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凯鲁亚克的《在路上》:他们的青春在路上

2020-11-27 17:55:01
相关推荐

《在路上》是美国作家杰克·凯鲁亚克的作品,被誉为美国“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作之一。杰克·凯鲁亚克也因为这部作品而名声大噪,成为美国文坛的一位争议性比较大的作家。

这部作品曾被拍成过同名电影,但是很多观众都抱怨电影没有真正传达出原著的精神内涵。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这部作品根本不适合改编成电影。原著在形式上支离破碎,散文化的记录方式,故事性的缺乏等特点,就注定了小说在刚出版的时候备受争议。可想而知,要想通过电影的形式来完整表现小说的精髓是有多么的困难。

我们今天谈论的不是电影,而是《在路上》这部作品。

我们通常称《在路上》是一部小说,但在这部书刚面世的时候,很多人根本不承认它是一部小说,有的甚至认为它连“文学作品”都算不上。据凯鲁亚克说:《在路上》是他花了七年时间旅行,最后在三个星期内用一部打字机和一卷120英尺长的打印纸完成了初稿。在出版之后,它受到了一些褒扬,如“在极度的时尚使人们的注意力变得支离破碎,敏感性变得迟钝薄弱的时代,如果说一件真正的艺术品的面世具有任何重大意义的话,该书的出版就是一个历史事件······”但它也遭到了一些传统作家的猛烈抨击,如杜鲁门·卡波特认为:“那不是写作;是打字。”

与小说的命运相同的是,包括以凯鲁亚克等人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在当时也是不被美国社会大多数人承认的。人们认为这是一群失去了理想的,迷惘的,只知道将青春挥霍在无休止的搭便车旅行途中的年轻人。人们在评价《在路上》的时候是否也带着对“垮掉的一代”的偏见,这个问题不得而知。不过这部作品却很好的体现了“文学经典需要时间的检验”这个不变的道理。在今天,《在路上》获得了它应有的文学地位和评价,甚至有人认为它与马克·吐温的《哈克贝里·芬历险记》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并列为美国的经典作品。

但是不得不说,《在路上》是一部阅读体验并不佳,而且很难一次看懂的作品。

凯鲁亚克作为“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对当时美国社会的种种现实和传统是持有反叛态度的。同时,他也是一个很有抱负的作家,想要通过自己的文学实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文体,摆脱阅读经验所带来的影响和桎梏。也许是在这种反叛精神和创新抱负的背景下,他实验性地采取了一种“狂野的形式”来写这部小说。所以当你在读《在路上》的时候,你无法从中读出一个完整的故事脉络,你看到的只是小说中的人物不断地在美国东西部之间来回穿梭,以及他们在路途中的经历和见闻。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开车、搭便车、喝酒、泡妞、抽烟、相邀去酒吧,听爵士乐。没钱的时候,他们有的去偷车,有的去打零工,只要搞到钱,马上又出发。他们是一群在任何时候都处于精神极度亢奋状态的疯子。他们的感官不能得到一刻的休息,必须时时用酒精、香烟、大麻、音乐、舞蹈、女人和无休止的旅途来刺激。当他们分开一段时间,回到各自的生活中的时候,他们很快就会厌恶一成不变的生活,会互相思念,然后匆忙装好背包,踏上旅途,又变得像疯子一样在全国各地横冲直撞。当你读完这部27万字的作品的时候,你可能只记得书中那几个不断奔波的人物以及一些比较精彩的片段。除此之外,就是一些碎片,一些模糊的碎片。你可能会认为:“这写的是什么啊?完全看不懂!”

确实,这本小说的形式就是破碎的,就像是用一个个场景拼接而成的,这无疑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阅读困难,以及阅读体验的下降。这就是这本小说在当时受到抨击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它在形式上对传统小说是一种背叛。然而为什么它又能在今天得到承认呢?如果只是单纯地认为它精准地表现了“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和信仰,未免有先入为主的嫌疑,因为这部作品早已名声在外。要想真正的通过自己的阅读来发现它的文学价值,就必须回归文本。

传统小说,通常都只重视思想性和故事性,而轻视语言、结构和文体等表现形式。而现代小说则把创作的重心放在后者之上。这两种创作观念可以概括为“把故事讲好”和“怎么讲故事”。前者的代表是我们所熟知的许多传统经典名著,后者则是像乔伊斯、卡夫卡、博尔赫斯、纳博科夫等现代作家的作品。这些作家在小说的艺术方面进行了实验性的改造和创新,将原本不受重视的艺术形式提升到了很高的地位,同时也造就了一批经典之作。如我们所熟知的《尤利西斯》和《洛丽塔》等作品,就在文体上达到了很高的成就。当然,这并不影响小说想要表达的思想。与传统作家从通过头到尾讲故事来表达思想的方式不同的是,现代作家更倾向于通过将思想与文体糅合,然后打破,拼接、组合,再糅合。作为现代小说极具代表性的作家纳博科夫就有这样的观点:在文学创作中,艺术高于一切。艺术就是比作品的思想性和故事性更重要的语言、结构和文体等表现手法。

而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就体现了现代小说的这一特点。从文本上看,我们只能看到一个个破碎的,似乎毫不相关的片段。但是如果仔细考察这些片段,你就会发现它们在思想内涵上其实是连贯的。凯鲁亚克想要表达出“垮掉的一代”的精神和信仰。而实际上那一代人的精神和信仰就是破碎的、不连贯的。他们的生活是迷惘的,所以选择在路上不断地去经历。他们不追求经验,而只是想要找到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这种方式于是就在他们混乱的生活经历中得到了模糊地表达。所以《在路上》通过这种散文化片断的拼接形式,恰好精准地表达了那个时代的那一代人的精神面貌。

试想,如果凯鲁亚克当时只是用传统小说的手法来写一个或者几个在路上的年轻人的故事,那么《在路上》可能会成为一部不错的小说,但不会成为一部经典小说。因为单凭一个故事,是无法完整地表现出“垮掉的一代”的支离破碎的精神世界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春节优秀作文 渴望 作文 小学生写景作文的技巧和方法 我最敬佩的一个人作文500字 快乐的端午节100字作文 一直喝水不让尿捂住的作文 我的快乐五一作文400字 过元宵节的作文300字 五一劳动节的劳动作文 第一次骑自行车作文400字 我的生日作文300字三年级 二十年后的家乡作文500字 关于亲情的作文600字初中 过年包饺子作文400字 七年级下册英语第一单元作文 美就在身边600字作文 我懂得了什么作文500字 这样做值得作文600字 读什么有感作文500字 学骑自行车作文600字 时代作文微博 属予作文以记之翻译 最美好的时光作文600字 我学会了什么作文500字 我最喜欢的科目英语作文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作文 我最好的朋友作文600字 十年后的我作文800字 别样的风景作文600字 读书的意义作文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