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法律人纪实写作大赛作品选登(19)寻找“虐女母亲”

2020-11-27 14:50:02
相关推荐

作者简介:

杨勇

杭州市公安局萧山区分局警察公共关系科科长,警察题材歌曲《眼泪与担当》的词作者。从警12年,一直坚守内心的正义与善良,挽救过多个陷入困境的小孩。

原文首发于484期《法治周末》13版

原题:法律人纪实写作大赛作品选登(十九)

原题:寻找“虐女母亲”

资料图 图/网络

2017年5月9日,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街头,一个年轻的女人坐在厚重的行李上,表情木然。她身边,一个两三岁模样的小女孩趴在地上哭泣。有路人上前想扶起小女孩,女人却将路人一把推开,并一脚踩在小女孩背上,同时大声斥责围观的人们:“我的女儿,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你们管得着吗?”

这段视频被网友拍下并上传至网络后,引发了轩然大波。数十位网友拨打110报警,要求警方立即查处视频中女子的违法行为,解救小女孩。关于女人和小女孩的关系,一时间,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认为,视频中的女人很可能并非小女孩的亲生母亲。

面对这样一起受到众多网友关注的治安案件,作为事发地的公安机关,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新塘派出所马上安排人员在事发地走访调查,同时,在辖区道路上展开巡查,争取第一时间发现母女。

然而,遗憾的是,整个辖区走遍了,都没有发现视频中女人和小孩的踪迹。

这时,新塘派出所民警徐建宇反馈了一条线索:视频里的年轻女人在事发当天傍晚时分报过一次警。当时,她借路边小店的电话拨打了110,称自己的行李包不见了。徐建宇出警到现场后,女人说丢失的包找到了。于是,徐建宇登记了她的身份信息后返回了派出所。

登记单上显示,女人名叫李依依,36岁,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人。通过进一步调查,民警发现她于5月10日乘坐杭州到怀化的火车,已抵达怀化。

李依依离开了萧山,一连串的疑问也无法解开:小女孩是她的亲生女儿吗?小女孩会有危险吗?民警有必要追去怀化吗?一连串的疑问摆在民警们面前。

【一】

经过考虑,新塘派出所作出决定,派几位民警到湖南怀化一探究竟。

民警们在动身去湖南前,已经通过网络与李依依的前夫王家山(化名)取得了联系。王家山也是湖南怀化人,案发时,正在长沙打工。他告诉民警,5月16日,自己要回老家处理事情,那天可以与民警见面。

5月16日,我和新塘派出所的教导员傅国庆以及民警许智光、张永发一道坐上了去怀化的高铁。到怀化南站时,已是晚上7点多。为了尽早见到王家山,我们决定连夜直奔新晃。一个多小时后,一行人终于到了王家山所在辖区的波州派出所。那时,已是晚上10点多。

值班的年轻女警小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并给我们提供了询问室。很快,王家山在亲属的陪同下也赶到了派出所。

我们马上开始对王家山展开了细致的询问。

王家山是一名空调安装工人,个头不高、皮肤黝黑。他自称与李依依是网恋后结婚,曾一起在萧山打工,育有两个女儿。在小女儿8个月大的时候,两人矛盾激化,李依依坚持要与王家山离婚。当时,两人说好大女儿归王家山抚养,小女儿归李依依抚养,王家山每月支付给小女儿600元抚养费。此后,王家山一直在长沙打工。

王家山说,李依依是一个性格非常倔犟的女子,平常自尊心很强,做事争强好胜,说话还比较冲。在生下小女儿后,不知为何一度抑郁到每天晚上要靠安眠药才能睡着。有一次,因家事不快,她大量服用安眠药自杀,好在被医生抢救了过来。

离异后,李依依独自带着小女儿在外奔波,不定期地到王家山家里拿每月600元的抚养费。王家山告诉我们,就在5月11日傍晚,李依依带着小女儿来到王家山的老家,找王家山的母亲拿了1200元抚养费离开了。

“那现在李依依在哪里?”我们问。

“不知道。”王家山说。

想了想,他又说,李依依是没有手机的,没法联系。

“李依依会回到自己的老家吗?”

