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对阅卷组长卖书讲课的质疑别跑偏了

2020-11-27 15:45:01
相关推荐

▲澎湃视频截图。

嚆矢、滥觞、振翮、肯綮、祓除、孜孜矻矻、祓魅、一觇、偏狭、洵、玉墀、婞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因文本晦涩,引发很多争议。而今,波澜仍未平息,火还延烧到了浙江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身上。

最开始,舆论质疑点主要集中在这篇作文“该不该得满分”上,但到后来,陈建新成了质疑箭头对准的靶心——有人认为他披露满分作文违规;有人“挖出”陈建新主编作文指导书,参加作文讲座;有人扒出这篇满分作文和陈建新辅导书里的某篇作文风格相似,都是引经据典;还有人公开发文指控陈建新老师与该满分作者之间存在利益交换,甚至言明为“师生关系”……

最新进展是,有退休媒体人8日向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实名举报陈建新既担任作文阅卷组长,又编写出版高考作文辅导书、进行高考作文指导讲座等,当地教育考试院工作人员称已着手调查。

眼下这事无疑搅起了一场风波。质疑阅卷组组长违规操作、跟考生有利益输送,也契合很多人的想象。但不得不说,这里面的很多质疑跑偏了。

倒不是说此事中的疑点不可质疑,也不是说所有疑问都不成立,只不过,基于实事求是原则,显然有必要对很多似是而非的问题加以廓清——包括质疑陈建新既阅卷又出书违规,质疑作文“撞脸”背后必有猫腻,就是对阅卷老师职责与阅卷流程的误解,也有些想当然了。

合理质疑:公布满分作文的前提是遵守程序

在此事上,很多人质疑这篇满分作文由《教学月刊》公众号刊出,是否合乎程序。对民众的疑问,当地有关部门的确有必要释疑。

从程序上讲,公开满分作文,应该由阅卷组集体决定,并由教育考试院最终决策。任何阅卷人员,包括阅卷组组长不能私自将满分作文发给媒体或刊物。

对这篇受到争议的高考满分作文,的确需要追查是否按规定程序公布。阅卷者不能私自对外发布,不能公布阅卷评分的具体过程,公布作文要得到教育考试院的授权等。若未经考试院授权,则是违反了程序。

浙江写作学会昨日发布的说明称,公布满分作文是学会的决定,并非由陈建新主导。那学会布置会员公布满分作文,是否得到教育考试院同意?详细公布评分过程(从39分到满分),虽然表明了评分的严谨,但是否涉嫌违规披露阅卷过程,对这些舆论关切有必要予以回应。

非合理质疑:阅卷组组长卖书讲课是违规操作

质疑无过,但从网民抛出的所谓疑点来看,许多疑问其实站不住脚,在此从专业角度出发廓清谬误,也能避免质疑对错了靶子聚错了焦点。

1.满分作文可以公布

质疑高考满分作文被违规地擅自公布,的确有其道理,但有些人质疑的是,满分作文能不能被公布。

从信息公开角度看,高考满分作文是应该向考生、家长和社会公众公布的,公布满分作文有利于提高高考阅卷的透明度,也让老师、考生了解阅卷标准——只要按程序来就行。

若连高考满分作文公开的必要性都置否,那很可能会导致出现大家不愿意看到的剧情走向:为避免引发争议,有些地方可能会不再公布满分作文,不再由阅卷专家对作文阅卷进行解读、点评。原本高考阅卷的开放、透明,需要舆论的理性互动,但这样却走向了开放和透明的反面。

2.阅卷组长出书讲课不违规

语文作文阅卷组长能不能出书、参加讲座?这是很多网友追问的关键问题。

有这样的质疑很正常,担心阅卷组长借此谋取私利,破坏阅卷公平。

但在了解阅卷流程和阅卷组长职责后,就会发现,阅卷组长主编作文书出版,并不涉及利益输送。

教育部2009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中就明确,阅卷组组长的主要职责是统筹整个阅卷工作,并在阅卷出现偏差、分歧时进行处理,如果阅卷没有出现分歧、偏差,则一般不需要组长出面。从权利义务的角度讲,出书是其权利,不出书并非其义务。

把阅卷者出书简单类比为“既当教练又当裁判”,很可能没有搞清阅卷规则和阅卷者职责。

首先,阅卷者在阅卷时并不知道被阅者是谁,阅卷组长也很难因为考生买了自己的书就暗箱操作、乱给高分。

其次,高考满分作文每年几十上百篇,不同风格都会有点评,阅卷组长没法要求所有满分、高分作文都按自己书籍上的标准来,进而用权力公器为卖书铺路。

▲澎湃视频截图。

3.作文“撞脸”背后有猫腻,失之武断

还有些人质疑,“《生活在树上》与陈建新在《高考作文实战实训》里收入的满分作文《书写自我的生活》在语气、结构上相近,应予重新审定。”

