个数没变,分值也没变,一如既往地考查教材的典型实验3个,光学的凸透镜成像规律、力学的滑动摩擦力、电学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新情境实验1个探究不同材料的隔热性能,还有设计实验1个利用密度知识解决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科学探究题从科学探究的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考查,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31(3)考查学生的评价能力,33(2)考查学生分析处理数据能力,会描点作图像、会结合数学知识分析图像得出结论、并正确规范表述结论的能力。34题考查控制变量法、转换法,也考查了学生设计实验数据表格、评估实验方案的能力。

三、试题中知识点更隐蔽

批判、质疑是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呼唤。近几年的各种试题命制包括期中期末考题都有质疑、评价类试题。这类试题换了一种呈现方式,而且给出的文字材料和图片都含混,考查目标不够明确,导致考查的知识点不能一眼看出。 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38题,让学生分析评价设计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很多学生都能答出不可行,但他们是从能量守恒角度考虑的。学生根本没想到连通器。

四、对学生综合能力要求更高

模型建构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建构要求学生能根据所研究问题的需要,把影响事物的各个因素加以分析,忽略对问题影响较小的次要因素,突出对问题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抽象成一种简单的、直观的、近似的模型,进而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对问题作出解答。这类试题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更高。2019年中考物理试题中让众多学霸都犯难的第44题,两轴货车前、后轮单独开在地磅上称重,让学生通过计算分析货车是否超重。这个题就需要学生先抽象出杠杆模型,再利用杠杆原理分析求解。货车前轮单独开上水平地面上设置的地磅秤称重时,看作杠杆列一个平衡式,货车后轮单独开上水平地面上设置的地磅秤称重时,看作杠杆再列一个平衡式,两式联立求和就0K。其实这类题在初二学杠杆知识时各学校肯定都训练过,只是近段复习过程中可能没有再反复训练。

总之,要在2019年物理取得好成绩,需要个人很厚重的知识储备且得有很强的物理能力。

化学:贴近生活实际,题目灵活

马永平 太原志达中学化学组备课组长一、总体评价

2019山西省中考化学试题继续“稳中求变,稳中求新”,坚持立德树人,把脉课程标准,依据六个维度,升华学科素养。题目灵活略显难度,但有层次有梯度,知识性、技巧性试题减少,开放性、探究性试题增加,更贴近生活、贴近实际。

二、具体评析

(一)选择题: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考查(1-6题),主要考查了物质的变化(2题)化学用语(3、4、5题)燃烧与环境(1、6题)。7、8题难度略大,要求学生有理性的思维,认真分析与判断,9、10题延续了以往的传统考查了鉴别除杂和图像,但图像题有所创新,整合了基础实验中的误差分析,难度适中。

(二)生产生活应用题:充分体现化学学科的价值,引导学生关注生产生活实际,关注社会发展,同时很巧妙地结合了化学重点知识的考查,有个别问题不太常见,答题有一定的难度。

21-24题贴近生活,难度适中,体现命题的真实化,生活化。

25题结合了溶液和酸碱盐中的重点,创新开放,关注知识的迁移和应用能力的考查。

(三)科普阅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篇幅长短适中,难度适宜,属于简单题。但其它很多题目渗透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考查,相比往年增大了阅读内容的篇幅,更加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四)物质的组成和变化分析题(推断):题目信息较少,难度较大,充分体现了开放性原则。

(五)实验探究:体现创新,注重阅读,既联系生活实际又考查基本知识和概念以及分析判断能力,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科学探究。与以往命题不同,既要求学生有扎实的基础又要认真阅读结合素材中的信息做出合理的分析和判断,综合难度较大。

三、教学建议:

(一) 抓基础,重主干,并且侧重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二)研究课标,挖掘“活动探究与建议”中的素材及家庭实验。

(三)重视阅读能力的培养。

历史:稳中求变,在继承中创新。

张俊芳 太原志达中学历史备课组组长 2019年山西省文综历史中考试题依然秉承“稳中求变,变中求新”的理念,继续强化家国情怀下对价值观的考查,继续加强对历史核心素养的考核,加大对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力度。试题稳中没变的是中考各部分内容比例:中国历史60%,其中古代史大约25%,中国近现代史35%(山西地方史隐含其中);世界历史40%,其中世界古代史相对占比较少。中考题型、分值保持基本不变。选择题(共30分)和非选择题(共45分)简答题、材料解析题、探究题。但呈现形式会相对灵活。如探究题第(5)问新增150字左右的历史小短文。除此之外试题在以下三方面体现了“在继承中创新”的理念。

1、突出家国情怀,强化正确价值观。

如试题16题(1)问通过考查黄帝陵、孟子故里、张仲景祠、曹雪芹故居承载的历史价值体现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人文素养和人文情怀,形成文化认同。试题16题(2)问考查从两则材料中感受民族精神。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强化历史责任感和个人使命感。19题的(5)问根据材料信息结合相关史实以“河·和·合”为题写小短文体现了人类社会历史从分散逐渐形成一个整体发展的基本趋势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向世界的视野和意识。