王家山认为不会。他告诉我们,自己在前几天看到了网上流传的视频,非常心痛。他打电话给李依依的父亲,询问李依依在哪里,结果李依依的父亲说,李依依当年正月出走后,再也没有回过家,也没有和家里联系。

王家山还向我们透露,李依依离婚后虐待年幼的女儿不是第一次了。

有一次,在萧山的一个桥头,她踢打女儿被一个老乡看到了。女儿哭得上气不接下气,她也不理会。老乡说,看到那个场景,自己都忍不住流泪了。

还有一次,王家山接到一个蜂蜜店老板娘的电话。老板娘说,晚上下着雨,女儿好像是发烧了,淋着雨坐在地上哭泣,李依依却坐店门口不管不顾。老板娘实在看不下去,于是问来小女孩爸爸的电话,想让王家山“管一下”。

讲述这两件事情的时候,王家山两次眼眶发红。而我们给王家山做完询问笔录后,已经快到次日凌晨了。

李依依会带着小女儿去哪里呢?

【二】

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来到新晃侗族自治县公安局的侦查中心,想通过他们的帮助,查找李依依的下落。

不巧的是,负责侦查工作的彭警官正在开会。我们等待了半个小时后,会议依旧没有结束。于是,我们留下了介绍信,决定自行去李依依的老家寻找她。

因为当地经济比较落后,且山路较多,语言也不是很通。我们先到李依依老家所在的方家屯派出所寻求帮助。

通过导航抵达方家屯派出所后,派出所的社区民警愿意带我们一同前往方家屯村,也就是李依依的老家。

方家屯村座落在大山山坳里,山清水秀、空气清新,但居民不多。到达李依依老家时,已是中午,李依依的父亲正在山上干农活。得知我们来了之后,他匆匆赶回家。

老人已经70多岁了,脸庞黝黑而苍老,身材削瘦,衣服破旧,看上去憨厚淳朴。这位憨厚的老农执意要给我们准备午饭,被我们谢绝了。

得知我们是为了李依依而来,老人直摇头叹气。

在老人口中,李依依从小就不听父母的话,脾气犟、说话直,自尊心很强,和亲姐妹的关系也不好。

离婚后,李依依带着小女儿在外颠沛流离,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工作。无奈之下,她于2016年年底回到娘家,一住就是几个月。

老人说,他一边要照顾90多岁的老母亲,一边还要养着李依依母女,本就不富裕的家庭,经济变得越发拮据,自己不免言语间对女儿李依依有些责备。李依依哪听得了这些责备,时常与老父亲发生争吵。

还是在正月里,李依依与父亲又发生了争吵,双方都放了狠话。

“你这个女儿太不争气了,就当我没生你这个孩子。你走吧,就算你以后成了百万富翁,我在外面要饭,我也不会找你要一分钱。”父亲说。

李依依咬着牙回道:“好,我走!这一辈子,你再也见不到我了!”

这次争吵后,李依依独自背着小女儿,顶着寒风,从长长的山路走了出去,没有回头。从此母女二人杳无音讯。

“李依依其实是很疼爱小女儿的。只是小孩不乖的时候,她会很生气,要打她。有时候,打起来确实很凶,连我看着都心疼。”李依依的老父说道。

我仔细打量了李父的家,这是一幢两层的楼房,但第二层只建了一半,也没粉刷,很是突兀。通过这样的房屋,可以想见家中的境况。

在房间的桌子上,我们看到了李依依的照片。这是一个面容清秀的侗族姑娘,弯弯的眉毛,笑意盈盈的眼睛里波光流动。我们实在无法相信,这个看起来善良可爱的姑娘和虐待女儿的狠心母亲竟是同一个人。

虽然确定小女孩系妈妈亲生,可一个单亲妈妈,没有存款、没有手机、没有工作、没有住所,几乎没有任何生活来源,还要养一个两岁多的女儿,其艰难可想而知!

我们再次来到新晃侗族自治县公安局侦查中心。通过彭警官的查询,我们获知了李依依最近的一次住宿记录:5月11日,她住宿在新晃县汽车站对面的一家小旅馆里,但5月12日傍晚,已经退房了。

汽车站对面的旅馆?她会不会又带着女儿坐汽车去了哪里?

在去往小旅馆的路上,我们一行人的脚步都有点沉沉的。

【三】

县汽车站对面的这家小旅馆,与其他路边小旅馆没什么区别。窄小、光线昏暗。我们到那里时,正好是下午3点。

坐在旅馆吧台旁的一个女人告诉我们,老板不在,自己是帮忙管店的。听我们说明来意,她说,之前确实有一位带着小女孩的年轻妈妈住在这里,看上去蛮可怜的,后来退房走了。

我们问:“退房之后,这对母女去了哪里?”

她用手一指,说,往对面汽车站的方向走了呀!谁知道会去哪里呢?

“你确定她是带着孩子进了汽车站吗?你们旅馆门口有没有装监控,能不能让我们看看是不是我们要找的人?”

