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文网 > 作文大全

历时5年 这个文学爱好者创作出《巫盐天下》诠释巫文化 盐文化

2020-11-27 20:55:01
相关推荐

为什么三峡地域会存在以“巫山龙骨坡人”为代表的众多古人类生存遗址?为什么大溪文化遗址层的考古发掘中,会发明动辄成百上千斤的鱼骨头?这些问题在巫溪本土文学爱好者唐文龙的新书《巫盐天下》中均有答案。

1月10日,我市第一本全面讲述巫盐文化的文化散文《巫盐天下》正式首发。这是巫溪本土文学爱好者唐文龙创作的长篇散文,由重庆出版集团出版。书中首次提出了“巫盐古道”是中国版图腹心地带文明大通道的概念。为了证明这一概念,作者从2013年开始,用5年多时间,翻阅了大量文献进行系统论证,这也是目前对三峡巫盐文化和盐道文化最系统、最完整阐释的学术研究著作。

历时5年完成作品撰写

唐文龙表示,真正动心思写一本关于巫文化、盐文化的书,还是在2013年。

“创作这本书(《巫盐天下》)的灵感来源,这与我本身的工作性质有很大的关系”。唐文龙坦言,因为长期在巫溪县委宣传部门工作,平均每年他都需要接待十余批来自陕西、湖北,甚至更远地方的学者、作家,陪着来到宁厂这个已经破败的古镇。“最初的灵感来自于他们望向盐泉的眼神给予我的感动。”

唐文龙表示,见到盐泉后,他们很多人合十的手掌在颤抖,眼中热泪翻滚。他们说,那是他们祖祖辈辈吃过的食盐诞生地,是需要焚香朝拜的。“他们到了宁厂宝源山盐泉后,双手合十,顶礼膜拜,其虔诚的态度让人震惊。”唐文龙介绍,对方都说他们的祖辈都吃着宝源山盐泉产出的盐,不少人的祖辈还是挑夫,一生都在盐道上穿梭,因此,他们来到宝源山盐泉,都有“寻根”之意。那份近乎宗教信仰者朝圣的方式,望着这孔上古盐泉,庄严凝重,虔诚的态度,感染着唐文龙,也激发着他的研究欲望。“当时我就在想,外地的学者都虔诚膜拜,喝着古宁河水长大的我们中间,当有为之有所作为的人,迫使自己执笔而书。”

在更加深入地进行系统了解后,唐文龙有了新的发现,“以宝源山盐泉为代表,整个三峡盐源头发散出去的古道,背后蕴藏的文化内涵大得让人震惊,几乎贯穿了整个亚洲人类发展史。”

唐文龙认为,如果通过“巫”“盐”这两种分别代表最早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媒介延伸出的“巫盐古道”为纽带,很多神秘现象都能得到解释,很多发展过程都能一一捋清。比如,为什么三峡地区会存在以“巫山龙骨坡人”为代表的众多古人类生存遗址?为什么大溪文化遗址层的考古发掘中,会发现动辄成百上千斤的鱼骨头?他认为,这都是因为“盐”的存在,在大溪文化遗址里发现大量鱼骨,说明这一区域的古人类,在距今5000—6000年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运用食盐来对鱼肉进行防腐处理。

正是基于这样一些思考和好奇,唐文龙开始创作这本《巫盐天下》,并从2013年开始收集资料,2018年方成书。

找资料、寻依据成最大困难

“书到用时方恨少。”唐文龙表示,在孕育这部作品时,他共花费了5年多的时间,搜集与“巫盐”有关的资料、史书、文献超过了500余万字,仅是购买的与“巫盐”有关的书籍就有60余册。“我们这代人,古文基础相对较弱。可海量的文字资料,基本都是文言文,令人费解。这些都需要去请教专家学者,但最难的,还是“巫盐文化”涉及到很多学术问题,海量的资料汇聚,不同领域的专家对“巫盐文化”的学术论断也不统一。”

唐文龙举例说,杜甫写了很多关于盐的诗句,他是否也到过巫溪?自己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都无法证明杜甫是否到过大宁盐厂,但在清人恩成修、刘德铨收录的《夔州府志大宁文艺志》里,收录的38首诗中,杜甫所写关于盐的诗就有14首,比例之大让人称奇。古人把杜甫的这么大比例的诗收录在有关巫溪的章节里,肯定有一些未解的原因。然后他继续考证,在刘德铨所纂的资料里显示,诗词大多来自明代大学者杨慎的《全蜀艺文志》。杨慎是明代文学大家,深知撰写志书是传给后世之人所读,所以自当谨慎,收录这么多杜甫的诗在大宁县(今巫溪县)自有他们的依据,但其中奥妙到底是什么,也算是一个谜,无法弄清。“但诸如此类的一些情况,都需要找出一定的依据。”

用语轻松 读着不累

“丫头端着木盆,沿着石板街下到后溪河里。河水流过白嫩的脚踝,也流过圆圆的卵石。河水清清,歌声轻轻。这歌对着流水而唱,对着大山而唱,对着弯弯曲曲的盐道而唱。曲还是那些老曲儿,歌词却是丫头随心而吟,那是只有丫头才懂的词义,只有丫头才懂的情怀。”“盐道上有苦也有乐,小伙儿嗓子好,苦能来一曲,乐也能来一曲。盐民们辛苦,山林中寂寞,来首山歌,一为壮胆,二为娱乐。于是,更多的文化,就在这山歌民谣中传承。流传文脉的,有星光闪耀的文化大师,更有默默无闻的山野村夫。”……在《巫盐天下》中,唐文龙以自己擅长的散文手法,将散文写作和学术研讨结合起来,给人以轻松、灵动、鲜润的阅读体验。他用人物间的对话和不断变幻的场景来修复巫风的洋洋大观,画面感随处可见,学术撰著之严肃与文字表达之优美相映成趣。

关于以宝源山盐泉为代表的整个三峡诸盐,包括整个盐道,其实也有其他学者在研究。但为什么他们的东西很少有人去读,更少有人能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出来?在唐文龙看来,就是因为学术性的表述方式太生硬,太机械化,去读它们的人,始终只能是一些所谓的“学者”。文化是需要传播的于是,他运用了散文这种文体,用散文的笔触来把有关巫文化、盐文化的故事讲述出来,把一些学术理论分析出来,给读者最大的一个好处是:读着不累。“无论诗歌、散文,还是小说,或者其他文体,让读者愉快的阅读,轻松的阅读,享受的阅读,在抛开那些高深的文学理论之外,应该是最简单朴素的文学要求了。”唐文龙说。

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延伸阅读
小编推荐

大家都在看

作文素材亲情 上海旅游英语作文 三年级作文300 我爱吃水果作文 作文写动物的 读后感500字作文 北方的秋天作文 关于母亲的作文500字 heroes作文 以小见大的作文100字 写兔子的作文200字 学与思作文 初二年级作文 特殊的经历作文 一次正确的选择作文600 初中生400字作文 秋天到了作文300字 六年级第三单元作文500 心波荡漾作文800字 难忘的青岛之旅作文 去西安旅游的英语作文 作文感悟怎么写 小洞饿了想吃香肠有声音作文 关于丰收的作文 意林作文素材 作文童话故事 心中的祖国作文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作文 二年级我学会了什么的作文 消防安全作文