但“语气、结构上相近”是个相对含糊的定性。细看两篇文章,文风确实有如出一辙之处:都喜欢引经据典,都有些晦涩难懂。但要说语气、结构相似,就有些为指控而指控了,二者更谈不上雷同,“撞脸”一说也有些泛化了。

还应看到,文无定法,但也“文以类聚”——总会有些类型。高考作文那么多,不能说风格类型“相似”,就断言似乎存在事先约定、暗通款曲的情况。那样也忽视了阅卷程序的“随机性”与“匿名性”。

说满分作文作者和陈建新是“师生关系”,只是凭空想象。这里要明确的是,一篇作文要碰到指定的阅卷者,概率可能不到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一篇作文最终要由阅卷审查组审查,更是偶然。每年参与阅卷的老师众多,所有考生的信息屏蔽,阅卷老师通常根本就不知道自己阅的是谁的试卷。“事先约定说”想当然了。考生要迎合阅卷组长的口味拿高分,恐怕也不现实。

4.阅卷组长很难一言堂地拍板满分

事实上,引发争议的满分作文曾先被评了39分,之后又有两位阅卷老师打了55分,而陈建新对此文颇为推崇,于是就有人就根据这一评分过程,“脑补”阅卷场景,把阅卷组组长的权力想象得极大,可以篡改作文分数,可以“一言堂”地任意决定考生的作文分数。

但从高考阅卷流程上看,阅卷组长的主要职责是统筹整体阅卷工作,并不能干预对具体学生的评分。

通常而言,一篇作文要进入审查组审查环节,前提是两名阅卷老师的评分相差5分以上,如果相差5分以内,按平均分计分,超出5分,自动发给第三名阅卷老师评分,再进入审查组。审查组在审查时,也是由集体讨论评分,而不是组长一个人说了算。

让质疑回归专业,别让专业事务讨论口水化

平心而论,高考满分作文发布后,引发社会争议、质疑,都是正常景象。《生活在树上》该不该得满分,确实有不小的讨论空间和商榷余地。

但高考作文阅卷说到底是专业事务,质疑专业事务,需要坚持基本的专业立场。若把严肃的专业事务讨论导向“口水仗”,凭着想象情节认为阅卷组长一手遮天,将阅卷组长的权利义务无限扩大化,那质疑箭头很可能失去了准星,让伪问题替代真思考。

值得一提的是,高考阅卷者和命题者不同,国家和地方层面对命题者参与主编图书、讲座的确有明确规定,因为这有泄题的巨大风险。而阅卷者是在高考结束后才进入阅卷环节的,且阅卷基本上是流水操作,阅卷者点评作文并不会涉及什么机密,而是让考生和家长更了解阅卷规则。

如果规定所有参与阅卷者不能点评作文、解读作文阅卷,那该由谁来对阅卷进行专业解读呢?

所以说,目前不少质疑者,根本没有了解高考阅卷的规则和阅卷组长的职责、权力。而“不了解”基础上的非专业质疑,很容易陷入“阴谋论”的窠臼,跳进流行性谬误的陷阱。

归根结底,对此事中的真问题,如阅卷组长公布满分作文是否合乎程序,有关方面的确需要给予回应。而舆论在关注高考作文阅卷这类专业事务时,也应该有基本理性和专业态度,教育部门包括考试院等也不妨借此向公众普及高考阅卷规则、流程,引导公众理性讨论,这样才能增进共识,也进一步厘清和完善相关的伦理规范。

□熊丙奇(教育学者)

编辑 胡博阳 实习生 欧阳鑫 校对 卢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我的家乡河北作文300字 纪念129运动作文 schoollife作文 关于蛇的英语作文 诚实最珍贵作文500字 有关秋天的作文开头 儿时的零食作文 我被冤枉了作文600字 英语作文常用词汇 全国小学生作文大赛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作文 放飞理想作文 感恩父母六百字作文 以目标为话题的作文 留下作文600字 白马湖秋游作文 关于越剧的作文 作文五 有关自信的作文素材 校花被男同桌摸出水了作文 文明风采作文 比美作文 作文我喜欢夏天 清明节的作文400字左右 一次辩论会作文 那一抹春色作文600字 高考作文材料及范文 如何写一篇好的作文 善良的女孩作文 喜爱读书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