她回答,监控早就坏了,一直没修。

现场气氛有点沉寂,我们只能打算致谢后离开。

就在这时,一名男子从里间走了出来,自称是旅馆老板,问我们什么事。

我们出示警官证告知来意,男子想了想,很快告诉我们,说他记得这对母女。看女子很可怜,他就给母女俩介绍了一户人家,让她带着孩子过去做那户人家的媳妇。

说出这句话时,男子似乎有些犹豫。同时,自称帮忙管店的女人神情有些尴尬。很明显,她欺骗了我们。

我们4个人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儿,马上追问男子:“这户人家在哪里?”

男子说:“在山里面。是我开车送过去的,要不我打个电话,让那家人把她们送过来好吗?”

我们坚持上门去找,男子便同意带着我们一起去。我们叮嘱男子:不要惊动对方,以免打草惊蛇,让我们扑个空。

旅馆老板坐在副驾驶指路,开过一段城区道路后,车子便驶上了山路。

一路上,我们十分紧张,担心旅馆老板声东击西,故意转移我们视线,或者,他已经偷偷通知那户人家把李依依母女转移走。

而旅馆老板不断重复着一句话:“我也是看她可怜,连饭也吃不上。出于好心,给她介绍了一户人家做媳妇。那户人家父母都很好的,儿子20多岁,就是有点智力残疾。”

我心里“咯噔”一下——为了吃上一口饭,李依依居然愿意嫁给大山深处的智障青年?

此时,车子已经驶入大山深处。这里的山路远远不止十八弯,而且山峰特别高,崖壁陡峭,唯一一条通往外界的水泥路还特别窄,基本只容一辆汽车开过。悬崖峭壁不断在车窗边闪过,让人两腿发软。

【四】

终于,我们远远看到了一幢木屋,孤零零地躺在山腰上。车在山道上停下后,我们又沿着山坡往下走了一段山路,才到了这户人家门前。

一名女子背着一个小女孩,正沿着木屋边的山坡往上走。女子面容憔悴、十分瘦弱,小女孩倒是面容清秀,有着一双又圆又大的眼睛,非常可爱。

我走上前,向她微笑着说:“你好,你是李依依吧?”

她愣了一下,看了看我们,回答:“是。”紧接着,她充满戒备地问:“找、找我有什么事?”

“我们是杭州萧山公安局的,有个案件要来找你了解一下情况。同时,也来帮助你们母女。”

听到对方是来帮自己的,她的表情放松了,走到木屋的门口坐下来。

我们首先问了视频里的事。她低下头,承认是自己不对。然后,她回忆了事情的经过:离婚后很长一段时间,她没有经济来源,网友拍下那段视频时,她手上几乎没钱了,母女俩都饿着肚子。在劳务市场找了一圈工作,但没有一家单位愿意雇佣一个带着孩子上班的年轻妈妈。她心烦意乱。

女儿饿了,管她要吃的,她从兜里剩下的最后十几元钱里,拿出两个一元硬币,给女儿买了根香肠。可没想到,女儿只咬了一口,就把嘴里的香肠吐在了地上。

李依依一下就爆发了,把女儿骂哭后,又把她推倒在地上。

围观的路人越来越多,有人指责她,这让她心里更是烦燥不安。这时,她看到一位大伯蹲下去碰自己的女儿,情绪一下崩溃了。她推开那位大伯,一脚踩向自己的幼女,昂头向围观的人叫嚷……

李依依说,自己下脚并不重,她有分寸。说着,她掀起了女儿后背上的衣服。小女孩的背脊光溜溜的,确实没有任何伤痕。

短暂的沉默后,我们试探性地问:“你是自己愿意要到这户人家做媳妇的吗?”

李依依又低下了头。良久,她才轻声回答:“我真的走投无路了,带着一个女儿,没有工作,家里不能回,借钱也借不到。冬天,我抱着她睡过马路,又冷又饿。但我没有乞讨过,看着女儿饿得哭,我就乞求别人给点零工做做,换点生活费,然后继续流浪。我要养活她……”

“我真的只想要一份工作,把孩子养大,为什么永远找不到?为什么没有好心人愿意帮我们?为什么我父亲要这样对待我们?为什么我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没人借钱给我,孩子的爸爸也没来帮我们?”言语间,她对这个社会、对亲人都充满着抱怨,“这里起码不用挨饿,起码不用睡大街,空气也蛮好的,还能养活孩子!”

看她声音低下去,很累的样子,我们又问了一句:“既然这么艰难,为什么执意要与丈夫离婚呢?”