2、坚持课标唯一,突出主干知识考查。

2019年我省的考生是使用统编教材的第一届,今年的中考命题突出了以课标为唯一依据,新旧教材与课标一致的内容、图文史料,新教材的理念等都在考查的范围。 如选择题的第9题以新教材课本原文为材料考查论从史出的能力;选择题的13题加入了新教材中新增的“甘地”突显了课标要求“知道甘地领导的印度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9题的第(4)问保障民权,美国历史上的法律文献(部分) 新增了《社会保障法》等也与课标要求“知道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相一致。

3、注重创设情境,凸显学科核心素养。

从今年选择题的命题特点来看,记忆性和技巧性的试题越来越少,开放性和探究性的试题越来越多。故设置问题情境、角度多元、探究综合的试题呈上升趋势。创设简单的学科情境(学习情境),考查解读图文信息的能力。如选择题的第(10)题;复杂的真实情境(生活情境),考查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选择题的第(14)、(15)题。

在学科素养的考查方面:运用时间轴、年代尺等直观方式,考查构建知识之间的纵横联系的能力。如16题第(3)问通过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理论形成和实践探索的年代尺的呈现凸显历史时空观念的考查。如18题第(1)问画出三国鼎立局面的方位示意图,主要培养学生绘制简单的历史示意图的能力。如19题的第(2)问概括文艺复兴和新文化运动的共同影响,主要考查学生能够对同类的历史事物进行初步的比较、概括和综合,能够初步运用材料对历史进行分析、论证等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能力。

道德与法治:回归学科本位,于无声处听惊雷

兰春燕 太原志达中学道德与法治备课组组长六月流火,如荼中考终落下帷幕,但落不下的是广大考生、家长、老师对这场中考的热情与热议,又给这个六月平添了一些热度。尤其是政治中考,出其不意地送给了所有考生一个大大的笑脸。

认真品味今年中考题,还是能给我们不少思考与启迪的。从试卷整体来看,首先,继续贯彻了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的考改大方向,突出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与渗透,继续坚持山西中考的“六个维度”及核心素养“四大抓手”,重点落实核心知识的考查,将新教材带来的挑战变为了新时代山西中考的发展机遇。其次,试题命制风格上集生活性、阅读性、思想性、教育性、实践性为一体,较好的体现了考改的要求,更贴近学生的生活与认知实际。

具体来说,今年山西道德与法治中考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整体难度降低。

试题整体考虑了不同学情,在去年成功降低客观性试题难度的基础上,继续全方位适度降低难度,回归学科本位,重视课本知识落实。例如,选择题第6题对法律知识的考查,既具有实践性,又更加遵循新教材;主观题也更加符合多数学生认知水平,学生答题比较得心应手,整体呈现出一种答题的舒适感。例如,16题考创新,实际比去年的难度有所降低。如果让学生画出来,能力要求就比较高了,但试题给画出来让考生评价,就既考查了创新精神和能力,又降低了难度,让每一层次的学生都能下笔答题。

二、稳中求变,大方向不变。

继续遵循以往的考查方向,依旧以核心知识、核心素养四大手段、六个维度、五大思维为考查重点。例如,18题,体现真实任务情境,让学生置身情景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16题,继续考查创新精神;18题(2)考时差,体现跨学科整合;18题(5)选作题二,卢浮宫,考查质疑、批判;10、17题,考查五大思维。

三、主观题设置梯度,更加重视分值的区分功能。

试题整体难度降低,但主观题更注重细节,更注重答题层次的不同。整份试题,看似简单,但不一定能得分。试题感觉都能下手,给了各个层次学生学科归属感,但不是答了都能得分,更不是答了都能得满分,主观题通过答案层次拉开区分度。例如,15题(2),只答出人大三大职权和有理有据、结合材料答题,得分不一样,这也正是对学生能力的要求,正所谓于细节处见高低,与无声处听惊雷。再如,17题,首次对组织化答题进行赋分,体现了较高的能力要求。

最后,祝愿山西中考改革越走越好。

祝愿我们都能为未知而教、为未来而学。

祝愿每一位考生都能金榜题名。

来源/田凤凤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感动的作文 第一次作文 餐桌前的谈话600字作文 我的好朋友作文600字 以幸福为话题的作文 我爱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旅游的作文 如何写好作文 我的春节作文 写秋天的作文 熊猫的作文 作文我的梦想 军训作文 材料作文 关于幸福的作文 关于亲情的作文500字 我想对你说作文400字 以劳动为主题的作文 关于宽容的作文 运动会作文600字 关于大自然的作文 我和我的祖国作文 关于冬天的作文 清洁工作文 状物作文 优秀作文开头 春的作文 感恩父母作文300字 三年级植物作文300字 我的家乡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