“性格不合吧!”李依依猛地抬头,回答得很干脆。

沉默了一会儿,她又告诉我们,前夫的母亲有点重男轻女。当初生下小女儿后,婆婆经常给她脸色看,导致她压力很大,产后抑郁了很长一段时间。

“我们想问问你,你是愿意留在这里给这户人家做媳妇,还是跟我们走?”我们小心地问。

“我想跟你们离开!”李依依毫不犹豫地迎向我们的目光。

“你愿意跟我们回萧山?”

“愿意,当然愿意!”李依依眼神里满含期待,说道,“希望你们帮我找份工作。你们能帮帮我吗?”

我们几个交换了一下眼神。

李依依又急切地问:“你们真的会帮我找到一份工作吗?我愿意自食其力、自力更生!能帮我吗?”

说着,她的眼睛里闪动着泪光。

“案件我们还要调查清楚。找工作的事,我们会尽力。”尽管明知一个带着孩子的妈妈不好找工作,但我们真的很想帮助她。

李依依起身,决定跟着我们离开。

这时,屋里青年男子的母亲出来了。她看了看我们,又看了看李依依,冷冷地说道:“把你柜子里的衣服全部带走!”

收拾好衣服,她回头与青年的父母告别,声音低低的:“以后,等我有空,我会回来看你们的。”看得出,这户人家对她应该还是不错的,但她说走就走,似乎感到有些对不住人家。

当天晚上,李依依带着孩子与我们吃了一顿饭。傅教导员坐在她们母女旁边,不断地给她们夹菜。李依依先是耐心地给孩子喂饭,等孩子吃饱了,她才开始自己吃。看得出,她很爱这个孩子。也许,没有那一瞬间的情绪暴发,她就是一位平常的母亲。只是两三岁的孩子懵懂无知,又如何理解得了成人世界里的心酸不易?

第三天,我们带着李依依母女回到了萧山。

【五】

在查清楚李依依脚踩女儿的事情真相后,派出所依法对其作出批评教育的处理,并责令其绝不再犯。

针对她本人的生活困境,民警们积极联系妇联、民政等部门,希望能够给予母女俩一定的救助。派出所也对外发布了寻找李依依母女的整个过程以及处理结果,给广大关心此事的网友一个交代。

许多网友在得知李依依的遭遇后,不仅原谅了这位年轻的单身妈妈,还留言的留言、来电的来电,希望警方公布银行账号以及地址,好为李依依母女捐款捐物。不少企业也打来电话,称非常乐意为李依依提供工作岗位。

最终,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下,李依依选择了在萧山一家宾馆做保洁员。宾馆附近,一家幼儿园也向她的小女儿伸出了橄榄枝,并给予其免费入园的优待。

性格倔强的李依依,在面对帮助她的热心网友时,流泪了。

(文中人物除民警外,均为化名)

首届“法律人纪实写作”大赛征文启事

近年,作为一种方兴未艾的文学类型,非虚构文学引发了诸多关注,被认为孕育着新的文学可能。有别于小说、纪实文学等传统的文学样式,非虚构文学写作强调作者本人的视角,且基于事实、亲历展开叙事,因而更具有真实的魅力和浓郁的个性。

我们深知,法律圈从来不缺少好故事,法律圈也不缺乏好作者。为了更好地讲述中国法治故事,将普法工作持续推向深入,《法治周末》特举办“法律人纪实写作”大赛。

首届“法律人纪实写作”大赛于3月启动。年底,我们将举办“法律人纪实写作”大赛优秀作品评比以及相关论坛活动。同时,对于收到的优秀参赛作品,我们将不定期地在《法治周末》报纸和新媒体等平台刊发。该赛事活动将持续举办,现面向广大法律人常年征文。

征文要求如下:

1、作品须为原创未发表过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不得违反国家文艺作品相关政策法规。

2、题材不限,与法治相关尤佳。

3、字数2500字至6000字为宜。

4、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工作单位及职务、联系电话,并附个人简介及电子照片一张。

对于决定刊用的作品,我们会尽快与作者取得联系。

法治周末报投稿邮箱:flrfxg2019@163.com

—END—

原创: 杨勇 来源:法治周末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100字左右的作文 乡村的生活作文 花木兰作文 关爱有关的作文 红楼梦的作文 读书作文结尾 作文美好的一天 成长之路作文 路上作文600字 钥匙的作文 感动400字作文 棒棒作文 作文写人500字 写旅行的作文 春天的作文400字 作文开头环境描写 诗经作文 叙事作文500 语文四年级下册作文 勇敢的我作文 我的心情作文 烤肉作文 精彩的作文片段 一篇400字的作文 作文家乡习俗 教育作文800字 去超市作文 作文我有一个想法 真情实感作文 小作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